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

原來王勝想起了陸祥明,在重新改組濟南的原有官僚系統以後,陸祥明並沒有辭職,而是選擇留在濟南政府裡工作,由於他熟悉濟南的情況,因此在濟南政府裡還是能夠發揮不小的作用,而且在清查犯人的工作中,陸祥明表現出很不錯的實幹能力,於是王勝將陸祥明安排在行政辦公室裡,主要是擔任顧問的工作。

而陸祥明是濟南府的通判,當然熟悉官場的潛規則,而且又能理解這個時代的思想觀念,因此是一個最好的諮詢對像。於是王勝立刻叫周惠去把陸祥明找來。

時間不長,陸祥明來到辦公室裡,向衆人見禮以後,王勝也將剛纔衆人討論的事情說了一遍,問陸祥明能不能估計一下,這幾個仕紳到底是怎麼想的,一定要和濟南政府爲敵。

聽了王勝的講說之後,陸祥明想了一想,才道:“幾位首長,據下官所知,當初王首長和濟南鄉紳會談,言明將會在濟南推行貴衆的土地改革,濟南的鄉紳們就有意與各位爲難了,不過此次事件,下官猜測,應是徐昌、蔣明義、趙平河、張彥安、那伍等人大約是還不瞭解幾位首長的真正實力。”

衆人聽了,也都不禁有些不理解,王勝道:“陸通判,你能不能說得詳細一些。”

陸祥明點了點頭,道:“王首長,雖然你們初到濟南府,就查辦了10餘名官吏人員,但在徐昌、蔣明義、趙平河等人看來,威攝力卻是不足,他們背後都有強大的勢力支撐,這些官吏人員或許可以制約一般的知府,但卻沒有被他們放在眼裡。”

姜峰道:“他們的背後都是什麼力量支持,你知道嗎?”

陸祥明笑了一笑,道:“下官到是略知一二,徐昌曾與原朝中的大學士徐桐認作同族人;蔣明義的父親原來是江蘇總督鬆壽家的包衣出身,趙平河是軍機大臣、刑部尚書趙舒翹的遠房親屬;那伍是旗人,本是原軍機大臣、兵部尚書剛毅的舊部,後來又和前任山東巡撫,現任山西巡撫毓賢拉上了關係;就是安羅堂的堂主張彥安,以前也爲現任兩江總督劉坤一做過事。”

姜峰聽了以後,也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氣,道:“乖乖,果然都是大靠山啊,怪不得這麼牛的。”

張正傑道:“這些靠山在我們眼裡什麼都不是。”

王勝道:“看不出來這濟南府到是藏龍臥虎啊,居然是幾方勢力彙集的地方。”

陸祥明笑道:“王首長誤會了,徐昌、蔣明義、趙平河等人雖然和這些朝中大員,地方督撫扯上些關聯,但實際卻並非是有多深厚的關係,只是效投借勢而己。就像徐昌和徐桐本無關聯,只因都姓徐,因此才認作同族,徐昌每年向徐大學士進奉一些銀兩,討得一張徐大學士的名貼,算是效投到徐大學士門下,在地方上自然高人一等,這樣雙方各取所需而己。其他的人,也都大體相同。”

衆人聽了,這才明白,原來這就是一種鬆散的依附關糸,這樣一來徐昌、蔣明義、趙平河等人等於是和朝中大員,地方督撫拉扯上關係,有了一張保護傘,在有麻煩的時候,也可以託這些大員出面周旋化解;而徐桐、趙舒翹等人則是通過接納他幻的效投,並幫他們解決一些小麻煩,讓自己多了一條財富的來源,也可以算是資源共享,各有所得。和現代社會裡建築行業中的小公司掛靠在大公司的名下,利用大公司的資質接大項目,而大公司則可以從中抽點提成是差不多的道理。

姜峰道:“這不就是狐假虎威嗎?”

陸祥明苦笑了一聲,雖然姜峰的這個比喻雖然不好聽,但也差不了太多。不過總歸不是好話,也就沒有接下去。道:“雖說是如此,但若是要針對知府,這些靠山還是可以發揮一些作用。各位首長自然不是普通的知府,但徐昌、蔣明義、趙平河等人卻並不知曉這些,只拿王首長當普通知府看待。自古以來,賭館、妓院、當鋪、煙館這些營生都離不開官府的照應,無論背後有多大勢力支持,只要和地方官府不和,生意就難以做下去。這麼多年以來,徐昌、蔣明義、趙平河等人早己將濟南府衙的上下官吏人員都打通關節,被幾位首長辦掉的人都己是他們的同黨,每年都有定額的銀子奉上,而平時衙門也關照他們的生意,互相照應,大體相安無事。”

“但王首長出任濟南知府以後,立刻就將蔡義、楊懷遠、馮四平、劉金風等四人處決,又連抓了6名吏員,這些人都與徐昌、蔣明義、趙平河等人關糸密切,等於是破壞了他們與府衙的關係,加上先前貴衆堅持土地改革,已是犯了衆鄉紳之忌,若是秦巡撫在此,他們或許還不敢輕舉妄動,但王首長只是位添知府,而徐昌、蔣明義、趙平河等人又不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因此才與各位首長爲敵。”

王勝呵呵笑道:“看來還是我的官太小了,震不住他們。”

陸祥明陪笑道:“這些人的目光短淺,不曉得其中的利害。”

聽了陸祥明的這一番解釋之後,衆人也基本明白其中的緣由,一方面是原來的濟南府己經形成了一個利益平衡圈,地方鄉紳、官吏互相勾結,利益同享,而穿越者到來,不僅是打破了這個平衡,顯然是受到鄉紳們的敵視;而在另一方面,這些鄉紳畢竟不是官場中人,並不淸楚穿越者擁有自己根本無法對抗的實力,而且穿越者並不僅僅是打破了舊有的平衡,更是將濟南府的各方勢力來了一次徹底的洗牌,重新建立一套新的體系,是不拆不扣破壞者加重建者,而還是將穿越者當普通的清廷官員一樣看待,而正是這種認識的錯識,導致這些鄉紳們釆取了在穿越者看來是自尋死路的行動。

這時陸祥明又道:“幾位首長,下官還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來。”

王勝道:“有什麼話儘管說吧,在我們這裡沒有那麼多規據,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陸祥明道:“徐昌、蔣明義、趙平河等人不知時務,不曉得首長們的利害之處,如果知曉,斷不會與首長們爲敵,不過這怨仇畢竟宜解不宜結,若是幾位首長允許,下官到是願意去做一個說客,找他們陳明利害關係,說服他們向首長們認錯道歉,全力支持配合首長們的施政,他們畢竟也是濟南的地方鄉紳,如果首長們收服了他們,則濟南自可安定下來。”

陸祥明畢竟是在官場混了多年的人,見識眼光當然要比鄉紳們高得多,這夥海外華人初到濟南,就以鐵血手段震攝濟南的官場,陸祥明就明白放眼整個山東,根本找不出能和海外華人對抗的勢力,而且他們誰的帳都可以不買,甚致連朝廷都不放在眼裡,因此想要在濟南繼續混下去,最好是順着海外華人的意思來。而且將來這山東還屬不屬於朝政,海外華人是否還甘心安於山東一隅都不好說,只看海外華人在濟南根本就沒有按照朝廷制定的那一套官員體系來,而是另起爐竈,自搞一套,這分明就是有不臣之心嘛。

不過陸祥明並沒有選擇辭職,一來是他還捨不得這個官位,畢竟在這個位置上每年都有幾千兩銀子的收益,而且海外華人畢竟還蒙着一張朝廷命官的皮,因此陸祥明也不算從逆;二來陸祥明也想看一看,海外華人到底能夠幹出什麼明堂來。

陸祥明是正經八百的舉人出身,年輕的時候也還有些理,上報君王、下安黎庶,但現在他對朝廷己經並不抱什麼希望了,儘管陸祥明的官職不高,但卻對時事看很十分清楚,這麼多年以,朝廷看似做了不少事情,什麼辦洋務、建學堂、購兵艦,建水師、練新兵,看似熱熱鬧鬧,但都是做的表面文章,內囊裡面卻是一點也沒變,太后一直把控着朝中大權不放,清流派、洋務派又互相內不止,所有的弊政一點未除。

在戊戍變法時,陸祥明到是興奮了幾天,認爲朝廷總算是走上了正路,但維新派急功近利,全無盤劃,今天一個束令、明天一道詔書,令地方上就是支持維新也無所事從,把好端端的維新弄成了一團亂麻,而且不過區區百日,太后就發動政變,囚禁了皇帝,誅殺六君子,新法盡廢;後來竟然信了拳匪的妖術,攪得烏煙瘴氣,結果造成了庚子國變。老實說,如果大清亡國了,陸祥明的心裡一點都不覺得惋惜,只是不想大清亡在洋人的手裡。

海外華人雖然己經改俗易服,但畢竟是前朝的後裔,又是華夏一脈,何況他們初歸中土,就屢敗洋人,確實是大漲華夏之威,在陸祥明心裡,還是認同他們的,而且陸祥明也十分清楚,華夏的舊制也確實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也想看一看,海外華人到底能夠做到那一步,在內心深處,也未償不希望海外華人能夠讓中國富國強兵,從此不再受西洋諸國的欺負。因此陸祥明才留在府衙裡,並盡力幫海外華人作事,連稱呼都改了過來。

不過陸祥明畢竟是本地人,不希望山東的地方勢力和海外華人對抗下去,而且知道山東的地方勢力是鬥不過海外華人的,因此才希望從中周旋,促使兩方的和解。

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一六零章 對日談判(五)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五一八章 突擊行動(上)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九十三章 天津戰役(六)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隊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
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一六零章 對日談判(五)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五一八章 突擊行動(上)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九十三章 天津戰役(六)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隊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