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新沒有想到,劉瀾濤要等的這個人居然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
對於穿越者來說,那怕是歷史小白對這個名字也並不陌生,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詹天佑是有極爲重要地位的人物,可以說如果沒有詹天佑,本來就沒有太多成就的中國近代工業,將會大爲失色。
雖然這個時候詹天佑還沒有修建著名的京張鐵路,但他從美國學成歸回,自1888年任天津中國鐵路公司任幫工程師以後,己在中國從事了14年的鐵路修建工作,而且成就斐然,先後主持修建了津唐鐵路、萍醴鐵路、津蘆鐵路等工程,在庚子國變以前,詹天佑任官辦關內外鐵路總局幫工程、幫辦關外鐵路事宜,錦州鐵路駐段工程師等職務,主持修建營口鐵路支線的鐵路工程。後來因八國聯軍的入侵而中斷了營口鐵路支線的工程,轉而接管持修建萍醴鐵路的工程。
萍醴鐵路是株萍(株州至萍鄉)鐵路的第三段工程,也是其中最長的一段(38公里)。這條鐵路原是爲萍鄉煤礦(今安源煤礦)配套的工程,全長89公里,並分四段修建。
原來萍醴鐵路由美國鐵路工程師李治、馬克來主持修建,由於李治、馬克來主張萍醴鐵路採用美國鐵路軌距(1524mm),因無法與已修建好的釆用通行標淮1435mm的萍安鐵路段銜接,遭到清廷工程人員的拒絕。而李治和馬克來認爲中國人修不好這條鐵路,因爲鐵路經過的萍水湘東河段水面寬、水流急,建橋的施工難度大,因此到頭來還得請他們,於是帶着圖紙撤走。
詹天佑在這種情況下,主動承擔全部工程任務,雖然沒有圖紙,但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重新進行勘測和設計,並調集人馬立即動工,修廷湘東大橋。詹天佑採用土洋結合的辦法,配以足夠的沙袋和草袋,在橋墩地基周圍挖一個水池,用水車將水車幹,即行打樁,穩固墩座。橋墩完成後,又親自指揮架樑,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湘東大橋便鋪上了鋼軌,從而攻克了萍醴鐵路最大的難關。
雖然這時萍醴鐵路還未完工,但後期施工己無大難,因此詹天佑己回到上海,準備接管沙俄從東北撤軍之後,重新恢復關外鐵路的工程。不過俄國在第一批撤軍之後卻發生了反覆,向清廷提出了七項撤軍新條件:包括列強勢力不得進入滿洲、俄國參與北滿行政管理等等,如果清廷不接受,就拒絕第二批撤軍。
結果清俄雙方陷入僵持,詹天佑也無法成行,只好暫時在上海停留,等待清俄協商的結果。而上海辦事處得知詹天佑就在上海,立刻就和詹天佑接觸,邀請他到山東去訪問,並且參觀穿越者進行膠濟鐵路的建設,以及後續五年計劃以內的所有鐵路工程項目的規劃。
穿越者來到這個時代己有1年半的時間,雖然也招募、培養了一批本土人的部屬,但基本是以平民爲主,也有少量的中下級官員、軍人,但並沒有招募這個時代的名人,一來是穿越者現在的名望雖高,但也還沒有到讓名人主動投奔的地步;二來穿越者並沒有主動相邀,因爲到現在穿越者還沒有發現,有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名人。而詹天佑是第一個。
穿越者的目標是建設近代工業化體系,需要的是理工方面的人材,由其是土木機械、基礎建設工程或是物理、化學、電力等方面,簡單的說,穿越者需要的是工程師,而不是什麼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之流。而這樣的人材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可謂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詹天佑就是這極少的人材中的最優秀的一個。因爲詹天佑不僅是工程師,而且還是鐵路工程師。其實鐵路工程師也不僅僅是隻修鐵路,還需要精通包括橋樑、道路、隧道等等工程,是一個極爲綜合的系統。而詹天佑恰恰就這樣一個全面型的工程人材。
其實穿越者中,工程建設方面的人材有不少,但大多是房屋建築類,在橋樑、道路、隧道方面的專家也有少量,就是沒有鐵路方面的人材,鐵路號稱工業血脈,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華東政府的五年計劃中,興建的鐵路超過1千公里,正需要詹天佑這樣的人材。因此青島方面得知上海辦事處接觸詹天佑以後,就立刻指示上海辦事處,一定要促成邀請詹天佑訪問靑島。穿越者的目地是先把詹天佑請到青島來,讓他親眼看到山東的各項工程建設和工業發展,然後再說動他留在山東爲穿越者工作。
在庚子國變這段時間裡,詹天佑一直都在忙於萍醴鐵路的工程,不過他也聽說過海外華人的事蹟,從心裡來說,詹天佑對海外華人還是很有好感的,因爲這一次如果不是海外華人極時歸國,大淸恐怕就真的保不住了,既使是不亡國,也不知要賠償多少銀孑,割讓多少土地。而能有現在的結果,確實是全靠了海外華人。因此得知海外華人要求見自己時,詹天佑也十分愉快的和劉瀾濤相見。
而得知海外華人邀請自己訪問靑島,並且參觀修建膠濟鐵路,以及華東政府五年發展計劃中規劃的鐵路長度超過千公里,詹天佑也不由得大爲心動。雖然歸國以來,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鐵路工程不少,但這些鐵路的歷程都不長,短的只有數十公里,而長的也不過百餘公里,而一條膠濟鐵路就有近400公里長,加上其他的規劃,山東省在未來五年內計劃修建的鐵路長達千餘里,做爲一個鐵路工程師,自然是希望修建一條長距離的鐵路,無論是工程中的挑戰性,還是成就感,都要遠遠大於修短距離鐵路的。
既使沒有鐵路,從詹天佑的心裡來說,也是希望能夠到海外華人管轄的地方去看一看,畢竟耳聽爲虛,眼見爲實。而且詹天佑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組織留*童中,少數完成學業的人,雖然詹天佑的愛國思想不變,但在美長達10年的生活經歷,讓詹天佑的思想觀念更趨向近代西方社會而不是中國傳統社會,從這方面來說,穿越者的思想和穿越者更爲接近。詹天佑不是政治家,也沒有從政的打算,他並不在乎鐵路幫辦之類的官位,只是希望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能爲中國多修建幾條高質量的鐵路,儘自己所學,幫助中國發展富強。
歸國近20年,詹天佑雖然也爲中國修建了好幾條鐵路,但心裡並不怎麼如易,一則是修建的這幾條鐵路的規模太小,對中國這樣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來說,實在是聊勝於無,二則是守舊的阻力太大,每修一條鐵路都會有大量扯皮弄筋的干涉,儘管這些事務不用詹天佑出面去解決,但畢竟也對他造成一些影響;三則是詹天佑歸國以來,連續遭遇甲午、戊戌、庚子三大變故,對清廷的做爲也是極爲失望。
而現在海外華人的橫空出世,也讓詹天佑頗爲期待,因爲從種種傳聞得知,海外華人不僅能征善戰,而且皆善於西學、風俗習慣等均己西化,由其是在和劉瀾濤的交談中,也確定了這一點,劉瀾濤的思維方式、談吐幾乎完全是西式的,還有海外華人宏大的五年計劃,這也讓詹天佑對海外華人的好感更多了幾分。從他心裡來說,確實是希望中國能夠向美國一樣,走上近代工業發展的道路。
不過現在詹天佑身上畢竟還揹着鐵路幫辦的官位,而且又是在盛宣懷手下做事,這幾年詹天佑能比較安穩的修鐵路,盛宣懷對他的幫助確實不小,別的不說,就是守舊派的那一攤爛事,基本都是由盛宣懷出面解決,沒讓詹天佑多操心,而且在資金、設備等方面,盛宣懷也是盡力滿足詹天佑的要求,因此詹天佑對盛宣懷還是十分感激的。
於是詹天佑向盛宣懷告假,說是自己希望受海外華人的邀請,去青島訪問,並且考查膠濟鐵路的建設情況。如果清廷和俄國那邊協商好了,自己就可以直接從青島北上去關外,負責關外鐵路的恢復工程,如果沒有協商好,自己訪問完青島之後,再回去繼續萍醴鐵路的工程。
盛宣懷當然不願意讓詹天佑去青島,他知道這是海外華人想挖自己的牆腳,盛宣懷雖然不知道鐵路對近代工業、社會的巨大意義,但也知道自己的產業需要鐵路,而在華人中,只有詹天佑能修鐵路,而且他不僅在技術上不比外國工程師差,而且工作敬業、認真,要價也要比外國工程師低得多,也便於管理,要知道外國工程師可都是大爺,說不得動不得,一個不順心就撂挑子不幹。因此有了詹天佑,自己不僅在和外國工程師談判的時候底氣足多了,而且還留了一個後手,就像這次萍醴鐵路,如果不是有詹天佑救場,結果可就不好收拾了。
只是盛宣懷有心想要阻止詹天佑去青島,但又找不出理由來,畢竟現在詹天佑確實沒有事,而且他也只是說去青島訪問,盛宣懷憑什麼阻止詹天佑呢?因此盛宣懷只能以萍醴鐵路那邊的工程也需要詹天佑爲由,只給詹天佑10天的時間,讓他快去快回。
其實這個理由十分免強,因爲萍醴鐵路最難的施工己經完成,剩下的事情現場的工程人員就可以處理,並不需要詹天佑去盯着,而且這次詹天佑回上海,也不準備再去管萍醴鐵路了,不過詹天佑也並不在意,還是答應了盛宣懷的要求。
見詹天佑接受了邀請,決定去青島訪問,劉瀾濤立刻安排輪船,由楊育新帶隊,並由他全程陪同詹天佑,隨行的還有67名願意去青島工作的年輕學生,一起出發啓程,前往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