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

楊銘第一次參加朝會,就力排衆議,硬生生把長孫成的四等勳,提到了第一等。

這樣的景象,頗讓衆人感到意外,實際上大部分人都以爲,楊銘前期肯定是旁聽的角色,不會參議大事,但事實上,楊銘給了他們當頭棒喝。

很顯然,楊銘的過於主動,昭示着他對中樞大權,有着迫切的競爭,這讓很多人心裡都不太舒服。

威望,是權利的體現,而要獲得威望,就需要在朝廷中樞不斷爭取話語權,有你說話的份,你才能站的直,坐的穩。

一個晉王楊昭,一個河東王楊銘,同是一母所出的親兄弟,反差卻是極大。

朝會過後,除了有限幾人被留下之外,其他人等散朝,各返各家。

楊恭仁主動湊過來,與楊銘一道離宮。

「左領軍將軍,殿下滿意否?」

他這是邀功來了,朝會上的時候,楊恭仁察覺楊銘對長孫成有庇護之意,所以最後在商定實職的時候,才把左領軍將軍這個肥差給推了出來。

中樞崗位,也就是三省六部十一寺,長孫成進不來,所以軍方系統中的實權崗位,已經是很不錯的獎勵。

楊銘表現出一副感激的樣子,笑道:「楊侍郎仗義。」

這就是人脈的好處,如果楊銘不是與楊恭仁私下交好,人家不會幫他這個忙。

當然,這也得益於吏部尚書柳述不在,否則的話,柳述必然使絆子。

兩人聯袂出宮,路上聊了不少,楊銘刻意放下身段,與對方平輩論交,這讓楊恭仁頗爲開心。

他爹賦閒在家,他也急需在朝中找到政治盟友,否則單靠自己,立不住腳。

出了朱雀大門,楊銘親自送對方登上馬車,直到馬車駛走,他才轉身吩咐陳奎:

「去長公主府。」

朝會期間,楊銘出去撒尿,裴矩也藉口如廁,在茅房將楊麗華密會楊爽的事情講了出來。

他希望楊銘能維持好與長公主楊麗華的關係。

其實這一點不用裴矩提醒,自從獨孤後過世,楊銘現在就非常需要楊麗華的支持,別看人家天天在家閒着,對朝堂的影響舉足輕重。

實際上,大隋的公主,並沒有多大影響力,楊麗華之所以特殊,是因爲人家的影響力是在北周時期做太后的時候,就已經建立的。

如果不是因爲做過皇后、太后,她比起另外四位公主,也強不到哪去。

大隋的基本盤,基本上是從北周延續下來的,開國公、郡公、縣公,有一大半是北周舊臣,這些人原來就是楊麗華的臣子,進入大隋之後,也繼續延續了對楊麗華的尊重。

楊銘返回大興之後,楊麗華至少去過他的河東王府不下十次,皆是探視王妃楊茵絳,與楊銘私底下並未談及別的事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huanyuan.換源,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楊銘也是得裴矩提醒,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返回大興,又是楊麗華在背後出的力。

荊州總管靠人家,返京進入中樞,還是人家,由此可知,楊麗華有多厲害。

東宮,

楊昭、裴矩、宇文述、郭衍、張衡、楊玄感等人,被楊廣留下。

這幫人都是心腹,臨近中午,被留下在東宮吃午飯。

還是在千秋殿,不過朝會散去之後,衆人也變得隨意了很多。

宇文述在殿內來回踱步,活動活動坐僵的老腰,楊玄感則是埋頭吃飯,看起來胃口很不錯。

楊廣看向長子楊昭,問道:「你弟弟跟長孫家,有交往?」

楊昭搖頭道:「沒聽說過,銘弟好像並不認識長孫家的人。」

「那就奇怪了,」楊廣皺眉道:「看他今天的表現,就好像長孫成是他的人一樣,這麼賣力給人謀取勳位?」

楊銘這麼幫一個並沒有交集的陌生人,不單單是楊廣納悶,所有人都納悶。

因爲在大隋,沒有交情的話,是不會有人替你說話的,整個中樞,也就牛弘一個人,是真真正正舉薦賢才,這就是楊素敬重牛弘的地方。

這個人不爲私,只爲公,剩下的,幾乎都在爲自身着想,本族還有一幫子弟上不來呢,哪有閒心幫外人爭取。

裴矩在一旁笑道:「我倒是認爲,小殿下是真的看重長孫這個人,其實現在想想,的話,不失爲老成謀國之言,試問除長孫之外,還有何人可勝任這個位置呢?」

郭衍皺眉道:「長孫能有今日成就,得益於高熲和越公的決策,非他一人之力,今日強行加功,已經引起非議。」

「確實!」宇文述停下來,說道:「若不是晉王、裴公與牛弘支持,今日小殿下勢必形單影隻。」

楊昭不樂意了,沉聲道:「今天是銘弟第一次參加朝會,他有什麼建議,爾等自當全力支持,今日若不是裴公,吾弟幾乎陷於衆失之的,你好意思說?」

被楊昭數落,宇文述不敢吭聲,只好悻悻然返回座位。

郭衍見狀,趕忙話風一轉,道:

「晉王說的在理,小殿下此番回京,於我們而言,無異於增添一大助力,他有什麼意見,咱們應當給予絕對支持,就算不合理,也是底下商議,斷不能在朝會拂他面子。」

楊玄感也停下快子,點頭贊同道:「也是我官職低微,否則朝會的時候,必然替殿下說話。」

低尼瑪個頭,都禮部侍郎了,還特麼不樂意?楊廣一肚子不爽。

實際上,楊玄感這句話,沒有任何題外之意,但是落入別人耳中,會認爲對方不滿於現狀,想要往上再走一走。

你特麼侍郎都是靠着你爹,你還敢往上想?

楊廣冷哼一聲,說道:「彥文(郭衍)說的在理,以後諸位要對銘兒多加支持,長孫成這個人還是有大用的,如果經此一遭,他能知道誰爲他好,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

裴矩突然道:「長孫大概何時返京?」

張衡答道:「前日已過河東,當爲今明兩天。」

裴矩看向楊廣,道:「殿下不妨派人,到城外迎一迎,以示東宮對他的器重。」

「就按世矩說的辦,」楊廣轉向楊昭,道:「你待會去見一見你弟弟,人是他提上來的,這個人情,得落在他頭上。」

「孩兒明白,」楊昭點頭答應

長公主府,

楊銘與楊麗華見面之後,沒有談及任何公事,姑侄倆之間的話題,還是圍繞在楊茵絳的肚子上。

「我怎麼覺得你這孩子,不太敬佛?」楊麗華對楊銘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他幾乎不去大興善寺。

老楊家一直以來都尊崇佛教,楊麗華更是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去大興善寺進香,但是她就沒有碰見過楊銘。

楊銘對佛、道兩家,都沒有什麼興趣,既不信佛,也不信道。

但是面對楊麗華的指責,他還是乖乖道:「以後當多多前往大興善寺。」

楊麗華本以爲楊銘會找藉口替自己開脫,沒想到他倒也實在,老老實實認了,這讓她的氣頓時消了,

「你這孩子,虧得你在阿孃身邊長大,竟與我佛如此疏遠,這不好。」

楊銘趕忙道:「姑母教訓的是,侄兒記住了。」

楊麗華忍不住笑道:「這樣吧,你眼下既然常住京師,每月初一十五,我去進香的時候,都喊你一聲。」

「侄兒要參加朝會,恐不能上晌去,」楊銘道。

楊麗華道:「那就下晌去,總之,你必須去,我這是爲你好。」

確實是爲楊銘好,不要小看佛門的影響力,這幫人在中樞沒啥影響力,但是影響了大隋百姓。

華夏曆代君王,要麼敬佛,要麼敬道,反正得挑一個,以此來籠絡兩教龐大的信徒。

楊銘以前沒有將心思放在這個上面,如今被楊麗華提醒,確實得注意點。

「上一次我到你府上,特意考較了茵絳和淑英的功課,很不錯,兩人對於佛門典籍如數家珍,頗讓我意外,」楊麗華道。

你可真好意思說,你是去探視孕婦的,結果考起人家佛經來了,

雖說熟讀佛門經典,是老楊家媳婦的必修課,但是你一個當姑姑的,手也伸的太長了。

或許是看出楊銘心不在焉,楊麗華故意加重語氣,說道:

「我大隋滅陳之後,僅僅一年,陳地皆反,戰火遍地,你父阿摩就任揚州總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拜天台宗智顗(yi)大師爲師,受菩薩戒,你是不是覺得,你阿爺不如你聰明?」

「沒有沒有,侄兒從未這麼想過,」楊銘趕忙道。

楊麗華呵呵冷笑一聲,繼續道:

「事實證明,阿摩此舉收效巨大,智顗在南方有着極大的影響力,有他爲你父收攏散亂的人心,阿摩才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獲得衆多支持,安撫住了南方。」

「所以啊,你要學的東西,還多着呢,眼下你還沒有佛家弟子的身份,應立即着手拜師一事,昭玄統靈藏大師乃不二人選,我會幫你說一說,能不能成,還得看人家的意思。」

楊銘心知此舉意義重大,趕忙點頭道:「有勞姑母了,侄兒多謝姑母成全。」

「先彆着急謝我,」楊麗華澹澹道:「你大哥如今也沒有皈依佛門,我若只給你謀劃,恐惹事端,所以得先給楊昭爭取,接下來,才輪到你。」

「侄兒明白,長幼有序,得先緊着大哥,」楊銘道。

楊麗華嘆息一聲:「昭兒也真是奇怪,上次我見他騎馬都大喘氣,他這身子真是差勁,想來是過於養尊處優了,這不好,你要多勸勸他。」

我能勸得了?楊銘點頭道:「必然時時規勸大哥。」

楊麗華似乎也知道楊銘沒這個本事,只能是嘆息一聲,無可奈何.

圓盤大佬粗

第687章 火燒糧草六九章 舉薦八九章 宇文都知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九二章 建成小兒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五四章 配婚第563章 有失遠迎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707章 尊師重道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二九一章 滎陽王第506章 攻克遼東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第756章 兩全其美第652章 救火將軍二三七章 救人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三四章 造化弄人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488章 軍驛夜話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600章 皇帝帶貨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第693章 不可能第647章第592章 水車軸承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八章 蘭陵蕭氏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666章 天寒地凍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540章 沒錢九四章 換防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九五章 返京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二四零章 秦王嬪七七章 孤魂野鬼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第513章 臨陣抗命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768章 值這個價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七九章 負荊請罪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第596章 關稅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一章 三胎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489章 北部大人第578章 舊時父女二二六章 進士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第四章 八歲習武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742章 日月二門
第687章 火燒糧草六九章 舉薦八九章 宇文都知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九二章 建成小兒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五四章 配婚第563章 有失遠迎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707章 尊師重道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二九一章 滎陽王第506章 攻克遼東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第756章 兩全其美第652章 救火將軍二三七章 救人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三四章 造化弄人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488章 軍驛夜話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600章 皇帝帶貨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第693章 不可能第647章第592章 水車軸承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八章 蘭陵蕭氏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666章 天寒地凍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540章 沒錢九四章 換防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九五章 返京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二四零章 秦王嬪七七章 孤魂野鬼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第513章 臨陣抗命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768章 值這個價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七九章 負荊請罪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第596章 關稅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一章 三胎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489章 北部大人第578章 舊時父女二二六章 進士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第四章 八歲習武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742章 日月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