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裁軍

“社稷綿延國祚傳承,茲事體大書文難競,朕意麪晤商之!”

這些內容不是出自聖旨,也不是正式的官樣書文,而是皇帝以私人名義寫給張啓陽的一封“私信”。

在復隆皇帝的這封書信當中,對於光復北地收復故都之事大加讚賞,佔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但那根本就不是重點,重點只說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大行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葬禮,皇帝本人基本同意了張啓陽的意見,但具體的規格和細節還需進一步商議。

至於第二件事,則是在說冊立國儲。

翁皇后喜誕麟兒,復隆皇帝做父親了。

這個孩子的出生,對於整個大明朝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正宮皇后生下的這個男嬰,就是復隆皇帝的嫡長子,若是沒有什麼意外的話,這個孩子很有可能被立爲太子,成爲國之儲君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是這個時候,絕不是談論此事的最好時機。

按照國朝傳統,一般會在孩子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才冊立太子,哪有剛剛出生幾天就冊立太子的說法?

但復隆皇帝還是動了“早立嗣君以安天下”的心思。

冊立太子爲國儲君,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但是,把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兒冊立爲太子,這就顯得有些古怪了: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子嗣衆多的情況下,爲了避免皇子之間出現紛爭,纔會確立太子人選,用來穩定局勢。

或者是皇帝本人年事已高,爲了防止出現意外,纔會着急立一個太子出來,好隨時做好繼承大統的準備。

但是,復隆皇帝年紀輕輕,而且只有這麼一個子嗣,卻急急吼吼的要“早立嗣君以安天下”,明顯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但皇帝的這封書信卻說的極是誠懇:到底要不要冊立太子,這是國家大事,關係到江山社稷的傳承和大明朝的未來,我這個做皇帝的始終拿不準主意,所以想和你勇毅公私下商量商量。

畢竟是這麼大的事情,書信往來實在很難說清楚,萬一文字有誤豈不是要耽誤了整個大明王朝?所以你還是回來一下吧。

“哎,咱們的這位陛下真是小氣了!”張啓陽笑着對高起潛說道:“想要調我回去,直說就好了,偏偏要玩弄這樣的小聰明小手段,真是貽笑大方。老高啊,你說這是陛下的意思還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想把張啓陽調回去,這分明就是一種試探,連高起潛都看出來了。

但卻使用如此幼稚可笑的藉口,確實顯得欲蓋彌彰,對此高起潛只能苦笑:“我估摸着是陛下的意思吧,若是蔡楓華他們操作這個事情,斷不會如此的輕忽兒戲。”

蔡楓華這個人,雖然對張啓陽的戒備之心很重,甚至可以算是李吳山的政敵,而且嚴重缺乏應有的眼光和魄力,卻勝在做事沉穩老成持重,一定會找個像模像樣的藉口,

而不是想這樣拿冊立太子來說事兒。

自從蔡楓華“被退休”之後,復隆皇帝已經在事實上甩開了內閣的牽絆,卻也暴露出急功近利操切毛躁的短處。

“既然陛下想要我回去,那我就回去一趟吧。”張啓陽笑道:“這一次我不能空着手回去,得給咱們這位陛下帶一份見面禮。老高啊,你幫我草擬個條陳。”

“什麼條陳?”

“裁軍!”

聽了這話,高起潛稍微愣了一下:“張帥真的要裁軍?”

“真的。”

作爲北地事實上的主宰者,張啓陽最爲江南朝廷所忌憚的就是他手中的兵權。

歷朝歷代的權臣都會想方設法的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只有如此才能確立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但張啓陽卻主動提出裁減軍隊,足以證明他根本就沒有倚仗軍力割據北方的意思。

“陛下似乎想要推行新政,大刀闊斧的裁減軍政人員,在這個事情上,我怎麼也得做個表率,支持一下咱們的陛下吧?”

裁減軍政人員,縮減官吏數量,精兵簡政這個大方向絕對是正確的。

作爲一方統帥,遠在北地的張啓陽能夠知道江南朝廷還沒有確定下來的施政方陣,這一點都不奇怪。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皇帝本人在這個事情上有些畏首畏尾,所以張啓陽纔在這個時候唱起了“裁軍”的高調,表示對新政的大力支持。

“裁減之事從我張啓陽做起”這個調門可真高。

現如今的毅勇軍,光是在編的戰鬥部就有十萬之衆,而且只多不少,除了北伐的三路主力之外,還有湖廣的一部分,確實已成爲一個龐然大物了。

在張啓陽的心中,軍隊的數量和戰鬥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亂七八糟的烏合之衆就算是有十萬之數,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還不如趁機精簡人員縮小編制,走“精兵”的路子。

按照張啓陽一貫的宗旨,如新華軍校的那些學生們,只要有一萬正式的野戰軍,就足以掃平天下了。

就算他還有更大的目標,有三幾萬主力精銳,也就可以了,根本就沒有必要真的養活一支數量上了十萬規模的隊伍,養不起!

主動裁減軍隊數量,而且是大規模的裁減。

一道命令下去就把軍隊解散,那不是裁減而是典型的“卸磨殺驢”!

打天下的時候在前方拼死拼活,故都光復了之後就把隊伍解散,這不是卸磨殺驢又是什麼?

所以,所謂的裁軍並不是一鬨而散,必須要有一整套的安置方案。

軍官可以轉化爲地方行政人員,有功的士卒可以轉化爲地方上的治安力量,就算是最低級的輔兵也要給出相應的的待遇,或者是分配田地或者是給出一筆遣散銀子,反正不存在一鬨而散的說法!

至於種種的安置細節,那就需要進一步商榷了。

這筆安置費用當然得走朝廷的財政渠道,不可能由張啓陽自己掏腰包,事實上他根本就拿不出這麼許多錢財。

張啓陽曾經做過粗略的估算,裁撤軍隊重新安置的這筆費用完全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就算是朝廷的財政狀況已大爲好轉,恐怕也拿不出來。

第534章:雨林計劃第175章:臣忠君賢第124章:史德威來訪第279章:敵我錯判第144章:毅勇軍來也第339章:朕不用他用誰第二十八章:比賽第419章:我叫張臘月第586章:前腳剛走,後腳出事第十一章:救美第546章:忘年之交第511章:帝師人選第525章:搶救一下第409章:鄭頭第347章:回京第283章:急行軍2第115章:一己私慾第二章:療傷第464章:雙簧第八十七章: 遷徙第498章:兄終弟及第四十七章:賣隊友第518章:毛子第255章:御花園第139章:民團頭子第七十章:收下劉乾龍第三章:醒來第549章:加封公主第443章:裁軍第463章:化鐵爲銅第315章:潰敗第226章:沒錢第410章:親戚第306章:有人提出攻湖廣第279章:敵我錯判第133章:援軍不可期第345章:畏威不懷德第371章:劫車第298章:北伐第541章:風塵女子第305章:和皇帝一起騙人第二十四章:親戚第460章:殺光他們第九十七章:賞花第265章:前五後三第196章:惡名照章第一百零一章:三姓家奴第383章:完了第449章:搬遷第149章:深宮第371章:劫車第212章:勳章第460章:殺光他們第417章:狼子野心第564章:身體檢查第448章:情報員第256章:買房第183章:斷刀第四十四章:來搞笑的民團第420章:劫獄第九十四章:進城第507章:媒婆上門第303章:義結金蘭第215章:授勳典禮第205章:衝擊第五十二章:戰後第230章:怕了怕了第557章:葡萄牙公使第310章:一面倒的屠殺第372章:有功無罪第316章:胥吏第八十七章: 遷徙第408章:和議吧第575章:關係暖化第225章:歷史記錄者第九十八章:捐獻第547章:聖人也不知道的知識第398章:暴怒的張啓陽第169章:夜會2第448章:醫學院第七十七章:擋路者死第332章:爲兒子操心第469章:便宜第三十八章:埋伏!第158章:安寧公主闖同泰寺第599章:世界級鬧劇第三十九章:潰兵第三十九章:潰兵第508章:說媒第八十五章:儀式第八十七章: 遷徙第522章:全部身家第470章:耕讀第370章:被放上火烤的高郵縣令第337章:決死鋤奸隊辦事第280章:戰爭機器第二章:療傷第七章:怪老頭第411章:日食第505章:生辰
第534章:雨林計劃第175章:臣忠君賢第124章:史德威來訪第279章:敵我錯判第144章:毅勇軍來也第339章:朕不用他用誰第二十八章:比賽第419章:我叫張臘月第586章:前腳剛走,後腳出事第十一章:救美第546章:忘年之交第511章:帝師人選第525章:搶救一下第409章:鄭頭第347章:回京第283章:急行軍2第115章:一己私慾第二章:療傷第464章:雙簧第八十七章: 遷徙第498章:兄終弟及第四十七章:賣隊友第518章:毛子第255章:御花園第139章:民團頭子第七十章:收下劉乾龍第三章:醒來第549章:加封公主第443章:裁軍第463章:化鐵爲銅第315章:潰敗第226章:沒錢第410章:親戚第306章:有人提出攻湖廣第279章:敵我錯判第133章:援軍不可期第345章:畏威不懷德第371章:劫車第298章:北伐第541章:風塵女子第305章:和皇帝一起騙人第二十四章:親戚第460章:殺光他們第九十七章:賞花第265章:前五後三第196章:惡名照章第一百零一章:三姓家奴第383章:完了第449章:搬遷第149章:深宮第371章:劫車第212章:勳章第460章:殺光他們第417章:狼子野心第564章:身體檢查第448章:情報員第256章:買房第183章:斷刀第四十四章:來搞笑的民團第420章:劫獄第九十四章:進城第507章:媒婆上門第303章:義結金蘭第215章:授勳典禮第205章:衝擊第五十二章:戰後第230章:怕了怕了第557章:葡萄牙公使第310章:一面倒的屠殺第372章:有功無罪第316章:胥吏第八十七章: 遷徙第408章:和議吧第575章:關係暖化第225章:歷史記錄者第九十八章:捐獻第547章:聖人也不知道的知識第398章:暴怒的張啓陽第169章:夜會2第448章:醫學院第七十七章:擋路者死第332章:爲兒子操心第469章:便宜第三十八章:埋伏!第158章:安寧公主闖同泰寺第599章:世界級鬧劇第三十九章:潰兵第三十九章:潰兵第508章:說媒第八十五章:儀式第八十七章: 遷徙第522章:全部身家第470章:耕讀第370章:被放上火烤的高郵縣令第337章:決死鋤奸隊辦事第280章:戰爭機器第二章:療傷第七章:怪老頭第411章:日食第505章: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