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會戰(5)

正黃旗的幾個大臣勇將自以爲看透了朝局,對肅親王的突然開竅也是十分激賞。

倒是豪格究竟是真的退讓把事態搞大,以爭取資源和兵力上的支持,又或者是真的是被打的豬頭一樣,幾個正黃旗的老人,哪怕就是赫舍裡索尼在內,都是絕不會相信是後者。

軍事上預備大打出手,政治上則是大肆招攬明朝降官,不管是東林還是閹黨,齊黨楚黨浙黨,兼容包並,反正只要肯降,一律授給官職。

十月間,還派了吳惟華在內的降官出京,巡撫山西山東等各處地方,招撫地方士紳,拉攏民心,號稱減賦,以萬曆年間的賦稅丁冊來徵稅。

雖然清廷一直是按加徵了三餉後的標準來收稅,就算到康熙“盛世”也是如此。江南一帶,康熙年間最富時也不能和萬曆年間比,一樣的窮困,但清的賦稅徵收比起明朝更加靈活,比如西北一帶就少收一些,而且有災害就趕緊賑濟,適當的時候會大規模的減免丁銀,最少在黃冊上是如此,加上清初的屠殺和文字獄,高壓之下還用“永不加賦”來噁心人,文人也被收爲鷹犬,於是在文字之上,清初一掃明朝的種種苛政,頓時就成了清平世界,太平盛世。

其實從順治元年到康熙年間,數十年間漢人的抵抗和戰爭沒有停止過,最嚴重時的順治六年到七年,戶部存銀才幾千兩,官俸也沒發,全旗男丁數字從六萬多降到六萬以下,到處起火,處處烽煙。

就算這樣,清廷還是挺了過來。

原因很多,南明太廢物是一宗,八旗武力在順治早年還有用是一宗,但清廷早年在拉攏使用漢人官紳上下的功夫,也是極重要的一個原因了。

無非是高壓之下,不量纔不量德,只願降便可用,而且以往一切,都給予保留。

這樣百姓再苦,官紳卻不苦。

然後尊孔,開科舉,比起蒙古韃子聰明百倍,就這樣,才慢慢坐穩了江山。

不過現在這個時候兒,清廷卻有點坐不大穩當的意思了。

北京的謠言始終沒有停過,關於滿洲隨時可能撤走,或是屠城,搶掠,或是明軍北伐的傳言,幾乎隔幾天就會爆發一回。

整個清朝的政府機構裡就沒有對付這種情形的部門,這不象明朝的錦衣衛,菜場每天什麼價,茶館裡老百姓在聊什麼,每天都有“打事件”的番子給報到東廠和錦衣衛,然後每天由廠衛督公們再來稟報給皇帝,所以對民間輿論情形還算掌握的住。

清朝就不行了,現在城中謠言隔幾天就爆發一次,上層的滿洲人都不大清楚,多爾袞聽到一些,也採取過措施,不過也就僅限於此了。

儘管在北京已經幾個月,八旗已經分駐內城,並且從關外迎來福臨正式登基,但滿清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掌握,還遠沒有達到預期值!

人心不附,民心自然也會影響到官心。

最近這段時間,又有一些官員南下了,理由當然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不過,由原本的對清廷極爲看好,到現在首鼠兩端,心存疑慮,人心之變,一葉落而知秋,很多大事,就是體現在這些細處了。

當然,現在還是看好清廷的更多一些,不少漢人士大夫儕身於朝堂之上,願爲新朝殫精竭慮的效力,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復社曾經的主盟,江南有名的大才子周鍾了。

…………天剛矇矇亮,周鍾就從家裡出來了。

跟着他的是貼身伺候的伴當,就在他跨馬坐騎邊上,一前三後,四個人簇擁着他往宮禁趕過去。

多爾袞十分勤政,每天都會召見八旗貴胃,各旗的額真章京也是隨時召見,部院大臣,漢大臣,都隨時可能叫進去諮詢事情。

至於大型朝會,十來天前剛舉行過登基大典,朝野間都是鬧了一個人仰馬翻,各人都疲憊了,所以已經很久沒有召集大型的集會。

以周鍾兵科給事中的職份,再加上漢人的身份,原本是沒資格見攝政王的,有什麼事,稟報給本部堂官,或是由堂官代奏。

清代明以後,對明朝的舊制多半接受,但有幾個明顯的變化。

一個是總督和巡撫的兵權加重,治權加重,官銜變化也是十分的明顯。明朝巡撫如果不是要緊地方或是宣力有年的,一般纔是從四品的官職,不要說和布政使比,就是布政使司的左右參議也是比巡撫官職高。

這樣巡撫雖然是權力大,但官職不高,也算是明朝對地方行政分省力量的一種壓制吧。

清朝的巡撫卻是在品級上提高不少,總督更是直接加兵部尚書,職權比起明之總督,看似不能加什麼節制五省,七省的頭銜,但實際權力,卻大爲增加。

地方制度改變還有明顯的一宗,便是裁撤巡按。

清對明的巡按制度不感興趣,其中頗有深意,順治年間曾經恢復過巡按制度,不過沒有多久就又廢除了。

巡按制度被廢,意味着地方監察在形式上也被取消了,不過這只是對應地方官制,在中央來說,清初政治最大的變化,就是給事中制度的消亡。

明之黨爭,很大程度就是體現在御史和給事中這兩個職位上了。

秉持國政的大佬們都會養自己的門生故舊,其中一定要籠絡一批御史,這些人就是走狗打手,指誰打誰,黨爭之起,都察院的御史一定是衝在第一線的。

徐階搞嚴嵩,夏言搞徐階,不外如是。

給事中就是更加犀利的武器,明沒有唐朝的三省制度,亦無宰相。內閣是有其實而無其名,那麼,對君權的限制體現在哪裡?

也就是給事中的封駁權而已!雖然這個封駁權很少用,但畢竟是對君權的一種抗衡和制約,而且,是制度上的抗衡和制約!

明清君權異同,也就是在給事中制度上的改革就能看出一點端倪來了!

現在周鐘的兵科給事中的官位還在,不過論說起來,他得意之處只是在於先攀上了洪承疇,然後洪承疇出京之前,把他又推薦給范文程。

不論洪和範二人怎麼爭權,暗中怎麼勾心鬥角,最少表面上交情還算不壞。

況且洪承疇等閒不薦人,這麼一弄,范文程自是將周鍾納入自己囊中,不過時間一長,他倒是瞧了出來,周鍾筆下來得,腦子也很活泛,對明朝的瞭解也很深刻,特別是南方士林,范文程和洪承疇怕也還不如此人瞭解之深。

這麼一來,周鍾就算又紅的發紫了,品級官職什麼的,就都在其次了。

范文程也不過就是一個內院大學士,但就算旗主王爺,又有誰敢輕看這個內院學士?

每天見攝政王的人很多,不過任何人見了范文程的轎馬,都是得主動上前請安!

往武英殿,頂好就是走西華門進來,往東走沒多遠就是武英門,路程又近,也不必從長安左右門繞道,更不必打東華門繞那麼老大一圈。

不過打西華門進宮的恩典不是人人都有,周鍾在凜洌的寒風裡縮頭縮腦的等了半天,好不容易看到范文程的車轎過來,周鍾一喜,正打算上去,卻遠遠看到一個滿官騎馬趕上來,看頂戴穿着似乎是個宗室公爵,但見他遠遠將范文程車轎攔了,然後范文程下來,相揖爲禮,就這麼站着說話。

十月的北京,遠比後世爲冷,雖未下雪,但寒風凜洌,宮門這裡又是無遮無擋的空地,周鍾穿的雖暖,奈何頭頂尷尬處還不大適應,所以感覺格外寒冷,但覺寒氣絲絲縷縷不停的侵入上身,叫他着實難捱。

好不容易,那個滿洲公爵和范文程說完,這才又打馬向宮門這裡來。等近一些,果然看到頂上是寶石頂子,腦後也賜了花翎,眉毛粗濃而臉色獰惡,不過雖然是滿臉的絡腮鬍子,年紀倒不算很大,介於青年到中年之間的樣子。

雖相貌如此,周鍾也不敢亂猜,滿洲人早年幕天席地的漁獵,不少老輩宗室都是在少年時受過苦的,皇太極爲貝勒時還住赫圖阿拉,身爲汗王之子也就住在高腳屋上,東北那個天氣,冬天一到,汗王一樣能在臉上抹豬油纔敢出門,貴胃子弟過的也並不怎麼好,眼前這位大爺的年紀,還真的不好猜度。

周鍾心裡也是胡思亂想,鎮定一下自己的情緒,不過這個滿洲公爵在進宮門的同時,卻是繞道過來,在周鍾肩膀上重重一拍,咧嘴笑道:“你是叫周鍾吧?”

他的漢話說的十分別扭,不過好歹周鍾聽的懂。

當下連連點頭,笑答道:“下官就是周鍾。”

“嗯,你不壞,好生巴結差事,有你的好前程可奔!”

話說的十分粗直,不過周鍾知道滿洲人計功升職,都是算“前程”,當年從白丁到貝勒是二十四個前程,所以奔前程一說,是勉勵的好話。

當下連聲答應,笑容可掬,那個公爵又重重點了點頭,這才轉身進去了。

第321章 會戰(56)第206章 餘波(15)第73章 盛京第141章 南京(29)第78章 密議第77章 驕兵第260章 序幕(6)第16章 潰敗第230章 轉折(20)第301章 會戰(37)第95章 風雲(11)第270章 會戰(6)第224章 轉折(4)第320章 會戰(38)第320章 會戰(38)第61章 熱血(4)第279章 會戰(15)第43章 軍師第247章 轉折(27)第158章 南京(46)第171章 練兵(3)第137章 南京(25)第342章 決勝(17)第205章 餘波(13)第294章 會戰(30)第101章 立基(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216章 收穫(9)第12 揉搓第100章 立基(2)第26 助餉第183章 變化(9)第235章 轉折(15)第43章 軍師第56章 出宮第301章 會戰(37)第330章 會戰(39)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六章 南京14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一章 南京9第20章 巧遇第52章 京城第153章 南京(41)第172章 李巖(1)第272章 會戰(8)第340章 會戰(40)第320章 會戰(38)第326章 決勝(1)第103章 立基(5)第188章 變亂(5)第278章 會戰(14)第173章 李巖(2)第343章 決勝(18)第239章 轉折(19)第19章 都中第206章 餘波(15)第183章 變化(9)第192章 變亂(9)第23章 機緣第6章 人心第262章 序幕(8)第248章 轉折(28)第5章 賜刀第238章 轉折(18)第87章 風雲(3)第6章 人心第6章 人心第198章 餘波(6)第190章 變亂(7)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章 南京8第30章 失控第299章 會戰(35)第26 助餉第266章 會戰(2)第66章 熱血(9)第146章 南京(34)第133章 南京(21)第150章 南京(38)第41章 走路第212章 收穫(5)第159章 南京(47)第71章 犧牲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7第65章 熱血(8)第81章 擇賢第81章 史公第258章 序幕(4)第263章 序幕(9)第201章 餘波(10)第52章 京城第270章 會戰(6)第14章 先聲第141章 南京(29)第141章 南京(29)第332章 決勝(7)第74章 誓師第279章 會戰(15)第142章 南京(30)第308章 會戰(44)第159章 南京(47)第50章 哭廟
第321章 會戰(56)第206章 餘波(15)第73章 盛京第141章 南京(29)第78章 密議第77章 驕兵第260章 序幕(6)第16章 潰敗第230章 轉折(20)第301章 會戰(37)第95章 風雲(11)第270章 會戰(6)第224章 轉折(4)第320章 會戰(38)第320章 會戰(38)第61章 熱血(4)第279章 會戰(15)第43章 軍師第247章 轉折(27)第158章 南京(46)第171章 練兵(3)第137章 南京(25)第342章 決勝(17)第205章 餘波(13)第294章 會戰(30)第101章 立基(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216章 收穫(9)第12 揉搓第100章 立基(2)第26 助餉第183章 變化(9)第235章 轉折(15)第43章 軍師第56章 出宮第301章 會戰(37)第330章 會戰(39)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六章 南京14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一章 南京9第20章 巧遇第52章 京城第153章 南京(41)第172章 李巖(1)第272章 會戰(8)第340章 會戰(40)第320章 會戰(38)第326章 決勝(1)第103章 立基(5)第188章 變亂(5)第278章 會戰(14)第173章 李巖(2)第343章 決勝(18)第239章 轉折(19)第19章 都中第206章 餘波(15)第183章 變化(9)第192章 變亂(9)第23章 機緣第6章 人心第262章 序幕(8)第248章 轉折(28)第5章 賜刀第238章 轉折(18)第87章 風雲(3)第6章 人心第6章 人心第198章 餘波(6)第190章 變亂(7)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章 南京8第30章 失控第299章 會戰(35)第26 助餉第266章 會戰(2)第66章 熱血(9)第146章 南京(34)第133章 南京(21)第150章 南京(38)第41章 走路第212章 收穫(5)第159章 南京(47)第71章 犧牲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7第65章 熱血(8)第81章 擇賢第81章 史公第258章 序幕(4)第263章 序幕(9)第201章 餘波(10)第52章 京城第270章 會戰(6)第14章 先聲第141章 南京(29)第141章 南京(29)第332章 決勝(7)第74章 誓師第279章 會戰(15)第142章 南京(30)第308章 會戰(44)第159章 南京(47)第50章 哭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