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

原來人民軍艦隊攻擊西貢港,對法國造成了極大的震動,因爲經過天亮之後的統計,這次襲擊對西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共計被擊沉商船83艘,受傷16艘,擊沉軍艦5艘,西貢港的設置基本全部被摧毀,整個港口幾乎被夷爲平地;除此之外還有岸上被摧毀房屋100餘間,損傷150餘間,死亡人數達700餘人,受傷更是多達2500餘人。直接的損失就大到了數億法郎

而且西貢港從此將無法使用,至少需要2年時間才能重啓,而要重建並恢復到攻擊前的水平,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這其間的損失總計更是可達到20億法郎以上。

關建是損失還看不到盡頭,且不說這時華東**還不斷在海上攔截法國的商船,而且印支聯邦也不是隻有西貢這一個港口,還有峴港、鴻基、金蘭等等港口城市,而現在法國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去保護這些地區,也就是說如果人民軍對這些港口城市發動攻擊,這些港口城市的希遠只會和西貢港一樣。

印支聯邦是法國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大部份法國議員背後的資本家、財團主都在印支聯邦有重大的利益,因此西貢港遭到了人民軍的打擊,這些人是最先忍不住的,畢竟他們的財產會受到重大的損失,因此在背後金主的指使下,不少議員在國會中對法國**提出了強烈的批評,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儘快結束戰爭。

而有些議員則直接的國會提議,應該要求**立刻和華東**進行談判,結束戰爭,讓遠東地區恢復和平;甚致有人還算了一筆帳,華東**在普茨茅斯談判中,對俄日兩國提出賠款爲5000萬英鎊,大約折算11億法郎,而人民軍攻擊西貢港造成的損失己高達20億法郎了,而且現在法國的損失還沒有結束,既然是這樣,爲什麼不選擇較小的代價來結束戰爭呢。

總之,擊攻西貢港,確實打到了法國的疼點,議員們在背後金主的指使下,不再像前幾天那樣慷慨激昂,要求奮戰到底,已經開始接受向華東**支付賠償的條件了。而在這樣的壓力下,法國總統立刻招開內閣會議,經過了6個多小時的協商,法國**終於決定,接受支付賠償的條件,和華東**談判。

不過現在法國和英國也算是誰同盟關係了,因此法國的決策有了重大的轉變,自然要知會英國,當然現在法國決策已定,是不會因英國的意見所改變的,這僅僅只是出於對同盟國家的尊重,先告之英國而已。

於是法國通過駐英國大使,通知英國,法國**由於自身的國家利益,準備和華東**舉行談判,解決兩國的爭端。

而英國的反應有些出乎法國的意料,並沒有表現出因背叛而憤怒的樣子,只是要求法國暫緩一天時間,讓英國討論對策,也把法國大使準備的一大套解釋的話都作廢了。而作爲同盟國,這一點面子當然要給的,畢竟只有一天時間,因此法國**很快就答應了英國的這個要求。

而一天之後,英國**回覆法國,英國**也打算和華東**舉行談判,因此建議兩國一起和華東**談判,這樣互相之間也有個照應。

原來法國在承受着巨大的壓力,英國其實也好不到那裡去。雖然華東**看不上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並沒有攻擊英國的殖民地港口,但華東**的海上攔截也給英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由於英國的海運力量要遠大於法國,因此華東**的海上攔截對英國造成的損失是法國的兩倍以上。

當然,如果華東**僅僅只是在東亞、東南亞海城攔截英國的商船,英國到是還能再堅持一段時間,畢竟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在整個英國的殖民體系中並不佔主要地位,因此只是亞洲的殖民地受到影響,對英國的整體來說損失並不大。雖然美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趁着英法兩國在東亞、東南亞地區受挫,極力的擴大自己在這些地區的勢力、影響,但英法兩國畢竟深耕多年,根深蒂固,但短時間內其他國家還難以動掘兩國在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基礎,頂多只是分到一些殘羹冷炙。

但就在幾天前,英國**收到報告,有五艘商船在安達曼海域遭到人民軍艦隊的攔截。這個消息對英國**的震動相當大,因爲安達曼海域己經是印度洋的範圍了,這說明華東**將海上攔截的範圍由太平洋擴大到了印度洋,這也就意味着印度到英國的航線將受到人民軍艦隊的危險,而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是英國重要的資源、原材料供應地和商品輸出地,一但印度到英國的航線收到影響,對英國國內的經濟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這時英國也不能再無動於衷了。

有人建議,應該馬上再派出一支艦隊,到印度洋護航,但經過英國**的評估,認爲護航的難度太大,首先是護航艦隊的規模難以確定,艦隊的規模小了,難以達到護航的效果,而如果艦隊的規模過大,那麼歐洲方向的防務怎厶辦?雖然英國皇家海軍的規模龐大,但臺灣海峽一戰,共計損失了14艘戰列艦,再加上納土納羣島海戰,這個數字更是要上升到19艘,己超過了皇家海軍戰列艦數量的1/3強,對皇家海軍來說,雖然不算是元氣大傷,但也是重大損失,也不容再有失了。

而且就算是再組織一支不遜於遠征軍規模的艦隊,又能如何?遠征軍不是己經全軍覆沒了嗎?皇家海軍是承受不起再來一次臺灣海峽之戰的損失了。

關建是到現在爲止,英國海軍部都不明白這一仗到底是怎麼輸的,雖然通過電報從戰場上逃脫的軍艦將士瞭解一些情況,但一來是逃脫的軍艦數量太少,而且基本是驅逐艦,對戰場的整體所知有限,發回英國的報告也說不清楚,因此要了解這場海戰的全部情況,只有等到戰爭結束,恢復和平,華東**將俘虜釋放,才能夠全面的瞭解情況。而在目前的局勢下,盲目的再組織一支艦隊到遠東參戰,並不是理智的選擇。

當然英國內閣也專程爲此向海軍部進行諮詢。其實臺灣海峽之戰的失利,海軍大臣費舍爾和海軍部也同樣承受巨大的壓力,畢競這是英國海軍歷史上最嚴重的失敗,在剛收到失敗消息的那幾天,議會裡發起了一股要求費舍爾辭職的**,而在英國海軍部的門口聚集了10餘萬英國民衆,向海軍部大樓投擲石塊、雞蛋等。

但費舍爾畢竟是個有責任感的人,他知道在這個時候不易再對華東**發動戰爭,如果這時再組織一支艦隊去遠東地區,孤注一擲,僥倖打幾個勝仗,也許可以保住自己的任途,但這樣的做法實在太冒險了,因此對內閣的諮詢,費舍爾只表示,如果內閣下令再出動艦隊,自己會服從內閣的決議,但不能保證勝利。於是內閣也徹底放棄了再動用武力的打算,轉而認真開始考慮,是否應該接受支付賠款的條件和華東**談判。

而就在這時,法國通知英國,準備和華東**談判,這也堅定了內閣的決心,做爲國際**的老牌玩家,英國人十分清楚,如果在失敗已成定局,而己方有多名同盟者的情況,越早與勝利者舉行談判,損失越小;而越是落到後面,損失越大,因爲那時勝利者的壓力減小,自然要價更高。

現在荷蘭己經首先和華東**單獨談判,並且基本談完,而法國也抗不住了,如果法國再和華東**談判成功,那麼留給英國的可不是什麼好局面,而如果和法國一起與華東**談判,至少還有一個可以幫忙分擔壓力的同伴,只是要與華東**談判,必須先說服國會,因此英國才請法國再等一天。

於是英國**立刻在國會中進行討論,而經過了激烈的辯論之後,國會投票,終於以多數票通過,同意英國以支付賠款的條件和華東**談判。英國**立刻通告法國,而法國**對這個結果也十分支持,畢竟多了一個同伴,當然是好事,起碼可以一起砍價,少賠一點。

英法兩國統一了意見之後,立刻展開了行動,兩國當然不會主動向華東**發出談判的要求,還是要找一箇中間人來調停,荷蘭就是找德國充當這個調停人,但英法兩國現在都與徳國的矛盾極深,正爲摩納哥危機而互相敵視,自然不可能找德國當這個調停人,白白送出一個人情,因此最終還是找上了美國。

算起來這己經是美國第三次充當調停的角色,前兩次都沒能成功,由其是第一次美國是懷着很大的期望,希望借這次調停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還在普茨茅斯舉行了會談,結果還是不歡而散;第二次更是隻試探了一下就結束了;不過這次英法兩國都同意接受賠款的條件,這也解決了調停的最大障礙,因此美國總統羅斯褔也再次接受了調停的任務,向華東**發出了信號。

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五章 上岸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四九七章 發展大計(下)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
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五章 上岸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四九七章 發展大計(下)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