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尾聲

?杜書記,粵海縣是我們海州市的一個典型,我們正在t海縣在財政制度改革方面的經驗,爭取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在全市有計劃地逐步推廣粵海縣的經驗。”苗曉誠摯地說道:“本來我還在想這樣的舉措會不會激進了一點,超前了一點。今天聽了杜書記的講話,才發覺這舉措不是超前了,而是保守了,落後了。杜書記,您們高層領導在大方向的把握上比我們基層要敏銳得多,也準確得多啊。”?

省委秘書長石金山一路上很少說話,這個時候就接過苗曉的話說道:“苗市長,不光你有這樣的感覺,我也有這樣的感覺,尤其是像我這樣天天跟在杜書記身邊,這種感覺越發強烈。高層次的領導看待問題的眼界和我們就是不同,我跟在杜書記身邊,天天都能進步,天天都能學到寶貴的東西。”?

杜紅軍看了石金山一眼,說道:“老石,你是省委秘書長,可不能動不動就給領導戴高帽子啊,這些話可不是你應該說的。”?

趙長風在一旁看了心中就嘀咕,怪不得人們傳言杜紅軍雖然從省長升爲省委書記了,但是還是喜歡自己的老部下,省政府秘書長謝富海,對省委秘書長石金山似乎不怎麼感冒。?

但是也說不準。也許杜紅軍只是嘴上批評批評石金山,內心卻高興着呢。?

不過趙長風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弄明白,爲什麼杜紅軍喜歡謝富海,卻沒有把謝富海帶到省委那邊呢?這個問題趙長風在心裡琢磨了很久,一直沒有個答案。?

參觀過會計中心,杜紅軍又到財政局其他部門參觀了一下。比起會計委派中心來,後面的參觀可以說是走馬觀花,草草就結束了。?

然後就到了財政局的會議中心,召開了一個座談會。在座談會上,財政局王局長代表財政局做了粵海縣財政制度改革的專題彙報。說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趙書記的關懷下,粵海縣財政局針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會計信息失真、經濟秩序混亂、財政之處管理手段落後等問題,財政局從體制、機制、制度和管理上全面推進財政制度改革和創新。整個過程分爲“重點突破”、“整體推進”、“鞏固提高”三個階段,進行了“會計委派、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國庫集中支付、財政監督和保護性收費”等數項改革。目前改革已經度過“整體推進”階段進入“鞏固提高”階段。會計委派製得到不斷完善,同時也爲其他財政改革提供了才做平臺,政府財政信息對外披露,受到粵海縣廣大人民羣衆的廣泛好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杜紅軍書記在聽取彙報之後,再次對粵海縣在財政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肯定。他號召全省其他地區從三個地方向粵海縣進行學習。?

“一是學習他們敢於探索、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從制度、機制改革着眼,從源頭、基礎着手解決問題的思路。?

”?

“二是學習他們識大體、顧全局。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地堅定信念和從調整現存地權力和利益分配格局入手。知難而進、破難前行地堅韌意志。”?

“三是學習他們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依法運作。綜合配套。堅持改革。謹慎操作。不斷總結。逐步完善地工作做法和作風。”?

杜紅軍書記最後強調指出。從表面上看。粵海縣進行地是公共財政制度地改革。但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爲財政系統內部一項具體地、小地改革。它涉及了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改革等更深更廣地內容。海縣地做法和經驗對粵東省許多工作都有借鑑意義。有了粵海縣做榜樣。我希望全省其他地區都要向榜樣學習。深入思科如何使政府工作與時俱進。更好地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地重擔。更好地爲人民羣衆履行職責!?

隨後市委書記陳天貴、市長苗曉和粵海縣縣委書記都發表了講話。內容無外乎杜書記地指示非常重要非常及時。要認真領會杜書記地講話精神。貫徹杜書記地指示。繼續把相關工作做好做紮實。當然。在趙長風地講話中。還多了一些內容。說明粵海縣財政制度改革是在海州市委市政府地領導下。是在市委陳書記和市政府苗市長地親自關懷和指導下。海縣領導班子成員齊心協力率領粵海縣廣大財經戰線地幹部羣衆努力富都。最後才取得這一番成績地。?

視察過財政局之後。杜紅軍書記卻沒有按照計劃繼續去視察粵海縣第二個點。粵海永磁材料廠。而是在縣委小招用過簡單地工作餐之後。返回了海州。?

對於這樣地結果。趙長風雖然感到有些美中不足。但是他今天已經在省委書記杜紅軍這裡得到了太多褒揚。所以即使杜紅軍不去參觀粵海永磁材料廠。趙長風也不感到有太多遺憾。?

不過趙長風還是揣摩了一下杜紅軍這個舉動的用意,視察財政局,而不去視察永磁材料廠,說明在杜紅軍眼裡,粵海縣的財政改革對全省來說都有示範意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而粵海縣永磁材料廠,雖然產值驚人,對粵海縣的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貢獻很大,但是畢竟是一個成功企業的個例而已,比起財政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來說,不可同日而語……?

官場上是沒有什麼秘密的。幾乎在杜紅軍書記離開粵海縣的同時,他在海縣視察時的所做所說甚至一些具體細節迅速傳播開來,所有聽過這些東西的人都知道,省委杜書記對粵海縣那個年輕的縣委書記青眼有加,聯想到三月初馬上就要召開的粵東省人代會,人們都說,那個全省最年輕的縣委書記趙長風恐怕要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去了……?

----???第四卷粵東新貴到此結束,請書友繼續關注本書,第五卷冷麪市長明天開始推出。?

第18章 河鮮第278章 強力佈局第136章 緊急抗雪第117章 抓住了尾巴第140章 與時間賽跑第4章 憤怒的農民第123章 算盤第164章 面試(四)第113章 專案組第88章 審計科的新同事第126章 假女友第73章 我要當官第224章 簽字第192章 私家車奇遇記第167章 現在幾點了?第71章 蔡達明的報復第127章 調虎離山第115章 海州霸王第4章 憤怒的農民第76章 火車皮市長第7章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69章 扶貧典型第10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57章 刁蠻美女第117章 裂痕第55章 韓加森的後手第58章 無賴第36章 又一封舉報信第79章 發財春夢第93章 南江第189章 最後的準備第218章 資金第140章 班長,辛苦了第95章 軟中華與金芒果第116章 案情突變第42章 叔盡其用第13章 又見趙強第27章 最需要的時候你總會出現第24章 田磊小兩口第34章 作秀要做足第265章 首席第196章 壓倒性意見第12章 事態嚴重第165章 截胡第141章 牛逼之極的辦法第45章 拜佛與武裝第172章 聯席會議第6章 人命關天第168章 打獵第8章 老虎發威(二)第41章 暫時保管第218章 資金第90章 白記魚館第97章 決定命運的錄音帶第一百三〇九章 省局的架子第100章 吸毒嫖娼第35章 膽子第72章 打着紅旗反紅旗第34章 上帝的垂青第83章 話語權第19章 你認識趙省長?第168章 一份文稿第32章 當場奪權第67章 俄羅斯,我來了!第60章 夠意思的大哥第4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19章 四套班子第151章 常委會(三)第102章 大換血第241章 久聞大名第127章 老部下第一百六十二章第37章 手腕第99章 張處長,請簽字!第182章 夜總會第61章 競相效忠第61章 競相效忠第115章 登門求和第52章 一箭雙鵰第126章 假女友第49章 車的奧妙第42章 誰會更好看!第241章 久聞大名第26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182章 夜總會第10章 校長大人怒了!第56章 火上澆油第45章 書記是怎麼煉成的第218章 資金第140章 釣魚第189章 煤層氣第63章 驚慌失措第二百〇四章 李局長來電第181章 電視臺的潛規則第80章 南北之分第4章 初來乍到(三)第30章 強硬亮相(二)第158章 引黃乾渠第47章 字癡第116章 小老弟
第18章 河鮮第278章 強力佈局第136章 緊急抗雪第117章 抓住了尾巴第140章 與時間賽跑第4章 憤怒的農民第123章 算盤第164章 面試(四)第113章 專案組第88章 審計科的新同事第126章 假女友第73章 我要當官第224章 簽字第192章 私家車奇遇記第167章 現在幾點了?第71章 蔡達明的報復第127章 調虎離山第115章 海州霸王第4章 憤怒的農民第76章 火車皮市長第7章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69章 扶貧典型第10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57章 刁蠻美女第117章 裂痕第55章 韓加森的後手第58章 無賴第36章 又一封舉報信第79章 發財春夢第93章 南江第189章 最後的準備第218章 資金第140章 班長,辛苦了第95章 軟中華與金芒果第116章 案情突變第42章 叔盡其用第13章 又見趙強第27章 最需要的時候你總會出現第24章 田磊小兩口第34章 作秀要做足第265章 首席第196章 壓倒性意見第12章 事態嚴重第165章 截胡第141章 牛逼之極的辦法第45章 拜佛與武裝第172章 聯席會議第6章 人命關天第168章 打獵第8章 老虎發威(二)第41章 暫時保管第218章 資金第90章 白記魚館第97章 決定命運的錄音帶第一百三〇九章 省局的架子第100章 吸毒嫖娼第35章 膽子第72章 打着紅旗反紅旗第34章 上帝的垂青第83章 話語權第19章 你認識趙省長?第168章 一份文稿第32章 當場奪權第67章 俄羅斯,我來了!第60章 夠意思的大哥第4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19章 四套班子第151章 常委會(三)第102章 大換血第241章 久聞大名第127章 老部下第一百六十二章第37章 手腕第99章 張處長,請簽字!第182章 夜總會第61章 競相效忠第61章 競相效忠第115章 登門求和第52章 一箭雙鵰第126章 假女友第49章 車的奧妙第42章 誰會更好看!第241章 久聞大名第26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182章 夜總會第10章 校長大人怒了!第56章 火上澆油第45章 書記是怎麼煉成的第218章 資金第140章 釣魚第189章 煤層氣第63章 驚慌失措第二百〇四章 李局長來電第181章 電視臺的潛規則第80章 南北之分第4章 初來乍到(三)第30章 強硬亮相(二)第158章 引黃乾渠第47章 字癡第116章 小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