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

雖然昨天的宴會不歡而散,但今天伊藤博文仍然是一付謙恭卑微的樣子,說話之前必先欠身點頭,而且滿臉的小心謹慎,這也讓秦錚暗暗佩服,日本人的隱忍功夫果然十分了得。

昨天伊藤博文回到住所之後,日本談判團的隨行人員對在餐宴上發生的事情都相當的惱火,認爲華東**是故意羞辱日本,紛紛要求向華東**提出抗議,或者是請美國、德國爲日本主持公道,有人甚致認爲應該立刻終止和華東**的談判。

其實昨天的宴會讓伊藤博文也是相當的惱火,因爲誰都知道,用從京都運來的食物及廚子招待日本談判團,這分明就是有意的羞辱,不過伊藤博文馬上想起在12年前,李鴻章到馬關談判時,自己在春帆樓設河豚宴招待李鴻章,曾對李鴻章說過威海的河豚很好吃的話,那時自己又何償考慮過李鴻章的感受。只是當時的感覺當然是很爽,但現在自己換到了李鴻章的位置,伊藤博文才知道這種滋味是何等的難堪,或許這就叫做天道輪迴吧。

不過伊藤博文畢竟是顧全大局的人,心裡雖然惱怒,但也知道抗議是沒有用的,而美國、德國也不會爲日本出頭,終止和華東**的談判更是不可能,因爲日本現在需要儘快停止戰爭,因此只能耐心的勸阻衆人,並且還列舉德川家康的例子,勸說衆人,在這個時候談判團必須要忍辱負重,完成談判。而在伊藤博文的勸導之下,日本談判團纔算是免強忍下了這一口氣,如期參加今天的談判。

雙方在談判桌前落座之後,秦錚首先道:“這次談判,日本方面有沒有條約的草本?”

伊藤博文道:“我們沒有準備條約的草本,不過可以用華東**的條約草本爲基礎,進行協商。” 因爲這次談判,日本己經做好了賠款的準備,自然不好制定條約草本,畢冕寫多寫少都不好,因此乾脆就沒有準備,直接用華東**的條約草本爲基礎談判就行了,同時還可以隱藏自己的底牌。雖然華東**有可能會獅子大開口,但還是可以慢慢的討價還價。

秦錚也沒有在意,立刻將裝着華東**擬定的條約草本的文件夾遞給了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用雙手接過了文件夾,打開看時,只見內容不多,一共只有4條,分別用中日文字寫着。

1.日本承認發動戰爭的錯誤,並正式向中國道歉;

2.日本賠償華東**12億日元,並折算成英鎊、法郎、德國馬克、美元或黃金、白銀支付

3.雙方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級別可以暫定爲領事級;

4.雙方建立對等經貿關係,俱體內容可另外進行談判商定。

看完之後,伊藤博文微微皺眉,總體來華東**提出的條件沒有超過他的預料,雖12億日元確實比預計的多一些,但還是可以還價的,相信華東**開出這個價格,是預留了一定的還價空間。

而華東**要求以英鎊、法郎、德國馬克、美元或黃金、白銀支付賠款,也是很正常的,因爲現在還沒有一種國際通行的貨幣,如果用日元來賠,那麼華東**要多少,日本都可以印出來, 沒必要費那麼多功夫。現在除了黃金、白銀是國際通行的貴重金之外,英法德美四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4個國家,他們的貨幣在國際間也流通最多,當初甲午戰爭,清廷賠償給日本的2.3億兩白銀也都是折算成英鎊支付的。因此這個要求也並不爲過。

至於建立正式外交關糸、對等經貿關係,在伊藤博文看來,在原則上都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現在華東**實際己是一個國家了,而且遲早都會取清廷而代之,因此最多是在一些末枝細節上有些糾結。

只有第一條讓伊藤博文有些意外,他真的沒有想到華東**會正式要求日本認錯道歉。其實這一條並沒有任何的實質意義,在伊藤博文看來,答應了又能如何?認個錯道個歉也不會多賠一分錢,就好像自己現在裝慫認孬,只要能減少一點賠款就行了。但伊藤博文也明白,這一條在日本國內是絕對通不過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面子。

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普遍瞧不起中國,但在文化上卻無法擺脫中華文化的影響,日本的面子文化比起中國,基本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簡單來說,日本的面子文化就是死不認錯。更何況是讓國家認錯呢?伊藤博文己經可以想到,這份草案傳回國內之後,會在國內軒起怎樣的波瀾來。

伊藤博文沉呤了一會兒,才道:“秦議長,2、3、4三條,除了在細節上還有一些商討之外,我們基本可以接受,但第一條是我們絕對不能接受的。”

秦錚道:“爲什麼?”

伊藤博文道:“這次戰爭的起因是日本爲了阻止俄國在亞洲的擴張,這即是爲了維護日本的利益,也是維護中國的利益,只是將戰場設在中國的領土上,是日本的考慮不周,沒有顧及到中國人的情感,以至於和華東**發生戰爭,但這是日本的失誤,並不是錯誤,我們可以對中國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但卻不能承認日本有錯。”

秦錚冷笑了一聲,道:“隨意在第三國的領土發動戰爭,這能用失誤來解釋嗎?”

小村壽太郎忍不住道:“這是己經得到了清國**的認同。清國**還爲此劃出了交戰區。” 頓了一頓,又道:“我無意置疑華東**對東北地區的權力,並且也認同現在華東**對東北地區的管轄權,但在日本發動戰爭時,東北地區在名議上是屬於清國**的領土,而在實際上是被俄國侵佔。”

秦錚道:“清國劃定交戰區,是發生在開戰之前還是在開戰之後?”

小村壽太郎怔了一怔,但只能道:“是在開戰之後。”

秦錚笑道:“那不就很明確了嗎?你們都己經開打了,清國又能怎麼辦?這很顯然是被迫的,他們又沒有能力把你們都趕出去,除了劃設交戰區又能有什麼辦法,但清國沒有的能力我們有,因此我們才參戰,但這並不能表示日本沒有過錯。有錯就應該道歉,不是嗎?”

小村壽太郎還想爭辨幾句,但被伊藤博文阻止,道:“對華東**的條約草案,我們需要認真研究一下,並且還需要向國內請示,因此希望能夠給我們寬限幾天。”

秦錚道:“可以。不知道日本方面需要幾天的時間呢?”

伊藤博文想了一想,道:“三天。”

秦錚點了點頭,道:“那好,三天之後我們接着再談,今天就到這裡。”

說完之後,雙方各自起身離開。

在出了談判的場所之後,李鬆晨才笑道:“政委,這次估計夠日本人頭疼的了。”

其實華東**將要求日本道歉認錯放在第一位,當然是有意的,因爲從舊時空的經驗得知,日本人是不到萬不得,是絕對不會認錯的,而越是不肯認錯,華東**就越是要求日本認錯,並以此爲談判的籌碼,而日本想要在這一條上讓華東**退讓,只能在其他條款上讓步;當然,如果日本接受了這一條,願意向華東**認錯,那麼華東**則可以名正言順的在其他條款上壓迫日本,你都己經承認自己錯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果然,伊藤博文將華東**的條約草本發回國內之後,立刻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日本的官員們紛紛表示絕對不能承認發動戰爭是錯誤,更不能向華東**道歉,否則不僅是日本的顏面無存,就連天皇都會蒙羞,雖然也有少數頭腦清醒的人認爲如果華東**願意在賠款數量上作出讓步,那麼日本認錯道歉也是可以接受的,但這些聲音實在是太小了,很快就被拒絕道歉的聲音壓了下去。

於是日本內閣回覆伊藤博文,指示絕對不能接受第一條。伊藤博文也只能長嘆無語,忽然想起剛從宮本直拓那裡學到的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豚一樣的隊友”。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談判重新開始,而雙方又爲道歉認錯的問題爭吵了一天,但誰都不願在這個問題上退後一步,談判在第一條就陷入了僵局。

伊藤博文也知道這樣可不是辦法,因爲日本耗不起,雖然現在雙方已經停戰了,但人民軍還佔據着京都、大阪、神戶,並且不斷的將這三地的人口和財富運回青島,日本還在不斷的失血。因此在這一天的談判結束之前,伊藤博文提議,即然雙方在第一條上爭執不下,不如先將這一條擱置起來,協商其他的條款,等其他條款都協商好之後,回過頭來再談。

這種暫時擱置爭議條款的做法,是談判中慣用的處置方式,畢竟談判不能長時間僵持在某一條款上,也許等其他條款都協商好之後,雙方會對僵持的條款有所改變的。因此秦錚也同意了伊藤博文的提議,決定從明天開始,討論第2條。

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一三六章 海軍假期(七)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章 制度(三)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三章 制度(二)作者發言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二零九章 奇襲庫倫(三)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
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一三六章 海軍假期(七)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四章 制度(三)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三章 制度(二)作者發言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二零九章 奇襲庫倫(三)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