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電荒

經過各方面的緊急努力,這場意外的小風波終於得到了順利化解。在三月二十五日正式選舉時,組織上的意圖得到了正確的體現。董金坤當選爲縣長,組織上定下的七位副縣長人選也都順利當選,王度成經過努力,終於“成功”的落選了,雖然他還是得到了一些零星的選票。

大局甫定。

換屆工作結束後,粵海縣的一切工作再一次走上正常軌道。所謂琴瑟相和,縣委書記趙長風和縣長董金坤兩個黨政一把手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粵海縣領導班子真正成了苗曉市長所說的那樣——一個團結的、具有強大戰鬥力的領導班和領導下,重點工程建設、財政制度改革、城鎮建設、旅遊開發、招商引資、製鞋業整合和結構調整等等一系列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舉措大力鋪展開來,整個粵海縣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少了段志魁、錢雲楓等人的掣肘,趙長風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大展宏圖,爲粵海這塊古老的土地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七十多萬父老鄉親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還在學生時代的時候,趙長風曾經在圖書館裡看過一篇文章,討論劉邦和諸葛亮誰更聰明。文章中說,表面看起來,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劉邦雖然是西漢開國皇帝,但是在當時人眼裡卻是一個流氓無賴。除了偷雞摸狗外,沒有其他本事。而諸葛亮在沒有出山之前已經譽滿隆中。出山之後更是了不得,硬是憑着自己地神機妙算,幫助弱小的劉備奪取了荊州和益州,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單單是因爲諸葛亮一個人而在歷史上留下地典故舉不勝舉: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等,即使諸葛亮死了。還留下一個“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的典故。

這麼看起來,把流氓出身的劉邦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放在一起做比較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兩個人不是在一個數量級上,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

但是,且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那篇文章中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劉邦遠遠比諸葛亮更爲聰明。文章中說,劉邦一個流氓無賴爲什麼會成爲大漢開國皇帝?劉邦自己也說過,他在謀略方面比不上張良、陳平,在打仗方面比不上韓信、彭越,在治理國家方面比不上蕭何。但是劉邦卻有這樣地長處,能瞭解人才,會使用人才。知道手下的人是什麼樣的人才,最適合從事什麼工作,然後就把手下這些人才安排在最合適的位置上,最後才能擊敗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成爲西漢一代開國明

反觀諸葛亮,雖然才智驚人。但是卻過分依靠自己的才智,不敢放手(或者說是不相信)使用手下地人。按照史書的說法,是“事必親躬”。孰不知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結果不但沒有統一三國,最後反而因爲自己過於操心勞累,耗盡心血,五十出頭就累死在五丈原。而且他死後,由於沒有獨當一面的人才,蜀漢很快就沒落下去,最後成爲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

文章最後說,諸葛亮的聰明只不過是小聰明而已,劉邦那種聰明纔是大聰明。

當時看完這篇文章後,趙長風很受震撼,因爲他自小聽三國演義,把那個神乎其神地諸葛丞相當成了自己的偶像,現在才知道,原來那個神鬼莫測的諸葛孔明不過是個小聰明罷了。真正的大聰明不是自己去做,而是要懂得去使用人才,讓人才爲自己去做事。

趙長風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之後,也一直想走劉邦這條路線,大聰明一把,發揮人民羣衆地才智,讓人才爲自己服務。可是個人的想法往往要受制於環境。雖然他也發掘使用了高勝強、韓加森、劉俊康,包括粵海縣地董金坤、莫日根、鮑曉飛等人才,爲他做了不少事情,但是這些人畢竟是有限,很多事情趙長風不得不親自去殫精竭慮地去思考,去籌劃,去親自操作,他常常感嘆,怎麼自己就落入諸葛孔明式的小聰明地窠臼裡去了。

現在。趙長風終於不用再發這樣地感嘆了。作爲統管粵海縣全局地一把手。他現在只要務務虛就行了。具體工作都有專人去做。既然不用事必親躬。趙長風地要求就很簡單。他對副手和屬下們只有一個要求:結果。他說。我不看過程。只問結果。具體你們怎麼操作。我不管。我只關心最後會是什麼樣地結果。這個結果能不能達到我地要求。

其實這種做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爲什麼?因爲這種做法其實就是放權。放手讓副手和手下人去做。就等於說是放權。權力這玩意兒可是個奇妙地東西。就好比是毒品一樣。一沾就上癮。對某些領導來說。讓他們把手中地權力分一些給副手和下屬。簡直像是要他們地命一樣。好在趙長風看得通達透徹。知道放權其實也是解放自己。只要事情能幹好。這個權力暫時放下去又如何?反正自己是班子地班長。放下去地權力在需要時隨時就能收回來。

當然。趙長風也並不是完全務虛。不管具體事情。有一件事情他就一直抓在手裡。並且全程跟蹤。這件事情就是粵海永磁材料廠這個重點項目地建設。趙長風自始自終都沒有放鬆過。因爲這個項目對於粵海縣來說。意義太重大了。這個項目如果獲得了成功。不但但意味着粵海縣地方財政收入會有一個鉅額跳躍。更是意味着。粵海縣擺脫了製鞋小作坊那種落後地經濟發展模式。開始走向以高科技新材料項目爲龍頭地發展新模式。

不過比起其他忙得底朝天地縣領導。只跟蹤一個具體項目地趙長風顯然要輕鬆很多。董金坤、解運來等人就整天向趙長風抱怨。趙長風這那是讓他們當縣領導。簡直是拿他們當長工使喚。

每當聽到這些抱怨。趙長風就微笑着說道。怎麼?你們現在工作地這麼充實。還有什麼好叫屈地?難道天天閒得發黴才幸福?那好。縣圖書館館長、縣黨史辦主任都空缺呢。你們要不要去那裡清閒一下?

副手們立刻乖乖地閉上嘴巴。其實他們抱怨也是口頭上說說。做一個樣子。內心中幸福着呢!當領導不怕忙。就怕閒。如果一個領導。一整天沒有一個電話。家裡地門鈴十天半月不響一次。那這個領導不是退休在家。就是靠邊站了。現在他們每個人三個手機都快要被打爆了。家裡地門鈴線路不到一個月就要讓政府辦行政科過來更換一次。不正說明他們在粵海縣幹部羣衆心目中地重要性嗎?

時間進入到了五月份,趙長風這種清閒狀態終於被打破,有一件事情必須得到解決。

說起這件事情,其實不光是粵海縣,只要是經濟發達的地區都會遇到,那就是缺電,電不夠用了。之所以造成這個局面,是因爲華夏國電力決策部門對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估計不夠充分,以至於電網和電廠的建設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速度。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用電還暫時不成問題。但是對於經濟發達地區來說,工業用電量和居民用電量早就突破地區的負荷,停電就成了家常便飯。

粵海縣情況也是這樣,海州市供電局分給粵海縣的用電指標爲二十五萬到二十八萬千瓦。在冬季,這個用電指標還馬馬虎虎,勉強夠用,可是粵海縣地處祖國南陲,氣溫炎熱,隨着夏天的到來,氣溫越發顯得酷熱難耐,於是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打開空調降溫,居民家中的空調更是二十四小時常開不斷。如此一來,粵海縣的用電指標就開始吃緊,加上粵海縣不斷有新工廠新企業的成立,工業用電量也直線上升,於是粵海縣就鬧起來電荒。

不過怎麼鬧電荒,縣委縣政府辦公樓的電是不會停的,縣委常委的小別墅樓的電也不會停的,縣政府所在地石灣鎮的路燈霓虹燈景觀燈的供電也不會停的。所以作爲縣委書記,趙長風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可是一天他在粵海永磁材料廠觀看一臺進口設備試機時,卻忽然間遇到了停電。趙長風很是奇怪,就問在現場的郝前進廠長,怎麼縣裡重點工程還會停電?郝前進廠長苦笑着說道,不但會停電,而且經常停電,已經嚴重影響了建設工程進度。這個問題我本來就是想找個時間向趙書記彙報的。如果按照這個停電的頻率,那麼即使工程建設投產了,恐怕也沒有辦法正常生產,工廠的效益會大受影響。

趙長風黑着臉回到辦公室,對鮑曉飛交代道:“去,把縣供電局的崔局長給我叫過來!”

第二更送到。書友們久

第144章 範爭強被雙規了第56章 串供(二)第10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189章 煤層氣第一百三〇七章 題字第52章 老省長髮火第99章 鳥欲出籠第29章 終於來了第177章 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第50章 書中自有鮑魚菇第75章 調整幹部第29章 添亂也不看個時候第22章 區區兩萬塊第19章 王三發的金子第155章 顯着政績第12章 風雲人物第11章 拉存款第18章 鄉政府的大奔第36章 又一封舉報信第93章 準備潛逃第17章 父母失業了第73章 領導的心思第一百〇八章 衆星捧月第47章 特種兵出手第81章 刻舟求劍第21章 口碑第136章 緊急抗雪第7章 基層幹部的道德觀第140章 班長,辛苦了第128章 略施小計第65章 書記出馬第68章 省扶貧辦主任第276章 東西部幹部大交流第69章 扶貧典型第12章 承諾第10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61章 奇恥大辱第7章 交接第147章 政績(二)第92章 身陷囹圄第70章 省長批示第42章 誰會更好看!第79章 愛民如子第15章 天大地大面子最大第53章 喬四兒第36章 又一封舉報信第61章 釜底抽薪第220章 粵東省副書記?第157章 自來水公司第129章 事情大條了第41章 暫時保管第83章 家庭教師第145章 梨樹口第一百〇六章 一塊肥肉第145章 響鼓還要重錘敲第77章 流血衝突第33章 狡猾的對手第102章 大換血第20章 和蔡國洪的第一次交鋒(一)第5章 縣長也敢打(二)第16章 四號大橋第94章 蔡達明會報復嗎?第118章 亂局的旁觀者第273章 絕世美女第122章 又升官了第一百〇三章 心頭肉和命根子第47章 賣乾貨與種真菌第82章 衣錦還鄉第19章 打破平衡第159章 准考證下來了第170章 方振華奇怪的態度第98章 手握罪證第33章 母親康復了第120章 大局初定第90章 斬獲第42章 叔盡其用第134章 尋根問底第17章 娟子(二)第173章 城市的定位第76章 又一枚棋子第43章 要讓錢書記和趙縣長都滿意第73章 趙強的態度第10章 領導批示的秘密(二)第2章 微服私訪第13章 團結也是要看條件的第278章 強力佈局第153章 叔叔第50章 正事第16章 扶貧扶到蜜罐裡第34章 作秀要做足第5章 合法的強盜第114章 老辣手段第266章 巨大利益第38章 獻血卡第114章 面子與架子第62章 靈兒的挑戰第15章 鍾所暈過去了第16章 真的是縣長第88章 審計科的新同事第221章 一條大魚
第144章 範爭強被雙規了第56章 串供(二)第10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189章 煤層氣第一百三〇七章 題字第52章 老省長髮火第99章 鳥欲出籠第29章 終於來了第177章 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第50章 書中自有鮑魚菇第75章 調整幹部第29章 添亂也不看個時候第22章 區區兩萬塊第19章 王三發的金子第155章 顯着政績第12章 風雲人物第11章 拉存款第18章 鄉政府的大奔第36章 又一封舉報信第93章 準備潛逃第17章 父母失業了第73章 領導的心思第一百〇八章 衆星捧月第47章 特種兵出手第81章 刻舟求劍第21章 口碑第136章 緊急抗雪第7章 基層幹部的道德觀第140章 班長,辛苦了第128章 略施小計第65章 書記出馬第68章 省扶貧辦主任第276章 東西部幹部大交流第69章 扶貧典型第12章 承諾第10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61章 奇恥大辱第7章 交接第147章 政績(二)第92章 身陷囹圄第70章 省長批示第42章 誰會更好看!第79章 愛民如子第15章 天大地大面子最大第53章 喬四兒第36章 又一封舉報信第61章 釜底抽薪第220章 粵東省副書記?第157章 自來水公司第129章 事情大條了第41章 暫時保管第83章 家庭教師第145章 梨樹口第一百〇六章 一塊肥肉第145章 響鼓還要重錘敲第77章 流血衝突第33章 狡猾的對手第102章 大換血第20章 和蔡國洪的第一次交鋒(一)第5章 縣長也敢打(二)第16章 四號大橋第94章 蔡達明會報復嗎?第118章 亂局的旁觀者第273章 絕世美女第122章 又升官了第一百〇三章 心頭肉和命根子第47章 賣乾貨與種真菌第82章 衣錦還鄉第19章 打破平衡第159章 准考證下來了第170章 方振華奇怪的態度第98章 手握罪證第33章 母親康復了第120章 大局初定第90章 斬獲第42章 叔盡其用第134章 尋根問底第17章 娟子(二)第173章 城市的定位第76章 又一枚棋子第43章 要讓錢書記和趙縣長都滿意第73章 趙強的態度第10章 領導批示的秘密(二)第2章 微服私訪第13章 團結也是要看條件的第278章 強力佈局第153章 叔叔第50章 正事第16章 扶貧扶到蜜罐裡第34章 作秀要做足第5章 合法的強盜第114章 老辣手段第266章 巨大利益第38章 獻血卡第114章 面子與架子第62章 靈兒的挑戰第15章 鍾所暈過去了第16章 真的是縣長第88章 審計科的新同事第221章 一條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