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

習慣了乘坐的火車出行,最起碼也是大量的車輛的,這種全部人力的出行方法,很是讓定海軍吃盡了苦頭,在經過了簡單的嘗試之後,用了15天的時間,纔不過前進了四五百公里,這樣的速度,根本不足以讓人滿意的。

最關鍵的是,孤軍深入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會遭遇到危險的,要知道,定海軍是熱武器的軍隊,跟冷兵器的軍隊不一樣,對於後勤的要求非常的龐大,以前,在本土作戰,或者是遼國的時候,也是進行了一定的修築,有大量的建築隊伍,跟在後面,這樣,保證後勤方面的,這纔是定海軍橫掃的根源。

可是這一切,在北美大陸上面,就蕩然無存了的,沒有機動能力,甚至沒有各種的後勤支持,一旦遭遇到大戰,對於定海軍來說,那就是滅頂之災。

定海軍不懼怕犧牲,特別是探險隊,就更是如此,在和平年代,唯一可能出現大規模的傷亡的,就是這個探索隊,成百上千,甚至上萬都是正常的,可是,不代表他們可以毫無顧忌投入。

在嘗試了一下之後,在距離海邊400公里的地方,尋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興建了一個城市之後,第一次的探索,就算是結束了。

美洲擁有着數量繁多的植物,甚至在這裡,還發現了雲杉,這一種樹幹筆直,數目非常高聳的數目,如果說,沒有組合龍骨或者是鋼鐵龍骨之前,這是最好的製作大船的材料。

天然材料之中,能夠超過50米的,恐怕也就是雲杉這些品種,這些在北美分佈比較的廣泛,在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分佈的不多的。

雲杉是一個好材料,在這個過程調查之中,發現東西不少,有價值的也有,只不過,三大作物一直都沒有發現。

看樣子,要進入到美洲的深處了,如果這裡真的是美洲的話,跟中國類似的話,這個距離,就不是一兩千裡,而是幾千裡。

2500人深入到500公里以上,已經是非常冒險的了,更別說是深入到大陸的內部,一旦遭遇敵人,或許前面幾場戰爭,會佔據一點的上風,可是之後呢,失去了後勤資源的定海軍,或許在組織結構和意志力上面,比起普通軍隊還是要強一些,可是人數太少的前提下,根本就抵擋不住十倍,甚至是數十倍的攻擊。

這也是最終停下來的根本原因,可是三大作物的任務,還是需要來做的,不適合大規模團隊進行而已的,卻可以用小股的隊伍。

一個陌生的大陸,一個陌生的國度,會出現危險,可是也未必會出現問題,在考慮到大兵團作戰不行之後,可以用小隊的方式,不具備攻擊性,用商隊和商團的方法,一部分的防護,只是爲了防護土匪和小股力量。

這對於探索人員危險性是提升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爲了保證足夠時間的收穫,還是可以選擇,而且小股隊伍,可以用騎馬的方式,加快速度,這樣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中,搜索更多的地方。

在美洲大陸上面,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是玉米,這個原產於美洲,在印第安人在幾千年前,就開始培育,並且廣泛種植的糧食,只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就攀登上了世界上三大作物之一,也是三大作物之中最爲高產的一個。

在阿留申半島之上,雖然有人類,卻是印第安的部落,這些地處於北部,在海上和森林之中的部落,說是部落,卻沒有任何的種植,或許說,他們已經忘記了種植,有的只是狩獵和採摘。

在搜索了大量的地方,遭遇了衆多的部落的時候,卻沒有看到種植,只是交換了部分的毛皮和藥材之類的東西,這讓定海軍的這些的探索人員,微微的有些失望,難不成的,他們就無法找到的那些作物麼。

印第安人在這個時代,還不那麼具備攻擊性,實際上,歐洲殖民者在剛剛進入到美洲的時候,在自身的力量,並不強大的前提下,也是用懷柔的方法,比如說,拿出一些禮物,或者新奇的東西,跟印第安部落進行交換,然後獲得立足的根本。

平和美洲大陸,相對比較的平靜,沒有生存壓力的各個部落之間,戰爭是相對較少,除非是那種世仇的部落。

差不多的100人的隊伍,包括了大部分的戰鬥人員,還有200匹以上的馬,他們的速度相對比較快,在合適的平原之中,可以有150,甚至是200公里以上的速度。

好在,順着海洋,很快就發現,這個龐大的陸地,是一個半島,順着半島,繼續,越過了一片海洋之後,又發現了新的陸地,這個,已經靠近加拿大的中部了,再往南,就是美洲了,就是整個美國,最富饒的地方之一

中部大平原,除了少數的地方,剩下的都是最爲富饒的地方,特別是在密西西比河附近,河流帶來的水分,還有平原的優質土地,這個就在印第安人控制的區域,也是比較肥沃的,這裡不但有大量的部落,也有大量可以種植的田地。

伴隨着越來越向南,人口也就稠密了起來,在剛剛向南,差不多順着陸地,延伸了差不多的500公里左右,就遇到了的大量人口稠密的地方,印第安人,在整個北美,分佈非常的廣泛得

北方的諸多部落之中,有一些不從事種植的,可是到了南方伴隨着人口逐步的衆多的,種植也就逐步的出現。

大量的種植的,才能夠養活足夠的人,在植物學家的面前,在美洲發現了很多新的物種的,可是就是沒有發現,趙信重視的那種,可能其中有價值的不少,這需要慢慢的研究。

這些植物學家在美洲發現了很多,跟中國完全不同的植物,這些植物到底有什麼作用,能不能利用到的中國去,

可是他們始終銘記,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找到三大作物。

果然不謝的努力,大概是在2個月之後,產生了效果,大概是在距離最初登陸的阿留申羣島2500公里的地方,在深入到美洲大陸的深處,甚至要越過了美洲西方的大山脈,進入到中部之後,才發現了第一種三大作物。

玉米,這是最早的,也是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最爲完善的一種的植物的,在整個北美,在整個高緯度的地方,廣泛的種植的一種植物。

也就是在後來,定海軍的探索者們才知道,他們把方向給搞錯了,如果順着岸邊,一路的進去,只要翻過了山脈,就可以看到大片的玉米農田,甚至在海邊,也有零星的種植,不過種植的部落太少的的而已,

他們有些運氣不好,沒有發現,卻是進入到了美洲深處這才發現,種植開始越來越多了起來。

不過這已經是足夠好的發現了,這三大作物之中,雖然說,就畝產上面的,是紅薯和土豆更佔優勢,可是爲什麼玉米是三大作物之一,而紅薯和土豆不是。

原因就在於,就營養成分,還有對於人體的貢獻和危害上面,玉米很小,同時營養價值也更加的均衡的,土豆和紅薯就不說了,這兩個,都算是粗糧,經常吃,是會讓腸胃受到負擔的,這纔是關鍵。

玉米的找到,讓所有的探測人員一針,而長期的搜索,也從側面證明了,這麼的一個大陸真的是美洲大陸,有什麼島嶼,都直徑超過了2500公里,還看不到盡頭的。

不過,在他們想要,繼續的搜索,爭取把其他的兩大作物,都給找出來,最起碼,也把,其他的幾個作物也找到一兩個,可是很不行,他們沒有找到

實際上,趙信臨時給畫出了美洲的大體形狀,特別是西部的山脈,還有中部的大平原,

最關鍵的,標註了另外兩種作物的發現地點,中美洲和南美洲。

他們已經確定了,這個是一個龐大的大陸,這個龐大的大陸分成了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這是兩個相差不大的龐大的大陸,這兩個大陸加起來,總面積非常龐大。

連北美洲都沒有搜索,目前只是搜索到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位置,要越過的這個,前往中美洲,甚至是南美洲,那真的有些困難。

不過,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未來,會沿着太平洋,一步步的建設港口,穩紮穩打的前往中美洲,甚至是南美洲。

這兩個地方,如果依靠陸地上過去的話,那就會非常可怕,動輒就是五六千,甚至是上萬公里,這個里程,對於沒有火車的定海軍來說,根本無法越過。

現在,就算是小隊伍的前提下,進入到其中,都非常困難,越過幾乎是不可能的。

發現玉米的,不是一個隊伍,而是幾乎所有的隊伍,越過了落基山脈,進入到美國中央大平原,大片大片的耕地,這些耕地之中,絕大部分都是種植的玉米。

他們登上美洲的時候,正好是美洲的秋天,幾乎已經到了玉米收穫的季節,用商隊的方法,用了一些東西,金錢和實物,在印第安人手中,換到了玉米的種子,做到這些並不難,差不多有千斤之多,保守估計,只要保存完善,可以種植,幾百畝的樣子,這已經是這個部落能夠富裕的全部產量了,

類似的兌換,會持續的進行,爭取弄到第一批超過50噸的種子,一下子把整個培育的工作,做到極致。

按照正常的引進方法,當一個新的作物出現,並且開始流傳的時候,都是小規模的,幾個地方,實驗性的種植,不管是有沒有價值,都需要較爲漫長的時間,才能夠普及開來。

可是有了趙信之後,趙信很清楚,玉米的功效非常之高,是後世廣泛的種植的,對於整個糧食產業都有巨大的好處的。

玉米,作爲後世中國,廣泛種植的一種作物,作爲大山上出來的孩子來說,趙信對於玉米也非常的熟悉,知道玉米種植的方法,已經在植物研究所已經推廣了,想來,在這個推廣之下,一定可以顯示出不錯的效果的。

既然知道,另外兩種作物,相對較遠,那麼探索船隊,就逐步的穩定下來了,在北方獲得了玉米之後,繼續跟周圍的印第安人進行聯絡,然就是爲進入中美洲作爲一個佈局的,那就是興建一系列的港口,順便的,開始融入到印第安人的部落,爭取進行語言的學習和翻譯,一保證雙方較爲密切的聯繫。

不過所有的一切,都要落到玉米上面,在知道另外兩種作物,在更加遙遠的地方,可能不是兩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找到的。

那麼現在,正好是玉米收穫的季節的,他們換購還在繼續下來,用了大量的物品,只要是印第安人願意交換的,都可以拿出來交換,一個商隊,或許只能夠換到幾百斤,一兩千斤的。

對於部落而言,印第安的部落,最多,就是幾百人,上千人,這麼龐大的部落,或許糧食總量是很龐大的,可是能夠被拿出來交易的,並不算太多的,定海軍又是跟印第安人初步的接觸的,肯定不可能獲得足夠的交換份額。

再者說了,100個左右的隊伍,他們也沒有攜帶馬車之類的,只是200匹馬,就算是能攜帶,一兩千斤還可以,真的幾千,幾萬斤的話,根本就沒辦法帶走。

一個商隊,帶回來幾百上千斤,幾個,甚至更多的商隊,最終帶回來的就不少了,玉米,對於定海軍來說,是必須要弄到手了,可是對於美洲的這些印第安部落來說,那就是常見的東西,跟小麥,水稻一樣,他只是一些糧食而已,只要有足夠的代價,就可以換到。

大量的探索隊伍,都匯聚到了一起,然後把換到的玉米給集中起來,然後,裝船準備送回去,在已經發現和佈置了港口之後,這一條航道的安全性,大大的增加了,哪怕是普通的西班牙大帆船,都可以送回去的。

集中的玉米總數超過了30噸的,不過分批之下,第一批只是送走了10噸左右,分成了7艘船,然後分了3批,一起送走,當然了,沒有使用西班牙帆船的,西班牙帆船太慢了,使用的是飛剪船,預計,在三四十天之後,就能夠抵達定海軍。

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
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