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

行政部對海軍、陸軍的備戰工作十分滿意,不過備戰工作並不僅僅是軍事層面上,經濟層面也是同樣重要,畢竟打仗從一定程度上說就是燒錢。

華東政府在1903年的財政收入達到了1.215億銀元,漲幅超過了40%,折算成白銀大約是8500萬兩,而在1903年,清廷的財政收入也不過9300萬兩,華東政府以一省之力,財政收入卻幾乎和清廷持平了。

華東政府1903年的財政收入高漲,主要是有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日俄戰爭所賜,由於日本向華東政府定購了大量的物資,可都是要用真金白銀支付,不僅直接增加了華東政府的收入,同時也刺激了華東政府的製造業發展,在間接上也進一步的促進了華東政府的製造業發展,畢竟日本要購買的物資,首先是在華東政府的內部採購,只有華東政府供應不了,纔會對外採購;二是南洋華僑的投資創業,在1904年,南洋華僑在山東的投資形成了規模化的發展,這時共計有超過500名南洋華僑在山東地區投資建廠,開辦企業、商鋪等達800餘家,總計資產達到3000餘萬銀元,不僅大大促進了華東政府的經濟發展,同時還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新增的工作崗位達到5萬餘個,進一步擴了華東政府的工人數量,這一點對促進華東政府的工業代發展有極大的意義。

最後就是華東政府的備戰工作,備戰就需採購大量物資,這也可以刺激製造業的發展;同時還要生產、建造大量的軍艦、槍炮等武器,這些都能夠促進重工業的發展。

在這三大因素的刺激之下,華東政府的經濟發展纔在1904年裡得以極大的增幅,自然也就帶動了政府財政收入的提高。

當然,戰爭的費用,只靠華東政府的財政收入是遠遠不夠的,日俄戰爭打到現在,日本己經爲戰爭支付了約15億日元,約合1.7億英鎊,而俄國支出的戰爭費用己高達近40億盧布,合4.5億英鎊,因此華東政府的這點財政收入根本就不夠看。

這一點上,華東政府和日本差不多是一樣後,準備戰爭的費用,有一大半是來自債券的收入,在1904年初的時候,華東政府分別在德國、美國各發行了價值約爲1500萬英鎊的債券,這時德國己買出了1300多萬英鎊,而美國也買出了差不多1000萬英鎊,從總體來看,債券的銷售情況不錯,己買出了接近8成的債券,不過由於有一部份債券是以低於面值的價格出售,因此目前實際籌款數量接近2200萬英鎊。

債券的銷售情況較好,主要原因是由於日本在戰爭一直取勝,雖然華東政府在開戰之初的聲明上是針對日俄雙方的,但在開戰之前華東政府就和日本走得比較近,而開戰之後華東政府在總體上是偏向日本一方的,由其是攔截俄軍的離散軍艦,在外國看來顯然是幫助日本,儘管只有日本不是這樣看。現在只有日本一家就將俄國打得幾乎是滿地找牙,如果華東政府再參戰的話,俄國基本就沒有翻盤的希望了,只能向日本、華東政府妥協退讓,必然會讓出不少的利益,因此無論是日本、還是華東政府的債卷,都是值得追捧的。

不過現在華東政府畢競還沒有參戰,因此債券的銷售還是不及日本的。由其是在美國,雖然現在美國是華東政府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貿易的層級比較底,雙方的貿易往來主要是華東政府從美國進口產品、引入技術,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資源、礦產等,因此在美國國內,對華東政府的瞭解並不多,而且日本又在美國發行了超過3000萬英磅的債券,也擠壓了華東政府的債券銷售。

而華東政府在美國發行的債券,大部份是猶太財團購買的。這個時候俄國是排猶情緒最嚴重的國家,由其是在1903年8月27到9月7日聖彼得堡的旗幟報連載了一系列文章,題目叫做《猶太人控制世界的計劃》。而報中稱這份文件的原題叫做《共濟會與錫安長老會世界聯盟會議紀要》,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錫安長老會紀要》,內容是一羣所謂的猶太錫安長老陰謀奪取世界政權控制全人類的秘密會議紀要。成後後世反猶運動中最爲重要的文獻,以及所有關於共濟會陰謀理論的始祖文件。

俄國也以此爲藉口,對俄國的猶太人進行嚴酷的壓迫,但這時猶太財團在英國、美國的經濟界,由其是金融業中佔有主導地位,因此迫切的希望能有國家站出來打壓俄國,促使俄國國內發生改變,從而改善俄國猶太人的地位。

日本和俄國惡交之後,就得到了英美兩國以羅思柴爾德、卡賽爾和謝弗等猶太財團的大力資助,而對華東政府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畢竟多一個抵抗俄國的政府總也是好事,而且幾百萬英磅對猶太財團來說,算不了什麼,何況收益的機率極大。

但債券的銷售情況在德國明顯要好得多,德國並不是日本的主要籌資國,而這幾年來,華東政府一直和德國在軍事技術方面有較深的合作,而且己在德國定購了5艘軍艦,加上國內建造的軍艦材料、配件基本也都是從德國進口,因此和德國的不少廠商建立了比較良好的關係,而且在德國的工商、企業界也有相當的口碑。這次發行的債券,幾家造船廠,還有克努伯公司都認購了不少。

正是由於債券發行的情況較好,才使華東政府備戰的資金十分充足,青島、濟南的兩家兵工廠也都開足了馬力進行生產,現在人民軍共計有各種火炮4000餘門,迫擊炮8000餘門,各種炮彈己生產了30餘萬發,而且每個月大約可以生產炮彈5萬餘發。

除了武器之外,目前華東政府還準備了馬驢騾等牲口6萬餘頭,馬車1.2萬餘輛,手推車2.5萬餘輛;己儲備了各種糧食500萬噸,伺料70萬噸, 食鹽30萬噸,藥物50萬噸;帳蓬8萬餘頂,棉衣60萬餘件,手套120萬餘雙,皮鞋80萬餘雙,行軍鋪蓋100萬套,可以說物資的準備是相當充足的。

而在運輸力方面,環山東鐵路將要全線完工,另外貨船的總噸位達到22萬噸,海陸兩線都可以大大加快物資流動的速度。

當然,戰爭的準備還包括有情報工作,日軍圍困旅順時,在旅順裡的情報據點和外部失去了聯絡,只能直接和青島聯繫,日軍佔領旅順之後,聯絡又重新恢,而且華東政府設在旅順城裡的2家商鋪又重新開始營業,日軍還將一部份徵用的物資還給商鋪。

現在華東政府在瀋陽城裡也設了1家商鋪,可以用電臺和青島聯絡,另外在旅順到瀋陽之間的鄉村裡還設了7個據點,3個物資諸備點,諸備的主要是糧食、草料和少量的藥物、布匹雖然都不算多,但等華東政府參戰以後,還是可以應10天、8天的急用。

行政院對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都十分滿意,這一年的時間果然是沒有白廢,夏博海又道:“日俄兩國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

商其鬆道:“日本還那個樣子,國內不是慶賀就是奠祠,再就是歡迎回國的軍隊。不過日軍攻克了旅順之後,對國內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鼓動,對國民的情緒也是一劑強心針,讓日本國內支持戰爭的情緒進一步高漲,雖然現在日本國內的經濟情況十分惡化,而且國民的生活水平也下降了很多,但在短時間內,還不會產生嚴重的反戰情緒。除非是在戰場上遭受大的挫敗。而俄國國內的情況,我們是從德國那裡得到的消息,根據德國方面的消息,旅順失守對俄國國內,當然主要是上層社會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多數的輿論仍然確信俄國能取得最後勝利,對戰爭的前途依然看好,而且首都聖彼得堡和平常一樣,上層社會仍然是宴會不斷,劇場座無虛席。”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這很正常,我們也不能指望日本國內的局勢影響戰爭,而俄國國內的上流社會還在醉生夢死之中。不過日本在旅順把商鋪被徵調的物資都還回來,到是有些意思,禮下於人,必有求人之事,恐怕是又有事情。”

王雲鵬道:“能有什麼事情,難道是想要我們出兵嗎?”

秦錚道:“這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現在日本剛剛攻佔了旅順,又殲滅了太平洋艦隊,形勢一片大好,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請我們出兵呢?”

夏博海道:“我看大概是日本現在想反悔了,這個時候日本也許認爲自己可以獨立贏得這場戰鬥的勝利,因此希望勸我們取消了參戰的計劃。”

肖建軍道:“那麼我們怎麼辦?現在就和日本徹底鬧翻嗎?”

秦錚道:“我看現在還不是和日本鬧翻的時候,而且日本現在雖然並不希望我們參戰,但也未必希望就和我們徹底鬧翻了,畢競現在日本還並沒有真正獲勝,後面無論是進攻瀋陽,還是迎戰第二太平洋艦隊,都是硬仗,這時和我們鬧翻了,對日本並沒有什麼好處,畢競這是日本不佔理,他們把商鋪被徵用的物資歸還,就是在向我們示好。”

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五六零章 美國(三)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三六三章 大戰之前(十)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五章 上岸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一三六章 海軍假期(七)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
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五六零章 美國(三)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三六三章 大戰之前(十)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五章 上岸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一三六章 海軍假期(七)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