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豪傑忿怒顧

當典韋一人當先,帶着黃巾軍戰士們,衝到了距離漢軍三十步的地方時,又迎來了一波勁弩的箭雨洗禮。由於典韋衝在第一個,起碼有六、七張弩機對準了他。

箭支釘在大盾上發出的“奪奪奪”聲音,每一擊都讓典韋的心臟狂跳一次。還好,雖然有一箭射穿了那塊門板改制的大盾,命中了典韋的腰上,卻還是被熟牛皮製造的衣甲給擋住了,未曾入肉。

“退!”

射完這一輪,漢軍屯長下達了弩手撤退的命令。

只見第二排的長戟手,集體將身體一側,在並排的兩個長戟手之間,留出了一個狹窄的後撤通道。強弩手們也是訓練有素,垂下手上的弩機,同樣側着身子,從長戟手留下的縫隙之間,自如的穿了過去,到達陣型的後方。

“舉!”

當典韋衝到十五步遠的地方時,漢軍的弩手已經撤退完畢。漢軍屯長再次下達命令,就見所有的披甲長戟手,身體一動,恢復了完整的陣型,按照命令,將手上約有一丈多長的長戟,利刃朝外,斜舉成一道亮閃閃的鋒刃長牆。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從容變陣,即使是氣勢凝重如山的典韋,也不自覺的放慢了腳步。於是,大羣的黃巾力士,到了距漢軍六、七步的地方,停了下來,居然與漢軍對峙了起來。

漢軍屯長大喜!

這樣的情況,最是消磨雙方的鬥志。

在心理上佔據了優勢的漢軍,大可以趁着對峙的時機,用弓箭在陣型後方發動拋射,有效的殺傷敵人。不用多久,只要後方的強弩手們,快速的射出兩輪弓箭,就足以讓眼前這些不知死活的泥腿子,陷入混亂之中!

到了那個時候,整個戰場的勝負,可就一舉確定下來了……

但是,張狂又豈能讓敵人如願?

他一開始昏了頭,只顧得維持陣型的完整。結果,典韋的帶頭衝鋒,卻讓張狂一下子清醒過來。

這樣的小規模戰鬥,陣型的作用,並不是特別的關鍵。放着手上兩大可以力敵百人的猛將不用,反而去追求己方根本不熟悉的陣型,實在是一大敗筆!

於是,隨着典韋帶人衝上前去,張狂也順水推舟,乾脆讓大傢伙一擁而上。當典韋帶着人,在戟林外徘徊的時候,張狂也已經趕到了第一線。他大叫了一聲:

“典韋!你害怕了嗎?!”

被張狂這麼一激將,典韋感覺自己的面子上掛不住了,本來冷靜下來,想要出工不出力的頭腦,一時間再次發熱。典韋惡狠狠的盯了張狂一眼,暴喝道:

“張家小子,看某破陣!”

張狂見激將生效,心中暗笑,回頭示意身邊的周倉,做好衝陣的準備。兩大猛將,幾乎同時鼓起全身的鬥氣,一綠一黃,如同兩團火焰,燒向嚴陣以待的漢軍郡國兵!

強烈的激發鬥氣,讓典韋的力氣,猛然增加了近一倍。他也不耍什麼花招,抵着大盾,拖着鐵棍,一頭向漢軍撞去。在棕黃色的土系鬥氣加持之下,本來質地鬆脆的木盾,強度大爲增加。四五個長戟手將長戟刺在木盾上,居然沒能刺穿!

木盾之後,典韋的醜臉上猙獰的一笑,向前衝鋒的速度絲毫不減。大盾一推,將幾隻刺在盾上的長戟盡數撥開,他反手揮起沉重的鐵棒,一棍子敲在一個披甲長戟手的胸口!

那個被擊中的長戟手,連聲音都沒有發出一句,整個胸口向下陷入了半尺,飆着一口鮮血,被砸得凌空飛起,壓在了幾個同袍身上。

就這一下,漢軍完整的陣型,就被撕開了一個缺口。典韋再次揮動鐵棒,將幾隻補充過來的長戟蕩飛,便一頭撞進漢軍嚴實的陣型之中。在他的帶動下,士氣大漲的黃巾軍戰士們,發一聲喊,從破開的口子一擁而入,與漢軍展開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戰。

“千人破!”

幾個經驗豐富的漢軍老卒,看到典韋破陣的這一幕,忍不住失聲大叫起來!聽到這句話,漢軍屯長再一眼看到另一側,也已破開陣型的周倉,鬱悶的以手加額。

——該死的黃巾軍!居然有“千人破”一級的猛將!

——而且,還是兩個!

在漢軍之中,數百年以來,一直暗中流傳着,關於猛將的評價標準。

一個精銳戰士,只要實力能夠明顯壓倒其他士卒。那麼,在這名精銳戰士歷經多次交戰,斬獲了十個左右的首級,就會被稱爲“十人殺”。

再上一步,可以輕易的擊敗“十人殺”,在面對普通士卒時,有能力以一敵十的強者,則被稱爲“百人斬”。

如果一位猛將,能夠輕鬆的以一人之力,撕裂敵人嚴密的陣型,那麼,這樣的猛將,已經足以憑藉一人之力,殺死數十名普通士卒。

在千人級別的戰鬥中,若是某一方能夠擁有這樣一位猛將,就足以決定雙方的勝敗。這一級的猛將,也由此被稱爲“千人破”。

像大漢開國時期的樊噲,武帝時的李廣,就是這一級的典型強者。

當然,李廣的神射手段,遠在他的衝鋒破陣手段之上。因此,沒有幾個人,會認爲李廣的實力,僅僅是“千人破”而已。

如果己方能夠擁有一位“千人破”,那可是大大的好事。但是,若“千人破”屬於敵軍,即使是孫武復生,吳起再世,面對這種局面,怕是也要大費腦筋吧?

“敗了……”

漢軍屯長看着被敵方“千人破”鑿穿的陣型,低聲的吐出這樣的字眼。敗局已定,現在他要考慮的事情,就是儘可能的將手下這些袍澤,完好的帶回大營去。

但是,這個目標,首先要問過那兩個“千人破”級別的猛將。

典韋嫺熟的揮舞着大鐵棒,一路將四、五個運氣不佳的漢軍士卒,打的是骨斷筋折。就在第六個提着短刀的漢軍士卒,被典韋一棍子敲碎了腦殼,白花花的腦漿,飛濺的到處都是的時候,他的面前突然一下子變得空曠起來,沒有了任何一個敵人。

典韋晃着頭左右一看,原來,他已經殺穿了敵人的陣線,來到了敵軍的背後。他心中暗自估量,發現體內的“戰炁”,只耗費了三成,心中大是得意,心想:自己的武力,似乎又有提高。

這時,漢軍的另一處陣線,也發生了動搖。

一個漢軍,突然之間,就被攔腰斬成了兩截。周倉一腳將攔在前方的半截身體踢飛,大踏步的衝出來,也已經殺穿了敵人的陣線。

兩軍交戰,最重士氣。

在戰術上,如果某一方的陣型,被敵人擊穿。那麼,敵人就可以從這個口子,將兵力滲透到陣型的後方。

無論是什麼陣型,後方都是脆弱的。在被人前後夾擊的情況下,沒有幾隻軍隊,還能維持得了戰線。

所以,在戰場上,一方陣線被擊穿,通常就意味着這一方的失敗。別的不說,光是士卒們聽到這個噩耗,就足以讓士氣下降一大截!

這一戰,自然也不例外。

沒有死戰到底決心的漢軍郡國兵,一發現陣型被鑿穿,立刻軍心動搖起來。然後,從動搖到混亂,從混亂到崩潰,說起來,前前後後,也不過是短短片刻的時間。

漢軍崩潰了。

漢軍潰逃了。

但是,逃跑的漢軍,很快又被圍住了。

張狂手下,可以組織起一支,人數達到五十的“騎兵”。

雖然這些“騎兵”的馬匹裡,只有不到十匹,是合格的戰馬,其餘的都是原來用於拉車、耕地的役用馬;雖然這些黃巾軍“騎兵”,騎術相當的糟糕,真正合格的,不到五分之一。

不過,騎兵就是騎兵,就算不適合直接用於衝鋒陷陣,用來攔截一下這些喪失了鬥志的郡國兵,還是能夠勝任的。

於是,剩下來的五六十名漢軍殘兵,在匆匆將馬匹從大車上解下來,組建而成的黃巾軍“騎兵”的騷擾下,被黃巾軍圍困在一片開闊的田地裡,驚恐的縮成一團,等待着自己未知的命運。

“主公!這些傢伙怎麼處理?”

周倉的身上滿是血跡,大口的喘着粗氣,精神卻相當的亢奮,咧着嘴笑問着張狂。

他今天前前後後,一口大刀砍殺了不下十名披甲漢軍,將前些天,被郡國兵打得大敗的那口怨氣,狠狠的出了個痛快。有了這樣的戰果,周倉對張狂的“英明”領導,佩服的五體投地。

軍隊中的事情,就是這樣乾脆。只要是能帶着大傢伙打勝仗,就是好將軍。

面對這些剩下的敗兵,張狂並無意斬盡殺絕。好歹大家都是漢人,說不定還能牽扯上某些親戚關係,不是非要打個你死我活的。張狂想了一下,對周倉說道:

“大豐,你去先勸降,就說,我答應他們,降者不殺!”

“諾!”

周倉高興的接受了命令,來到敵方附近,用變聲期的公鴨嗓子,大聲的開始招降:

“某家主公有令,降者不殺!爾等還不快快投降!”

四周的黃巾軍戰士,一個個也興奮不已,在周圍鼓譟着:

“降者不殺!降者不殺!……”

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39節 勝負終落定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54節 太傅顯老謀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21節 烽火遍地起(三)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51節 若欲斬橋瑁第71節 管亥展勇武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66節 大旗力可扶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33節 陳登甘稱臣
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39節 勝負終落定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54節 太傅顯老謀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21節 烽火遍地起(三)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51節 若欲斬橋瑁第71節 管亥展勇武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66節 大旗力可扶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33節 陳登甘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