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

每個元老在青島都有住所,不過歐陽隆興和陳金剛都還沒有成家,因此住的都是公寓樓,都一個套間,有單獨的廚房和衛生間,雖然廚房基本都沒有怎麼用,當雜貨間使了。而且在兩人回來之前,己有工作人員給他們清理打掃好了房間,到家之後就可以直居住,也十分方便。

休息了一天之後,兩人來到軍委報到,將報告遞交上去,軍委的工作人員告訴兩人,在家裡等候消息,軍委將組織進行討論會,兩人都要出席參加。

而就在第二天,有人來通知兩人,到高劉汽車公司去參加坦克裝甲車的技術討論會。

一般來說新武器裝備部隊使用之後,都會同研發製造的廠家進行技術討論,將在戰場上使用中遇到問題以及改進的意見告之廠家,進行改進。坦克裝甲車屬於一種變革性的武器,除了有新的戰術之外,坦克裝甲車的技術改進也是一個重點,因此坦克裝甲車的技術討論也是歐陽隆興和陳金剛這次回青島的一個重要任務,在報告中也專門有一部份是關於坦克裝甲車的技術問題。

這次戰爭使用的08式坦克,08式步兵戰車以及卡車等車輛,都是由高劉汽車公司負責製造,併爲此專門成了專用生產車間,專業的工人,而軍委也支付一定的費用,以及提供技術,借用高劉汽車公司的生產車間和設備,相當於是軍**合,這是由於坦克裝甲戰車的技術還不成熟,由其是在前期,帶有很強的試驗性,因此冒然的投入生產會浪廢大量的資源,與民營企業進行聯合生產,可以有效的節約利用資源。

於是歐陽隆興和陳金剛一起來到高劉汽車公司,當然也還有其他軍方的技術人員,共計有10餘人,不過是以歐陽隆興和陳金剛爲主,畢竟他們是經歷過戰場,取得了第一手資料。負責接待兩人是高瑾的小叔高世選,其實他只比高瑾大4、5歲,也就是剛40出頭,年齡和兩人接近,現在擔任高劉汽車公司的技術總監。

由於年齡相近,而且有高瑾這一層關係,加上高世選也刻意的拉近和他們的關係,畢竟這可是大客戶,軍方己經下了200餘輛各種坦克裝甲車輛的訂單,就算是以後軍方將坦克製造的業務分離出去,但也可以爭取裝甲車的製造,還有卡車、發動機等訂單業務,自然是要和軍方的人員搞好關係,因此雙方也很快就消除了陌生的隔合,交談也十分融洽。

在這次戰爭中,雖然坦克裝甲車輛並沒有遇到有威脅的對手,但也同樣暴露出了大量的問題,其中有很大一部份是技術上的,如故障率,操作的方便性、穩定性等等,由於這個時代的材料工藝和加工工藝的不足,因此不可能達到穿越的標準,其實在同時代來說,這次使用的08式坦克,08式步兵戰車的故障率,操作的方便性、穩定性都要遠遠高於舊時空裡一戰時期的水平,只不過以元老的標準,依然是遠遠不夠。

其實,高劉汽車公司也一直都在改進坦克裝甲車輛的性能質量,只不過在測試場取得的數據終究不比在戰場取得的數據,因此難以確定改進的方向,現在有了戰場上取得的實戰數據,也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最終還是可以慢慢提高坦克裝甲車輛的性能以及穩定性的。

另外一個改進的方向就設計,這也是最直接的改進方向,08式坦克設計的武器配置是一門60毫米主炮,配50發炮彈,一挺12.7毫米車頂機槍,一挺7.62毫米車前機槍。

在最接收這批坦克時,最讓元老吐槽是主炮,普遍認爲主炮的口徑太小,威力不足,當時就有人要求改換成75毫米主炮,但對機槍的配置卻沒有什麼意見,但在實戰中卻發現,主炮在使用的時候並不多,因爲對手太弱,又沒有太多堅固的防禦,因此主炮的威力實際是完全足夠的,反到是使用機槍的時候更多。

而這就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車頂的12.7毫米機槍威力大,但需要人鑽出頂蓋操作,這就會有一定的風險,在實戰中也造成了少數的傷亡,而車前機槍可以確保安全,但射界太小,只能向前方射擊;二是坦克配備的炮彈過多,配備的機槍子彈偏少,在實戰中,到了後期,每輛坦克普遍都只配30發炮彈,而多攜帶幾箱機槍的孑彈,不過存放炮彈的位置和存放子彈的位置畢竟不同,因此軍隊提出希望改進的方向是在車內適當減少炮彈的存量,而增加機槍子彈的存放空間,另外還希望再增加一挺同軸機槍。

這些要求高世選當然都一一記下,又帶兩人蔘觀了生產車間,這時還有20餘輛坦克、裝甲車正在組裝中,並且向兩人介紹了幾處高劉汽車公司己經開始改進的地方。歐陽隆興和陳金剛也十分滿意。

技術討論會一共進行了三天,這幾天當然也免不了請客吃飯,都是由高劉汽車公司請客,而且高世選還把高瑾拉來作伴,反正高瑾也說過要請客的,於是借這個機會算是完成了承諾,畢竟高劉汽車公司也有她的一份。

而技術討論會結束之後,歐陽隆興和陳金剛又帶着禮物,到高瑾家裡去拜訪了一次。本來當時歐陽隆興說的是客氣話,不過一連吃了別人三天,自己也總要有個表示,何況論高瑾算,陸月紅也算老人,雖然和高世選是平輩,還有高世則是行政院的九長老之一,因此回訪一次也算是盡到禮數。

不過技術討論會雖然結束,兩人又等了二天,應該由軍委組織的坦克裝甲車輛技戰術的討論會卻還沒有信,兩人也不禁有些奇怪,難到是軍委把這件事忘了。

其實是這幾天行政院要處理的事情太多,而坦克裝甲車輛技戰術的討論會十分重要,不僅肖建軍要出席,夏博海、秦錚也要參與,因此只能先擱置一下,反正這事也不急。

首先是就在六天前,清廷正式回覆華東**,表示接受華東**的意見,以雙方合併,組成聯合**爲基礎,進行只由清廷和華東**雙方參與的和平談判。

原來在收到華東**的意見之後,清廷也和各國進行協商,各國都建議清廷接受華東**的意見,將談判進行下去。其實各國是並不希望華東**和清廷合併,組成聯合**的,因爲這樣一來,未來的中國**肯定是由華東**主導,這顯然是對各國不利的。

但拒絕談判,結果也是明擺着,華東**肯定會滅掉清廷,而雙方合併,雖然是以華東**爲主導,但清廷多少也能夠保留一些勢力存在,這樣各國也還能夠通過這些勢力,保留一些在中國的影響力。至於談判不受其他國家的參與,到也沒有什麼要緊,畢竟各國雖然不直接參與談判,但仍然可以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干涉影響。而清廷自己再一商量,覺得這樣也對,還是應該繼續談下去,於是才向華東**發出了正式的回覆。

即然清廷接受華東**的意見,那麼談判顯然是勢在必行了,華東**協商之後,認爲這時應該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和清廷舉行談判,如果雙方談好了,能夠和平解決也是好事,畢竟不用打仗,可以減少傷亡損失,不過在談判中必需堅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能讓清廷有一絲繼續掌權的幻想;而另一方面仍然繼續備戰,一但談判破裂,仍然還要用武力解決清廷。

不過在談判之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的,如談判的時間、地點、規則、人員、禮儀標準等等,都需要先協商清楚,然後才能舉行正式的談判,於是華東**再次向清廷發出建議,在雙方的邊境城市,舉行一個談判預備會議,協商確定談判的各項規則事宜,並推薦了兩個城市,一是天津,二是德州。

建議發出之後,清廷還需要時日商議,因此還沒有迴應。但華東**也不急,因爲現在還有兩件事情要處理,也能和清廷再耗一耗時間。

第一件事是華東**和德國的殖民地置換己經進入到實施階段,德國己任命施佩少將爲遠東總督,帶領一支艦隊到婆羅洲接收交換的土地,這時施佩艦隊己過了馬六甲海峽,因此華東**也需要儘快安排人員到婆羅洲和施佩協商,並辦理土地交接以及防務事宜。同時還要安排軍隊人員,去非洲接收交換的土地。

第二件事就是美國環球航行的大白艦隊也快到日本了,而應日本的要求,華東**也要派遣一支艦隊,訪問日本,三國艦隊將在日本舉行合演聯歡活動,同時按照雙方協商的結果,在美國艦隊結束了對日本的訪問之後,日本也將派出一支艦隊,和美國艦隊一起訪問華東**,因此達支艦隊還責負接引兩國艦隊來到華東**的工作,而現在也應該着手組建訪問日本的艦隊了。

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
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