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

韓琦算的上是一個比較實幹的官員,從深耕西北開始,就有一大票人跟着他,再加上最早跟趙信做生意,哪怕他本人不貪,卻也不是老古董,一成不變的那種。

通過一些靈活的手段,還有家族的支持,韓家,已經積累了相對比較龐大的財富,也能夠養活整個幕僚團隊。

不過這一次來的人有些多,位於遼國,已經暴露的諜報人員,生意人,還有一些歸附了北宋的漢人,差不多就有30萬以上。

趙信對於人口很渴求,不過,也知道這些人口,強行留下來,並不是好事情,不但需要長時間的消化,也容易產生隱患。

跟之前在定海軍不一樣,定海軍是島,相對比較閉塞,只要掌握了港口,出入境的通道控制住了之後,就很容易的控制住,就算有些危險,也不容易爆發出來。

可是佔據了遼國,看起來擁有更龐大的領土,可實際上,定海軍需要守衛的地方也多,這種情況之下,未來移民到東北的人員,都會經過篩選和控制,可能在短時間之中,需要降低一定數量,這種情況之下,留下這些不願意留下來的,反倒是會牽扯到精力。

滅亡了遼國,從遼國獲得了幾百萬的人口,這部分的人口,作爲俘虜,經過了簡單的鑑別和挑選,可以把他們都送到島嶼上面,以更換上面的人員,這一點,作爲佔領者,定海軍可以非常輕易的做到,可是要是針對漢人,很容易引發恐慌,特別本就有些害怕的那些新附的人員。

這卻給了山海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哪怕這些人,都拖家帶口,帶着相當的財物到來,但是也等於一個大規模的搬家,要把他們全部都安頓下來,相當的困難。

大量的幕僚,還有原來六在幽州的人員,他們共同把這些人安頓好。

幽州經過了兩年的發展,特別是之前從定海軍獲得的財富,把以海河爲中心的衆多支流都給疏浚了,並且在原來,京杭大運河的基礎上,重新開挖,形成了一大片的不錯土地。

之前因爲人少的關係,大量的使用了定海軍的農業機械,並且採用粗放型的大農場的形式,把大部分的農田都給利用了起來,可實際上,還有最少三分之一以上是空下來的,這些從遼國歸來的家族,正好利用上來。

漢民多是耕種,雖然說,在中京附近的,地位比起以前幽雲的,要高一點,可是在此時此刻,他們只是被迫搬家,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了,有一個地方安頓下來,並且還有土地,這對他們來說,已經算是好事了,同樣的,他們還獲得了一些平價的糧食。

從遼國過來,他們還在熟悉遼國的價格體系,從失去了幽雲開始,遼國的整體實力就大規模的被削弱了,這一點,不但是遼國上層受到了影響,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影響。

沒有了草原上面的部落,牛羊肉的數量大大的減少,沒有了幽雲,糧食生產大大減少,這個在短時間,或許因爲人口的大規模減少,並沒有生死存亡,可是糧食的價格比起2年前,組絲毫翻了3倍,肉類的價格,也差不多漲了2倍。

本身,遼國的糧食產量就偏少,價格上面,就比北宋要高一些,又翻了3倍,差不多一石米達到了3.5貫,就算是麪粉和雜糧,他們的價格也超過了2貫。

可是到了北宋,卻吃驚的發現,米的價格大概一石在500文左右,面的價格更低,在200文以下,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花同樣的錢,養活的家人更多了。

本以爲這是北宋的優待,繼續待下去,才知道,這原來是整個北方都有的,同時,各種的東西也都便宜。

定海軍,在北宋的商業上面,深耕了這麼長時間,徹底的瓦解了北宋的小農經濟,很多的小手工業者要麼破產轉行,要麼被定海軍吸收,也因此,大量的商品的價格是下降,特別是日用必需品。

生活條件的提升,花費的錢的減少,這讓遼國的這些家族們,漸漸的歸心,本來還忐忑的心情,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算是在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了對北宋的衷心,只要這樣的情況繼續的保持下去,可能三五年的時間,幽州就會穩定。

用了幾天的時間,忙完了這些人口的安頓,時間也到了跟趙信約定看演習的日子了,實際上,在這段時間,韓琦也想了很多,隱隱的,他有些明白,演習,也是亮肌肉的一種方式。

韓琦想不出來到底演習的結果是什麼,可是跟那個攻城的火炮,看起來很奇怪的武器,還有定海軍目前的軍隊,有很大的關係。

10天的時間,韓琦也沒有閒着,招募了大量人員,本身韓琦現在所處的位置,已經可以節制整個幽雲,甚至是河北的軍民,他的調令,有有依據的。

狄青是必然的一個,之前在幽雲的合作,讓韓琦明白,狄青是一個難得的帥才,如果不是他作爲先鋒,當時的幽雲之戰不會打的那麼的順利。

韓琦很自傲,卻並沒有看不起有能力的人,狄青在幽雲立功之後,又回到了河北,升了幾級,做到了指揮使,可以單獨的帶領20個軍以上的隊伍的出征,這也在軍隊之中相當的高了。

除了狄青,還有一些將門的才俊,這些人,要麼是聲名在外的,要麼是在韓琦使用之中發現的,不算太多,大概是10多個,不管定海軍有什麼目的,讓這些年輕的軍人,見見世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將領是必須要到的,還有一些各方面的人才,比如說軍械方面的,弓箭方面,槍械方面的,防護方面的。

這是一場演習,而不是真正的戰爭,哪怕是立威,也不可能如同真正戰爭上面那樣,真刀真槍的來殺,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是遊行,或者是展現某種東西,不確定到底有什麼的前提下,韓琦還是做到全面的準備。

哪些將領,都被韓琦用各種的命令,給帶到了幽雲,更別說這些在身份上,很低的工匠。

定海軍重視工匠,也把工匠作爲偶像來崇拜,因爲北宋大規模的建設和工廠,讓工匠的地位高了一點,卻也只是高了一點而已,韓琦貴爲首相,調動一批工匠過來,甚至不用專門寫信,直接下達一個命令,底下的人就可以做好。

也因爲如此,韓琦的整個隊伍開始擴大了,從最初1000人左右,增加到了2000多人,差不多3000才最終停下來。

一下子帶這麼多人過去,會不會產生危險,韓琦從來都不看重,以他對趙信的瞭解,趙信不是那樣的人,就算是要幹掉他,有無數的機會可以,甚至在成爲了首相之後,也有機會,沒必要在這樣兩國重要的時刻,這麼的做。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差不多在約定時間到來的那兩天,所有的人員到位,並且對於人員進行了編排,只等定海軍來人。

畢竟,當時,送信過來的時候,只是告知了10天之後,會有這麼的一場演習,可是演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具體地點是什麼,都沒有告知,一切要等到那一天才知道。

在約定的前一天,定海軍派遣了人員,迎接韓琦,迎接的人員不多,大概是100騎組成的方陣,迎接韓琦的不是別人,正是薛玉。

此時,薛玉是整個丁海軍,在遼國的總指揮,但是,因爲趙信和孫吉等人的抵達,加上政務上面的人員,其實薛玉應該是算的上第四五號的人物。

如果按照薛玉目前的身份,薛玉不過是定海軍的提轄,這個三四品的武官,別說是跟韓琦相比,就算是跟狄青相比,都有巨大的差別。

不算文武,這個差距也相當巨大,可是在遼國被定海軍拿下的這個前提下,就不能按照原來的那種級別來判定了。

薛玉在目前新遼國的前提下,最少是軍方的第二人,在這種情況下,以國與國的關係來這樣也算是比較的尊重的情況,就跟富弼以樞密副使的身份,前往遼國會商,遼國派遣副元帥過來對接,這是相當合適。

對於韓琦來說,只要有人來接,他是肯定要去的,就算是沒有人來接,他都會去,他也想知道,爲什麼定海軍依靠了什麼,這麼輕易的,就把遼國給拿下了,這中間,是計策佔據上風,還是各種裝備和新式的戰法佔據了上風。

簡單接洽了一下,薛玉首先面見韓琦,告知韓琦,距離上面,不算太遠,就在山海關的北方,差不多距離山海關60多公里的地方。

這個地方不算遠,可是大軍行進,可能也需要相當的時間,如果按照陸軍每天60裡的行進速度的話,差不多需要2天。

現在北宋不缺馬,無論是從西北逐步的培養的馬,還是在幽雲,拿下遼國之前的馬場的,北宋的馬得到了巨大的補充,甚至連靜塞軍都有重建的跡象的。

位於幽雲,坐擁着馬場,同樣的,也是整個遼宋之間的最前線,幽雲這邊,馬的保有量是相當高的,抽調3000匹戰馬,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雖然說,有一部分的工匠,不會騎馬,卻也被熟悉騎馬的騎士給帶着的,最少說,可以相對比較快速的前進。

在確定的演習,將會在第二天的中午進行,韓琦也就不着急了,當天晚上,帶領着重將,招待了薛玉。

薛玉出身軍中,是從底層軍官做起,一直到宮廷御直的,酒量當然不淺,不過他面對的可不是一兩個,而是衆多,當天晚上,也被灌醉了,好在他早有準備,帶的有定海軍的醒酒藥,在侍從的幫助下,總算沒有不省人事的。

韓琦灌醉薛玉,目的也是想趁着醉意,從薛玉的口中,知道定海軍更多的東西,既然沒有成功,他也不可能撕下臉用強,方法可以用,但是沒有起效果,就不能強行。

平安回到了房間,薛玉也是一身冷汗,也是到了酒過三巡的時候,他才發現不對頭,就已經停不下來了,好在有這種醒酒藥,只不過,效果只是讓他不那麼暈,醉的不省人事,可是難受和其他的酒後反應,還是有的。

第二天一大早,薛玉艱難的從被窩之中起來,勉強的穿戴好,腳步都有些蹣跚,而韓琦已經做好了準備。

一共3000人左右,護衛隊差不多有1000人左右,這是屬於他的,其他的武將,也多多少少帶了些人,軍隊總數超過了1800人,不算多,卻都是精銳。

剩下的1000多人,都是一些專業的人才,他們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會騎馬,大部分都需要在騎士的帶領之下。

好在,他們天不亮就出發,按照15公里左右,馬一路小跑的速度,差不多用2個時辰能夠抵達目的地,而到時候,距離整個演習開始的時間,差多還有一個時辰左右。

騎在馬上,薛玉不得不跟韓琦走在一起,忍受着宿醉的難受,好在,早晨用了點粥墊吧墊吧,又走的不算太快,薛玉身體的老底子還在,勉強跟韓琦並駕齊驅。

一路上,韓琦還是旁敲側擊的詢問,可是有了昨天晚上的失策,薛玉是絕對不敢多說什麼的,一問三不知,只要是牽扯到定海軍的一些事情,都以秘密來搪塞,對於此,韓琦笑眯眯的,也不多說,實際上,這些方面,韓琦也是早有準備,有時候,看東西,不能夠聽說的,要用去看的,不管定海軍有多少的秘密,在這一次,也是要顯露在他們的面前的,他只要認真的去觀看就好了。

差不多大半晌的時候,算路程,差不多快到了,韓琦詢問了一下薛玉,就要到了,繞過前面的一個小山,就到了地點了。

當他們繞過小山,看到前方開闊地的時候,發現遠處,有整齊的軍陣,那應該是定海軍演習的位置,距離小山這邊,不過是3裡多而已。

韓琦一眼卻被另外一個東西吸引了,在軍陣的正前方,一座巨大的,差不多有30多米高的棱堡,樹立在平原之上,在軍陣等的簇擁之下之下,顯得格外的醒目,韓琦的臉色一變,卻又很快的掩飾下來,他之前做了衆多的估計,沒想到,卻是最壞的局面。

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
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