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

定海軍,本就繁忙的港口,來了幾個不速之客,不過他們拿着樞密院旨意,很快就融入到了定海軍之中,他們也不是刺探定海軍的虛實,只是觀察鐵路的運作。

定海軍的鐵路,從建設開始,已經運作了有一段的時間了的,現在正好是最繁忙的時候,樞密院的訂單,也倒罷了,之前因爲賈朝昌的要求,在十月份,交付了一大批,現在,河北方面的棱堡,已經在緊張的興建之中,沒有更多的訂單的前提下,交頭不算很頻繁,可是年底了,其他方面的商品,卻活躍無比。

哪怕是在這個時間,沒有所謂的年底旺季,可是到了年底,任何的商家,都需要備一大批貨物,這些貨物用於年底的交易,整個定海軍的船隊,都在這個時刻忙碌無比。

這些官員們,算是見識到了整個定海軍的繁忙,無論是港口,還是在城市,都充滿了新奇的味道,可是這些官員觀察的更多的還是鐵路。

實際上,整個定海軍的鐵路,運作的相當的好,到現在爲止,鐵路已經運作了超過10個月了,現在的定海軍的鐵路,主要還是貨運,大量的鋼鐵,還有其他的物資,都是通過鐵路,運輸到了港口,然後通過港口,運送到各個地方。

馬匹跟鋼鐵的結合,就產生了目前定海軍現狀,這些官員們,主要看的,就是鐵路的運作,無數的商品,特別是鐵料,要無數的馬車運作的東西,卻可以通過鐵路很快的運輸到了港口。

這一切,讓這些官員很是好奇,不過他們用了3天的時間,把港口的一切都給記錄了下來,特別是鐵路的運作情況,這些都形成了最原始的數據,彙總到了汴梁。

八百里的加急,只用了不足3天的時間,就把他們再一次的送到了汴梁,隨同他們一起到達的,還有大量關於鐵路的第一手數據,這些數據,第一時間,送到了葉清臣的手中。

哪怕葉清臣估計的再多,也沒有想到,鐵路是這麼一個樣子的,平均70裡的時速,一次性可以運輸150石的重量,無論是哪一個的數據,都是無與倫比的,更何況結合到一起。

打個比方吧,最爲困擾北宋的西北問題,如果修建了一條鐵路,就可以得到很好解決,1000公里的距離,按照這個速度,只需要4個時辰而已,一次性可以運輸三四萬人的給養,這些都是優勢。

趙信之前說的,或許葉清臣不太相信,可是這些親信記錄下來的東西,卻是真真切切的,對於葉清臣而言,這個鐵路的修建,就勢在必行。

哪怕是在年節的時候,三司的運作,也沒有停止,很快的,要求被送到了趙信這裡,葉清臣要求趙信做出一個整體的預算,主要是從汴梁到靈州鐵路的預算。

這個數據,趙信之前的時候,已經在定海軍計算過了,可是現在更加詳細,是從汴梁到靈州的一個基礎的數據。

這一點,早在趙信之前離開定海軍的時候,就已經做過一系列的預測了,各方面的測繪,早在鐵路準備興建之前,就已經進行了,現在的又是半年的時間了,各方面的額數據的,更加的詳細了。

方案這些東西,就是趙信最爲擅長的地方後世的時候,寫過多少報告,成爲博士,也需要進行一系列體系,一步步走到今天。

更別說,這個方案,是提前就運作好,現在,只是在這些基礎的方案之中,做一個提純和呈現。

在接到了葉清臣的傳訊之後,趙信就知道,這個鐵路的計劃,已經沒有任何的問題了,現在的,只是一個具體的數據問題了。

在原始的數據方面,做了一個簡略的預算,不考慮什麼附加值,鐵路對於北宋來說,就是一個新興的東西,更別說,這是第一條鐵路,很多方面,趙信只是推廣的問題,不存在賺錢。

二里大概是800-1000貫,從汴梁到隴西,差不多就是2000裡,也就是三百萬貫的預算,不是說,趙信添加了很多附加的東西,關鍵是,鐵軌本身,並不是鐵路的全部成本,還包括了橋樑,周圍的佈置,最關鍵的,還是土地的成本。

就跟之前,準備的淮河的入海口一樣,明明知道,這能夠大幅度的減少定海軍的成本,增加定海軍商品的運輸量,可是牽扯到了土地的問題,這已經不是地方政府能夠解決的問題了,更別說是丁海軍。

北宋雖然存在節度使,甚至在他們的領域,節度使的權利,比起唐朝的節度使,還要大的多,幾乎是軍政兩方面,都是一把抓。

可是北宋的節度使,掌握的地盤非常的小,或許不是每一個都是縣的程度,可是比起縣,只是多了一點點。

更別說北宋對於節度使的限制,連立國的功臣,都被杯酒釋兵權了,更別說這些節度使,他們的全力,在出了各自的地盤之後,被限制的很厲害,就算趙信跟淮南東路的節度使關係很好,也不可能影響到他,所以,哪怕是淮河的這一條運河,投入不大,涉及的也不多,可是最終,還是沒有開工建設。

鐵路也是如此,哪怕是鐵路佔用的土地,遠比運河更小,一條可以容納4000石,甚至是更大的船隻的運河,單純他的寬度,就超過了100米,加上兩岸的距離,最少也是400米的長度,這樣300裡運河,佔用的土地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鐵路就不一樣了,鐵路的寬度,最多也就是三四米的樣子,加上兩次的一些必要的區域,最多也就是50米左右,這比起來運河來說,幾乎是十倍的縮小的,佔用的土地更少,哪怕距離更長,整體的預算也不高。

一條通向靈州的鐵路,整體的預算也只是300萬貫左右,這個預算遠比葉清臣向的要小很多,可是效果上面,卻更高。

數據方面,葉清臣知道的不多,只能夠夠按照趙信提供數據來簡單的計算。

按照每天1000列來算,一列大概是15噸左右,每天的運力,都超過了1.5萬噸,一年下來,數百萬噸,換算成石,那是20 倍提升。

這樣的數字,在後世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小了,

開玩笑,後世的鐵路,可不是現在這樣的鐵路,只有一節車廂,最多也就是兩三節,馬的力量,跟蒸汽機比起來,那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按照一節火車60噸的運輸能力來計算的話,,擁有一列50節車廂超級火車,總運力超過了3000噸,這還是單獨一個火車,後世的鐵路,已經把各方面計算到了極點,一個列車他們之間的距離,已經壓縮到了極點的。

哪一個幹線鐵路,不是以億噸位基礎了的,幾百萬噸,可能就是一天的運力,可是對於北宋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幾百萬噸,幾百萬石,已經可以發起一場大規模的戰鬥了,按照一個士兵,消耗10石的物資來計算了,這已經能夠支撐一個士兵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戰鬥了。

以前的運輸方式,1石的物資,運輸到了前線,最少要消耗三五石的糧食,這也是西北物價高的根本,有了鐵路的話,無論是速度還是運力,都壓縮到了極點。

葉清臣是有見識的人,哪怕因爲歷史的侷限性,他不可能知道鐵路的整體作用,可是這個眼光還是有的,有了這麼一條鐵路,未來的西北,也會變成河北,可以源源不斷的支撐大量的物資。

定海軍從成立到現在,各方面的運行,已經非常的完善了跟最初的時候,設計的已經有了不小的變化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運行的時候,逐步的改動,現在如果日夜不停的話,一天可以運行最少1000裡,真正達到日行千里。

運送的東西也多,經過了簡單的調整,最大的運輸量已經達到了20噸,換算成北宋常用的單位,就是4000石,這麼一個運力,已經相當於海上,最大的船隻了,這是在陸地上面,就以河北的京杭大運河爲例,最大的,也就是800石,也就是說,一節鐵路的車廂,相當於這樣5艘船。

如此方便快捷,而且非常不錯,建設起來的投入也不算太大。

葉清臣在稍稍的看了之後,就拿着方案,到了宮中,見仁宗了。

仁宗拿着這個方案,這才明白,之前他從貴妃哪裡拿了300萬資金,他心中有數,也感慨萬分,看起來困難的財務問題,在趙信的手中完全都不是什麼問題,趙信就如同庖丁解牛一般,輕而易舉的就解決了衆多的問題,十萬,百萬,甚至是千萬貫。

一個簡單的作坊,收益百萬貫,一個鐵匠作坊,直接讓北宋的貼料,升級換代,用更好的鐵料,甚至是精鋼,取代原有的鐵料,並且因此,讓整個北宋節約了千萬貫。

本身已經逐步嚴苛的北宋的財務狀況,在第一時間得到了好轉,同樣的,短短的10個月的時間,節約了大量的,一直以來,想要進行,卻沒有辦法進行的黃河的治理,也開啓了,總投入超過3500萬貫,每一年的投入1000萬的超大型的工程,資金上面,得到了保證

大型工程,對於一個國家的推動是巨大的,比如說京杭大運河,直接奠定了開封在北宋的位置,並且一直以來影響整個元明清三個朝代。

原因非常簡單,在過去,非常苦難的交通條件之下,水運是最爲便利,也是使用各種費用較少的,同事,發達的水運,造價也低。

可是推動這個京杭大運河的建設的隋煬帝,卻因爲奢侈,並且背上了京杭大運河的罪過,在很長一段時間之中是批判的。

實際上,當時的隋朝,沒有足夠的力量推動這麼一個而大型,大規模的建設的,只能夠徵發民力,就如同當年的秦始皇修長城一樣,長城是好,如果王朝有這個資金的話,興建,對於王朝的防禦力有巨大的提升,可是沒有的話,只能夠對內壓迫,這又不是奴隸社會,奴隸是沒有人權的這是封建社會,在這個社會之中,貿然的徵發,一定會釀成民變的。

實際上,秦朝因爲長城滅亡,隋朝也是同樣,可是長城和京杭大運河,都是整個國家級的體系攻城,對於這個國家,有着巨大無比的好處,甚至因此,影響了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之中,長長久久的影響。

北宋當然知道,修建黃河水利的好處,一旦修建完畢,整個北方,將會從現在的幾年一遇,降低到更低的程度,之中情況下,單純只是一些損失,就會非常的少,

可是之所以沒有推行,就是因爲沒錢,哪怕是最好的光景,也因爲巨大的投入,沒辦法儲存更多的資金,眼睜睜的看着這個過去。

現在有了鐵料,在整個朝堂的前提下,可以節約千萬館,並且已經彰顯出來的時候,葉清臣還不利用,他很清楚,政府是龐大的,各方面的擁堵,也會逐步的增加,在這個初期,不解決掉,把這個錢給規定了使用了,很快的瘋狂增長的費用,就會把這個節約的資金給吞掉,還不如這麼快的卡其。

可是,西北的問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把西北的各方面運輸費用,降低八成以上的話,單純韓琦定下來的這個大規模的交易,就可以讓整個北宋,獲得超過500萬貫的收益,更別說,還有趙信這邊廉價的產品。

300萬貫的總投入,這一點,北宋現在擠出來,是有些困難的,可是如果趙信拿來的300萬貫,應用上的話,那就完全不存在的什麼問題了。

仁宗此時此刻卻是非常異樣的感覺,300萬貫,他這段時間,一直在考慮這個錢要怎麼做,有心用在宮廷的建設上面,卻因爲種種顧慮而沒有實行,現在,這筆錢,終於有了運作的方向了。

葉清臣的目的,他也很明白,省去了很多的過程,他直接把錢交給了葉清臣。

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
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