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

袁世凱離開以後,華東政府也命令軍委,馬上進行陸軍的新編制,儘快讓邊境的軍隊佈置到位。

本來年初的時候,軍委己經由行政院批淮,決定成立師一級的編制。但原來只是想簡單的將三個團合併,再配以一二個輔助團和師直屬團營,組成一個師。

但各級營團級指揮官向陸軍部反映,認爲“師”是現代軍隊的基本獨立作戰單位,基本要配齊各陸軍的軍種,由其是各種輔助性的支援火力。但目前人民軍陸軍的編制,由其是在各級部隊的支援火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或不合理,這主要是因爲人民軍在成立之初時,武器基本都是靠繳獲;佔領了青島之後,沒收了德國的青島兵工廠,這纔有了自己生產武器的能力,但青島兵工廠本身就還沒有建完,而且只能*和中小口徑炮彈,產量也十分有限,根本不能供應人民軍的作戰需要,因此到後期時,穿越者又向張之洞購買了一批武器彈藥,纔算是免強夠用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軍也只能是手頭上有什麼武器,就裝備什麼武器,根本沒有條件挑三撿四的。

而現在的條件不同了,從德國購買的設備都己到位,青島兵工廠的擴建工程己經全部完工,己經有足夠的能爲生產大部份的武器,並且還研製開發了一些新式的武器,產能也大幅提高,人民軍也完全有條件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武器。

由其是海軍己經根據現有的軍艦條件,完成了各級艦隊的編制工作,而且基本達到了近代海軍的編制水平,因此陸軍更是不能落後,不少營團級指揮官都向陸軍部建議,不如借這個機會,將陸軍進行一次重新整編,讓各級部隊的支援火力武器配置完善,這樣也能夠進一步提高人民軍的戰鬥力。

軍委將陸軍部的意見反映到了行政院,夏博海也正式簽發主席令,正式批准陸軍重新編制的命令。但這樣一來,陸軍編制的工作量也陡然大增,因爲軍隊的全面改編可不是幾個人坐在辦公室空想就能做得好的,需要廣泛的徵求各級作戰指揮員的意見,由其是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員意見,只有他們才知道作戰部隊需要什麼武器。

而羅嶽原來帶着部隊回青島就是準備編制師級作戰單位,然後晉升團長,但這一來整編方案遲遲不定,羅嶽也就一直留在青島。不過他的部隊是人民軍的王牌部隊,作戰經驗豐富,因此被陸軍部臨時徵調,做了軍隊改編的顧問,羅嶽也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見。

當然,陸軍部也不會只徵求羅嶽一個人的意見,於是陸軍部又徵招了幾名各級軍官回靑島,一起參與討論。共計徵招了12名軍官,包括有4名團長,6名營長和2名連長,當然全部都是穿越戰士,而且都是有相當實戰經驗的中基層軍官。

雖然現在人民軍大部份的連級軍官都由本土軍人出任,少算穿越戰士擔任連長只是因爲暫時找不到人,或是副連長還需要帶一段時間,才暫時留任,但無論是軍事素質、實戰經驗,還是對現代戰爭的理解方面,本土軍人是遠不能和穿越戰士相比的,而且穿越戰士也都是從基層一步一步打出來的,知道基層士兵的需要,因此這一次就沒有徵調本土軍官。

而要想討論軍隊的編制,首先要了解目前青島兵工廠能夠生產那些武器,性能如何,由其實剛被徵調回青島的軍官,更是需要一個全面的瞭解才行,於是人員都到齊之後,陸軍部的部長諸亞平先帶衆人蔘觀了青島兵工廠。

現在青島兵工廠的規模龐大,共有兩個工廠,一個生產基地,共有各種機器設備385臺,在青島市的主廠位於市郊,佔地45畝,共分爲槍械、火炮、輔助、配件4個大科,14個生產車間,8間庫房,12棟房屋建築,穿越者18人,工人427人,還給他們配了5輛載重卡車,3輛輕型卡車,主要是負責生產各種槍械、火炮的零配件、組裝,以及武器的研發工作;另外在軍港還有一個分廠,規模要小得多,只有6畝大小的地區,穿越者6人,工人82人,主要是負責艦載武器的維護、修理、更換等工作。

而在青島兵工廠郊外還有一個大型生產基地,佔地6000餘畝,其中生產區爲40畝,共有穿越者20人,工人514人,而且還通了一條鐵路,主要是生產各種*、子彈、炮彈、*等,並貯存成品和原料材,另外就是武器測試。

現在青島兵工廠己是華東政府規模最大,人員最多,穿越者也是最多的企業。青島兵工廠的廠長叫唐能志,原來是長白山艦的槍炮組組長,雖然長白山艦不是水面戰鬥艦艇,但也裝配了1座pj26型單管76mm艦炮,與岳陽艦、三亞艦的艦炮同型,還有4座ak-630型30mm速射炮,主要是用於近距離防空自衛,因此槍炮組在長白艦上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門。而槍炮組就必需對艦炮的結構原理有深刻的瞭解,這也是唐能志成爲青島兵工廠廠長的重要因素。

參觀當然是在青島近郊的主廠區,考察組一行來到兵工廠時,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並由廠長唐能志親自負責接待他們。

由於唐能志在事先就接到了陸軍部通知,早就做好了準備,因此在客氣了一番之後,將考察組一行帶到打靶場。這裡不僅位置寬敞,方便讓考察組觀看各種武器的樣品,而且還可以親手試一試,當然只能試射槍械內的武器,而炮是沒辦法試射的。

唐能志首先向考察組介紹的是槍械內的武器,第一件武器就是己定型的制式步槍,正式定名爲01式步槍,其實就是仿製的*式步槍。

現在人民軍使用的步槍主要分爲三種,一是俄製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目前大約有近2萬支;二是漢陽造88式步槍,大約有1萬6千餘支;三是*式步槍,目前大約有2萬3千餘支,其中有1萬2千支左右就是在青島兵工廠裡生產的。

不過01式步槍對原版的*式步槍做了一定的改進,主要的改進有三個方面:

一是將口徑由7.92亳米成7.62毫米,這主要是符合穿越者的習慣,因爲在舊時空裡,7.62毫米口徑步槍,是一個國際通行的標準,著名的神槍ak-47,就是釆用的這一口型,而中國早期大量裝備的56式*、81式自動步槍也是釆用的這一口型,在穿越之前,7.62毫米口徑和95式自動步槍的5.8毫米口徑,都是中國槍械的標準口徑,後者主要應用於班級的自動步槍、班用機槍、班用狙擊步槍;而前者除了少量尚未換裝的81式自動步槍之外,主要是各種車載輕機槍、坦克共軸機槍和通用機槍所釆用的口型。

現在穿越者所有兩梄戰車、猛士車、軍用快艇上配備的機槍,還有少量穿越來的輕機通用機槍都是7.62毫米口徑。而且俄製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也是7.62毫米口徑,因此將01式步槍的口徑定爲7.62毫米,從減少成本,統一標準來說,都有重大意義。在極端條件下,原來的*式步槍可以使用7.62毫米的子彈,但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是不可能使用7.92亳米的子彈。

二是將全槍的長度由1250毫米減少到1150毫米,縮短了100亳米。主要是將原槍管740毫米縮短640毫米,並將揹帶環改在槍身側面,方便攜行。

這樣的改進,一來是由於原來*式步槍的槍長是根據歐洲人,主要是德國人的身體設計的,而中國士兵顯然要比德國士兵矮一些,因此將尺寸縮短,更符合中國士兵的使用習慣;而且根據舊時空的經驗,由於*式步槍的槍身過長,在埑壕戰中使用與攜行都不方便,事實上在舊時空的二戰時期,德軍使用的*式步*進型*g步槍,就將全長縮短爲1100毫米;另外縮短槍管,也有利於降低成本。

當然步槍的縮短長度之後,在士兵拼刺刀時就會明顯吃虧,由其足華東政府未來的主要對手日本陸軍配備的30式步槍,全長達到了1280亳米,比原版的*式步槍還長了30毫米,這樣以後雙方在戰場上相見,進行白刃作戰時,肯定是不利於人民軍的。而解決的辦法是將刺刀的尺寸加長了,01式步槍配套的刺刀刃長達到455毫米,而日本30式步槍的刺刀是400毫米,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01式步槍不夠的弱點,另外這樣一型刺刀,在必要的條件下,還可以當成劍使。

三是將拉栓機柄由直型的改爲下彎式,這樣的修改可以使槍機的動作更舒適,更方便。如在安裝了槍瞄鏡的*式步槍上,如果採用直形拉柄會觸及槍瞄鏡架,而彎曲拉柄則不會。

當然,從總體來看,改進的地方並不多,拉栓式步槍最主要的供彈系統與槍機仍然沿用原來的設計,這一方面是由於現在兵工廠都是用的徳國機器,不宜作大的改動,另一方面*式步槍的設計幾近於完美,幾乎成爲未來數十年內,世界範圍內的栓式步槍的標準,實際也沒有多少改進的餘地。

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二二二章 談判(四)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四四三章 進京(十)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三三六章 李鴻章來訪(十三)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一五五章 新農村建設(六)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
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二二二章 談判(四)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四四三章 進京(十)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三三六章 李鴻章來訪(十三)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一五五章 新農村建設(六)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