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

3天之後,伊藤博文將自己主導制定的關於這次談判的計劃和目標提交給日本內閣,僅過了一天,就得到了內閣的批准,同意伊藤博文按照這個計劃進行談判,並且可以根據談判時遇到的實際情況,對這個計劃進行調整。

而就在這時,宮本直拓又來拜訪伊藤博文,並且提出,希望能隨伊藤博文一起去上海,參與這次談判,爲日本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伊藤博文聽了也頗爲感動,因爲這次談判可不是什麼好差事,別人都是避之不及,被點到去的人都是不情不願,還要再三推闢,而宮本直拓卻主動請纓,跟隨自己去上海談判,這樣有擔當的氣魄,實在是難能可貴。而且現在伊藤博文對宮本直拓見識和判斷力己經相當信服了,因此如果有宮本直拓跟着,也能有個協商的人。以伊藤博文的職權,調一個人進談判團,當然是沒有什麼困難的。

其實宮本直拓的真正目地是想近距離的觀察華東**的穿越者,對華東**做一個全新的評估。

以前宮本直拓作爲日本的情報人員,潛入過青島、上海等地,並策劃了上海的爆動事件,但他並沒有和穿越者,由其是作爲華東**領導人的穿越者有過接觸,儘管現在己是近代社會,但領導者的素質,對於一個國家仍然有相當大的影響。

另外宮本直拓所知的歷史在這個時候己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舊時空裡,儘管日本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但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獲得了重大的地緣戰略利益,爲後來日本成爲國際列強牌局中的玩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在本時空裡,日俄戰爭的規模擴大爲遠東戰爭,但勝利的一方卻變成了華東**,日本不僅沒有獲得了舊時空那樣的地緣戰略利益,而且還基本失去了與華東**競爭的先機,宮本直拓也是來自未來的人,比這個時代的人更清楚日本與中國的優劣,因此日本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如何,也有必要重新認真考慮,而這一切又是要了解華東**領導人的素質、能力,才能作清晰的判斷。

這次華東**派出的談判代表是二號人物秦錚,這正是一個瞭解華東**領導人的大好機會,因此宮本直拓才向伊藤博文要求,參與這次談判。

很快宮本直拓的身份就辦,公開的職務是伊藤博文的個人助理,進入了日本談判代表團。而在2天之後,伊藤博文率領代表團共計64人,從東京出發,搭乘日本商船平川丸號,駛向上海。

――――――――分割線―――――――――分割線――――――――

華東**收到了日本確定更換了談判人選的時候,秦錚也從瀋陽趕回到青島,得知日本己經確定由伊藤博文擔任談判代表之後,秦錚也十分滿意,而且就這幾天裡,秦錚對這次談判也進行了認真的分柝,並確定了初步的談判方案,以及華東**要獲得的利益,這次回青島來,就是向行政院彙報,並進行確認。

其實這時在青島,穿越者內部對這次對日本談判的討論要遠遠超過與英法荷三國談判,一來是穿越者對日本都有特別的情緒,也讓穿越者猶爲感興趣;二來和日本的談判拖的時間較長,也有足夠的時間束髮酵。

當然,穿越者對日本的談判也是各種說法都有,如什麼要求天皇退位;華東**在日本駐軍;禁止日本擁有軍隊或限制日本軍隊的規模;不允許日本製造進攻性武器;要求日本將朝鮮半島、琉球羣島、臺灣全部都吐出來,總之就是將日本往死裡整。

還有由金昌洙所領導的在青島的韓國復國組織也在積極的呼籲,要求華東**在這次談判中加入日本勢力全部退出朝鮮半島,讓韓國自主獨立的條件,也得到了不少穿越者的支持。一來是從地緣戰略考慮,朝鮮半島是由海上進入中國的跳板,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緩衝地帶,因此必須是一個親華東**的政權;二來有一部份穿越者在舊時空是哈韓一族,愛屋及烏,因此對金昌洙這一批人也有好感。

當然,金昌洙來到青島之後,在華東**的支持下,己招集到2000餘朝鮮人,並組建了一個團的軍隊,金昌洙本人也在青島積極活動,結交了不少人,到是頗爲活躍。

夏博海當然知道,這些將日本往死裡整的條件都不現實,因爲華東**現在並沒有完面控制日本的能力,而日本也沒有完全失去反擊之力,因此這些條件日本是不可能接受,只能和華東**死磕到底,這樣的結果也並不是華東**所希望看到的,那麼談判中的分寸拿捏,需要相當精準,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華東**確定秦錚是談判代表,秦錚不在青島,也就無法展開討論。現在秦錚回到青島,夏博海也立刻下令,招開行政會議,討論對日談判的策略和條件。

秦錚在會議上首先發言道:“這一次和日本的談判主要是4個問題,第一是賠償的數額,當然數額是越多越好,但也要考慮日本的承受能力;第二是土地,現在日本的3塊殖民地,朝鮮半島、琉球羣島、臺灣,都是中國周邊的戰略要地,由其是臺灣,原本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這次談判中是否收回;第三是戰俘問題,也包括我們後期從日本抓來的勞動力,是否在談判之後交還給日本;第四是其他問題,如韓國問題、我們與日本的外交、貿易關係等,當然這部份問題比較簡單,並不是這次談判的關建。”

夏博海道:“很好,我們就一個一個的討論,首先是確定,這次我們打算敲日本多少錢?”

衆人一下子也都笑了,賈振召道:“法國賠了6 0 0 0萬英鎊,英國是2800萬英鎊加1/4個加裡曼丹島,日本賠的肯定不能比英法低吧,我覺得起碼8000萬英鎊,如果能夠談到1億是最好。”

汪軍道:“8000萬英鎊也不是少數了,差不多是7、8億日元,現在日本一年的財收入才2億日元左右,就是怕日本現在賠不起啊。”

遊明錢道:“日本賠不賠得起,關我們什麼事,自己去想辦法,要是賠不起就不賠了,那有這樣的道理。”

汪軍道:“話也不能這麼說,如果日本真的賠不起,再怎麼逼他也沒有用啊,我們的目地歸根到底是拿到賠款,因此還是實際一點,定一個日本能夠承受得起的數額不是更好嗎!”

秦錚道:“我認爲承受得起的,和賠得起並不是一個概念,‘承受得起的’應該包括借錢在內,日本的賠款決不能比英法少,否則我們打贏這一戰還有什麼意義,因此我認爲賠款的數額就定在8000萬-1億英鎊這個範圍內。”

夏博海道:“這個我同意,我們是勝利的一方,沒有必要過於遷就失敗者,差不多就行了,這又不是讓日本賠10億、8億英鎊!至於怎麼借錢,讓日本自己去想辦法,我們只管收錢就行了。如果賠不起,那就繼續打,這一點決不能讓步。”

秦錚道:“那就這樣決定了,第二點,土地問題怎麼辦?”

肖建軍道:“當然都得要,朝鮮半島、琉球羣島、臺灣都是戰略要地,必須讓日本都吐出來。韓國可以復國,但必須在我們的控制下,而琉球羣島、臺灣都必須收爲我們所有,這樣我們可以將東南邊防線推出到第1島鏈,增加了我們防禦的縱深。”

秦錚道:“我判斷日本接受賠款8000萬-1億英鎊的機率到不小,但接受吐出這3塊殖民地的可能性很低,因爲吐出了這3塊殖民地,日本只守着本土的四個島,是基本就沒有什麼發展前途的。”

肖建軍道:“那就再接着打啊,打到日本把這3塊殖民地都吐出來爲止。”

秦錚道:“那就和我們的談判目標有異了,這次談判,我們的首要目標是獲得未來發展的資金,而且繼續開戰也不符合我們現在的利益啊。”

這時夏博海道:“我的意見是,這次談判最好是隻收錢,不要土地,在戰爭結束之後,我們首要的目標是發展,儘快的在我們統制的範圍內,實現全面的工業化,因此資金纔是我們最需要的,而這三塊地方的戰略價值雖然很大,但日本的實力至少在20年內都無法發揮這三塊地方的戰略優勢,而且只要我們自身的實力提高了,發展了,隨時卻可以將這三塊地從日本手裡奪回來,不用急在這一時啊。”

徐濟超道:“朝鮮半島、琉球羣島就算了,畢竟它們以前只是中國的藩屬,但連臺灣都放棄了,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因爲臺灣可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而我們華東**一直以來都是以維護中國利益的形像出現,和英荷談判,我們還要到了婆羅洲這麼大一塊地呢!而但這次連本國的領土都不收回來,恐怕會有損我們的聲譽啊,我看這次怎麼樣也要把臺灣收回來吧。”

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二十六章 接管濟南(十九)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賽(一)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七十九章 軍事發燒友(下)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四五零章 遼陽之戰(十二)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
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二十六章 接管濟南(十九)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賽(一)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七十九章 軍事發燒友(下)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四五零章 遼陽之戰(十二)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