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

天色雖然漸漸亮了起來,新的一天來臨,但這時在天津租界裡卻瀰漫着一股地獄般的絕望情緒。

原來鮑爾上校帶領軍隊離開租界以後,租界裡的居民情緒也稍稍平穩了一,不過槍炮聲不斷的傳到租界裡,誰都睡不着,只能提心吊膽的等待着戰事的結果。還有不少人在租界的路口徘徊,彷彿在這裡能夠得到更多的消息。

而就在凌晨五半左右的時候,鮑爾上校帶着軍隊退回到租界裡,人數己不足離開時的一半,而且一個個垂頭喪氣,精神不振的樣孑,還有不少人受傷,結果當然就不用問了,肯定是大敗而回了。

鮑爾上校被打敗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租界,頓時引發了租界內的恐慌情緒,而這時外面的槍聲也停了,但租界裡的人卻更加驚慌,有不少人都猜道,大概這個時候天津城己經被敵人攻破了,而天津城被攻破,那麼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租界了。

正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這時,一支日軍也來到租界,就是在大沽口被擊敗的日軍。原來被穿越軍隊擊敗以後,福島安正帶領着一支日軍,撤出了葛沽,而在沿路上又收集了一些日兵,拼湊出了三四百人,才返回天津。

但在快到天津的時候,卻聽到了密集的槍聲,日軍不敢再前進,福島安正派人去打聽才知道天津城己經失守了,剛纔的戰鬥是阻擊租界的援軍。

得知天津失守的消息以後,福島安正被震驚得半天不出話來,這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大大的低估了這夥海外華人的實力,他們不僅有強大的艦隊,陸軍的實力也不容視,竟然能夠在進攻自己的同時,還派出一支軍隊襲擊天津城,這樣的實力,恐怕是連北京的八國聯軍主力也未必能勝,如果這批海外華人與清國合作,那麼八國聯軍恐怕就要埋藏在中國的土地上了。因此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立刻通知北京方面,立刻停止向天津的進軍,至少也要等到德國艦隊到了以後,雙方合力纔有勝算。於是福島安正立刻下令,向租界進發,因爲在租界裡可以向北京發電報,將目前的情況報告給北京方面。

不過福島安正帶領日軍來到租界以後,卻又給了租界裡的居民們重重的一擊,因爲鮑爾敗回租界之後,有些人就想到,駐守天津的日軍正在進攻大沽口,距離租界並不遠,因此可以向日軍求援,或者還能保住租界,但現在這最後一跟救命稻草也沒有了。

各國的領事們同樣也是驚恐萬分,當下由英國駐天津總領事金璋(原名萊昂內爾??查爾斯??霍布金斯lionelcharleshopkins)、法國駐天津總領事杜士蘭(chayland)、德國駐天津領事秦莫漫(dr.a.zimmer-mann)、日本駐天津領事伊集院彥吉四人牽頭,招集各國領事、代表以及鮑爾、福島安正,在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樓開會商議對策。

天津租界始於二次鴉片戰爭之後。1860年10月4日,清政府被迫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天津條約》,開放天津作爲通商埠岸,並允許兩國商民在天津居住貿易,該條約雖未規定設立租界,但成爲日後英法兩國在天津強劃租界的依據。

1860年1月4日,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向恭親王奕訢遞交照會,要求在天津劃出英租界。1月17日,清政府允許了英國公使卜魯斯設立英租界的要求,天津英租界開闢。劃定的界址爲:東臨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寶士徒道(今營口道)。1897年月,英國擅自將租界自海大道擴張至牆子河(今南京路);共計佔地880畝。

同時天津英租界還仿照英國制度,設計了天津英租界的政治制度,並於186年成立起天津英租界董事會,董事會下設的執行機構爲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對租界的行政事務進行管理。並且在1890年修建戈登堂,做爲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的辦公大樓。

在當時各國租界中,天津英租界貿易發達、經濟繁榮,行政制度和市政管理也較其他租界先進。因爲天津英租界成立較早,英國的國力雄厚,有能力對租界進行投資建設,加上英國的殖民經驗豐富,因此到這時天津英租界的發展己十分可觀,租界內己建成了數十條交通幹道,並沿海河興建大批新式碼頭,並安置了各種港口設施。西式風格的高樓林立,並於1898年開始供應自來水。

這時天津英租界內的工業、金融、商貿等行業均十分發達,不僅吸引了大量的工廠、公司、商行、銀行入駐,還有相當一部中國的民族資本家在天津英租界開廠設店,甚至連普魯士、丹麥、葡萄牙等國也將自己的天津領事館設在英租界內。

而就天津英租界成立的次年,法國也清廷提出在天津建立法租界的要求,同年6月日,清廷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與法國參贊哥士耆訂立《天津紫竹林法國租地條款》。界址爲:南沿寶土徒道(今營口道)與英租界相鄰,西近海大道,東和北兩面傍海河,面積爲49畝。

不過由於後來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國力不振,因此天津法租界成立近二十年仍不見起色。直到1880年代纔開始着手進行市政建設,但己遠遠落後於天津英租界的建設。

隨後清政府爲了顯示不歧視美國,也有意讓美國在天津建立一個專管租界,界址爲:東臨海河右岸(西岸),南至開灤衚衕(今開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與英租界毗鄰。佔地11餘畝。但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極力反對租界制度,因爲當時美國的國力有限,來華美國商人屈指可數,恰值國內南北戰爭進行,無暇對租界進行開發,一直未對租界進行行政管理,1880年、1896年,美國先後兩次向清政府提出歸還天津美租界,但清政府並未接收,最終由天津海關代管。

當然美國歸還天津租界並不是什麼講國際道德,而是因爲嫌租界太,開發的價值不大,而且美國政府的在華政策爲“門戶開放,利益均沾”,即所有列強的在華利益需與其他各國共享,因此有沒有租界都影響不大。

天津德租界成立是在甲午戰爭以後,1895年,德國駐華公使紳柯向清廷總理衙門提出照會,以德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迫日還遼有功,向清政府要求享受與英法美國同等待遇,在天津建立租界。10月0日,天津海關道盛宣懷、天津道李岷琛與德國領事司艮德簽訂《天津條約港租界協定》,允許德國在天津設立租界。界址爲:東臨海河,北接原來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東,南界劉莊,面積爲104畝。不過徳租界成立較晚,現在還沒開始大規模建設。

天津日租界成立也是在甲午戰爭以後,1896年7月1日,清朝和日本簽訂《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8年8月9日,根據《中日通商行船條約》的規定,清朝、和日本政府、簽訂《天津日本租界協議書及附屬議定書》,劃定日本租界,界址爲:南臨法租界,西北與老天津城相望。但沒有進行開發。僅在泰安道與解放北路交口處、利順德飯店斜對面一所樓房裡設立領事館。

到了這個時候,天津的英法德美日五國租界共計有58畝,長居外國居民000餘人,而在租界裡定居的中國人約有四千餘人。而義和團運動波及到天津之後,又有大批的外國人、中國人逃進租界裡來躲避,而八國聯軍登陸之後,也曾在租界裡駐紮過一段時間,在租界裡建立軍營、倉庫等,現在租界裡的總人數約爲一萬二千餘人。

領事們在緊急協商,但租界裡的居民們極度恐慌,各種流言都在租界裡流傳起來,有義和團又殺回來了,而且這次來的義和團可都是有真神功的義和團,真正的刀槍不入、洋槍洋炮打不死,聽在大沽口有幾百日軍圍着幾十個義和團,又是開槍又是開炮,結果人家一事都沒有,等日軍打得差不多了,這幾十個義和團張手就是幾個轟天雷,一下孑就把日軍全都劈死了,這回不僅奪回了天津,而且還要血洗租界;也有是清廷南方的督撫大臣們都率軍北上勤王,軍隊有好幾十萬,己經收復了北京,八國聯軍徹底失敗了,中國人不僅要把所有的外國人都殺光,還要收回所有的租界,逼外國賠款。

這些流言多在租界裡的中國人之中流傳,而在外國人中同樣是流言不斷,有各國領事們這時正在協商準備帶着軍隊逃離租界,而不管租界裡的其他人了;也有領事們研究之後,決定爲了防止婦女和兒童落到中國人手裡,在租界失守的時候,由各**官動手,殺死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甚致每個軍官都己經領到一份在最後時刻負責槍殺的婦女和兒童的名單。

而這時有人後悔,當初在八國聯軍佔領天津,解除了租界的危險之後,自己怎麼就沒有離開中國,還留在這個危險的地方;也有人正在清理自己的財產,準備逃離租界;而在租界的碼頭己擠滿了人,正在找船離開;因爲這時是黑夜,輪船都沒有啓航,有些人拿出大把的鈔票,要求立刻開船;當然在這個時候,還有不少人則擠在教堂裡,向主禱告,希望天主能夠保佑他們,再次轉危爲安,就像上次一樣。

整個租界幾乎都陷入了一種極端的絕望中。

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五六零章 美國(三)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五一八章 突擊行動(上)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
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五六零章 美國(三)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五一八章 突擊行動(上)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