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

而羅嶽並沒有下令進攻。因爲經過衆人協商之後,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展示人民軍強大的實力迫使上海租界投降,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地,畢竟這樣對上海租界造成的損失最小,因此不如釆用圍而不打的戰術,等租界裡派人出來和人民軍協商投降的事情。

羅嶽對此到沒有異議,不過表示只能等1天的時間,到下午5點時,如果租界裡還沒有派人出來和人民軍協商投降的事情,將發動進攻,雖然那時己經接近黃昏,但並不影響人民軍戰鬥,而且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更能起到威攝的作用。

不過李鬆晨則提出,如果一天內租界裡沒有人出來,自己可以親自去租界裡勸降。但這個建議被羅嶽拒絕,因爲羅嶽認爲如果租界有心投降,是不會等着人民軍派人進去勸降的,至少應派人出來協商一下,那怕是探探底,畢竟雙方的實力就擺在那裡,只要是頭腦清醒的人就會知道,租界是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人民軍的進攻,但如果頭腦不清醒,還存有僥倖心理就絕不會主動投降,這個時候就是勸降也沒有用,只有先狠狠打擊對方的抵抗力量,讓對方知道疼了之後,再勸降纔有作用。而李鬆晨考慮之後,認爲羅嶽的考慮更有道理,因此也就不再堅持,同意羅嶽的意見。

但事實到是比羅嶽、李鬆晨考慮的樂觀一些,在中午的時候,租界就派出了一個由5人組成的代衣團,和人民軍進行交涉。

其實昨天人民軍海軍全殲英法艦隊,並攻佔了上海港口,己經驚動了租界,而且人民軍在上海新區碼頭登陸,更是引起了租界的警覺。儘管知道英法兩國己向華東政府宣戰,但租界從來沒有想過華東政府會進攻租界,因爲這時上海租界己成立60餘年,經歷了太平天國的戰亂、義和團的排洋兩次大規模的事件,雖然上海租界引起了一些恐慌,但始終還是安然無恙,因此租界方面也產生了一種惰性思想,認爲無論時局如何變化,租界都不會有事的。

但現實卻是殘酷的,華東政府顯然不認同租界能夠置身在戰爭之外,眼看着大軍壓境,兩個租界的行政管理機構,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工董局也趕忙進行了協商,決定實行租界戒嚴,調集軍隊連夜佈防租界,並任命法國軍官弗蘭克上校爲租界防禦的指揮官。另外也分別向國內發電,讓國內想辦法救援租界。

不過租界的軍隊並不多,兩個租界各只有1個營,另外公共租界還多了一個連的海軍陸戰隊,合計也只有1500人左右,於是兩個租界又將警察也組織起來,這樣纔算達到了2500人,免強夠編成一個團,但武器主要是步槍,馬克沁機槍只有5挺,53亳米口徑火炮4門。這樣的軍事力量顯然是不可能和人民軍相抗衡的,因此弗蘭克上校也向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工董局直言,只靠租界的軍事力量是不可能抵當人民軍的進攻。

而這時人民軍登陸的消息也在租界裡傳開,兩個租界裡都人心惶惶,有不少人在連夜打包清理,準備逃離租界。但第二天一早,租界的南西北三方都出現了荷槍實彈的人民軍,黃浦江裡也出現了人民軍的艦艇,兩個租界己被人民軍包圍了。

於是兩個租界的管理者再次進行了協商,最終決定派遣一個代表團去和人民軍進行交涉,最理想的結果當然是說服人民軍,停止進攻,不過這個結果連兩個租界的管理者都不相信會出現,因此代表團的使命有兩條,一是拖延時間,給租界留出周旋,救援的時間;二是既使是向人民軍投降,也要儘可能保持租界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兩個租界是居民自治,公共租界工部局由一名總董和九名董事組成,法租界工董局由一名總董和七名董事組成,董事由租界納稅人選舉產生,總董由董事選舉,不過參選者和選舉人只限於在租界里居住的外國人,而中國人既沒有資格投票選舉,更沒資格參加競選。當然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名額是按國籍分配,一般由英國人佔多數,爲5-6人,美國1-2人,德國1人,其餘國家1-2人;而法租界工董局則全是法國人。現任公共租界工部局總董是英國人霍利德(cecilhollidar),法租界工董局總董是昂里奧(ghenrot)。

經過雙方協商之後,最終決定,代表團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副總董,英國人德格雷(h.de.gray)帶隊,成員爲美國人格里生(n.j.gresson),德國人海菲(f.c.heffer),這是考慮到華東政府和德國、美國的關係較好,因此纔派出董事中的德國人、美國人,這樣也有利於協商交涉;而法租界工董局則派出兩名董事,帕蒂雷(c.paturel)、祁齊(e.chisi)。

代表團一行人來到上海新區時,己是下午1點鐘,不過羅嶽和李鬆晨還是在指揮部裡接待了代表團一行。

而見到參與接待的人中,還有李鬆晨,租界代表團的5名成員也都多少鬆了一口氣,因爲他們和李鬆晨都認識,雖然只是泛泛之交,但畢竟算是混了臉熟,這5名成員在中國住的時間到也不短,都知道在中國這個地方,熟人好辦事這個道理。

雙方進行互相介紹之後,德格雷首先發言道:“羅將軍、李區長,我想我們租界和華東政府之間是否發生了什麼誤會,才令華東政府對租界發動戰爭,因此我們希望能夠溝通一下,消除誤會,並且停止戰爭。”

羅嶽搖了搖頭,道:“我不認爲有什麼誤會,英法兩國己經向我們華東政府宣戰了,這就是我們發動這次戰爭的理由。”

德格雷笑道:“這就是最大的誤會,租界是實行自治,所有的董事、總董都是由租界的納稅人選舉產生,並且只對租界負責,和英國、法國並沒有關係。這一點李區長應該十分清楚。”

李鬆晨道:“我當然知道,不過德格雷先生,我想問您,還有各位,租界原來是清國的領土,只不過是清國出租的,這一點我想各位都不否認吧。”

德格雷怔了一怔,但還是點了點頭,儘管租界號稱國中之國,但在法理上土地的主權確實還是屬於清廷,只是各國向清廷租借的土地。這一點是德格雷等人無法否認的。

李鬆晨道:“那麼和清國簽定土地租界條約的,是英國、法國政府,還是租界的工部局、工董局?”

德格雷呆了一呆,沒有回答。不是他答不上來,而是知道這個答案對自己不利,因爲簽定土地租界條約的,確實是英國、法國政府,儘管租界是實行自治,但在法理上,現在租界土地的合法使用者,是英法二國政府,從某種程度上說,租界的自治權,是英法二國政府賦予的,因此人民軍進攻租界,在法理上是說得通的。

格里生苦笑了一聲,道:“李區長,我們也算是朋友了,難道就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嗎!”

李鬆晨道:“對不起,我們確實是朋友,但現在是國家層面的事務,不能論私人交情,不過作爲朋友,我可以向你們建議,放棄抵抗,向我們投降,我們可以確保你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一但發生戰爭,後果是無法預料的。”

德格雷沉默了一會兒,才道:“羅將軍、李區長請允許我們協商一下。”

羅嶽點了點頭,道:“當時,不過希望你們能在30分鐘內有協商的結果。”

德格雷道:“可以。”

於是羅嶽命人將租界代表領到隔壁的一個房間裡,讓他們私下協商,過了大約30分鐘後,德格雷等人又回到談判室裡,德格雷道:“羅將軍、李區長,我們可以投降,但要求保持租界的現狀,你們的軍隊不能進入租界,你們可以派遣一名代表,或是組成一個工作組,進入租界,監管租界的事務,但租界工部局、工董局仍然保留,並行使權力,你們不得干涉工部局、工董局的行政權力。”

羅嶽和李鬆晨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看傻子一樣的目光,李鬆晨笑道:“德格雷先生,您認爲這樣的條件,還能算是投降嗎?如果我們接受這樣條件,那麼發動這場戰爭,又有什麼意義呢?”

海菲乾咳了一聲,道:“李區長,這是我們的條件,你們有什麼條件,可以提出來,我們可以協商。”

羅嶽冷笑了一聲,道:“我們的條件就是人們必須無條件投降,而且沒有協商的餘地,你們同意,就馬上投降,我們的軍隊可以唱着歌進入租界,不同意,就準備戰爭,我們打進租界。”

李鬆晨點了點頭,道:“對,這就是我們的條件。”

帕蒂雷猛然站了起來,大聲道:“你們不能這樣做。”

李鬆晨淡淡一笑,道:“我們爲什麼不能,帕蒂雷能夠給我一個理由嗎。”

帕蒂雷還要說話,被德格雷攔住,然後轉向羅嶽、李鬆晨道:“好吧,華東政府的條件我們都清楚了,希望給我們協商的時間。”

羅嶽道:“可以,給你們1天的時間。”

德格雷皺了皺眉,道:“只有1天的時間太短了,我們需要3天時間才行。”

羅嶽搖了搖頭,道:“3天時間太多,最多隻能給你們2天時間,這是我們最後的底線,不能再多了。”

德格雷道:“好吧,那就2天。”

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九十三章 安置營(九)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三九一章 新聞發佈會(五)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四十六章 錦州之戰(四)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
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九十三章 安置營(九)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三九一章 新聞發佈會(五)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四十六章 錦州之戰(四)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