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

根據剛纔接觸所得的情況,張狂對關羽可能降服的前景做出了清晰的推導。如關羽這樣堅守自我的人物,水磨工夫不是不可以。但是所需要的時間,不是張狂目前能夠承擔得了的。

而另一方面,張飛這個小頑固份子,正在實行絕食。對這兩個心堅似鐵的猛男,張狂能夠採用的有效方法並不多。偏偏,招降這兩人的大計,又沒有其他人可以承擔。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有所突破,只怕拖上個十年,等這兩人同意投降,人都被關廢了——前提是他們沒有趁機逃跑掉。

有鑑於此,張狂不得不賭上一把。要不然,等過上幾天,張飛絕食時被餓死了,張狂就連賭上這一把的機會都沒有了。

還好,根據這一系列的交談,張狂敏銳的發現,可能是因爲時間還短,關羽只是與張飛關係特別的親密。對於劉備這個義兵首領,關羽反而不是太過於在意。

——賭了!

“我固然知道,雲長是當世豪傑,恨不能時常相會。雲長與翼德二位,都是一時之選,熊虎之將。我雖然不懼怕,卻也絕不想與二位再次交手。然而,時局如此,煎迫於我。今日之中,我想請雲長給我一個決斷。”

聽到這裡,關羽也知道,談話的最關鍵地方到了。他將雙眼又咪小了一點,聚精會神的聽着。

“我聽說張翼德平時,以兄事雲長,足見兩位感情甚佳。卻不知,兩位可甘心一同赴死?”

“既然從軍,戰死沙場,份內事爾。”

關羽的話,說的是一臉平靜。就連端坐在他面前的張狂,也看不出任何端倪,只得在心中暗讚一聲:

“好一個視死如歸。”

“但是,要將兩位豪傑,如此處死,我心中萬分惋惜。如今天下大亂,正是我輩建功立業之際。就這樣默默死去,實在是太過於可惜!

所以,我也不才,有一個建議,雲長可以思考一下。”

以關羽自恃之高,當然不願意就此死去。

雖然他是真的不怕死。

他只是不甘心。

人生在世,都沒有建功立業,就這樣默默無聞的死去。如此的死法,對一位自視甚高的武將來說,怎麼可能甘心得了?

“我既然不願意以後再次同時遇到雲長與翼德二位,就不會將二位這樣毫髮無損的放了。但是,如果以後只是遇到翼德一位,我倒是沒什麼可說的。”

關羽聽到這裡,突然圓睜雙眼,氣勢迫人,以至於連兩世爲人的張狂,都被猛的嚇出一個寒戰。

“足下所言,可是要斬殺關羽,以釋放翼德賢弟?”

這一刻,關羽目光如電,神威凜凜,大聲說道:

“既然如此,可速斬某頭!”

張狂不意關羽會這樣想,差點兒憋了一口氣。他咳了一聲,急忙說道:

“雲長想錯了。我的意思是,其實,你與張翼德兩位,都可以不死。”

“哦?”

“很簡單的一個約定。”

張狂豎起一根手指,一字一句的說道:

“一起活,或者一起死。”

關羽的眼睛眯了起來,緩緩的問道:

“願聞其詳?”

“兩位的勇武,我深深忌憚。如果雲長可以留在我身邊,保證不與我敵對,那麼,我願意將張翼德釋放,以作爲交換。”

“你是想讓關某降服於你?”

關羽的臉上,流露出“這件事絕不可能”的表情。

“不,不是要雲長降服。雲長只需要留在我身邊,對我與漢軍的交戰,大可以作壁上觀。”

說着,張狂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狡黠:

“當然,如果遇到雲長見獵心喜的敵人,我若是請雲長出馬,也希望雲長可以出手。總之,一切全憑自願,我絕不敢強迫雲長。”

“好算計!你想讓關某從此以後,只受你的驅使?”

關羽一手捋着半尺長的鬍子,微微冷笑。那個聞名後世的“美髯公”,現在還只有雛形。

“當然不是!”

對於關羽的自傲,張狂已經儘量高估了。他見關羽有些不滿,急忙拋出了後面的條件。

“十年!雲長只要在我身邊呆上十年,便可自由離去。雲長現在不過二十三歲,十年之後,也才三十三歲,正是大有作爲的年齡啊!”

聽到這個條件,關羽沉吟起來。

——這樣的條件,換回自己的一條命,不,還有張飛的一條命,好像並不過分。

見關羽開始鄭重考慮這個條件,張狂心中一喜。

——假設關羽在身邊呆上十年,如果還不能讓他成功融入到天平軍這個集團中去,那張狂也不用考慮“天下布武”的事情了。

至於張飛,既然無法順利收服,也只能可惜的將他放了。哪怕他未來將是一個極爲難纏的“萬人敵”一級猛將。反正張狂手下的萬人敵並不少,放了一個張飛,若是可以得到一個關羽,這筆買賣當真做得過。

“雲長,難道張翼德的一條命,還抵不得你區區十年的時間嗎?”

心中火燒火燎的張狂,見關羽遲遲不能決定,忍不住加上這麼一句。

得了張狂這一句話的催促,關羽終於正色的說道:

“關某若是不答應,是不是足下就要將關某與翼德,一起處死?”

這句話,問的有些尷尬。但是張狂知道,真人面前不說假話,面不改色的答應了一句:

“是!”

“那麼,關某可以答應,在未來十年之中,跟隨在你身邊。不過,還需要把話說清楚。”

“雲長請說。”

“第一,即刻釋放翼德。”

“可!”

“第二,是否出戰,需由關某自決。”

“可!”

“第三,十年之後,是否離去,全由關某自決。”

“可!”

“第四,”

說到這裡,關羽的眼睛眯到了最小:

“若是你營中,無人能在單打獨鬥之中,勝過關某,那關某便與翼德,一起赴死吧!”

聽到這句話,張狂的瞳孔急劇收縮。

——他·媽·的,這個關羽,還真是桀驁啊!

關羽看着對方的臉色,心頭升起了一絲快意。

——匹夫不可奪志也!

——若是拿不出足夠的手段,關某又怎會聽從無能之輩的調遣?

前邊的條件,都是小菜。第四點,纔是關羽爲張狂準備的大餐!

圖窮匕見,可知關羽其實並沒有什麼降服於張狂的誠意。

這其實是理所當然的!

想想史書上記載的故事,即使以“三國第一人”曹操爲了拉攏於關羽,所作出的各種努力,也沒能成功的將關羽招募到手。若不是此時關羽與劉備相處時間還短,相互間並沒有太深厚的情意,張狂即便說得天花亂墜,也無濟於事!

普一聽到這番話,張狂心中,先是一怒,待反應過來之後,卻是一喜。

“不必。我對雲長的看重,是雲長你的義氣,而不是你的武功。若是我在軍營中,找不出可以勝過雲長的猛將,又有何面目請雲長在身邊相助?”

聽到這話,關羽眉頭一振,明顯有些不悅。

“既然如此,那關某等一下,一定刀下留情,還足下一條性命。”

饒是張狂心中有數,對關羽的自信,也是無語的感嘆。這位對自己武力的信心,居然強大到盲目的地步!

不過,張狂會因此而擔心嗎?

如果是十年以後,面對巔峰期的關羽,張狂也許會憂心忡忡。

那時候的關羽,不但在心境上,而且在武力上,可是真正達到了“神擋殺神,佛阻屠佛”的恐怖狀態。於萬軍之中,斬殺袁紹手下頭號猛將顏良,便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現在嘛……

畢竟才二十出頭,關羽的武藝,比起巔峰狀態來說,可是相去甚遠。別的不說,光論境界。如今的關羽,固然已經是“千人破”裡的頂峰人物,還差一線,就可以突破升級。但是,他如今畢竟還不是“萬人敵”!

反觀張狂的麾下,由於得益於他的“點化”特技,光是正牌的“萬人敵”,就有典韋、臧霸二人。

所以,張狂其實一點都不發愁。他需要考慮的,只是應該派出哪一位“萬人敵”,去對付關羽。還有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老天保佑,千萬別來一個“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啊!

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59節 奉先喜得國(上)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64節 苦鬥馬不歇(上)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23節 臧霸露破綻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26節 猛虎初露頭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46節 何得識天機(六)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5節 虎士癡未成(上)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24節 運籌謀千里(八)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39節 勝負終落定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41節 歡宴隱殺機(上)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65節 假意屈流言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
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59節 奉先喜得國(上)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64節 苦鬥馬不歇(上)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23節 臧霸露破綻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26節 猛虎初露頭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46節 何得識天機(六)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5節 虎士癡未成(上)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24節 運籌謀千里(八)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39節 勝負終落定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41節 歡宴隱殺機(上)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65節 假意屈流言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