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歷史的真相

“咳咳!”李恪發覺衆人開始變得沉默不語,乾咳兩聲打破這種僵硬的氣氛,“難道就沒有別的解釋?”他嘴上這麼問,心裡卻是已經接受了馬周分析的結果。 因爲,通過馬周的分析,他想到了今天在千秋殿楊妃聽李世民給自己的任命後的表情,他當時就覺得楊妃可能已經猜到了李世民任命自己的意圖,只是她出於對自己的保護纔沒有說出來,怕自己心裡受不了會做出出格的事情來。想到這裡,李恪不由的疑惑道,“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隨即他的心情也變得沮喪起來。

“殿下,微臣覺得馬御史的分析確實有道理,但微臣猜測皇上的意圖並不這麼簡單。”岑文本見李恪有些難堪,便開口說道。

“先生的意思是父皇另有深意?”李恪將目光定格在岑文本的臉上詢問道。

岑文本見李恪急切的想知道答案,便對他微微一笑道,“皇上確實另有深意!”隨即,他將目光轉向衆人不緊不慢的說道,“如果單從皇上今天上午對殿下的任命來分析的話,賓王的解釋很有道理,皇上對殿下下達這樣的任命確實爲了阻止殿下回京。可是,剛纔殿下又提到另一件事情,讓微臣想到了這件事情纔是對皇上上午對殿下委以重任的真正目的。”

“哪件事情?”岑文本的話還沒有說完,鄧同達便急忙問道。

“高麗使者請求皇上重開兩國邊關貿易的事情。”岑文本含笑着說道。

李恪聽岑文本這麼一說,突然心有感悟,不由的聯想到了上午自己和李世民在御書房的對話,似乎找到了真正的答案。而書房中在坐的衆人當中除了李恪之外,馬周和褚遂良兩人聽完岑文本的話,心裡也有所領悟,沉思片刻,不由的點頭示意,認爲這纔是真正的原因。

岑文本見孫伏伽和鄧同達兩人還是有些疑惑便解釋道,“皇上上午在御書房對殿下的任命是統領河東道河北道兩地的數十萬大軍,那麼鄧縣令有沒有想過皇上這個任命的另一層意思呢?”

“另一層意思?”孫伏伽思索片刻不由的出聲道,“難道皇上的意思是讓殿下掌管河東道河北道兩地?”

“對!”岑文本道,“皇上的意思就是讓殿下通過領軍而掌管兩地,而高麗想重開邊關貿易的話,那大唐就必須要開啓河東道和高麗國之間邊境所接壤的城市通道。因此,皇上之所以任命殿下牧守兩地,就是想防範於未然,防止今後高麗對大唐有所企圖。”

岑文本的話說完,鄧同達、孫伏伽兩人不由的暗自鬆了口氣,他們現在終於明白了皇上對漢王這樣任命的真正原因。

不過,隨即孫伏伽又提出了一個問題,“皇上爲了防止高麗今後作亂,那爲什麼非要任命殿下擔當此任呢?”

確實,孫伏伽的問題提的很尖銳,大唐能征善戰的大將不少,李世民確實沒有必要非要任命李恪!因此,他的這個問題說明了岑文本的解釋有些牽強附會。

岑文本沒有說話,他只是看了一眼一旁的褚遂良,對他微微點了下頭,褚遂良會意,便開口說道,“皇帝給殿下這樣的任命可能是今天在御書房跟殿下問話時才下的決定,而他之所以任命殿下統領兩地兵馬並防止高麗今後作亂,以微臣的分析,原因有兩個:第一,昨天在太極殿中殿下對吐谷渾王子的強硬手段向四國使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誰不尊重大唐,誰就不會有好下場。而四國使者中高麗使者已經見識到了殿下的強硬手段,知道殿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此,皇上讓殿下掌管大唐跟高麗今後貿易的邊關重鎮,就是想告訴高麗不要有非分之想,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第二個原因就是,今天御書房殿下和皇上的對話,其實是皇上想真正的瞭解一下殿下是否有能力被委以重任,而殿下的回答又恰好讓皇上很滿意,所以,皇上纔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恩!”褚遂良分析完,衆人不由的點頭表示這個解釋很合乎情理。

“如果按照秘書郎和岑中書的意思,那皇上早就知道了高麗使者此行的目的?”鄧同達不解的問道。

“高麗出使大唐,這樣重大事情豈能瞞得了皇上?”孫伏伽開口反問道。

“確實瞞不了皇上!”鄧同達發現自己問的這個問題很白癡,不由的尷尬一笑。

因爲有了岑文本的分析,大家發現李世民對李恪的任命並不是馬周所說的那樣氣氛便活躍不少,不再像剛纔那麼壓抑。李恪同樣心情也暢快了很多,不再像剛纔那麼沮喪,要是真如岑文本說的那樣,李世民任命自己掌管河東道和河北道兩地是爲了防止跟高麗重開邊關貿易後高麗有所企圖的話,那麼自己這一趟回長安又賺了不少啊!

而這個時候,岑文本又道,“殿下,不管是哪種猜測,我們現在還都不能確定。畢竟兩種分析都合情合理,都有可能,因此,只有等待皇帝同意了跟高麗開通邊關貿易,通過高麗使者對你的態度才能夠真正的確定哪種分析更爲恰當。”

“恩!”李恪聽岑文本這麼一說,剛纔還有點激動的心情冷靜了下來,沉聲道,“確實不能過早的下結論!”

不過旁邊的馬周倒不像李恪這樣因爲心情遭遇了兩重天而變得冷靜了下來,他對岑文本的分析頗爲信服,同時又不由的問道,“岑中書的分析馬周頗爲佩服,只是不知道岑中書從何而得出高麗必會作亂呢?而皇上肯定是爲了防止高麗作亂才這麼任命的呢?”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啊!”岑文本笑道,“賓王可曾記得前朝和高麗的關係嗎?”

岑文本這麼一提醒,馬周便陷入了沉思,片刻他醒悟過來,急忙對岑文本拱手道,“岑中書大才我不及也!”

而李恪同樣對岑文本睿智佩服不已,岑文本說他是從高麗和隋朝的關係中判斷出高麗是個不安分的國手機看家,他們只要等到自己實力強大的時候肯定不會安分守己。

對於隋朝和高麗的關係,李恪通過這兩年多來對大唐的適應和了解,他對隋朝和高麗的理解和後來歷史記載和史學研究家的分析不一樣,他認爲隋朝征伐高麗的原因並不是歷史上說的那樣,而他認爲的隋徵高麗真正的原因主要是高麗在東北擴張、企圖控制東北民族以及不斷侵擾邊境,因而引起隋朝的自衛反擊。

雖然這種觀點在後世頗難成立,但是李恪在親歷和了解很多在歷史上沒有記載的事實之後,覺得歷史上對於隋煬帝發動這場戰爭的背景、原因、目的和意義,多是來自唐朝以後的文獻記載,而衆多的政治家、歷史學家都是不斷通過唐文獻中的記載從許多方面發表評論,進行研究。因此,他們纔會認爲隋煬帝三征討高麗只是自己好大喜功,隋朝的覆亡是隋煬帝三徵高麗所帶來的代價,是他彰顯文治武功的結果。

殊不知三次征伐高麗的失敗,直接導致隋王朝的傾覆,作爲唐朝統治者當然要以隋爲鑑,要從如何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等現實政治的角度,孤立地看待這一事件,因此,他們纔會譴責隋煬帝窮奢極欲和濫用民力。而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唐人的評論雖有其合理之處,但若以此來概括這場戰爭的起因,則無疑失之偏頗。

而後人只是以唐文獻中得來的研究結果來理解這場戰爭,理解這段歷史,這無疑是用唐人的身份以政治的角度,孤立地看待這一事件,因此失去了歷史原因的本色,人們纔會對隨徵高麗有那樣的評價,把全部的責任歸結到隋朝的統治者楊廣而不是高麗的野心膨脹。

而李世民作爲唐朝的統治者,他對這場戰爭所包含的深刻意義洞若觀火。所以,他在這場戰爭中把戰爭的責任歸究於隋煬帝個人的同時,也實際上繼承了隋朝對高麗的政策。因此,纔會未雨綢繆,纔會在高麗和大唐還沒有開通邊關貿易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今後邊關可能出現的危機。

而這個決定的真正目的就是,李世民借鑑了隋朝和高麗的關係,他知道高麗在自身強大之後肯定會不斷侵擾邊境企圖控制東北民族和地域,纔會有了這樣的安排。

通過岑文本的一句話,李恪想到了這段歷史發生的真正原因。

因此,岑文本一說,馬周通過對前朝和高麗的關係的瞭解,便很自然的理解了岑文本爲什麼會說李世民任命李恪掌管數十萬大軍的目的是爲了防止高麗在開通邊關貿易後的作亂。而隋朝滅亡不久,三徵高麗時間不過纔過去了短短几十年,因此大家對這場戰爭的真正原因還很瞭解。因此,他們對於岑文本的解釋表示信服。

李恪見自己心中所憂慮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看了一下窗外,發現時間已經不早了,便吩咐衆人早點回去休息。

衆人離開後,李恪又在書房中召見了朱童,朱童向他彙報了今天鷹衛獲得的情報。可是,李恪聽完朱童的彙報後臉色不由的變得陰沉起來,他憤怒的將自己緊握的雙手狠狠的砸在書桌上。

朱童被李恪的舉動嚇了一跳,但他不敢過問,只能靜靜的等待。半響,李恪似乎從憤怒中稍微緩解了一下自己的情緒,便又問了朱童一些其他情報。朱童不敢怠慢一一將自己獲得的情報詳細說給了李恪聽,李恪聽完朱童的彙報之才顯得疲憊的揮手讓他離開了書房。

朱童離開後,書房又陷入了沉靜當中,靜的就連蠟燭燃燒的聲音也能聽得出來。而李恪將自己融入到了這種寧靜中,冷峻的目光注視着眼前搖曳的燭光不知道在想什麼。

第707章 北王萬歲第561章 四千顆人頭起到的效果第113章 一日二報第229章 又見盛田理惠子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643章 陳其,你想幹什麼第225章 歷史的真相第61章 蠢蠢欲動第167章 鐵案第609章 血戰到底第381章 不已勝利而喜悅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359章 可汗也有無奈的時候第644章 八大土司的陰謀第608章 少年,戰鬥吧!第591章 黑夜裡,像一陣風一樣的騎兵第546章 敗北的理由的陰謀第185章 商議第588章 反擊,這就是反擊第656章 命運之戰(下)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26章 校場訓話第14章 朕要懲罰你第295章 李恪到訪第18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21章 相贈親衛第256章 有個靠山第343章 讓不讓人睡了第447章 孫思邈的蹤跡第193章 回家!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102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587章 慘戰(四)第10章 如此秦懷玉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161章 長安城的基佬基地第203章 述職第373章 真正的決戰(八)第137章 黑衣雙狼第593章 退了嗎?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176章 兩翁之意不在宴會第693章 皇家陸軍系第444章 李淳風,你輸了第577章 玩的就是你第95章 燈謎緣分第138章 約定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第699章 發兵長安(一)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現第176章 兩翁之意不在宴會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40章 爭相建隊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7章 英雄救美第291章 李恪設計的騙局第44章 演練比賽(一)第188章 魔鬼騎兵第285章 漢王的志向第693章 皇家陸軍系第94章 蘇定方入主千牛衛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239章 真真假假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597章 諸將的聚會(二)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321章 奇兵騎兵第672章 給自己放假第592章 唐軍之中怎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單挑呢第22章 王府易主第31章 強者的對決(一)第673章 長相守第332章 強者的對決(二)第203章 述職第274章 內幕第624章 西北大捷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679章 遼東戰況第321章 奇兵騎兵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334章 梟雄的手段第256章 有個靠山第55章 黑衣女子第217章 本王只踢你兩腳而已第586章 慘戰(三)第299章 公主的心思第389章 最後一戰第611章 慘勝第427章 簡單!簡單!第705章 自白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590章 亂戰第1章 戒指也瘋狂第501章 留下手臂,你就可以走了
第707章 北王萬歲第561章 四千顆人頭起到的效果第113章 一日二報第229章 又見盛田理惠子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643章 陳其,你想幹什麼第225章 歷史的真相第61章 蠢蠢欲動第167章 鐵案第609章 血戰到底第381章 不已勝利而喜悅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359章 可汗也有無奈的時候第644章 八大土司的陰謀第608章 少年,戰鬥吧!第591章 黑夜裡,像一陣風一樣的騎兵第546章 敗北的理由的陰謀第185章 商議第588章 反擊,這就是反擊第656章 命運之戰(下)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26章 校場訓話第14章 朕要懲罰你第295章 李恪到訪第18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21章 相贈親衛第256章 有個靠山第343章 讓不讓人睡了第447章 孫思邈的蹤跡第193章 回家!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102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587章 慘戰(四)第10章 如此秦懷玉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161章 長安城的基佬基地第203章 述職第373章 真正的決戰(八)第137章 黑衣雙狼第593章 退了嗎?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176章 兩翁之意不在宴會第693章 皇家陸軍系第444章 李淳風,你輸了第577章 玩的就是你第95章 燈謎緣分第138章 約定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第699章 發兵長安(一)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現第176章 兩翁之意不在宴會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40章 爭相建隊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7章 英雄救美第291章 李恪設計的騙局第44章 演練比賽(一)第188章 魔鬼騎兵第285章 漢王的志向第693章 皇家陸軍系第94章 蘇定方入主千牛衛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239章 真真假假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597章 諸將的聚會(二)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321章 奇兵騎兵第672章 給自己放假第592章 唐軍之中怎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單挑呢第22章 王府易主第31章 強者的對決(一)第673章 長相守第332章 強者的對決(二)第203章 述職第274章 內幕第624章 西北大捷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679章 遼東戰況第321章 奇兵騎兵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334章 梟雄的手段第256章 有個靠山第55章 黑衣女子第217章 本王只踢你兩腳而已第586章 慘戰(三)第299章 公主的心思第389章 最後一戰第611章 慘勝第427章 簡單!簡單!第705章 自白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590章 亂戰第1章 戒指也瘋狂第501章 留下手臂,你就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