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

聽李鬆晨支持建設部的提議,蔣志遠也十分高興,道:“那就太感謝李部長了。”

李鬆晨笑了笑,道:“這有什麼好謝的,建設部的這個提議,也是爲了我們這些新農村建設的工程人員的利益,我們當然是應該支持的。”

蔣志遠道:“這些本來就是我們建設部應該做的事情嘛,建設部就是負責管理工程的,當然應該爲工程人員的利益考慮,而且我們不僅僅要提高工程人員的待遇和地位,還要盡力改善施工的條件和管理的制度,怎麼呢?現在執委會制定的制度太死板,許多本來我們建設部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卻非要開會研究,還有許多設備的使用,必須要經過執委會討論才行,其實有一些設備並不算什麼高技術,沒必要反覆的討論,如能夠將一部份設備的使用權下放到建設部,一定能夠大大的提高工程效率,才能更好的爲工程人員服務,李部長,你是不是?”

聽了蔣志遠的這一番話以後,李鬆晨也基本明白建設部的意圖,就是以工程人員的利益爲藉口,挾帶一些私貿,擴大建設部的職權範圍,並且爭取到更多資源的支配權力,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那個部門不希望自己部門的權力擴大了。

應該在穿越集團目前的行政架構中,建設部還是當然重要的一個部門,這一方面是建設部現在還兼任着水利、電力、交通、鐵路等部門的職責,另一方面也是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基礎建設都是穿越集團的一個重要工作,因此建設部自然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過和建設部目前的作用相比,建設部在行政部的職權卻並不相合。因爲在舊時空裡,建設工程往往是貪腐的重災區之一,臨時執行委員會對此也保持着相當的警惕,與其等出現貪腐再來糾正,不如早做預防,因此對建設工程的管理十分嚴格,無形中也是限制了建設部的職權範圍,同時也影響了建設部的工作效率。而建設部自然不會甘心,希望能夠儘量爭取自己的權利。

當然,也並不僅僅是建設部,其他的各部門也都在積極的活動。原來天津保衛戰結束以後,天津地區面臨的軍事危脅也大大的降底了,儘管穿越集團下一步的重依然是在軍事方面,但在天津地區,則開始傾向於地區的經濟、民生的建設,這也就意味着行政部門將取代軍隊,成爲地區的主要角色。同時在這段時間裡,天津會議上成立的九個部門也都基本完成了本部門的框架組建,自然都希望本部門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紛紛向執委會提交建議報告,爲本部門爭取項目、擴大職權範圍。而還有七個預備部門同樣也在努力運作,希望本部門能早日正式掛牌。

而爲了本部門能夠順利爭取到項目職權,爭取足夠的盟友,也是十分重要的。儘管現在臨時執行委員會的決策制度還並不十分完善,重大的決策基本是由臨時執行委員會的五名常任委員來決定。其他的委員、候補委員目前只有提議、參議、建議的權力,但並沒有參議決策的權力。當然,如果在討論的時候,大多的委員、候補委員都贊同某一個提議的時候,五名常任委員也都基本不會阻止,以前就有幾項決議是這樣通過的。

在目前的這樣決策制度下,更顯出盟友的重要性,只有交結到足夠的盟友,纔有可能讓本部門的提議能被通過。因此這段時間,各部門活動的主要行動就是互相拉關係,交朋友,建立各自的盟友圈孑。

臨時執行委員會的五名常任委員對此當然是心知肚明,但也並沒有阻止,一來是這種事情跟本就是沒有辦法阻止的,總不能不同部門不讓見面,不讓話吧;二來建立盟友關係,本來就是一種政治行爲,在舊時空裡,無論是多黨執政還是一黨執政,甚致是一些相對專政的制度,都莫不是如此。因此只要是做得是在合理的範圍以內,也就沒有阻止的必要。

當然,和舊時空裡的各種政治利益同盟體相比,這個時各部門之間的所謂結盟,還是處於十分初級的階段,因爲現在的穿越集團都還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政權體系,在內部也沒有形成一個個固定的政治團體,更不要黨派了,自然也就無從談固定或鬆散的政治利益同盟集團,甚至連利益交換都算不上,因爲穿越者是沒有工資,而舊時空的貨幣,在這時是無用的。因此目前的所謂同盟,簡單的就是在互相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支持對方的提議,而等會議結束之後,這個同盟也就結束了。不過政治活動的發展,也都是從初級到高級發展,隨着時間推移,穿越集團的行政體系、政治制度逐漸完善,舊時空裡的政治同盟體,也是遲早都會出現的。

相對於其他部門來,建設部有相當的優勢,因爲建設部手裡有不少項目,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穿越集團都有大量的基礎建設項目,因此建設部的項目是可以有保證的。而另一方面,在穿越集團中,除了軍方之外,就要算工程人員最多,可以算是第二大勢力,有足夠的人脈基礎。

而建設部的不足之處除了監管嚴格以外,就是工程人員在高層中沒有優勢,現在建設部的部長遊明錢僅僅只是一個候補委員,在政治活動中,如果沒有高層的支持,就很難立足。另外由於建設部是少有的掌握了大量項目的部門,因此也容易成爲衆矢之的,被其他部門孤立起來。

面對着其他各部門的競爭,建設部的部長遊明錢也絲亳不敢大意,和兩位副部長徐鼎盛、蔣志遠商議之後決定,一方面要搞好和其他各部門的關糸,絕對不能被其他部門孤立,這在政治活動中,是相當嚴重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積極的拉隴一切可以拉隴的團體和個人,由其是工程技術人員,這是建設部的基礎。

這次建設部準備提議,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待遇和地位,就是爲了工程技術人員的切身利益考慮,無論提議能不能通過,都將進一步的拉隴穿越集團中的工程技術人員,讓他們成爲建設部的支持者。

而李鬆晨和農業部,則是建設部重拉隴的對像。因爲現在農業部的主要工作是新農村建設,實際是一個大型的工程建設,因此雙方是有相當大的合作基礎。另外,李鬆晨的年齡雖然不大,而且也只是候補委員,但他在舊時空裡,卻是正式的國家公務人員,國務院的正式編制,和臨時執行委員會的五名常任委員中的王雲鵬、徐濟超應該算是同一集團,現在建設部最缺的就是高層的支持,和李鬆晨搞好私人關係,不定可以打通一條與高層取得聯繫的道路。

只是這段時間以來,李鬆晨一直都住在工地上,迴天津也是匆匆來往,因此建設部一直都沒有找到和李鬆晨接觸的機會,但卻沒有想到,在澡堂裡碰到了。蔣志遠自然不能讓這個機會溜走,於是一番試探交談之後,蔣志遠也開始有意向李鬆晨透露了一些建設部的提議內容,想看一看李鬆晨的反應。

李鬆晨的年齡雖然不大,舊時空裡的工作經驗也不算太多,但畢竟是體制內的人,平時耳濡目染,沒吃過豬肉,總看見過豬跑,再加上他又善於思考,因此大體也明白蔣志遠的意圖。

這時在李鬆晨的頭腦中也開始快速的轉動,思考蔣志遠或者是建設部的意圖,對自己有什麼利益,首先是提高工程人員的待遇、地位、施工條件,和自己的提議是一致的,而且由建設部首先提出來,當然是再好不過,畢竟從直屬關係來,工程技術人員和農業部並沒有什麼關係。而建設部的其他要求,和農業部也並沒有利益衝突,相反如果建設部的職權範圍擴大,對農業部還有一定的好處。

其實現在農業部的職權範圍要比舊時空大得多,不僅要管農業生產,同時還要管理農村的基層建設、土地分配、戶籍、稅收等等,可以凡事和農村有關的事情,都該農業部管,可以叫農村部更合適一些,而現在農村肯定還會有大量的基礎建設,在許多方面都需要和建設部合作。

另一方面,李鬆晨也想到,在自己的提議中,還有相當一部份是關於農村的基層建設、土地分配、戶籍、稅收等等的內容,這些內容和其他部門很可能會發生一些衝突,如農村的基層建設就容易和人事部發生矛盾,而稅收制度又和財政部有衝突,反到是和建設部沒有什麼利益衝突,因此這麼看來,雙方也確實是有結成同盟,互相支持對方的提議的基礎。而有了建設部的支持,自己的提議通過的機率也會大得多了。

想到了這裡,李鬆晨也在心裡打定了主意,因此了頭,道:“蔣部長得有道理啊,我會在會議上,全力支持建設部的提議。”

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六五一章 撤僑(三)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四章 會議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
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六五一章 撤僑(三)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四章 會議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