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

聽了楊慎一的話,劉玄沒有做聲應答,只是點了點頭,見其他人沒有再說話,便繼續自己的話。

“其次是目標。其實歷朝歷代的賦稅,都是從民間抽血而已。所以變法如何釐正,都是變着花樣抽血而已。因此朝廷理財舉措,最重要的造血。”

“造血?”杜雲霖聽到這裡,臉色不由一變,身子也往這邊湊了過來,“漢王殿下,敢問如何造血?

楊慎一看到這情景,心裡一急,搶先開口了:“丘相剛纔都說了,田地產出是有固數的,如何新造?靠那些無利不貪、與民爭利的商賈嗎?”

“商賈低進高出,逐利而行,看上去確實像與民爭利。實際不然,神武帝紫薇寶錄有說及過,商賈最重要之職在與互通有無。在某看來,就是活血。血氣活通,才能生生不息。而造血卻是靠工和農。”

“工?那些工匠?真是笑話!”董惜文不屑地說道。

“上古時期,百姓用的是木犁石犁,每畝地產出甚微。後來工匠打出了鐵犁,百姓們每畝田地產出增長數倍。以前百姓搬運東西,靠肩挑揹負,工匠打造出舟船後,便利數倍數十倍。其餘各種,累累難數了。”

“這個,那個工匠,這些器件與工匠...”董惜文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

劉玄笑着說道:“這些器件不是工匠打造出來的,難道是董閣老打造出來的?”

大家鬨笑起來,董惜文訕訕一笑,端起茶不語了。

“再舉一例子。杜閣老,松江州的棉花棉布產出,你可記得?”

“漢王殿下稍等,容我想想。”杜雲霖想了一會報出數量來,“松江州有一百二十一萬戶,人口五百七十九萬。去歲產棉八十五萬擔,棉布四千二百萬匹。”

棉布產量一說出來,大家都愣住了,這個數字真的很嚇人啊。

“杜閣老,隆慶初年松江州的棉布產出是多少?”

“每年在一千五百萬匹上下浮動。”杜雲霖想了想答道。

“爲什麼會增長這麼多,在座除了杜閣老,也只有我心裡有數了。利豐社在松江州上海、華亭等地有六家大紗廠,吸納大江南北的棉花。有五家織布廠,另有二十萬戶百姓用它家的新織布機織布,一年可產棉布三千五百萬匹。而利豐號在蘇州、揚州、金陵也有紗廠、織布廠和織戶,合計每年可產棉布五千萬匹。現在一直產量沒得提高,是因爲棉花不夠用了。這些棉布一半販於各省,一半出海商,應該繳納了數百萬兩稅銀吧。”

“有的,交易稅和市舶稅,合計四百六十萬兩銀子。”杜雲霖答道。而今棉布價格從兩錢多銀子每匹直接掉到一錢四分,利豐社功不可沒。棉布在國內繳納的交易稅偏低,但賣給海商的價格貴啊,每匹三錢多銀子,市舶稅率又高,四百六十萬兩銀子稅銀的大半出在這頭。

劉玄和杜雲霖的對話讓衆人臉上的神情各異。

劉玄緩緩地說道:“這就是造血,這就是工匠的力量。”

到了散閣的時間,劉玄走出半山堂,看到正門掛着的那塊牌子,搖搖頭低聲道:“半山堂這個名字,真的不好。”

“漢王殿下,半山堂這個名字真的不好嗎?”杜雲霖緊跟着出來,正好聽到了一耳朵,忍不住問道。

“只是某的一時有感而已,讓杜閣老見笑了。”

“哈哈,”杜雲霖笑了兩聲,又說道:“臣下沒有別的愛好,只是喜歡小酌幾杯。聽聞漢王府上有白山冰葡萄釀就的美酒,不知能否到府上討得幾杯?”

“本王倒屣相迎。”劉玄當即答道。

楊慎一看着邊走邊聊,越走越遠的劉玄和杜雲霖的背影,臉色陰晴不定。董惜文湊了上來,低聲說了幾句。楊慎一點點頭,看到周天霞、丘繼良、韋正孝聯袂走了出來,便停住了口,笑着朝三人拱了拱手,率先走了。

“董惜文此人,丙申科二甲進士和庶吉士,正經科舉牌子出身。在中書省、通政司任職,後轉任過洛州知州、金陵留後府戶曹郎中、閩海轉運使、四川左參議、布政使。他的伯樂是杜雲霖,沒有杜閣老的提攜,他也不會以能臣之名出任方伯。卻是被我的恩師一力主保薦入閣的,而且直奔接替周宰輔,就任禮部尚書去的,有些意思了。”

劉玄拿着幾張紙片,笑着說道。

坐着他對面的楊金水連忙答道:“回殿下,根據屬下查到的情況來看,董惜文在四川做左參議時,益州知州白恩齊是江西名士理成公的二女婿,兩人交往甚密。理成公又是昆林公女婿,跟楊家關係密切。楊相二公子前年去益州遊學過半年,想必是那時搭上的線。”

“楊二郎楊雉?這位哥兒我交往得少。我拜師時,他沒多久被我的老師打發回江西守祖屋去了。不過這一兩年,這位楊二郎倒是挺鬧騰的。呵呵。”

劉玄笑了幾聲後繼續琢磨道:“我的恩師看上董惜文什麼了?居然如此賣力地舉薦他。”

“殿下,或許正是董惜文此前一直身居偏遠,遠離朝堂。”

“金水你說得沒錯。楊師是擔心,擔心我和軍將世家,不知在暗中收買了多少人,所以選中董惜文。確實,這一位跟我們沒有任何交集,不大可能被我們收買,用起來才放心。嗯,這人品行如何?”

“回殿下,有些不堪。屬下查過,閩海、四川都留有尾巴,尤其在南都留後戶曹,有不少爛賬。”

“南都留後戶曹?李秀其李老人還在判南都留後任上。我待會書信一封給他,敘敘舊情,你在侍從室找個人送過去,再幫我帶幾句話。就說請他幫我查查董惜文的舊賬,再好好參一本。”

說到這裡,劉玄往前微微一探,對楊金水道:“告訴李老大人,內閣現在紛爭頗多,需要他這樣沖虛中和之人。”

楊金水連忙拱手道:“屬下記住了,一定讓人一字不落地帶到。”

劉玄把書信寫好,遞給了楊金水,“嗯,去吧!”

坐了一會,劉玄思量了一會,叫人去把李公亮和孫傳嗣請來。

“重明,你什麼時候去金陵赴任?”

“交接已經辦好了,四天後動身。殿下有什麼叮囑的嗎?”

“你此去金陵就任留後府同知兼領吏曹,首先是鞏固我們在南直隸的根基。其次,我籌劃着廢除南都留後府,設省管治。以東西一分而二,東邊爲江蘇,治江寧,西邊爲江淮,治廬州。你此去,要提前做好準備。”

李公亮鄭重地點點頭。

“重明,江浙是我們最重要的兩塊根基。南邊兩浙,淳之現在打理得井井有條。北邊南直隸,我就交給你了,務必在分省之前要打理好。”

“我已經給判留後李老大人去了書信。”劉玄把跟李秀其的交易跟李公亮說明了,“他會好生配合你的。”

“那就好。這個老狐狸,最會做這種事情了。”李公亮笑道,“殿下,我聽聞董惜文的兒子初到京城,有些不知好歹,鬧出些事來。我想着跟巡城御史他們通通氣,找個機會好好彈劾一下董閣老的兒子,給他熱熱身。”

孫傳嗣在旁邊說道:“殿下,重明,這樣會不會打草驚蛇?”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大秦官職 三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大秦官職 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大秦官職 三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大秦官職 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