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

接下來楊育新又向徐濟超、葉巖福介紹了慶典活動的詳細安排。

上海新區爲了這次開業慶典確實是花了巨大的血本,預算高達5萬3千7百兩白銀,當然費用都是從上海新區政府的財政中支出,不用青島方面拔款,不過在舊時空裡,這種商業性質的企業機構開業,也都會盡力弄得隆重一些,並且不惜花費大量的資金,將聲勢造得越大越好。

這次的開業慶典一共有3天時間,邀請的來賓包括了幾乎上海的所有知名人物,官員、仕紳、商人,以及各國駐上海的領事人員。

同時還要舉辦多場慶祝活動,其中最重頭的活動是12場免費電影,放映的是3部最新影片,其中4場爲邀請,其餘8場均爲現場抽取,但要求當天的消費在3兩白銀以上的顧客才能參與抽獎。這種促消方式也是舊時空裡常見的模式,不過在這個時代卻是一種全新的促消方式,不過有沒有效果只能等慶典之後再看結果了。

除了免費電影之後,這三天的活動還有3場舞會、1場大型綜藝晚會,6場戲劇,以及多達18餘場的各種小型曲藝節目,全部都是免費觀看,只是有幾場重要的表演活動是邀請人員出席,而爲此己經邀請到了上海最有名的民間藝人,還從蘇州、南京、杭州等地請來了10餘位名角。而且在開業當天舉行的大型綜藝晚會也是採用穿越者的現代文藝和中國傳統曲藝相結合的型式。

這當然是楊育新有意安排,原來這1年以來,電影大大擠壓了上海的傳統曲藝的空間,傳統藝人們的生意雖然不能說是一落千丈,但也確實是大幅下滑,不僅是表演的場次大幅減少,而且費用也降低了三成多,這自然也導致了大量傳統藝人對電影的不滿,連帶着對穿越者也都頗爲敵視。如果不是背後有華東政府這個強大的實力團體支撐,恐怕早就在上海混不下去,畢竟傳統藝人其實並不是社會最底層,而是有相當實力的社會基層團體。只是華東政府太過於強勢,上海官府也不敢惹麻煩上身,因此也嚴勵的告戒藝人團體,不要去遭惹海外華人,否則後果自責。

雖然藝人們不敢和穿越者直接對抗,但在私下裡還是有些人故意找茬,連續發生了好幾起私人鬥毆,雙方互有勝負,誰都沒有佔到什麼便易。

而楊育新瞭解了情況之後,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想不到電影的流行會損害到民間藝人的利益,不過穿越者當然不會退讓,畢竟自己沒偷沒搶,完全是靠公平競爭搶下來的市場,憑什麼要退讓,何況要講來橫的,穿越者也不會怕這些地頭蛇。只是楊育新畢竟是生意人,做生意都是講究和氣生財,打打殺殺是解決不了問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不是生意人的選擇。

於是楊育新約請一批上海曲藝界的首腦知名人物看了一場電影,然後向他們明確指出,要麼大家就靠自己的表演本事去吸引觀衆;要麼大家就真刀明槍的幹一場,用江湖規據解決紛爭,但不要幹這種偷偷摸摸的事,真要是把華東政府惹急了,可沒有好結果。

藝人們其實都清楚,靠表演去吸引觀衆根本就爭不過海外華人的電影,就是真靠江湖規據也不可能嬴,畢競他們只是藝人,不是幫會,而且就是幫會也贏不了海外華人,因此立刻就當場服軟,並且向楊育新訴苦,自己都是有老有小有一大幫子弟,全指望演戲賺點辛苦錢養家餬口,只請楊育新能高擡貴手,賞他們一口飯吃。

對此楊育新到是早有預案,表示在上海新區裡建設的商業中心馬上就要開業,其中就有表演劇場,需要大量的曲藝表演人員,可以爲藝人提供演出的機會,而出場的費用也按過去的標準支付,當然對錶演節目的形式、內容等要作一定的修改調整,以便能夠更吸引觀衆,另外合作的形式也可以再協商,同時也邀請他們參加開業典禮的演出。

不過對楊育新釋放出的橄欖枝,有的藝人班子馬上就接了下來,而且還表示希望和上海新區政府深入合後;也有的班子則表示了拒絕,在他們看來海外華人明明是搶了自己的飯碗,然後又扔給自己一根骨頭,可不能做這種沒有骨氣的事情;還有的則表示可以先參加開業典禮的演出,然後再談其他的合作。楊育新對這幾種反應都沒有異議,反正自己己經把善意放出去了,接不接是你們的事,以後你們還混不混得下去,那可就不怪我們了。

其實楊育新也十分清楚,儘管現在電影在上海極爲火爆,而且也會在長時間的保持熱度,但只靠某一種形式是無法支撐商業中心的發展,多樣發展並進纔是正途。而且舊時空也己經證明,傳統曲藝依然是有強大的生命力,當然傳統曲藝想要長久發展,也必須做出必要的改變,放棄一些糟迫的東西,保留精華,並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在這方面京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從保護民族傳統的角度出發,也不能坐視傳統曲藝走向消亡,更何況是被穿越者消滅。

現在穿越者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整合上海的曲藝界,在短期內可以促進商業中心的發展,而從長久來看,可以將上海的曲藝界納入到華東政府的文化宣傳體系中,電影的侷限性太大,要加強華東政府的宣傳工作,傳統曲藝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這次典禮,可以做一個償試,而俱體的方式,則由文教衛委員會來做計劃。

楊育新的這個想法到是得到了徐濟超和葉巖福的贊同,穿越者其實是相當重視宣傳工作的,而且華東政府解夠發展到這一步,宣傳工作也發展了重要的作用,並且在上海連續打贏了幾場輿論戰。不過目前華東政府的宣傳手段很有限,基本是靠報紙和書籍,雖然在上海進行的輿論戰中,也用過如:演唱會、宣傳片這樣新穎的宣傳方式,但放映宣傳片能夠的使用範圍有限,而舉辦演唱會又缺少專業的表演人員,總不能每次都拉學生。

要想在宣傳上更進一步,就必須有新得宣傳方式,而且要能夠廣泛的運用,因此楊育新的這個想法其實是很不錯的,傳統的曲藝確實是一種能夠廣泛應用的宣傳藝術形式,更何況是還有這一大批專業的表演者,相信文教衛委員汪軍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恐怕做夢都會笑出聲來。

雖然這次慶典確實耗資巨大,但楊育新說的有道理,這種活動確實需要鋪張一些,才能顯示上海新區的實力,即然大部份準備工作都己經做了,該花的錢都花了;而且上海新區也沒有向青島方面申請拔款,完全是從地方財政中支出的費用,徐濟超、葉巖福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並且還將楊育新,以及上海新區的全體工作人員的工作表揚了一番,同時表示會全力配合、協助商業中心的開業慶典,有什麼要求可以儘管提出,要全力確保慶典的順利進行。

其實現在慶典的準備工作都進行得差不多了,而且各方面的事務也都有專人負責,並沒有什麼其他的需求,只是安保人員嚴重不足,因此接艦工作組的400多人確實是極大的緩解了上海新區的困境。

於是張威立刻和楊育新進行了溝通,協商人員的佈置、排班、職責範圍,以及在維持秩序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和上海新區原有安保人員的協調配合等等,楊育新還拿出了一張商務中心的建築規劃平面圖,在圖紙上一一的標註出需要人員守衛的關建位置,然後確定每個位置的人數。差不多協商了一個小時,才把安保工作的各種事項都確定下來。明天還有一天的準備時間,可以進行磨合,並且熟悉環境。

這次會議足足開了兩個多小時才結束,而且己經到了晚飯的時間,上海新區當然也要早做好了準備,置辦了十分豐盛的宴席,而且在席間還有彈唱助性,招待從中央來的領導們。而住在船上的接艦工作組成員,楊育新也有專們安排了人給送過去,也同樣豐盛,總之是辦得十分周全,滴水不漏。

楊育新本來就是搞餐飲出身,又在利順德飯店幹了一年多的時間,因此在這種場合中也是如魚得水,而且現在上海的工作又己入佳境,這些天楊育新雖然辛苦,但心情卻是極爲舒暢,在酒宴上談笑風聲,插科打諢,敬酒勸飲,把氣氛搞得十分活躍,但語言行爲也頗爲得體,到是讓人頗有如沐春風之感。

以前徐濟超和楊育新的接觸到不是很多,因此並不怎麼熟悉,而這時也認爲這傢伙雖然有些輕浮,但確實是幹商業的料,上海這邊的工作交給他到也是能夠放心,畢竟現在上海新區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經濟,政治情報方面的事情,有上海辦事處,至於以後上海新區發展壯大了,他還能不能適合這個位置,就看他自己能不能與時俱進了。

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二八八章 年終會議(四)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四百章 談判破裂(一)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一四六章 北倉之戰(五)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
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二八八章 年終會議(四)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四百章 談判破裂(一)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一四六章 北倉之戰(五)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