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

“大兄,先撤吧!”

劉備不知道從戰場的哪個角落裡鑽出來的,一把抓住公孫瓚的馬轡頭,氣喘吁吁的向公孫瓚諫言。在公孫瓚的前方,張飛正奮力施展出重重的矛影,抵擋冀州軍的兇猛進攻。

“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大兄無恙,兄弟們就有前途。跟袁紹相爭,也不光在此一時啊!”

如果是在之前,劉備敢於這樣勸說公孫瓚,公孫瓚不管接不接受,肯定會先給劉備一鞭子。可是此時,在劉備預期當中的馬鞭,卻終究沒有落下來。劉備擡頭看了公孫瓚一眼,卻發現這位向來在人前表現得意氣風發的學長,如今居然滿面落寞蕭瑟之情。

“小心!”

劉備的驚呼聲中,一支冷箭射過來,直撲公孫瓚的面門。公孫瓚雖然及時舉矛一架,卻依然被箭頭擦過頭盔。看到兩邊的幽州軍都開始潰退,自己的所在變成孤立的突出部,再不走多半就會被包圍了,公孫瓚長嘆一聲,終於還是調轉馬頭,開始向後撤退。

“萬勝!”

冀州軍的歡呼聲,在公孫瓚的身後追趕。此刻公孫瓚只覺得腦袋裡渾渾噩噩,都不清楚是怎麼回到大營的。然而,大營如今也變得不安全起來。乘勝追殺的冀州軍蜂擁而至,憑藉着高昂的士氣,很快攻破了公孫軍的簡陋營防。

因爲戰敗而士氣低落,因爲斷糧而心生退意的幽州軍,在冀州軍如潮的攻擊下,完全守不住己方的營地,很快開始自發的成羣向北方潰逃。

“逃啊!”

“完了!”

軍勢徹底崩潰之後,成千上萬的幽州軍敗兵。在逃亡的路上紛紛丟盔棄甲,狼奔豸突。但是,此刻的幽州軍中,依然有一支部隊,在一片片的潰散敗兵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陣型。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

——白馬義從!

作爲公孫瓚賴以成名的白馬義從。雖然在之前的“武垣之戰”中損失慘重,大傷元氣,就連主將嚴綱也差點兒丟了性命。不過,這支精銳底氣仍在,可不會就此沉淪。有着公孫瓚大力補充,白馬義從的實力,很快恢復了大半。而且,由於吸取了一些過去的戰鬥經驗和教訓,白馬義從在戰鬥風格上。變得更加具有威脅性了。

在最早的時候,白馬義從的戰術源自北疆的胡人遊騎,是以騎射爲主。自從公孫瓚參與在廣宗城下圍剿黃巾軍的那一戰,向涼州董卓所部學到了雙邊馬鐙的使用方法之後,白馬義從除了騎射以外,也開始經常進行突擊戰術。

此後,幷州張狂在草原上的輝煌戰績傳到幽州,讓公孫瓚在忌憚之餘。也別有目的的打探了一番。於是,一些幷州騎兵的有效戰術。也開始在白馬義從當中進行試驗。

幽州軍的全線潰敗,對白馬義從來說,當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冀州軍爲了更有效的追擊幽州敗兵,主動散開大軍陣型之後,白馬義從的機會就來了。

嚴綱把面甲放下,只露出兩隻幽深的眼睛。他將手中長槍一舉。身後的白馬義從也紛紛舉起了手中的刀槍。

在白馬義從面前,所有膽敢不結成密集陣形的步兵,都是死有餘辜的白癡!

“白馬義從!”

“山搖地動!”

雄渾的戰號,讓附近的敗兵一個個自動的降低了逃跑的速度。有膽大些的幽州軍士卒,甚至敢於停下腳步。再次握起手中的兵器,心中重新燃起了鬥志。

一道白色的洪流,突然快捷無比的插入戰場,就如一道閃電。衝在最前面進行追擊的冀州兵,頓時倒了大黴。雖然白馬義從只是輕裝的騎兵,可是依靠戰馬的速度所帶來的衝擊力,騎士們依然極爲輕鬆的將失去了陣型的追兵們,像踩死螞蟻那樣一一碾碎。

被嚇了一跳的追兵們,急忙自發的聚成一團,以抵禦騎兵的衝鋒。實戰證明,步兵只要聚集成團,就不會太害怕騎兵的突擊。但是,白馬義從對敵人的這種反應,也是早有預案的。

“難知如陰!”

一聲呼嘯的戰號中,一片箭雨撒過,給湊攏在一起的冀州兵以沉重的一擊。當冀州兵被呼嘯而來的箭雨射得狼狽不堪,陣型大亂之際,白馬義從的衝鋒再次發起。

“動如雷震!”

對在箭雨下變得稀疏起來的步兵陣型碾壓過後,經歷過戰術改革的白馬義從,再一次向天下人宣佈,他們又回來了!

完成了對追兵的沉重打擊,白馬義從並沒有再次出動。因爲,先登營出現了。

此時的先登營,只剩下不足三百人。可是,就是這區區三百人,卻讓剛纔還在耀武揚威的白馬義從自動退避!

這等威風,讓所有目睹到的冀州兵一個個驚歎無比。

只有麴義才明白,白馬義從的撤退,肯定不會是怕了久戰力疲的先登營。白馬義從的目的在於爲幽州軍斷後。經過他們這一次凌厲的反擊,沒有哪一支冀州軍追兵敢於追得太豪放了。此刻既然目的達成,白馬義從自然沒有必要繼續與冀州軍糾纏不休。

當然,先登營上一戰大破白馬義從的威風,也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因素。對上先登營,哪怕是一個殘缺不全,而且久戰疲憊的先登營,白馬義從依然如臨大敵。

目送白馬義從從容離去,戰鬥算是結束了,麴義卻覺得自己的麻煩纔剛剛開始。麴義開始計點損失。這一仗,麴義的部曲,損失實在是太大了些。

由於低估了公孫瓚軍重裝騎兵的衝擊力,先登死士爲了扳回主動權,不得不承受了巨大的傷亡。而若非當重裝騎兵的突擊結束後,麴義趁公孫軍措不及防之際,果斷髮動亡命一擊,此戰的勝負還真是難料。

白馬義從的最後一擊。讓麴義損失了不下六百人。好在這些衝的快的傢伙,多半是缺少作戰經驗,又不怎麼謹守規矩的新兵。對這些傢伙,就算死掉了,麴義也不怎麼心痛。

然而,此戰中麴義部下的老兵。也足足死傷了五百以上。這些傷亡,多是在突破公孫軍陣型時所承受的。如此傷亡,已經讓麴義部傷筋動骨了。

但是,最讓麴義心痛的,卻是先登營的傷亡。被重裝騎兵突擊,死傷一百四十餘人;強襲公孫瓚大軍,陣亡受傷兩百三十餘人;爲了追殺公孫瓚,被幽州軍猛將張飛和劉備在斷後時,殺死殺傷了五十餘人。林林總總的算下來。戰後依然大體完好的先登死士,居然不足三百!

能夠頂住六成以上的傷亡,還可以繼續作戰,先登營的戰鬥力之強悍,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這些還不是讓麴義最心痛的。麴義最心痛的事情,是“麴氏九子”在此役之中,居然一下子戰死了四人!

“麴氏九子”中的麴高。陣亡於對抗重裝騎兵的第一波衝擊中;“麴氏九子”中的羅許,在強襲公孫瓚大軍時。被流矢射中面門,戰死;“麴氏九子”中的何可,一口氣斬殺了十九名行動不便的重裝騎士,卻被一匹斷腿倒地的戰馬一蹄子踢中大腿,死於重裝騎兵的馬蹄踐踏之下;最後一名死者麴功,卻是由於在之前的戰鬥中多處受傷。失血過多,在戰鬥結束後躺倒休息,就此一睡不起。

冀州軍的核心是先登營,先登營的核心則是“麴氏九子”。這份損失,讓從不流淚的額麴義。也有了淚流滿面的時刻。

張郃從側翼趕過來的時候,正好就看到了這麼一幕。

雖然對麴義的傷心有着充分的理解,張郃還是焦急的打斷了麴義難得的情緒發泄。

一封從後方的下博城緊急傳來的軍報,經由張郃的手交到麴義面前。張郃一邊遞過文書,一邊面帶焦慮的對麴義說道:

“都督,張狂出兵鄴城了!”

這個消息,驚得麴義一呆,連伸出來的手都停住了。

“當真?”

“當真!車騎將軍【袁紹】親自手書,我認得袁車騎的字。”

翻開急報,粗粗的看了兩眼,麴義長出了一口氣,按捺下心中的震驚,喃喃的說道:

“此僚好算計啊!”

不得不說,張狂此時出兵,正是挑選了一個最好的時機。

對於冀州西方的幷州軍,袁紹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提防。當年袁紹入主冀州之時,便專門派麾下戰力最強的曹操部屯兵朝歌,防範太行山中的幷州軍出動。後來曹操進入兗州,袁紹便讓大將麴義屯兵高邑,以備張狂。

只是,當袁紹滿懷戒心的時候,張狂卻始終不動。久而久之,幾年下來,張狂雖然威脅不減,可是在冀州的存在感卻越來越淡薄了。

後來,公孫瓚大舉進攻袁紹,袁紹爲了安全,將冀州的州治從高邑遷到了南方的大城鄴城。即使在這時候,袁紹依然沒有忘記來自西邊的威脅。爲了防備幷州軍,袁紹特地從緊張的兵力當中,抽調了兩千步卒,駐紮在鄴城以西的涉縣,以作萬一的準備。

當公孫瓚的攻勢越發兇悍,袁紹不得不陸續從各地抽調軍隊北上作戰的時候,涉縣的兩千人卻從來沒有被調動過。而張狂也像是睡着了似的,坐觀公孫瓚與袁紹打得天翻地覆,自己就是不動手。

一年多的仗打下來,袁紹的部下們漸漸都養成了忽略張狂存在的習慣。可是偏偏就在此時,張狂卻動手了。而且,他一動,就是最兇殘的手段:

——奇襲鄴城!(未完待續。。)

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11節 冀土奇襲諧(三)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7節 華雄戰不休(上)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56節 董卓大起兵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37節 大刀速斬“羊”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
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11節 冀土奇襲諧(三)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7節 華雄戰不休(上)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56節 董卓大起兵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37節 大刀速斬“羊”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