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

其實穿越者根本沒有像清廷要求在山東封王建藩,那只是李鴻章爲了嚇唬清廷,故意叫高價,這不僅是爲自己爭取利益,同樣也是爲穿越者先把價格喊高一點,反正清廷和穿越者也沒有直接聯繫,不怕穿幫。天籟小說穿越者只是要求獲得山東,但並沒有說明用什麼樣的形式佔領山東。李鴻章的打算是說服海外華人接受山東巡撫這個官職,如果海外華人不滿意,嫌巡撫的官小了,則可以讓朝廷在山東設置總督,李鴻章估計海外華人會接受這個條件,而這樣一來,朝廷也有面子,海外華人的要求也達到了,皆大歡喜。

李鴻章到達天津以後,立刻和秦錚展開了協商,並且拋出了自己的提議,除了勸海外華人接受山東巡撫的職位,另外就是要求海外華人保證不介入太后、皇帝之間的鬥爭,在海外華人獲得山東之後,就馬上全面從北京撤軍,不要留一人在北京。

而秦錚立刻向執委會報告了李鴻章的提議,經過了執委會討論之後認爲,穿越者方面可以接受山東巡撫的官職。畢竟穿越集團現在只是需要清廷這張皮。其實以目前穿越集團的實力、威勢力,就是武力攻佔山東,也不是什麼難事,但這樣一來就徹底和清廷撕破了臉,雖然清廷未必敢向山東用兵,但穿越集團想要在中國的其他地區活動,如在上海進行宣傳和商易活動,就只能在暗中進行,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對穿越集團相當不利的,而山東巡撫這個職位,就是這張皮。有了這張皮以後,那麼整個穿越集團都將取得在中國的合法身份,可以在中國隨意活動。至於在這張皮以下的運作,穿越集團想怎麼做都行,因此也就不必在意山東巡撫這個官職有多大的權力。

從北京撤軍,穿越集團也能夠答應,畢竟現在穿越集團佔着北京也沒有用,但一個人都不留,這就未免有些太絕對了,至少要在北京留一個辦事處,這樣纔好收集情報,北京到底是清廷的都城,瞭解清廷的動態,對穿越集團的利益是十分重要的,但可以保證把軍隊全都撤出北京。而穿越者對慈禧和光緒之間的撕逼對慫更是沒有興趣,這一點到完全可以答應下來。

而得到了穿越者的答覆之後,李鴻章也十分高興,連總督都不用了,至於海外華人要在北京開設一個辦事處,留一些辦事人員,李鴻章想了一想,認爲也無大礙,不過就是幾個人,連各國的公使館都設了,還在乎一個辦事處嗎?如果連這樣的要求朝廷都不答應,那麼自己也沒辦法了。

果然,慈禧收到了李鴻章的電報以後,也是欣喜異常,當然讓慈禧高興的,先是海外華人承諾不會干涉清廷的朝政,那麼他們自然也就不會支持光緒了,老佛爺也就徹底安心了。其次纔是海外華人原意接受山東巡撫的官職,這也確實是讓老佛爺省了不少的麻煩。

雖然慈禧也清楚,以海外華人的實力,完全可以把一個山東巡撫做到變向的獨立,但山東巡撫畢竟是受人朝廷控制的官職,更不要說山東的地方官員都是由朝廷任免,這樣一來老佛爺完全可以藉此向山東滲砂子,並對海外華人進行分化、挑拔,也不用擔心他們藉機做大,因此在慈禧看來,能談成這樣的結果,清廷實際是佔了大便宜,李鴻章到底不愧是李鴻章。至於在北京設個辦事處,這到是並無大礙,慈禧甚致都己經想好了,乾脆就把海外華人的辦事處設在東交民巷去,讓他們去和洋鬼子做伴。

不過慈禧畢竟是老誠持重的人,高興的勁頭過了以後,並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找來榮祿密商。而榮祿則向慈禧提出,北京雖然解決了,但天津還在海外華人的手裡,天津可是北京的海上門戶,而且從天津到北京基本是一馬平川,幾乎無險可守,洋人兩次攻陷北京,都是先由海上攻克天津,然後以天津爲基地向北京進軍,另外改漕走海以後,南方的財賦物資都是走海路在天津上岸,然後運到北京。因此海外華人控制了天津,等於是卡住了北京的咽喉,不要說從天津出兵進攻北京,只要把運送到北京的物資一掐,不出三個月,北京就自已先亂了。既然海外華人的官職解決了,北京也解決了,不如一併把天津也解決了。實在不行就在多劃給海外華人一塊地方以換取天津。

於是慈禧也立刻給李鴻章電,要求李鴻章和海外華人協商天津歸屬。

而李鴻章接到電報以後,也不由仰天長嘆,慈禧也好,榮祿也好,雖然精明,但視野還是太狹小了。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多年,而直隸總督的衙門就設在天津,而且他又在天津辦了大量的洋務,那會忘了天津呢?但朝廷能夠看到天津的重要性,海外華人又怎麼不會看不到,但朝廷用山東一省才向海外華人換回了北京,那麼要換回天津,又需要用那個省來換呢?如果讓海外華人掌握了兩個省,對朝廷的威脅豈不更大嗎?

李鴻章之所以沒有提天津,是打算把天津的歸屬緩後一步,因爲對天津的歸屬問題感興趣的,不僅僅是朝廷,同時還有各國,畢竟各國原來都在天津有殖民地,現在都被海外華人佔去了,是肯定不會甘心的,另外天津的海關也是洋人不能容忍由海外華人控制的,因此李鴻章打算在上海談判期間,先煽動各國就天津的歸屬問題向海外華人施壓,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清廷再出面打圓場,這樣收回天津付出的代價就要小得多了,那怕是煽動各國不起作用,最後再來和海外華人談天津的歸屬也不遲。但現在和海外華人談天津,肯定是被海外華人拒絕的,而且還會給海外華人提一個醒,告訴他們手裡還有一張大牌。

不過這裡面的關係過於複雜,難以在電報裡說清楚,因此李鴻章在無奈之下,也只有按朝廷的要求,向穿越者提出,再協商天津的歸屬。那知海外華人並沒有拒絕李鴻章的要求,而是同意將天津老城歸還給清廷,而自己只控制各國的租界區就行了,並願意以天津老城爲界,與清廷分治天津地區。

但同時海外華人也向清廷提出了幾個條件,一是雙方在天津地區都不能駐軍,只能派駐警察管理地方治安,並對警察使用的武器做出限制;二是天津海關仍由海外華人控制,海關的經營,關稅、泊位費率的制定,均由海外華人自主,但海外華人也承諾,朝廷的供品,糧稅可以不繳關稅、泊位費等;三是開平煤礦以及鐵路仍屬穿越集團所有;四是海外華人要在上海獲得一塊土地,權益等同於租界,作爲對讓出天津老城的補償。

其實對於穿越者來說,天津的軍事價值並不算太大,雖然佔領天津對北京確實有相當的威脅,但只要未來自己的海軍展起來,海運的投送能力加強,以後隨時都可以攻佔天津,畢竟從山東半島出擊進攻天津,實在是太近了。穿越者對天津最看中的,還是海關和經濟,天津是中國南北物資交流的重要海港,也是北京生活物資供應的主要集散地,因此無論是海關收入和流通經濟都相當可觀。還有一個就是天津還連接着開平煤礦。

而考慮到清廷的自身安全着想,肯定不能坐視穿越者完全控制天津,因此經過了協商之後決定,可以向淸廷讓出天津老城,只佔天津租界區,但必須控制天津海關和開平煤礦,這樣一來,除了失去老城以外,穿越者幾乎沒有什麼損失,該得的利益全都得到了,而且天津租界區經過了2o餘年的展,無論是城市規劃、基礎建設、公共設施都要遠好過老城。

當然就是天津老城,也不能白白讓給清廷,於是穿越者又提出在上海要一塊地,做爲補償。因爲上海是這個時代中國經濟最達的地區,也是一個大市場,因此以後穿越者要展自己的工業、經濟,是肯定離不開上海的市場,這自然就需要穿越者在上海有一個立足點,雖然現在穿越者設有辦事處,但辦事處太小,而且位置又過於深入上海內地,對於穿越者要在上海進行大規模的商業來往,作用不大,最好是還能有自已的碼頭。正好藉着解決天津歸屬的機會,從上海弄一塊土地,這樣穿越者在上海就有了自己的地盤了。

接到了穿越者的條件之後,李鴻章也只能苦笑不語,以他的精明當然可以看出,海外華人的條件實際是除了讓出一個老城之外,把所有便宜佔盡了。不過到了這一步,局勢己不由李鴻章控制了,因此他也懶得和海外華人一條條的據理力爭,只是將海外華人的條件傳到西安,讓慈禧決定。

結果不出李鴻章的預料,慈禧很快就回電全部答應海外華人的條件,同時還着力誇講了李鴻章辦事可靠。原來慈禧看待天津的角度和李鴻章不一樣,她先考慮的安全問題,因此能從海外華人手裡要回天津老城,就意味着能在天津第一線頂住海外華人,這可是了不得的成功,而天津老城外的租界區本來就不是清廷的了,就算要回來了,估計一轉身又被各國給要回去了。至於海關、開平煤礦根本就不在老佛爺的眼裡,大淸國可不在乎海關那幾兩銀子,而且大清國的煤礦多了,沒了開平煤礦,難道還用不起煤了嗎?

李鴻章接到電報以後,也只好長嘆了一口氣,算了,老太太都己經決定了,那就這麼辦吧。

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七二四章 歸國(四)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
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七二四章 歸國(四)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