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

“你這弟子,果真了得。”楊府書房裡,呂知淳笑着說道。

楊慎一也是滿臉笑容,遮掩不住的得意。

“我這劣徒,就是膽子頗大。原本只是指望他在兩浙鑿出個缺口來,誰想他直接給你來個驚濤拍岸。”

“哈哈,昨兒我遇到文則,還在那裡跟我戲笑,神目御史一出,澄清東南三吳。”

“這個文則,卻是沒有做長輩的樣子,還在那裡捉狹。”楊慎一笑着搖頭道。

“誠中兄,只是四郎這手段,似乎過於雷霆了吧?”

“呵呵,當年你在湖廣鎮撫五溪蠻時,又打又拉的,搞得地動山搖,蘭臺裡沒少見你的摺子,這會倒說起四郎來了。”

“你就護着短吧。”呂知淳指着楊慎一道,“我只是擔心,四郎總是這般大開大合,怕是不妙。”

“呵呵,你是不知道我的這弟子,他自小與友圍獵慣了,總是獅子搏兔,時機一到,便是九天直下,雷霆一擊。偏生他又聰慧多智,行事縝密,未發之前,就算是十面埋伏,也是藏於九地之下。”

“誠中,果真如此?該不是你吹噓擡舉自己的得意弟子吧。”

“齊賢如是不信,我且給你分析。四郎出關東入京師,以何揚名?”

“詩詞!”

“是的,那段時間他的那些妙詞絕詩,是一首接着一首,名動京畿,傳誦南北,無非就是揚名。”

“揚名?士林中確實以名望爲重。”

“齊賢,你可知國子監前左司秦基之事?”

“聽說過,我聞那位秦左司業,受了修國府的好處,暗陷四郎,後來被抓了把柄流配了。”

“正是。四郎那般名聲,有一時才俊之稱。那秦基利益薰心,試圖耽誤四郎,爲仕林不齒,後來他被人抓了把柄,卻是沒有一人爲其求情,就是這番因果。”

“誠中的意思是四郎故意以詩詞揚名?”

“正是!有了名氣,學士大儒們自會去關注一二,連帶着你的制義策論也會多看幾眼。到了科舉場上,糊名謄寫,字跡會變,但遣詞造句、文意氣象卻變不了。無論哪位學士大儒做了主考同考,見了這熟悉的文字,也能猜測到是四郎。念及他的詩詞文名,就算是制義策論做得稍差些,也要擡舉一二,否則傳將出去,外面說不得要罵你嫉文妒才,打壓後進。”

聽到這裡,呂知淳大笑起來,這等士林風氣,如何不知?而且劉玄還是有根腳的,軍將世家,恩師又是天下大儒,故交師門一大堆,真要出了這檔子事,可不是罵罵你就算了,那秦基就是榜樣。

“我知誠中的意思了。只是你這弟子,偏生制義策論又做得精彩,結果生生大小三元,狀元及第,與兄你共創了前無古人的一段佳話。有了這段佳話,只要不是謀逆大案,誠中你們師生倆算是有了丹書鐵券了!”

呂知淳說得沒錯,師生同時大小三元,前無古人的佳話,不是祥瑞是什麼?不要說當今聖上,就是漢靈隋煬這樣的昏君,也不敢去加害,免得青史留罵名。楊慎一能這麼快回京師,也是沾了這份光。這等祥瑞還丟在遼陽安置,內閣宰輔們都擔不起這樣的罵名,只怕太上皇皇太后心裡再不願意,也得捏着鼻子認了。

“齊賢啊,不要這樣刻薄。”楊慎一苦笑道,他再不願意,也必須承認,自己確實沾了得意門生的光,不僅早早回到京師中樞,且以後只要自己不作死,這輩子都會被當成祥物供起來。

“哈哈,”呂知淳大笑一陣又問道,“誠中,你那弟子中試後怎麼少見詩詞出世了?”

“用不着了,還寫那些詩詞做甚?”楊慎一沒好氣地答道。

“你這弟子,好生現實。誠中,你繼續說,想必你那弟子不會只有這麼幾招。”

“你知道就好。會試殿試時,四郎一旦中試,聖上會御覽試卷,故而寫了那兩首詞,臨江仙和念奴嬌。”

“那兩詞我讀過,果真是雄邁慷慨,氣象萬千,只是過於老成了,與四郎年紀不符。”呂知淳說到這裡,看到楊慎一似笑非笑的眼神,突然明悟了,“那兩首詞不是四郎有感而發,而是替你而發!”

“正是。聖上甚喜那兩首詞,當場問起。四郎說起來由,說是前兩年替我去江西省祭祖掃墓,過赤壁時有感而作的。”

呂知淳撫掌道:“妙啊,四郎通過這兩詞將誠中你的志向和憂憤寫得淋漓盡致,還呈到了聖上面前。今上與誠中你相知,當年那場大諫名義是你反對太上皇廢后另立,實際上是爲了還在潛邸的聖上。聖上殿試時看了這兩首詞,又明瞭由來和寓意,就算四郎的文章只配二甲,聖上也要挪到一甲來。更何況四郎的制義策論當得一甲,一個狀元就天經地義的。果真,你這弟子,天時地利人和,都算計了一番。”

“哈哈,你終於知道我那弟子的手段了吧。從他決計進京入國子監,就已經算計好了,定要中個進士,人還未入京,各種準備已經開始了。”

“誠中如此一言,我倒也明白一些關竅。國子監年考被誤,沒兩天就拿到了京兆府鄉試憑證,早沒有準備,說破天我也是不信。”

“那就是了,四郎軍將世家出身,‘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這些兵家道理從小就知道的。”

“誠中,你這麼一說,叩闕移宮也是四郎深思熟慮過的?”

“此事甚大,齊賢,休得妄議。”

“是我孟浪了。那四郎兩浙一行,也是行了算計?”

“正是。四郎與我書信所言,初至兩浙時,行省三司皆不理他,甚是困頓,後得何老軍門出手,搭上了布政使李大人這條線,才得以行巡浙東。”

“李秀其這廝,倒是滑不留手,這次兩浙行省三司,幾近全軍覆沒,唯獨他獨善其身,還立了份功勞,真是。”

“哈哈,齊賢,你心裡有數就好。四郎巡察浙東,各州縣如臨大敵,嚴防死守,他一時難得其中關竅,只得去吊刷案卷,結果生生被他刷出個神目御史,劉青天的名聲來。”

“四郎這一招確實厲害。洗冤糾枉,除了聚積了民望,更是拿捏住了州縣的痛腳。四郎是巡察御史,昭雪了冤案,原來審案的州縣就要擔責了,生死全在四郎那支筆裡。輕三分只是訓斥處分,重六分怕是要抄家流配。”

“正是如此,四郎才能順利拿到浙東各州縣的賬簿等文檔卷宗,破了兩浙的銅網鐵桶,才能讓杭州的那些人坐立不安,最後鋌而走險,落到了四郎的圈套裡去。”

呂知淳聽到這裡,終於滿臉歎服道:“你這弟子,果真是把兩浙當獵場,那些混賬子連同海賊,當成獵物,處處佈局,層層推進,最後雷霆一擊。”

“沒錯,四郎回京後,與我覆盤過,他浙東一行,雖然用計險急,若非老天保佑,只怕多生事端,功虧一簣。但正如他所說,行軍打戰,有四分勝算就值得下場搏一次。人非神仙,那有事事預料好了的?所以臨戰之時,堅毅果敢、敏銳機變就頗爲重要了。”

“誠中在遼陽時日久了,頗受影響啊。”

“‘戰場上要知己知彼,料敵與先,周旋應對;官場也是要上下通達,揣摩心思,明爭暗鬥,都是與人心人性相爭,所以官場就是戰場。’齊賢,這是四郎跟着我讀了一年書後,與我說的。”

“厲害,厲害!簡直是生而知之,四郎現在哪裡,何不請來,我當與其暢談一回。”

“他啊,被太上皇皇太后請到內北苑去了,給宮裡說書去了!”

“哈哈,劉青天親自說書,這《神目御史公案記》定然精彩!”呂知淳大笑道。

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
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