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災民們並沒有把清理廁所太當一回事,那不就是掏大糞嗎?因爲這個時代的中國農業,使用的主要肥料還是糞吧,因此只要是農民出身的人,都幹過這檔扌事,而災民又是以農民爲主體,自然個個都是熟練工種,在他們看來那還不容易嗎?

但做了一次就知道,清理廁所和農村的掏大糞完全就是兩碼事,不僅要將廁所沖洗得乾乾淨淨,而且糞便都要全部撈起來裝桶運走,因爲這還是重要的肥料。

由於三十嵐是一個丘陵區,空地很多,當然也很碎,並不適合大面積種植,因此在營地初成之後,在營地周邊開墾了一些小塊荒地,種一些瓜果蔬菜,一方面是爲營地所用,另一方面則是讓收容的災民有事做,閒着就容易生事,而種菜當然是需要施肥,那麼廁所的產物也就有用武之地了。而澆完了菜地之後,將糞桶運回來,還要再衝洗乾淨,這也是清理廁所的工作範圍,因此這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禁閉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將一個人關在一間極爲狹小的黑暗屋子裡,什麼都看不見,也沒人說話,在屋子裡又轉不開身,連睡覺都難以伸直身體。在前幾個小時還能睡覺,但一般在12個小時以後就難耐了,畢競一個正常人不可能睡一整,由其是在最後幾個小時,可以說頭腦暈沉沉,坐着站着都難受,心裡堵得慌,度秒如度年一樣。在關滿24小時之後放出來,大部份人都會崩潰掉,需要再休息一整天才能恢復,當然還有3天清理廁所在等着。

一般處罰了一、二次之後,也就基本會引起人的警覺了,畢竟都知無論是清理廁所還是關禁閉可不是好受的事情,營地的管理也不是說說而己,而第三次的後果是被逐出營地去,這可就真不是鬧着玩的事了,因此也就不敢在隨地大小便了。

不過也總有少數人懷着僥倖心理,或者有人乾脆就是麻木不仁,聽天由命,結果在隔離期間,有3個人被抓到3次隨地大小便,而營地管理者也絕不手軟,立刻逐出營地,不管哭得多厲害、樣子有多慘,也絕不留情。當然從營地建立到現在,因隨地大小便被逐出營地的,共有13人,是其中比例最高的。而這3人被逐出營地,也震懾了其他在此期間進營的人,也只能硬生生要將這習慣給憋過來。

當然營地每天都有新收容的災民進來,而新進來的人對此一無所知,就是聽說,也不太會當一會事,因此同樣的故事也一再上演,不斷有人被逐出營地。

蔣勇奇畢竟是行爲謹慎而又有頭腦的人,輕易也不會違反規則,而出現被逐出營地的人員之後,蔣勇奇更是警覺,不斷提醒自己,千萬不要違反營地的規則。

而在幹活的時候,蔣勇奇也表現得很出色,因爲他是練武的人,身體素質、力量也比一般人強得多,因此乾的活也比其他人多,由其是在搬運物資時,他一個人可以抵得上2、3個人,加上他爲人爽快,也經常幫助他人,於是就在這短短10余天時間裡,在營區裡也頗有些名聲人望,另外張文望、張黎叔也屬於比較搶眼之列。

另一方面,女營的工作要比男營輕鬆一些,除了清理營區、營地的衛生,清理廁所之外,並沒有搬運物資的工作,但多了不少,如洗衣、洗菜、淘米等。洗衣是清洗災民更換的衣服,洗菜、淘米則是給廚房裡搬工。

張婉雲是待女出身,洗衣是她在田家莊院的工作之一,當然她洗的都是主人的衣服,而洗菜、淘米等事雖然沒做過,但這些事並沒有什麼難度,張婉雲又是個伶俐的人,因此做1、2次就能上手,比一般婦女做得還好,雖然在營區裡沒有蔣勇奇那麼搶眼,但也算是表現較爲出色的人員一類。

而14天的隔離期很快就結束了,蔣勇奇等人再次接受身體查檢,並在查檢合格之後,離開了隔離區,而轉到居住區安居。這一次蔣勇奇和張文望、張黎叔侄、李坤等人沒有再分到一個宿帳裡,但還是在同一個營區裡。

居住區的環境確實和隔離區差不多,都是同款的帳蓬,安裝以及佈置方式也是一樣,營地也是由若於小營區組成,每個標準小營區有24個帳蓬,576人。除此之外,規則也基本一樣,都是那些。

不同的地方在於,首先是在居住區的營區管理人員將從收容的災民中進行選拔,每個營區將選出12個人組成管理小組,負責營區的管理工作,而營地的管理人員只負責監督和審查,這一方面是由於營地的人手不足,管理的重點在隔斷區,因此對居住區的管理改爲組成一個4-6人的管理工作組,負責管理監督和審查個營區的管理情況和效果,而各營區的管理小組直接對這個管理工作組負責。

而在另一方面,也是選拔、培養基層的管理人員,爲災後重建做準備,因爲水災過後,各村莊的原居民肯定會打亂,基層的管理人員將由華東**直接派任,經過營地的段煉之後,華東**就可以培養出一批有一定能力的基層管理人員,有利於穩定災後重建。

其次是工作也不同,除了和隔離區相同打掃營區的清潔、清洗,洗衣等以及協助營地的運輸、建設營地之外,還有修路、加固河堤、建設碼頭、在碼頭上卸貨、搬運等等,以及在營地周邊開墾荒地,種植一些瓜果蔬菜等,還有一些廚房幫工、手工等另外還有就是建立一支保安隊,負責維護營地的正常秩序,其實這也是爲災後重建培養警察或民兵。

居住區的工作無論是種類還是工作量,都要比隔離區大得多,這主要是因爲經過了隔離區的約束和調養之後,災民有了一定的紀律性,同時身體也基本全部恢復過來,但隔離區的工作是沒有任何報酬的,而在居民區裡,任何工作都是可以獲得相應的工分,不過職務不同,獲得的工分也不同,當然在居住區裡,吃飯也不是免費的,而是用工分購買,居住區裡的食堂提供的飯食、菜餚也更多,甚致還能夠提供單獨的炒菜,災民可以憑自已獲得的工分多少,選購自己喜歡吃的飯菜。當然如果沒有工分,那麼每天就只能得到一碗免費的粥,最多確保不會餓死,另外在居住區裡還有小商鋪,可以憑工分購買一些其他的物品,包括一些副食、零食。

可以說工分就是居住區的貨幣,當然每個剛進居住區的災民可以獲得30個工分,這些工分可以確保在居住區裡2-3天的餐飲費用,而再想要在居住區生存下去,就必須靠工作獲得工分,工作努力的人可以獲得多的工分,從而可以在營區裡生活得好一些,而工作態度不佳,就只能在營區裡保障基本的生活條件,而不願工作的人就無法在營地裡生存,因爲什麼都免費提供,而且每個人的生活條件都是一樣的,那就只能催生人的惰性,因此引入工分制度一來可以激勵收容的災民的工作積極性,二來也可以減少了管理人員的工作,畢競更多的工作都是由災民做了。

當然,這種所謂的工分,並不是直接發放到災民的手裡,而是記錄在案,在購買時進行扣除,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避免營地裡的偷盜事件發生,因爲災民都是集中居住,而每人就一個櫃子存放物品,基本沒有私人的空間,如果有人想盜竊,是很容易下手的,另一面也是禁止災民在私下裡進行交易,造成災民之間的竄通。而且工分只是在居住區內流通,因此這樣的操作也並不費多少精力。這也是居住區和隔離區的第三個不同點。

除此之外,有一個不同點就是在居住區裡除了統一居住的大帳蓬之外,還提供一種3*3米的小帳蓬,供災民中夫妻、父子等家庭單位居住,同時對其他災民開放,但其他災民要居住這種小帳蓬,就需要支付一筆很大數額的工分,必須要努力工作,或者在營地裡擔任管理人員,或其他收入較高的職務才能供應得起。

居住區的工作到不強制,而是由個人自己選擇,可以自己報名,也可以自由退出,當然大部份工作也有名額的,但也有搬運、建設等工作不限人數。但只有營區的管理人員是由營地指揮部直接指派,畢競管理人員不是誰都能幹得了的,而且在災民剛進營地時,所填寫的表格中就有職業、學識、職業特長等內容,讓營地指揮部對收容的災民素質情況有一定的瞭解,於是大體也能夠先圈定一部份備選的管理人員,而在隔離期內,指揮部也會對這些人的行爲、言語、工作等方面進行重點觀察、記錄,當然如果有在隔離期內表現突出,既使不是備選人員,也同樣會在考慮的範圍內,因此在進入居住區之後,也基本可以確定營區管理人員的人選了。

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四九七章 發展大計(下)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一一章 備戰(五)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
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四九七章 發展大計(下)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一一章 備戰(五)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