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峨冠的小二

如果說百兩黃金和編修官職掀起頭一波沸騰,袁訓這就是第二波沸騰。

這個太后的親侄子,全然沒有紈絝模樣。

聽聽他報出來的履歷,獨力辦差,而不是體面輕閒官員。他棄官從軍,當年的探花,當年的將軍,早就傳遍全國。

也許有人說這裡有太后的原因在內,但不久以前,賦閒在家的忠毅侯一篇奏摺驚京中,談論起軍事來頭頭是道,讓人不由得打聽一下他往軍中去的年頭兒,和他在軍中的事蹟。這就都知道,原來這還是位英武的將軍。

能文能武本就讓人讚賞,他又是太后的親侄子,也肯風裡來刀裡去,他最後的兩句話,“功名不是紙上談兵,你們難道不如我嗎”,把舉子們求名求利,熱血鐵骨一古腦兒的調動起來。

激動中,仔細地再看看臺上的五位大人,低於三十歲的倒有四個。這四個人還全都是不到二十歲就有了功名,都下的科場,沒有依靠太多的恩蔭。

剛纔關於阮代尚書的指責煙消雲散,一開始對於擺這個高臺是收拾人的心思也消化不見。

他們富家子都能行?自己們就沒有這樣的抱負不成。

都眼巴巴的看着袁訓,都涌動着想和他做個交談的想法。但只用說的,又怕就成了尚書嘴裡才說過的紙上談兵?

不少的人暗暗的下定決心,這一科好好的下,拿個功名以後,能在京裡當官,再好好的和尚書請教。

袁訓掃視一圈,把能看得到的神情全看在眼中。他覺得滿意,這是他要的言簡意駭,也壓根兒就沒打算過和他們在這裡繼續長談。

在叫好聲裡對蕭戰示意退止,轉身退回去,還在剛纔的位置上站好,氣定神閒有如高山般靜止。

前科的狀元孟至真穩穩走出行列。

舉子們安靜下來。

他們在見識過阮樑明的舌辯,袁尚書的履歷,初進京時覺得自己博學的驕傲之心、文人肚子裡有貨,就目中無人的輕浮之心、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撞之心......盡皆下去不少。

對孟至真也就生出期待,心想他又能說出什麼好的呢?

他們小心謹慎,孟至真更謹慎小心。

孟狀元知道自己在五個人裡面是最差的那個,論聖眷,他比不上阮樑明、袁訓和柳至。論文才,他不敢比阮英明。

小二雖然是扼死狀元成狀元,但難過一段時間,把個手蓋在臉上,表示他沒臉見人的,只有他自己。

他的父親靖遠老侯是滿意的,只要兒子中就行。

他的兄長阮樑明是滿意的,小二沒下科場就在京裡諸書館有聲名,當哥哥的慧眼識弟弟,知道小二一定會高中,至於他中狀元,阮樑明沒有去想過,自然是個驚喜。

別的人看過小二的筆捲都是佩服的,孟至真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在那一年也聽過阮二公子的笑話,但孟狀元沒有放在心上,以爲是小二和袁訓打賭中狀元,他沒中,作樣子給人看的。因爲小二的筆捲,及孟至真和小二會過文做過的詩,孟至真全是自嘆不如。

他出來面對舉子們時,還沒有說話,就兢兢業業,帶出不敢怠慢的鄭重。

臺口上站定,輕咳一聲。見下面一雙雙烏眼珠子睜的溜圓,一剎時孟至真有些頭暈。他回想起皇帝召見時說的話。

當時五個人都在,皇帝說的中肯又從容:“舉子是宰相根本,要約束,又不能打散了心。要規範,又不能拘束。要呵護,又不能縱容。要指點,又不能助長。”

孟至真自己就是由舉子考出來的,深知道此時看着一盤散沙的舉子們,在這個秋闈,明年殿試過後,會有一批人將是自己同僚。

今天又是奉皇命相對,以後是能得到清譽,還是背後有詆譭,與自己說出的話不無關係。

他緩緩而又悠長的說起來,肚子裡本就有腹稿,也不敢說得太快,還是邊想着邊說。他和袁訓一樣,他說的也是自己,是前幾十年的生平。

“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窮,時常受到里正的嘲諷。但里正見到城裡下鄉的衙役,又巴結個不停。他妻子生產,他捨不得殺雞。但衙役們下鄉,隨便來一個人,他都殺雞打酒。”

孟至真微微紅了眼圈,顯然這一段回憶是他心頭的痛,看不到他情緒上來的舉子們,也能聽出他嗓音中的微顫。

“那個時候我三歲,我就想長大了我一定要當官,不爲別的,就爲安居過日子不受里正的氣。我的爹是個屢試不第的秀才,爲了生活不再念書。但見到我要念書,家裡節衣縮食省出錢來供我上學。等我上了學,我就發現原來不受里正白眼不是看書的目的。”

人人聽得都很認真,孩子們把這會兒當成說書的,就是小王爺也老實坐着,把個耳朵支的高高的。

“學裡有幾個富家子,大呼小叫的瞧不起我。我當時就下決心,我一定要當官,不爲別的,就爲不看他們臉色。但等我漸漸有了學名以後,我就發現,不看別人臉色,不是看書的目的。”

孟至真深吸一口氣,一氣說了下去:“好男兒看書是爲治國齊家修身,不是爲了浪費嘴皮子!有上諫,皇上清明仁德,只要是對的,必然採納。好男兒看書是爲平天下,亂臣賊子人人可以誅之,哪裡還有許多的討論出來?好男兒看書是爲開智慧知是非,不是爲了增加是非。好男兒看書知恥知勇,靜心平性......”

他的話極具感染力,讓在場的人全聽進去。皇上聽得不住頷首不說,梁山老王也對這一位有刮目相看之感。

寶珠在用她出來後的第三碗湯水,玉珠則聽得如癡如醉,不住點頭,顯然孟狀元的話已深得玉珠之心。

掌珠聽的是個流暢,同時還想到一件事。見日頭在正中,悄悄問寶珠:“妹夫中午不用飯嗎?”五位大人從登上高臺,直到現在除去回話的人以外,全是筆直站着,沒有一個人散架樣子不說,他們還一口水也沒有用過。

看着臺下黑壓壓的舉子們,掌珠都知道下午也不會閒着。但你們什麼時候吃飯呢?掌珠只關心袁訓,沒有把阮樑明放在心上的意思。但附帶的,把另外四個人全說進去。

寶珠聽到以後,看向袁訓的眸光又愛又憐。低低的回大姐:“你看這裡許多的人等着和他們交談,哪裡還有吃飯的功夫?”

掌珠嘆氣:“這官當的,”對臺上還在苦口婆心的孟大人看看,掌珠想到他剛纔說的話:“敢情這唸書當官,還真的不是爲享福。”

寶珠含笑:“是啊。”

老太太和袁夫人看過來:“咱們該回去了,”慈愛的眸光全放在寶珠身上。寶珠從來是個懂事的人,雖然心疼袁訓,想留下來繼續陪着。但想到自己有了身子,一直留在這裡反而讓袁訓擔心。

就說着好,問孩子們回去。

執瑜執瑜不肯走,蕭戰還想給袁訓叫好也不走。寶珠就把加福留下給梁山老王一起帶着,又有龍二龍三也要在這裡陪着袁訓,就寶珠和家裡人,再有瑞慶長公主夫妻,,連夫人等女眷一起下臺,登馬車各自回家。

當天袁訓直到掌燈後纔回來,當天的晚飯也就異常熱鬧。

擺一個大桌子在當地,寶珠吃的是孕婦餐,一天好幾頓,這會兒不吃,坐在旁邊陪着。老太太和袁夫人也用過,也在這裡陪着,龍二龍三邊吃飯,邊把下午的熱鬧說給她們聽。

袁訓爲什麼沒說呢?

他這一會兒太忙了。

加福離他最近,站在椅子上,小手扒着桌子,她會調羹,舀着菜餵給袁訓:“爹爹,這是中午的份兒。”

袁訓張大嘴巴,心裡不用說跟灌蜜糖似的。

加福最小,哥哥姐姐們讓她在離袁訓最近的地方。在加福的側邊,是次一等年紀小的香姐兒。香姐兒洗乾淨小手,尖着眼睛在給袁訓挑饅頭。

小嘴裡自言自語:“要個最秀氣的饅頭給爹爹。”

寶珠就掩住口竊笑,這孩子生生的應該是沈家的人。

執瑜執璞坐在加福對面,把好吃的菜挾給袁訓,以犒勞自己父親中午沒吃上飯的辛苦。

幾個孩子一起侍候袁訓,侯爺欣喜的忙着吃。和坐在他身邊的蕭戰一樣,蕭戰也很忙。

蕭戰今天叫好出了大力氣,袁訓讓他坐到自己身邊,和自己並排的坐着,一高一矮,一起吃加福喂來的菜。

加福第一調羹給袁訓:“爹爹。”小王爺就在旁邊張大嘴:“啊......”表示這裡還有一個。第二調羹加福就探長身子餵給蕭戰,小王爺伸長脖子來接。接到以後很滿意,縮回去坐好,端坐着,這種老實的時候一般不多,今天算是一回。

小嘴巴動着,吃下去。再次張大嘴:“啊......”不慌不忙的提醒加福我吃完了,你再來喂點兒吧。

房裡除去龍二龍三的說話聲,孩子們的嘻笑聲以外,就不時的有一聲“啊.....”出來。

香姐兒還記恨蕭戰早上拔她的花草,把一盤子開胃的酸浸辣椒推到加福手邊,小心眼子裡壞壞的:“三妹,把這個給戰哥兒吃。”

不忘記又加上一句:“不要給爹爹哦。”

蕭戰目不斜視,他小嘴裡纔有一塊肉,這是加福給的,正有滋有味的吃着。聽到香姐兒的話,小王爺也沒有飛快地把這滋味品完。因爲他知道加福是不會答應的。

果然,加福甜甜的地香姐兒道:“戰哥兒不愛吃辣椒哦。”加福不知道姐姐的小壞主意,還以爲姐姐是疼蕭戰,笑得天真無邪以後,還是把好吃的餵給蕭戰。

“啊......”

蕭戰大口接住,啊聲消失在食物裡,他繼續有滋有味的吃着,本來東西就好吃,但經過加福的手,就更是天下最好吃的東西。

就這樣吃完一頓很鮮香的飯,飯菜一定是可口的,又有家人的溫情在內,就覺得更加的香美。龍二龍三送老太太和袁夫人回房,孩子們跟着離去。蕭戰讓家裡的人接走。高臺論文是三天,蕭戰明天還要幫岳父叫好,還要用得到祖父,也就乖乖回家。

袁訓看着寶珠睡下來,交待一聲自己就回來。出二門往書房裡來,見打發出去聽消息的關安已經回來。

“城裡的客棧我跑了一半,另外一半是豹子過去打聽。侯爺,今天晚上挑燈看書的人一定不會少,都讓金子和官職系的興頭上來。”

袁訓認真聽着,關安在最後小心翼翼地問:“那個,不是王千金嗎?侯爺您看是不是他?”一道黑亮有神但笑意盎然的眸光打過來,關安心領神會,摸着頭有了一個哈哈:“不是不是,人家叫卜是,哈哈,”

正說着,院子外面,天豹深一腳淺一腳的回來,走進房門就笑得合不攏嘴:“一個一個跟吞了佛前香灰似的,客棧掌櫃的今天賺大發了,酸秀才們要酒要菜要蠟燭,又是聚在一堆之乎者也,又是爭着打賭,說明天他們就要有官職。”

天豹是看了一圈笑話那神情:“今天晚上熬夜的人不會少。”

“用功是好事情。”袁訓知道天豹現在還不懂,天豹現在認可的就是一刀加上一槍。袁訓沒有說他,只是本着爲舉子們心放在正道上很喜歡,說出這樣的一句。

回去告訴寶珠,寶珠也很喜歡。摟住袁訓脖子,和他開着心:“今年出來的人才多的話,是你的功勞大?還是阮表兄的功勞大呢?”

寶珠逗着袁訓:“可憐見的午飯都沒有吃到嘴,兩個尚書是拼上一拼的意思?”袁訓裝着很害怕:“噤聲,可憐我累了一天,剛睡下來能和你說說話,你偏要比誰的功勞大,你要知道小二是個千里耳朵,你隻字兒沒有提他,想把小二招來大鬧我們家不成?”

寶珠吃吃的笑了起來。小二表弟,那是個不服輸的人。

第二天,二尚書一侍郎,一翰林一祭酒照就登臺。阮尚書飛揚,袁尚書英挺,柳侍郎的話是第二個最少的,舉子們主要都和阮樑明對話,因爲他管着官職。再次一等的,家境不富裕的人佔大多數,都想和孟至真對話,聽聽他趕考幾次中的狀元。都沒有犯刑名,柳至相對就悠閒。

但再悠閒,也得陪站着,在這裡就顯出身子骨兒的好壞。但好在精神頭兒高漲能頂精神,孟至真也能堅持下來。

而那第一個讓問的最少的人,就是阮家小二。

國子學的職責是古代教育中的最高體系,祭酒就是一隻領頭羊。一般來說,不是飽學的大儒擔當,也得上了年紀。

再看阮英明大人,一臉的水嬾,一臉的英俊,一臉的跟個小黃花開在地上滋潤的不行,讓舉子們都有大失所望之感。

小二在京裡是早有名聲,但京外的舉子們很少聽說過他。交通不發達,讓小二的詩作傳的不遠。

以前見過小二詩作的人,在聽說這寫詩的人年青,和出身侯門的時候,會說上一句:“這是名門之後,難怪有這樣的高才。”

但親眼見到,一個面兒白白,跟小倌兒館裡出來似的,心思就變成,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用懷疑的眼光打是小二,都是一樣的想法。

那詩和文章是他作的嗎?

出身侯門是不是?還能中狀元,請的槍手也不一定。

小二的面相太過年青,襯在袁訓的文武雙全,孟至真的寒夜苦苦之下,就成鮮牡丹裡的白玉牡丹。不是你不好,是你不是真的。

小二並不在意,其實肚皮都快要氣破。他越是生氣,越是裝出虛懷若谷,笑嘻嘻的好似一個沒事人。

來看的人見到他一直站着,也覺得他辛苦,在第二天裡的晚上投向他的目光就和氣許多。

當晚大家散去,舉子們還是摩拳擦掌夜讀攻書,因爲這一天裡又賞賜三個人官職,勾的人心性兒更高。

還有一位姑娘,也興致高漲,到睡下的時候還不能完全平復。

“你知道嗎?今天阮表兄說的倒有多好。”

“你知道嗎?今天四妹夫現成的擺了一道陣勢,我離得遠看不到,但見到的人都稱讚他。”

茜紅色的紗帳裡,玉珠說個不停。她清冷時孤高的眸光全是興奮,對着自己的丈夫常五公子接近喋喋不休。

常五公子也是個愛書的人,常五公子有官職在身,就不能見天兒的去看。他是很愛晚上聽玉珠說上一通,但玉珠把精彩的地方重複的說了一回又一回,五公子不擔憂明天起早,只是耳朵裡滿了。

就裝睡着,呼呼的微扯起鼾聲。玉珠有些生氣,但沒有辦法,而且看沙漏也真的是深夜,無奈睡下。

第二天一早,送走五公子去衙門,玉珠還是坐上車,往搭的看臺上來。

她到的並不是最早的,最早的是梁山王府。玉珠對老王爺夫妻見過禮,就和蕭戰打聽:“今天你有多少人叫好?”

蕭戰指派着人叫好,和尚書狀元一樣的名聲出去。頭一天準備的不得力,只有二、三十的大漢。

第二天,就是一百大漢,而且頭天晚上習練過,那嗓門兒一出來,“好!”,地也動是高臺都能跟着搖的氣勢。

今天是最後一天,玉珠嫣然來問:“戰哥兒,今天你又是什麼樣子的?”

蕭戰神氣的往看臺下面一揮手,“唰!”,一堆人筆直身子。只見黑壓壓密麻麻,玉珠微張着嘴,不由自主的點着人數:“十個一排不是嗎?一、二、三、四......二十一......”

點着點着沒點清,玉珠也不厭其煩,從頭再點上一回。

進場的人不斷到來,有人穿梭走動,就更影響玉珠。這個時候加壽過來,把實際人數問出來。

加壽前兩天都沒有來,加壽雖然小,但經過太后、長公主和家裡長輩的循循交待,深知道既然管了家,就不能輕易丟下,玩和看熱鬧要放到後面。

剛開始管的那幾天,加壽要是想出府,只要把她能安排到的事情,全安排好就行。但漸漸的,就只要太子在府裡,加壽基本不出來。

皇帝見天兒的在這裡,他把舉子們看得很重。太子就老實的留在府裡辦差,能爲皇帝分擔多少,就分擔多少。

今天是皇帝讓太子來看,讓他來聽一聽舉子們的心聲。

太子往皇帝的看臺上面去,加壽去行過禮,還是願意和蕭戰在一起,哪怕也是見到就拌嘴呢。再說加壽是來要人情的。

“戰哥兒,借走我的人,做下什麼大事情沒有?”加壽問出來。

蕭戰對着她皺眉頭,對她的到來大爲不滿,衝口就是:“你怎麼來了?”

加壽奇怪:“我不能來嗎?”

蕭戰小臉兒黑黑:“你說過你不來!”

戰哥兒氣急敗壞的時候可是不多,加壽同樣很會扳回,悠然的翹一翹小鼻子,小下巴都快朝着天:“我又有了空兒,所以我來了。”

加壽笑眯眯:“不行嗎?你不答應嗎?”

蕭戰眨巴眨巴眼睛的瞅着她,眼角見到岳父騎在馬上的身影出現時,兇巴巴地對加壽道:“你就算來了,好處也是我的。”

也把個腦袋高昂:“加福餵飯,也只能是我的!”

加壽只顧着拌嘴,她在太子府哪有人同她拌呢?加壽的角度又背對着,蕭戰是直對袁訓等人過來的方向,加壽就沒有看到父親過來,加壽撲哧一笑,手指輕刮自己的小面頰:“沒羞,加福纔不餵飯給你。”

蕭戰得意洋洋地把個腦袋更晃幾下,這個時候,一聲震天似的動靜出來:“好!”

猝不及防的,把加壽嚇了一跳,叫着:“哎喲,”女官們也都嚇一跳,但忍着來哄加壽,又是一聲:“好!”

爆發似的出來。

高臺上下都是一片笑聲,舉子們也笑,皇帝官員們也笑。就是沒有見到袁訓過來的人,只要是昨天和前天聽到過叫好聲的,都知道這是忠毅侯到來。

袁訓和孩子們笑成一片,龍二龍三也笑得快要摔倒。幾步就一個叫好聲中,他們來到臺上。加壽歡天喜地的過去:“爹爹,今天我也在這裡。”

袁訓抱起女兒,孩子們卻對着蕭戰跑過去。執瑜執璞樂不可支:“戰哥兒,你今天找來的人又多出來。”

香姐兒對蕭戰拔花的仇已經忘掉,細聲細氣的誇獎蕭戰:“你辦的越來越好。”

蕭戰只和加福膩歪:“今天還和我吃飯嗎?”加福笑眯眯。

在加福心裡,蕭戰是她的小夫婿,加福還不知道小夫婿具體是什麼,但已經知道的,是戰哥兒會和加福玩一輩子,是像父親陪着母親那樣。戰哥兒本就深得加福的喜歡,戰哥兒多會討好加福不是?

在這兩天,戰哥兒又得到長輩們的一致讚揚,哥哥姐姐又都說好,加福認真的答應蕭戰:“等中午我還餵你呢,我喂爹爹,也餵你。”

蕭戰搔搔頭,嘿嘿的笑了起來。

那邊,執瑜執璞香姐兒把話對加壽說明白,加壽這個氣啊,小臉色往下一放,黑的跟個墨汁染就似的,太生氣了,把讓袁訓抱也忘記。

走來氣呼呼:“戰哥兒,人是你借我的!”

梁山王府呢,不是抽不出一百兩百的家人,不過精壯勞力大多在田莊子上面。小王爺有招兒,往太子府上借來的人。

加壽惱怒的嘟起小嘴兒:“你說你家搭戲臺唱大戲,戲臺太大人手不夠。你還說中秋請我去看,我才借給你。”

蕭戰一臉你很無理取鬧:“也有我家的人!”

加壽更氣:“可你是給爹爹叫好,怎麼能不說我的份兒,讓人只誇你一個人?”

蕭戰無賴地回答:“你說你不來!”

“可我現在來了。”

“那你回去吧。”小王爺無理取鬧。

加壽氣的叉起小腰身,小王爺怎麼能示弱,也叉起小腰身,兩個人隔開幾步,小腦袋拄前頂着,活似兩隻小鬥雞。

袁訓、龍二龍三笑得抖動身子,女官宮女們也掩面銀鈴似輕笑。從袁訓開始,沒有一個認爲加壽這樣叫不規矩。

加壽還是個小孩子,雖然她以後是皇后,但就是太后也沒打算抹殺小孩子天性。像加壽坐在太子府上肅然端莊,回到宮裡沒準兒還砸缸,像加壽對着不認識的人,能坐上半天一本正經。但在父母親和兄弟妹妹們面前,她還是個孩子。

在小王爺面前就更甚,讓他氣的裝不成大人。

袁訓也多多鼓勵女兒天真的玩耍,因爲每大上一歲,這種天真就消逝一分,想找都找不回來。

這就見到女兒和蕭戰爭的歡快,袁訓看得也很喜歡。

梁山老王爺夫妻也笑容滿面看着,老王爺對老妻低聲道:“我像是知道幾分孫子爲什麼不愛在家裡呆着?”

“是啊,袁家多熱鬧,國夫人福氣倒有多麼的大,有這些個孫子還不算,馬上又要有一個。我們膝下就孫子一個,不能怪他尋加福玩耍。”老王妃笑着道。

老王在這裡不會說找些家人的孩子們來玩,家人的孩子們和袁家的孩子身份到底不同,從老王這裡都不會認可是夥伴,不過是個陪伴,蕭戰更不會答應。

老夫妻感嘆着家裡孩子太少,再樂滋滋地看着孫子和加壽再次開吵。

加壽:“哼!還讓加福餵飯,借的是我的人,好處分我一半!”轉對妹妹道:“三妹,只能喂他一半。”

蕭戰:“哼!我給你送果子陪你說話,你才把人給我,不是白給的!”

加壽怒道:“那你還吃了我三塊點心,拿走我五個果子呢!”加壽氣鼓鼓,蕭戰從來有眼力界兒,他拿的都是加壽最心愛的,拿走一塊,加壽都要心疼一下。愛吃的,是太后袁夫人袁訓等包括老侯全助長出來的。

但蕭戰說是給二妹和三妹的,加壽倒也答應。

這會兒小王爺小氣計較的翻舊帳,加壽還是個孩子,能比他差嗎?

蕭戰吐舌頭:“我陪你還坐半天呢。”

“我給你我心愛的椅子坐。”

“我陪你管家。”

“我給你我心愛的玩具。”

“我陪你......”

龍二龍三聽到這裡,對梁山老王恭維道:“老王爺教導有方,將門出虎子,小王爺這帳頭兒算的倒是不差。”

梁山老王老臉微紅,掩飾地道:“都不錯。”

龍二龍三想王爺蕭觀和他們相比,還要年青幾歲。但發放起糧草並不糊塗。王爺要算細帳嗎?要算的,不然別人對着他求告幾句,他就把糧草添加的多出來,皇帝還不肯答應。

就是皇帝也要算細帳,裝大方這種事情小的時候叫可愛,大的時候叫吃虧。

精明的子弟,在賞賜家人,結交朋友上面,一衣一食,都出去的心裡明白。別人對自己的好,也心裡明白。

蕭戰和加壽這個時候是叫小孩子氣,但一里一里的算帳都不服輸,就龍二龍三來看這樣好。這是加壽管家的成效,沒有是個親戚就想也不想的示好。

借給蕭戰人,好處自然要有加壽的,讓加壽也得到家裡長輩的誇獎纔對。這裡面有小王爺借的時候不明說,他要是明白說是爲岳父加好,加壽自己都能排出一隊人過來。

龍二和龍三在恭維過蕭戰以後,把壽姐兒雖然小,卻明白清楚記在心裡。這是要回去告訴父親,讓父親也好生喜歡一回。

梁山老王就藉機,在沒有人注意的情況下,把臉紅收回去。

蕭戰比加福小三歲,都會說,我陪你管家,我陪你......這是老王造成。

“來來來,好孫子,你陪祖父坐一會兒,祖父怎麼樣怎麼樣,”

老王回京還不到半年,蕭戰已經滿滿當當的知道我陪着你,我大大的了不起。可以比果子玩具值錢。

小王爺的精明相從這裡出來芽頭,只有陪加福纔是不要好處的。

稀里嘩啦一通的吵,小王爺只一個“我陪你”,穩穩不落下風。大人們把他們分開,加壽目送袁訓上臺去,聽到叫好聲整整齊齊,重新歡喜。

把帶來的稀奇點心分給大家,也給梁山老王、玉珠等親戚們,也有蕭戰的。

加壽雖然和蕭戰吵,但心裡還是不煩他的。她一個人坐在正廳上半天頗爲煩悶,能坐得住就很了不起。有時候蕭戰和加福去陪她,有時候蕭戰一個人去。

蕭戰去的原因,大多離不開加福學管家,要麼是送加福去看,要麼是小王爺自己去學,回來告訴加福,也有好和岳父爭執的意思在內。但陪加壽最多的,就是蕭戰。

執瑜執璞愛打仗,他們是皇子們的好玩伴,不耐煩陪姐姐坐着。香姐兒最近修院子也不怎麼去,就數蕭戰又佔這個上風。

加壽嘟一嘟嘴兒,叫一聲:“戰哥兒。”把一把子乾果給他。蕭戰扁一扁嘴兒接過來,兩個人的爭執這一回到此結束。

都往看臺上去看,見阮樑明上去,加壽喜笑顏開:“阮家伯父。”

見到柳至上去,加壽笑容可掬:“柳爹爹。”

見到袁訓上去,加壽樂得拍個巴掌,正要說:“爹爹。”驚天動地的一聲“好”,加壽還不習慣,把她手裡的果子嚇掉。

女官過來輕哄着她,加壽自己撫撫小胸口,說聲沒事。對蕭戰又嘟一嘟嘴兒,自己嘟囔:“這也罷了,辦得倒也不錯。”

加福聽見喜歡了,告訴姐姐:“一直就好。”

加壽對妹妹笑靨如花,把小腦袋點上一點,又去看臺上。見孟至真,加壽說不認得。正要索喝的,眸光定住,見到又一個人走上臺去。

“哈哈哈......”

“小二叔叔......”

孩子們樂翻了天。

他們的笑聲把臺下人的笑聲也帶出來,一時間笑聲不斷,比小王爺準備的叫好聲還要熱烈。

加壽溜圓眼睛,納悶地喃喃:“小二叔叔這是什麼打扮?”

臺上面的小二,不是前兩天的官袍。他帶着一個高高的帽子,讀書人都能認得出來,這叫峨冠,是古代士大夫一流的正裝打扮。

峨冠博帶,泛指的就是古代士大夫。而阮英明大人的衣帶,也是寬而又闊,襯上他的好面容,他的手裡又偏偏有一把鵝毛扇子,緩步端莊,好似謫仙一流。

他走的巍然不動般,文人的方正步子,一步,又是一步,像行走在蓬萊閣上,又像行走在白雲之間。

他不管笑聲是湊趣的,還是喝彩的。只管眼觀鼻,鼻觀心,邊走,還把個羽扇搖上一搖,活似個仙人道聖下凡。

秋高氣爽,長空碧雲,從第一天的人心不穩,到第二天的激烈進言,人人心裡都認爲最後一天更是烈火烹油的熱鬧,沒想到驟然見到這賞心悅目的一幕。

人是出色的,衣裳是出色的,舉止行步也是出色的。

笑聲漸漸小下去,笑意漸漸浮上來。就是皇帝也看得心曠神怡,四顧陪伴的太子大臣們,悠然道:“阮英明癡心於文章,朕早就看出來。”

對天下舉子,如對大賓,小二的一身打扮先就表露出來。

馬浦又是皺眉,覺得這鬧劇一天比一天折騰,全然沒有肅穆模樣。但皇帝不聽他的,他也知趣的不再上諫。

看着阮英明徐步踱到臺中,應該是早就說好的。孟至真等四個人帶笑往後面退上一退,把臺中的大片空當給小二讓出。

小二在臺中站定,不慌不忙地轉過身子,臉兒將對着臺下,還沒有對着臺下時,加壽和蕭戰又爭執起來。

加壽着急:“叫好啊?這是小二叔叔。”袁家的孩子都和小二好。

蕭戰翻個白眼兒:“是叔叔就要叫好嗎?”

香姐兒幫腔:“別的叔叔不叫好,小二叔叔要叫好。”執瑜執璞也說是這樣,加福也細聲細氣地道:“是啊。”

蕭戰聳拉個小腦袋:“我幫他叫好,他以後不會再和加福玩耍了吧?”

加壽愕然,執瑜執璞愕然,香姐兒愕然,只有加福最知道。

加福去年進京,和蕭戰認識不過一年左在右,但小王爺迅速成了加福最好的玩伴,也知道是她一生長長久久的玩伴,加福話還說不全,但對蕭戰心思瞭如指掌。

加福走上來:“小二叔叔幫我的玩具,以後有你一份兒。”

加壽恍然大悟,長長的拖着嗓音:“哦?”

香姐兒恍然大悟:“哦。”

執瑜執璞嘿嘿壞笑:“戰哥兒,小二叔叔只給我們家的孩子做東西,別的人都不給。”就是小皇子問小二討要,小二也磨磨蹭蹭,拖到最後拿出來的東西一定不如袁家的孩子好。

少了蕭戰那一份兒,蕭戰覺得和加福分開,對小二早就一肚子小脾氣。

這個時候話說開,蕭戰滿意的說好,小手一揮。小二正對着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禮,衣衫飄逸,帶盡纏纏恭敬之態。

“好!”

平地一聲叫好聲,皇帝再次忍俊不禁。太子也笑個不停:“這就是戰哥兒弄出來的熱鬧。”太子已經耳聞,因爲太熱鬧,京裡早就奔走相告。很多人來看,他們不是念書人,聽不懂大道理,爲的就是看這個叫好聲。

又是笑聲成片的起來,小二更是滿面春風。起身來,羽扇對叫好聲這邊微微一招,執瑜執璞熱烈的招着手,小二含笑以爲迴應過,輕展衣袂,不慌不忙的說了起來。

“昔日堯德高望重,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的人盡吐想說的話。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的人攻擊他的過錯。是一代名君。

堯傳位於舜後,舜品德高尚,四野沒有爭執,舜是一代名君。

舜傳位於禹,治水之功無人能比,舜是一代名君。”

他的語句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下面聽的人都知道這些故事,但也能聽進去。孩子們當成說故事,更聽得認真。

“昔日伊尹輔佐商湯,商湯迅速強大。昔日姜子牙輔佐文王,建立周朝。昔日管仲.....昔日張良......昔日諸葛亮......”

小二搖頭晃腦:“他們有哪一個不是賢德的好名聲呢?又有哪一個是亂言誹謗的名聲?”

這一場高臺論文的作用,舉子們基本都清楚。是爲他們不久以前的評論而出來的。如果換成是頭一天,小二這樣的說,又要引得人心惶然,說不定有一半的人秋闈都不敢下。

但這是第三天,他們親眼見到身邊的人得到黃金和官職。那個卜是早就不知去向,也沒有人認得他。都以爲個孤僻舉子也就罷了,反正能尋找到認得的人,確實是得到賞賜,把舉子們的心安撫下來。

小二說的話,他們也就能聽得進去。又見到小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歷數名臣名君如數家珍,對這祭酒大人的看法都有改觀,心想他講起書來,倒還真是不壞。

小二苦心地打扮,不是隻爲讓他們改觀想法。話鋒一轉,又開始從古代不賢德的皇帝說起,什麼商紂,什麼秦胡亥等等,又一直說到喪權辱國的“名”臣。

這一通的說,就已經過了午後。

袁家的孩子們帶的有午飯,分吃了。皇帝有人送上,和太子臣子們吃過。臺下的舉子們不容易擠出去,但可以讓人把吃的傳進來。

三天的高臺論文,這裡人多,早就有擺小攤兒的過來,吃的和食水都不缺少。

唯一沒吃沒喝的,就只有臺上說話的小二,還有陪着的四個人。就是看守的兵將都可以換人,他們是一動不動的站着,就這份兒精神,舉子們先就難爲情,也一個不願意離開。

這是最後半天不是嗎?

都想聽聽還有什麼重要內容。

孟至真是有些挺不住,但他也看書成癖,小二說的又很好聽,就拿書來解渴抵餓。

小二更是一點兒精神不走,繼續往下說。

只見他羽扇輕搖,還真的有幾分三國周郎綸巾模樣,又容貌俊美,也比得上週郎雄姿英發。侃侃的,愈發的長談起來。

前面是說名君臣和惡君臣,接下來從詩經開始說起,洋洋灑灑,把他的好記性,和平時的好學暴露無遺。

馬浦先開始對小二的着裝不滿,認爲他裝神弄鬼,聽到這裡也佩服他書讀的淵博,當個祭酒是綽綽有餘。

小二今天這裡一個人百家爭鳴,從孔子到孟子,從老莊到韓非子,甚至佛經也有一些進去。把儒道佛裡的有名人物,盡情地說了一個遍。

他說得意猶未盡,聽的人也意猶未盡上來。玉珠更是癡癡進去,暗歎道,不想小二表弟有這樣的才華,所以他才能中狀元。

天在半下午的時候,小二話鋒一收,口吻開始嚴厲。

“看古今名人,有哪一個不是用心於仁、義、禮、智、信?又有哪一個不用心於這五常的人,是能青史留名的?想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當謹守自己言論,時時檢查反思。你們中間誰見過自己不要的,加給別人,別人會喜歡?你不施仁德,怎麼敢妄求別人仁德!”

“嗡”地一下子,玉珠讓打矇住。

小二接下來說的話她再也聽不進去,腦海裡只轉動着這句話。你不給別人仁義禮智信,又憑什麼要別人的仁義禮智信?

你給別人的是猜忌,是懷疑,是不敬重。又憑什麼指責別人猜忌,別人懷疑,和別人的不敬重?

一張面龐在玉珠面前浮起,那是個梳着髮髻,上有釵環的中年婦人。是常家五個妯娌裡排行爲二的那個,玉珠心裡爲她還有打不開結的二奶奶。

玉珠直着眼睛,她一直在說二奶奶不好,二奶奶在與她和好無望時,不甘示弱也說出一些玉珠的不好。

都有不好的習慣,很多的時候是磨合。玉珠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更不能原諒二奶奶,而二奶奶也不肯原諒她。

她正想着,心裡迷乎乎找不到出口,“好!”,又是一聲叫好把她打醒。擡眼看時,是小二說完,往站的那一排裡退回。而看臺下面,讓叫好聲提醒出來的叫好聲不斷。看來對小二的話有感觸的人,並不是玉珠一個。

但玉珠還是不甚明瞭,下面又有一個太監走上去,把一道聖旨交給袁訓宣讀。

“自太上皇起,待皇親們不敢有誤。定邊、福王皆狡囂小人爾!怎能誤朕的仁德!朕寬放定邊一族,福王也只闔府誅殺,這就是朕的仁德!天下人想要朕的仁德,拿你們的仁德來換!”

下面就全是痛斥。

“不孝者,怎敢領朕的仁德?”

“不義者,怎敢領朕的仁德?”

“亂言誹謗者,怎敢領朕的仁德?”

“不敬聖人書者,怎敢領朕的仁德?”

“知迷而不悟者,怎敢領朕的仁德?”

別說舉子們又出一身冷汗,就是玉珠也出了一身。

她迷茫的思緒有了一個口子,那裡有些事件亂飛狂舞。玉珠一直認爲她的二嫂從此就不是個好人,也認定自己倒了大黴,怎麼會和這樣的人做一家人。

但現在她不得不正視,皇上還有福王作亂呢,難道皇上也要從此冷落天下人不成?

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是很正常而又正當的事情。說它正當,是這本是過日子裡的春盡秋殘,但來年還有桃李芳菲。

只看落紅,不如多看繁花似錦。

玉珠的心裡似癢如抓,一會兒猶豫不決,一會兒無言垂首。她是不是也要原諒二奶奶,不和她一般的見識?

真是的,論起來自己也有一堆別人不能接受的壞習慣是不是?

她茫然了。

她心裡兩個小人在打架,犯起糊塗來。

是怎麼下的高臺都不知道,最後是柳至說上一通話,玉珠也沒有聽到,就是怎麼上的馬車回到家也不知道。進入房中,一個人呆癡癡窗下坐着,對着竹子怔忡上來。

好在她是個才女,習慣性的就愛犯呆,丫頭們不放在心上,只看着她衣裳足夠不會受涼,沒有人打擾,由着玉珠想去。

“皇上是這樣說的?”項城郡王在昭獄裡,聽着將軍先生們來回話。先生們乾嚥口唾沫:“聖旨上這樣宣讀,後面.....”

項城郡王急了:“你沒吃飯是怎麼的!”

“後面刑部侍郎柳至又說上幾句,把一些言論過激的舉子們原話全學出來,當場說皇上聖恩,不做追究,望舉子們知錯就改。那幾個舉子們走的時候腿都是軟的。郡王.....”

在這裡又停下來,項城郡王急得眼前火星亂迸:“說!”

“您認罪吧,舉子們到京裡不過幾個月,刑部裡對他們動向一清二楚。咱們在軍中倒有多少年,有些事情想來也瞞不過皇上.....”

項城郡王往牀上撲通一坐,目光呆滯:“我,也是這樣想的。”他對袁訓那奏摺的最後希冀,讓今天聽的話打碎,一絲兒僥倖也不再有。

這就研墨開始寫,早在進京以後,項城郡王就上過奏摺,不過那個認罪別說皇帝不滿意,他自己都知道炫功的成分居多。這會兒要誠懇的寫,老實的寫,提起筆來,項城郡王先寫“罪臣”兩個字。

想上一想,又撕掉,重新寫上“無顏罪臣”,想上一想,又怕不足,再撕掉,再換上一個。寫完封好,讓人送往宮中去。

不到半個時辰,有人送一個封口的公文回來。裡面是他送進去沒有多久的奏摺,一撕兩半在裡面。

一股涼氣直衝項城郡王的腦頂門,讓他全身如墜冰窖之中不說,人也軟了半截。

他知道皇帝是纔回宮,他的奏摺這就直接呈上去不說,回來的也快。皇上啊,在等着自己這摺子呢?或者說盼着。

作爲一個罪臣,讓皇帝盼着還能有好事兒嗎?項城郡王戰戰兢兢,把先生將軍們全留下來商議,重新又寫一個,這一回更是膽怯,更是臣服,半天才寫好,看了又看,檢查無誤,語氣也是卑切的,字眼兒也貼切,重新送進宮去。

等回覆的時候,項城郡王差點兒讓人往袁家去討個主意,幸好又讓他理智的壓下來。

直到目前爲止,他和忠毅侯並沒有接觸,要是明着上門求主張,那忠毅侯不久前上的奏摺,也就成了爲自己而上,形成勾結,反而更爲不美。

項城郡王只能在心裡默默的盼着,忠毅侯能在方便的時候,再不着痕跡的給自己幫上一個忙,說到底他是重臣近臣不是嗎?

苦苦的嘆息着,默默的對自己道,袁侯爺你現在哪兒呢?要是在宮裡,就在皇上身邊,也能就看到我的奏摺,那該有多好不是?”

“給我,該給我玩了。”加福歡快的討要着,蕭戰從執璞手裡奪過來給她。

高大的帽子,是小二適才戴過的峨冠,這一會兒成了孩子們的玩具。

小二的孩子也在這裡,還小,不會玩帽子,正由父親抱着,對着袁訓笑出無數口水。小二正在歪纏,在臺上大儒風範點滴也無,一個無賴在這裡:“袁兄,給賞錢。我今天說得好不好?你佩服吧?累得我昨夜沒睡好,快給錢做個補償。”

袁訓鄙夷:“你指着孩子要錢也就罷了,你要?沒有。”

小二不是好打發的,還是和袁訓要個沒完。身後一聲尖呼,把他們打斷。兩個人看過去時,也是哈哈大笑。

加福把峨冠往腦袋上套,學着小二叔叔。她的腦袋小,帽子大,“呼”,直落到小肩膀上。幸好有蕭戰抓住,沒有砸到,但眼睛前面忽然看不到,加福尖叫出來。

眼前一片漆黑,隨即就喜歡。叫着袁訓:“爹爹,你還找得到加福嗎?”以爲自己看不到父親,父親也就看不到自己。

帽子讓掀開,和父親對上一個臉兒,加福咕咕地笑着,袁訓裝作驚喜:“哎喲加福,總算把你找到,你剛纔去哪兒玩呢?”

加福喜歡得不行,把個腦袋往上頂,又往帽子裡套,小嘴裡說着:“再來一回。”小二則抱着孩子,又往寶珠面前討錢:“四表姐,袁兄是個小氣鬼兒,表姐最大方,表姐我今天累了,給個大紅包兒的錢吧。”

袁訓趕緊丟下女兒,來把小二攆開。板起臉:“你表姐有了,別亂糾纏。對了,討錢,你都這般大了,國子監祭酒,可以算是天下師,怎麼還長不大似的?剛纔你說的書全說給別人聽的?”

不說還好,說過小二那個得意,一仰脖子:“哦呵呵呵呵......”又對着寶珠湊過去:“四表姐,你今天沒有看到我,我那個威風,今天誰敢有我威風?”

寶珠看着他嬉皮笑臉的模樣,也是好笑:“小二啊,真是的,你這模樣兒要是讓別人知道,那笑話可就大出來。”

“沒有,不會有人知道。”小二漫不在乎,把個兒子再舉過去,逗着他:“說討錢,不給就不走。”

袁訓撇嘴:“你就是個無賴。”

一場論文,讓舉子們不無收心,但也有人動別的心思。當晚,魯豫在家裡揣摩着,仁德?皇上既然是仁德的?那林公孫料來無事,可以請太子把他歸還給自己吧?

------題外話------

把這個情節寫完,這樣自己心裡也無牽掛。來晚了,見諒。錯字應該有,等仔飯過再修改。

明天的更新,上午十點。

求票票

第705章 ,離開第463章 ,馬浦遭殃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796章 ,戰哥最討人喜歡第499章 ,集市風波第199章 ,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517章 ,齊王第622章 ,請不要再指責我姐姐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561章 ,廝殺第29章 ,佈局第216章 ,郡王府裡會親戚第752章 ,回京第492章 ,一網打盡全壞人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520章 ,約束論第276章 ,吉瑞和妖法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88章 ,還牙第793章 ,蕭戰正名第607章 ,小紅隨行第132章 ,成親(二)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825章 ,柳大哥第418章 ,峨冠的小二第268章 ,循循第144章 ,籌劃第687章 ,齊王繼續出行第555章 ,小二暴起第532章 ,龍氏威武,小王爺難纏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387章 ,加壽勝出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194章 ,寶珠有孕第725章 ,太子露崢嶸第743章 ,太子夫妻入藏第834章 ,執瑜去水軍第822章 ,京中搶功勞第339章 ,親戚相遇第81章 ,欺負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784章 ,正經出彩第775章 ,自驚自亂第597章 ,袁夫人的作主張第535章 ,羣轟蕭戰第383章 ,牛頭和馬面第373章 ,新王朝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795章 ,保全皇后本有功第12章 ,餘公子第500章 ,爲加福的爭論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255章 ,歸營第497章 ,第679章 ,尋訪故人的鎮南老王第578章 ,娘娘們對大婚的額外要求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551章 ,被迫送禮第306章 ,加壽大掌櫃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27章 ,討好第147章 ,寶珠不拜年第512章 ,沒當官先降一等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388章 ,防微杜漸第640章 ,張大學士認錯第305章 ,人緣兒第11章 ,出城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609章 ,哥哥姐姐聲援元皓第244章 ,說親事第390章 ,鎮宅四寶第530章 ,葛通讓搶第143章 ,恩愛夫妻成雙對第27章 ,討好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632章 ,難怪我瘦了第843章 ,加壽送乾哥入宮第611章 ,正經離京第407章 ,讓篡改的信箋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583章 ,年三十的夜晚很美好第328章 ,得意而回與失意人第250章 ,加壽討錢第353章 ,壞蛋不是賣國賊第107章 ,鳳求凰第240章 ,有勞寶珠定場面第753章 ,進家第268章 ,循循第821章 ,龍家箭法依然囂張第410章 ,支招兒第236章 ,纏綿第505章 ,孩子們七週歲生日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第425章 ,符的風波
第705章 ,離開第463章 ,馬浦遭殃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796章 ,戰哥最討人喜歡第499章 ,集市風波第199章 ,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517章 ,齊王第622章 ,請不要再指責我姐姐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561章 ,廝殺第29章 ,佈局第216章 ,郡王府裡會親戚第752章 ,回京第492章 ,一網打盡全壞人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520章 ,約束論第276章 ,吉瑞和妖法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88章 ,還牙第793章 ,蕭戰正名第607章 ,小紅隨行第132章 ,成親(二)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825章 ,柳大哥第418章 ,峨冠的小二第268章 ,循循第144章 ,籌劃第687章 ,齊王繼續出行第555章 ,小二暴起第532章 ,龍氏威武,小王爺難纏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387章 ,加壽勝出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194章 ,寶珠有孕第725章 ,太子露崢嶸第743章 ,太子夫妻入藏第834章 ,執瑜去水軍第822章 ,京中搶功勞第339章 ,親戚相遇第81章 ,欺負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784章 ,正經出彩第775章 ,自驚自亂第597章 ,袁夫人的作主張第535章 ,羣轟蕭戰第383章 ,牛頭和馬面第373章 ,新王朝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795章 ,保全皇后本有功第12章 ,餘公子第500章 ,爲加福的爭論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255章 ,歸營第497章 ,第679章 ,尋訪故人的鎮南老王第578章 ,娘娘們對大婚的額外要求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551章 ,被迫送禮第306章 ,加壽大掌櫃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27章 ,討好第147章 ,寶珠不拜年第512章 ,沒當官先降一等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388章 ,防微杜漸第640章 ,張大學士認錯第305章 ,人緣兒第11章 ,出城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609章 ,哥哥姐姐聲援元皓第244章 ,說親事第390章 ,鎮宅四寶第530章 ,葛通讓搶第143章 ,恩愛夫妻成雙對第27章 ,討好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632章 ,難怪我瘦了第843章 ,加壽送乾哥入宮第611章 ,正經離京第407章 ,讓篡改的信箋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583章 ,年三十的夜晚很美好第328章 ,得意而回與失意人第250章 ,加壽討錢第353章 ,壞蛋不是賣國賊第107章 ,鳳求凰第240章 ,有勞寶珠定場面第753章 ,進家第268章 ,循循第821章 ,龍家箭法依然囂張第410章 ,支招兒第236章 ,纏綿第505章 ,孩子們七週歲生日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第425章 ,符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