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當朝有太傅

何顒既然被人稱爲“奔走之友”,自然是知交遍天下。他有一位老朋友,精通從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墨門秘技”,可以製作一種極爲醒目的信號箭。

淳于瓊若想讓數裡地之外的袁紹看到信號,只要將特製的信號箭用力拋上半空,就可以在空中形成一朵醒目的彩雲。而一看到彩雲的顏色,袁紹就可以知道行動進行得順不順利,從而採取相應的指揮行動。

以宮城的宮牆防禦力,想要硬攻,那是絕無可能的。所以,何顒讓袁紹去找兄弟袁術。

袁術雖然與袁紹關係不睦,卻只是純粹出於嫉妒,並沒有多少壞心。只要袁紹肯以天下楷模的身份,低身下氣的懇求袁術一番,袁術必然會答應動用他在宮掖衛士裡的影響力,將投靠了袁紹的幾名豪傑,安排在事發之日守衛宮門。

袁術的反應,果然與何顒料想的一樣。當他發現,可以乘機將一直壓在頭上的兄長袁紹,反過來壓下一頭時,袁術非常痛快的運用他擔任“虎賁中郎將”所結下的人脈關係,將從屬於袁紹的兩名西園軍軍侯,臨時安插到宮掖衛士中,負責守衛宮門。

如此一來,原本不可能在短時間被攻克的堅固宮門,就這樣不攻自破了。

對於第三個問題,何顒表示,這件事情想要瞞過天下人,光憑袁紹和黨人的實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袁紹必須再去求人。

所幸的是,袁紹將要求助的那個人,是一定會幫助袁紹掩蓋事實真相的。因此,這個問題,大可以丟給“那個人”去處理。己方就不用操心那麼多了。

至於那個人是誰呢?

那可不是袁紹的外人呢。

這。就是以袁紹爲首的黨人,精心策劃的“連環計”。此計環環相扣,將朝中各方的反應算的極爲準確。只要在關鍵的地方略施小力,就能夠讓朝中最強有力的幾方勢力,相互消折,最後讓黨人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如今。何顒所預料的事情,一件件的發生了。何進那表情平靜、面帶微笑的頭顱,就滾落在袁紹的面前。袁紹心中欣喜,雙眼忍不住滾滾落淚。他一把捧起何進的頭顱,不顧血污,將其抱在懷裡,小聲的說道:

“大將軍,吾送你回家!”

說完,袁紹轉過身來。對着手下的上百名中都官徒隸大聲的宣佈:

“閹豎不軌,暗中藏刃,刺殺大將軍,罪當萬死!吾已命人通知吳匡、張璋二位司馬,帶兵前來,誅除國家元兇。爾等可隨吾護衛大將軍遺體,交還大將軍家人!”

能被袁紹帶來參與此事的部下,可靠度當然沒有問題。這些剛剛纔得知當朝大將軍被閹豎刺殺消息的徒隸。雖然心中驚惶的緊,可是在袁紹的鼓舞下。還是強打精神,簇擁在袁紹周圍。

袁紹出了空無一人的長秋宮大殿,迎面正好有一羣兵卒闖將進來。爲首的幾員武將,除了何進的親信部曲將吳匡、張璋之外,袁紹還意外的看見了兄弟袁術。

“主公!”

“不!”

吳匡和張璋老遠就看見袁紹懷中小心捧着的人頭,反覆掃過幾眼。確定了人頭的真實身份,立刻撲倒在袁紹面前,雙手託着何進的人頭,涕淚交加的痛哭起來。後面跟隨着的數百精兵,此時也整齊的歸附在地。多有泣不成聲者。

袁紹手下的徒隸,見到這副場景,也紛紛隨之跪伏。一時間,場中還站立着的,就只有袁氏兩兄弟。只不過,衆人的跪伏方向,盡是朝着袁紹,彷彿在跪拜的是他。而袁術就感覺自己不過是一個旁觀的路人,在此刻顯得越發的無足輕重,不由得臉都氣黃了。

“哭什麼哭!是個漢子的,就隨吾去殺光那些閹棍!在這裡哭,能把大將軍哭活嗎?”

被袁術突如其來的爆發,吳匡和張璋立刻停止了哭泣。吳匡抽泣的說道:

“中郎將說的是。老張,你去送大將軍回幕府。其他人,都跟俺去爲大將軍報仇!”

“這纔對嘛!我袁術雖然沒什麼才能,也願意隨各位,一起去殺光那些閹棍!”

要說在場人物裡,與這次的事情最無關的,就是虎賁中郎將袁術了。這位本來是在宮城邊的一處同僚家裡喝酒,一發現大漢宮掖的天空中升起意義不明的彩色雲團,他就將酒爵一丟,跑到戶外看熱鬧。

正巧,吳匡和張璋得到袁紹的通知,說是閹豎鋌而走險,趁大將軍拜訪何太后的時候,伏殺了大將軍。兩人急急忙忙的帶兵趕到大將軍進宮的地方,被袁術看見。一聽說出現了“大將軍被殺”這麼大的熱鬧,向來喜歡出風頭的袁術立刻騎上自己的戰馬,一路跟隨着進了宮城。

袁術當然不是沒有腦子的人。他這麼急急忙忙的跑過來,除了天生愛湊熱鬧之外,也因爲大將軍被殺之事實在太重要了。如果能搶在第一時間,將這件事情的始末原委弄清楚,也能方便袁氏家族對此事的決策。

再說了,連袁紹這個“婢生子”都捲入了這件大事,他袁術若是不去,豈不是將來說到這件事情的時候,要被袁紹給壓過一頭?

至於風險問題,有吳匡、張璋這幾百、數千的精甲在,還有袁紹這個司隸校尉屬下的一千多徒隸,沒有兵權的閹棍們,拿什麼來反擊他們?

順便說一句,袁術在加入吳匡、張璋的隊伍之時,已經讓自己的貼身侍從,騎上快馬,直奔太傅府,向叔父袁隗報信去了。

在袁術的提醒下,張璋從袁紹的手中,小心翼翼的接過了大將軍何進的首級,撕下身上的絲綢小衣,將這個珍貴的首級細細的包好,這才帶着幾十名親信,一路悲慼着向大將軍府奔去。至於何進的屍身。當然也被十多個大將軍府的私兵一路託着,運回到該去的地方。

袁術跟着吳匡,兵刃在手,向着宮中殺氣騰騰的闖去。臨走時,袁術還不忘多看了袁紹一眼,低聲說了一句:

“快去見見叔父!”

在袁術的心裡。已經將袁紹這幾天突然求自己幫忙的事情,與大將軍被殺之事聯繫上了關係。雖然不知道內幕如何,袁術一樣能夠肯定,那個“婢生子”一定在其中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

他固然對袁紹頗有怨念,卻也明白袁紹是袁氏最重視的嫡子之一。這個“婢生子”若是惹下什麼潑天大禍,整個袁氏家族,是一定會被他給牽連到的。如果有某一件袁紹惹出來的禍事,是連袁紹自己都無法解決的,普天之下。那就只有叔父袁隗,才能幫助袁紹化解危險。

聽到袁術的提醒,袁紹很開心的對着袁術笑了笑,卻被袁術立刻還以一個後腦勺。不過,袁紹對此並不在意。雖然每次見面,袁術都要對着袁紹冷嘲熱諷幾句才肯幹休。可是這次遇到如此重要的大事,袁術的立場還是相當堅定的與袁紹站到一邊。

這還真是應了一句老話: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匆匆走出宮門。袁紹前進的方向,正是剛纔袁術所說的太傅府。其實。就算沒有袁術的那句話,袁紹也必然會去尋找袁隗。因爲叔父袁隗便是在何顒的判斷中,可以幫助袁紹一夥,釘死殺害大將軍兇手爲閹豎的唯一之人。

太傅袁隗,這個人在後世的三國迷裡,也是屬於那種路人甲的角色。人們對他最深的印象。大約就是《三國演義》裡,由於袁紹、袁術起兵討伐董卓,結果被董卓滿門抄斬泄憤的那位。

但是,實際情形卻是,這位向來不顯山不露水的朝廷大佬。在整個大漢官僚體系中的影響力,甚至還在大將軍何進之上!

袁紹身爲黨人公推的魁首,宦官們對他多有猜忌。據說中常侍趙忠曾經半公開的對一羣小黃門中黃門說過:“袁本初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爲乎?”權傾朝野的宦官居然這樣看待袁紹,袁紹卻依然稱得上是官運亨通。

爲什麼?

——他的叔父是袁隗。

袁術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歷任官職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反倒是他呼朋喚友、眠花宿柳,以至於好勇鬥狠的名聲在雒陽城內廣爲流傳。這樣一個乏善可呈的人,卻能夠在十多年裡一直步步高昇,直做到“虎賁中郎將”這種只略微低於九卿的大官。

爲什麼?

——他的叔父是袁隗。

還有袁基,這位的能力毫不出衆,性子也軟弱。朝中重臣評價到他時,只能用“身長俊朗,溫文爾雅”來形容,相當於後世“你是個老實人”的說法。但是,這位堪稱庸庸碌碌的角色,一按部就班的一路升遷,現在已經升到了九卿之一的“太僕”。

爲什麼?

——他的父親是袁隗。

數月前,大將軍何進誅殺蹇碩一役中,以大將軍未經允許,就披甲帶劍上朝爲理由,出面阻止何進一行人的尚書盧植,爲什麼最後放棄了阻攔?

——因爲袁隗的一句話。

一月前,前將軍董卓爲什麼會突然打着大將軍的旗號,大張旗鼓的向雒陽進軍?

——因爲袁紹假冒了袁隗的書信,要求董卓這麼做。

事到如今,大將軍身死,其部屬正在大肆追殺宮廷裡的宦官。整個朝廷將要面臨一片狼藉的局面。誰有能力將這個爛攤子收拾完畢,讓朝廷重新恢復正常呢?

——只有太傅袁隗!(未完待續。。)

ps:??ps:多謝“風飄衣”書友的打賞!

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29節 強敵徐徐隨(上)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46節 何得識天機(六)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31節 顏良戰典韋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93節 獨品驚共駭(上)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12節 張合亦煩惱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11節 曹操出師黯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
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29節 強敵徐徐隨(上)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46節 何得識天機(六)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31節 顏良戰典韋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93節 獨品驚共駭(上)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12節 張合亦煩惱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11節 曹操出師黯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