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

得到了日本國內的通知以後,小村壽太郎立刻通告華東政府,日本政府願意接受華東政府提出的4點條件,於是雙方就這4點條件的細節問題,再度開始協商。

談判重新開始之後,日本首先對第一、二條表示完全接受,但華東政府提出,在第二條上要加上時間限制,否則日方在軍事行動之前一個小時,甚致是一分鐘通知華東政府就可以了,因此華東政府提出的時間限制是提前72小時。

日本本來確實是想把時間含糊過去,那知海外華人的眼裡還真不揉砂子,見糊弄不過去了,日本表示只能接受12小時的時間限制,理由是戰場局勢瞬惜萬變,就連日本也不能確定72小時之內的所有行動計劃,因此提前72小時通告華東政府是做不到的。

其實華東政府也知道提前72小時基本不可能,提出這個要求只不過是漫天要價,最終雙方決定,定爲提前24小時,不過時間節點以送交到華東政府爲準。因爲這個時代的通訊是用密碼方式傳遞,傳到之後還要經過翻詳、覈對,如果內容長的電文,往徃需要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這裡面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在舊時空裡,日本就不止一次的鑽這種空子,因此華東政府要堵死這些漏洞。小村壽太郎也只能感嘆,海外華人果然是精明,但也只能答應下來。

對第三條,小村壽太郎代表日本政府承諾,將在這次談判結束之後15天以內,派遣甴日本軍方人員參與組成的代表團,到青島來協商成立聯合作戰指揮部和聯合管理佔領區的事宜。對此華東政府也沒有異議。

只有第四條,雙方產生了較大的分歧,日本只承諾在聯合管理佔領區的制度未確定之前,日本尊重華東政府在東北地區的商行、企業、工廠及公民,並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但華東政府則要求在東北地區的人員就地成立一個臨時管理委員會,與華東政府有關的一切事宜、人員均在臨時管理委員會的框架內解決,日本不能越過臨時管理委員會,處理華東政府在東北地區的人員和財產。

這樣的條件當然是日本政府不能接受的,因爲這就等於是給了華東政府外交豁免權一樣,由其是與華東政府有關的一切事宜、人員,這個範圍太大了,如爲華東政府工作的本地人算不算呢?這樣的話對日本太被動。但日方的保證又太虛,沒有實質的意義,華東政府也不能同意。

雙方又經過了三天的爭辯討論,最終各讓了一步,首先日本政府同時成立臨時管理委員會,但將華東政府在東北地區的人員分成三類,一類是高層人員,也就是所謂的海外華人,有事情必須在臨時管理委員會的框架內解決,第二類是直屬人員,也就是從山東帶過去的人,臨時管理委員會可以進行協調參與,但日方不得徵調;第三類則是本地的工作人員,甴日方處理,如果徵調,需賠償損失;而對華東政府在東北地區的商行、企業、工廠,日方如需徵用,必須和臨時管理委員會協商,並補償損失。而在軍事方面,華東政府允許派軍事觀察團,跟隨日軍作戰。

隨後小村壽太郎將談成的細節發回國內,日本政府看了之後,也都認爲可以接受,因爲成功將成立聯合作戰指揮部和聯合管理佔領區拖後,這樣成功的在戰爭之初將海外華人排除再外了,至於派遣軍事觀察團,則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並無可厚非,但日本最終還是從華東政府那裡獲得物資支援,這是最大的勝利,其他的事情都只是小細節,現在華東政府在東北地區只有幾家商鋪,工廠一家沒有,工作人員滿打滿算也不到1000人,讓他們一點也無關大局。

於是小村壽太郎立刻和李三傑簽定了協終,不過小村並沒有馬上回國交令,而且就在青島等候着,12天以後,日本果然又派出一個代表團,包括藏相鬆方正義、陸相寺內正毅、海相山本權兵衛在內,加上外相小村壽太郎,共計有4名內閣官員,和華東政府正式協商成立聯合作戰指揮部和聯合管理佔領區的事務,顯得誠意十足。另外就是華東政府向日本提供的第一批物資的俱體安排,否則日本也不會把藏相鬆方正義(相當於財政部長)也派來。

不過第一次談判是不可能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的,畢竟雙方此前都沒有類似的合作過,而且日本也有意設置難題,提出許多需要各自內部協商的問題,因此這次談判雙方僅僅只達成了一個框架性的意向協議,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只是在談判結束之後,雙方約定,一個月之後在日本進行下一輪談判,不過穿越者都明白,到了那個時候,戰爭己經開始了。

當然穿越者也不是真想和日本組成什麼聯合指揮部之類,一則是讓日本安心,認爲華東政府還有合作的誠意;二則是讓開戰之後,自己在東北地區還有相當大的自甴度,這也有利於情報的收集。

現代戰爭,情報是重中之重,華東政府打算借日俄戰爭崛起,自然也不會忽視情報工作,因此從1902年時,就開始進行情報佈置。在山海關一戰中,人民軍擊敗了南下的俄軍,解救了2萬餘名隨軍的勞役,他們都是東北人,戰爭結束之後,超過半數的人回到東北故鄉,留在山東的大約有8000多人,其中有近5000人蔘加了人民軍。

而情報部門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因爲這批人都是東北本土人,口音、語言、生活習慣還有身份資料,當地的社會關係,幾乎都是情報人員的絕佳人選。於是安全部從中選出了300餘人進行培訓,然後將他們分期分批,陸續派回到東北地區活動,收集情報。而在1903年,華東政府獲得了在旅順開設商行的准許以後,更是藉機進一步發展東北的情報網絡,並且還吸收了相當一部份當地人。

現在華東政府在東北地區的情報網絡己經充份鋪開,共計有人員500餘人,並且在瀋陽、遼陽等大城市都設了分點,另外大量深入到農村,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取得這樣的成果,算是相當可觀的。

不過在日本的情報進展就相當有限了,一方面是在舊時空裡,日本就是最難開展情報工作的地方;二方面是現在華東政府自身的影響力和能力也有限,畢竟要到日本去開展情報工作,首先總要會日語吧,就這一條,在華東政府的選擇就極爲有限了。到目前爲止,僅僅只有16個人以留學生的名議被派到日本,而主要的任務是融入日本社會,並且通過報紙等公開發行的刊物收集資料。

但現在對日的情報工作卻有了一些突破,原來就在1903年年初的時候,有兩名穿越者卻自告奮勇,主動向行政院申譸,願意到日本去擔任情報人員。

這兩人一個叫鄧力瑋,35歲,一個叫羅家泉,29歲,在華東政府裡屬於不溫不火,不上不下的人,但舊時空裡,他們都有在日本留學、工作4年以上的經歷,語言當然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對日本的歷史文化也有相當的瞭解,當然用他們的話說,瞭解日本是爲了征服日本服務的,只是在舊時空裡,並且曾在不少論壇裡極力鼓吹“攻佔日本島,活捉蒼老師”,曾被版主警告數次,並與日精撕逼,據羅家泉自己說,還曾被某日精人肉過。

而在這個時空裡,雖然“活捉蒼老師”己經不可能了,但 “攻佔日本島”到是很有可能實現的目標,而且眼看着日俄戰爭臨近,正是有用武之地,因此兩人都主動請纓,申請到日本去臥底。而置於到日本臥底的危險,兩人則都堅信自己有主角光環罩體,不會有事的。

安全部的負責人商其鬆約見兩人談話, 也弄不清這兩人的這種蜜汁自信是從何而來,甚致懷疑兩人只是想借公費到日本去花天酒地,但經過安全部的認真評估之後,到是認爲可以一試,因爲這兩人的素質條件來看,確實適合去日本搞情報工作,而且又是主動申請,既使這兩人敗露了,安全部沒有責任,對華東政府的損失也不大,畢竟這兩人在華東政府裡都是無足重輕的角色,而萬一兩人真的在日本打開了局面,可以算是意外之喜。

當然這兩人把情報想得很簡單,但安全部卻不能不做好充份的準備,因此給兩人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並且做了周密的安排。安全部認爲,即然是這兩個人要去日本臥底,最好是獲得一個日本人的身份,這樣更方便行事,說不定還能混進日本政府裡,而且最好是以海外日僑的身份,因爲這個時候,日本人出國留學,經商的人很多,有不少人都有國外定居了,因此兩人如果以第二代日僑的身份歸國,是很符合兩人的情況。

於是安全部決定做長遠打算,經過了大半年的培訓之後,讓兩人先去日本居住一段時間,熟悉適應日本社會環境,雖然兩人將扮演日本海歸,但也要熟悉日本的情況,畢竟兩人熟悉的是舊時空裡的日本,和這個時代的日本還是有相當大的差別。而現在日俄開戰,需要和華東政府,包括清廷都處理好關係,因此在這個時候去日本,是最合適的。

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戰(三)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
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戰(三)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