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

聽到這麼一句,楊慎一忍不住嘆息了一句:“現在看來,四郎還是給我這個做老師的留了面子。要是我強意堅持,不肯去閣,想必就跟文宣公府一般,聲名狼藉,遺臭萬年了。”

楊翯盯着石桌上那薄薄的報紙,搖頭道:“真是想不到,這報紙的威力居然恐怖如斯。就算是周公,只要被這報紙抨擊幾回,也要成了王莽。”

楊慎一聽到這裡,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勸道:“三郎,爲父知道你心中還有氣,剛剛離京的時候,爲父也是滿腹牢騷,恨不得生啖劉四郎父子的肉。到了樂亭後,慢慢地這滿腹的怨憤都消散了。前月,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先是前秦的商君,他站在我跟前,喝問道,‘小子,聽聞你也要變法,你做好車裂之苦的準備沒有?’接着夢見了前漢的晁錯,他被一斬爲兩截,上半截身子爬到我跟前,非得寫下好幾個‘慘’字;又夢見漢末的荀令君,他看着我,流着淚道,‘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我已經這般傻了,你爲何還這般傻?’”

說完後,楊慎一緩緩地說道:“我終究只能是文人儒生,想在這朝局上有所作爲,沒有四郎那份魄力,更沒有盧相爺那份手段。”

“父親不是有孝廟先皇的信任嗎?如果不是孝宗皇帝突然駕崩,有他劉傢什麼事?”

“這就是時也命也。我唯一能依仗的就是孝廟先皇的信任,可是如此大事,豈能仰人鼻息?生死權柄盡操於他人之手?我大行變法,爲的是圖新除弊,利國利民,可是也會得罪大批權貴世家。孝廟先皇是支持我,萬一到後來,反對變法之聲越來越大,先皇頂不住了怎麼辦?會不會把我拋出去以謝天下?”

“父親,孝宗皇帝不應該會這樣吧。”楊翯遲疑着說道。

“不應該?孝宗皇帝,當年爲了皇儲之位,連最心愛的女人都捨得。說是後來愧疚了一輩子,可他終究當時還是下了那個決心。”

楊翯默然了一會,纔不甘道:“如此說來,父親還要感謝劉四郎?”

“這就是劉四郎的氣度和手段。你看他種種手段,一不落人話柄,二不以強凌弱,三是師出有名。就算是搬倒我這座礙事的山丘,也要藉着科舉舞弊案的機會,名正言順地踢我出局。”

楊翯卻是聽出深意來了,“父親,你是說那件會試舞弊案有劉四郎的手尾?”

楊慎一含笑着說道:“劉四郎曾經有言,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更何況他這種兵法大家,最擅長的就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爲。某些人應該想趁着朝局不穩,在科舉中謀利,被劉四郎的密探獲悉。他順水推舟,牽針引線,把這些人暗暗勾連在一起,這樣才能小案變大案,才能激起翻天覆地的驚濤駭浪,然後一個波浪把我這樣該走的人全部送走。”

“一件會試舞弊大案,扳倒了一位宰輔一位閣老,現在還餘波未息,不少人上書,要求改革科舉制度,以官學爲根基,再輔以三級聯考。你看這報紙,數月來名義上是正反雙方爭辯不休,可仔細一琢磨,都能體會出反方那理屈詞窮、迂腐呆板的意思,民意慢慢轉到正方這邊。”

“現在文宣公府一案,劉四郎這是要從根上糾正讀書人的規矩。”

“父親爲何這般說?”

“我曾經去書信問劉四郎,爲何要這般做?他回信給我說,數百年來,科舉讓讀書變了味。所有的讀書人,爲了升官發財,爲了光宗耀祖,爲了平步青雲,一味鑽在四書五經和詩詞裡。偏偏詩詞和四書五經只能提高人的文采,卻不能增強他的能力,反而容易讓他成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清談之士,與國與民都無益。”

“劉四郎認爲變朝廷爲國家,變選拔空談務虛的文官,改爲選拔責任、有抱負、有才識、有能力的‘士’。”

“士?”

“有見識才器之士,或爲學者,或爲工商,或爲官吏,各施所長,各司其職。”

“荒繆至極,不讀先賢之書,如何明道德人倫?如何教化百姓?”楊翯憤然反駁道。

“先賢之書,叫人明道理,卻沒有告訴人該如何去耕種,如何去營造。‘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味教化百姓知禮節榮辱,卻不知道帶領百姓填飽肚子,穿暖身子,不管說得如何崇高,都是空談誤國。”

“父親,你也信了劉四郎的異端邪說?”楊翯着急地問道,剛纔楊慎一的一席話,對他的衝擊太大了,跟他二十多年來養成的價值觀截然不同。要是真讓劉四郎大行了這些邪說,那就要天下大亂了。

“我信不信有什麼關係?你沒見劉四郎的手段嗎?他通過這一件件大案,再大興輿論造勢,然後緩緩引導。信他這一套的,或能做官得權;或能發財得利;或能實現抱負得名。天下之人,誰能逃出這三項的誘惑?”

“要是不從呢?”

“你不肯信不肯從,劉四郎會把你變成臭不可聞的垃圾,然後順應天下人的滔滔民意,讓你和你一家都灰飛煙滅,並惡名永銘在青史上。試問三郎,你怕不怕?”

楊翯渾身在打着冷顫,好一會纔開口道:“父親,劉四郎該不會這麼狠吧?”

“狠?你跟一個十二歲就敢上陣殺人的人講狠?劉四郎這種上過戰場,見識過生死的人,首先是堅毅果敢,想要做的,再多的阻礙也會咬着牙堅持做下去。其次是審時度勢,因勢利誘,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去達到目的。最關鍵的,他們有足夠的耐心,也有足夠的本錢。”

說到這裡,楊慎一悠然說道:“這世上有文則兄這般講氣節的高潔之士,可是於世無補,因爲這世上的讀書人大多是凡夫俗子,講得是名利權三樣。只要用這三樣在前面吊着引着,天下之人,就會在後面老老實實地跟着走。”

“父親,難道你要拋棄你的抱負?”

“抱負?人都沒了,還談什麼抱負?我已經想明白,玩權術,我還差一籌,就不去自取其辱了。不知好好沉下心來做學問,也能名傳千古。”

楊翯看着自己的父親,卻怎麼也不敢相信。父親心比天高,一心想建立流芳千古的豐功偉績,怎麼可能就此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寧願相信父親只是一時蟄伏。但剛纔的一番話語卻不由他的不相信。只是父子之間的私密話,沒有必要藏着掖着。

難道是劉四郎在書信裡寫了什麼,才使得父親改了主意?只是父親看完劉四郎的書信後,都會燒掉,不讓第三人看到。

當楊翯慢慢回想着剛纔父親說的那些話,似有所悟。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二)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二)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