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救火將軍

楊銘在給他爹的奏疏裡說的很清楚,除了大軍回來,我沒辦法收拾眼下這個局面,幾乎等於硬迫楊廣了。

但是楊廣會吃他這一套嗎?那是不可能的,楊廣太自大,在他眼裡,別人都是錯的,你們解決不了的事情,朕都能解決。

於是他給楊銘的回覆,只有一句話:詔民悉城居,田隨近給,驛縣驛亭村塢皆築城。

這是什麼意思呢?將老百姓全數遷往城裡,一來斷了叛軍的兵員來源,二來叛軍無法從鄉間百姓手裡獲得補給,聽起來是個好辦法,但是這個“田隨近給”,做不到啊。

意思是遷往城內的百姓,就在城池周邊分配給他們新田讓他們種,有那麼多田嗎?

其實就跟一句漂亮話差不多,毫無實施可能,而且強迫百姓遷徙,更容易引發民亂,誰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離開自己的田啊?

楊廣給太子的批文剛剛送出,涿郡就出了一個大反賊,他叫盧明月,聚衆八千人,把涿州的軍倉給劫掠了一番。

按理說涿州乃重地,這裡有前線大軍的軍倉,怎麼能冒出來反賊呢?其實是必然的。

正因爲你有糧食,纔有反賊,反賊也不傻,也是有覺悟的,你沒有糧食的話,我還搶你幹什麼呢?

現任涿郡太守韋保巒,已經懵逼了,丟了軍倉那是要掉腦袋呢,於是他緊急徵調了三千人,追着盧明月打。

盧明月也不傻,他麾下的叛軍很多都是逃兵或者從前線逃回來的民夫,對軍倉的位置那是知根知底,所以過程順利,但是沒搶多少,因爲無法攜帶,畢竟韋保巒已經親自追過來了。

民,是怕官的,雖然盧明月心裡清楚,自己手下的人,肯定比官府的多,但是呢,他也知道這都是一羣烏合之衆,一旦跟官兵正面撞上,很容易被擊潰,所以他故意避開韋保巒,一路往山東跑。

涿郡,以前叫幽州,再往前叫范陽郡,知道盧明月是什麼出身了吧。

沒有了魚俱羅的河北,眼下沒有了主事人,基本上屬於一盤散沙,不知道該聽誰的,而山東呢,有張須陀。

張須陀在歷史上被稱爲救火將軍,爲什麼呢?拋開前年王薄那幫子發賊不說,就說現在的。

杜伏威,山東出來的,跑江淮去了,左才相,已經被張須陀殺了,李子通也往南邊跑了。

齊郡章丘縣,出了兩個反賊,裴長才,石子河。

北海郡出了兩個反賊,一個郭方預,一個秦君弘。

齊郡鄒平縣,出了一個左孝友。

濟北郡出了六個,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吳海流,韓進洛、甄寶車。

東平郡出了徐圓朗、杜彥冰,還有李德逸的阿舅賊軍。

東海郡出了一個彭孝才。

這些全都是山東的,隋唐演義中描寫,隋末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其實不誇張,正史上,反賊應該是超過一百個了。

初期的反賊,不可怕,都是一些跳腳蝦,真正可怕的,是後面下山摘桃子的,也就是那些門閥大族,世家勳貴。

歷史上有人將隋末大亂鬥分爲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河北山東之亂,拉開大亂序幕,第二階段,楊玄感造反,動搖朝廷根基,第三階段,反賊互相吞併壯大,形成割據,第四階段,李淵、王世充、樑師都、劉武周、羅藝、沈法興、蕭銑等勳貴下山摘桃。

但是這一世呢,第二階段應該是沒有了。

楊銘絕對不相信楊玄感會造反,你唯一的繼承人楊元慶還特麼在我手裡,你不要兒子了嗎?

各路軍情,如雪花紛沓而至,朝堂上亂成了一鍋粥。

蘇威呢,更是在生楊銘的氣,他認爲楊銘沒有盡力去勸說皇帝,雖然他也知道,咱們這個皇帝勸不住,但他還是在朝堂上擺臉色了。

尤其是見到皇帝發回來的那道旨意。

“行不通!”蘇威語氣不善道:“遷民城居,田隨近給,想法是好的,根本就做不到,現在的情況是,不用等遷徙百姓了,人家已經跟着叛軍在攻城了。”

楊恭仁也是大急:“皇甫無逸先期派出去的四千大軍,全軍覆沒,兵械已經被叛軍繳獲,玄縱雖然連贏三場,卻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瓦崗賊衆正在往東北方向移動,一旦進入山東,與山東境內賊人呼應,聲勢更壯,山東現在只有一個張須陀,獨木難支啊。”

沒有李密的翟讓,也不是那麼棒槌,畢竟是瓦崗軍的創始人,還是有點能耐的。

皇甫無逸最早派出的四千大軍,被人家誘敵深入,給全殲了,全殲是字面意思,實際情況是,一半投降了翟讓,以至於後者實力更爲壯大,但是朝廷要臉,所以叫全殲。

楊玄縱幹了三場,三場大捷,殺人無數,但卻似乎對人家沒有傷筋動骨。

爲什麼呢?叛軍就是平民,是源源不斷的。

正規軍投降叛軍,可見朝廷的威嚴已經非常脆弱了。

楊銘深吸一口氣,道:“着張須陀,領河南道、山東道、河北道三道黜陟討捕大使,授使持節,可便宜行事。” 其實就是一句話,只要你能平叛,幹什麼都行,包括劫掠世家,三道之內所有官倉,你都可以打開。

等於給了張須陀三省總督之權,因爲楊銘清楚,歷史上張須陀幹誰都能幹過,就是幹不過擁有李密的瓦崗寨。

李密能收拾張須陀,但翟讓不行。

張須陀現在在山東,可以說已經被叛軍包圍了,但是叛軍呢,迫於他的威名,沒敢主動去招惹身在歷城的張須陀。

畢竟左才相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而張須陀麾下,現在有兩員大將,負責涿郡糧草的來護兒愛將秦叔寶,還有就是羅士信。

秦叔寶爲什麼會來了山東呢,他是追着盧明月下來的,韋保巒不敢追太遠,只能撤回涿郡,給了秦叔寶五百兵,讓他繼續追。

開什麼玩笑,盧明月麾下都過萬了,我五百人能幹什麼呢?

於是秦叔寶跑去了齊郡,找張須陀,半路上在章丘縣,跟叛賊裴長才幹了一仗,大勝。

“眼下盧明月進駐祝阿縣,裴長才,石子河在章丘縣,咱們齊郡已經有了三路反賊,”愛將熊寶道:“要想往外平叛,這三路反賊必須擊潰,盧明月勢力最大,咱們應該先收拾他。”

其實到了這種時候,不用朝廷授權,張須陀也會選擇便宜行事,得罪人已經不可怕了,可怕是無法向朝廷交代。

眼下的情況,按照《隋書.食貨志》記載,叫做舉天下之人,十分九爲盜賊。

意思是十個人裡面,九個是反賊,誇張是肯定誇張了,現在是舉山東之人,十分三爲盜賊。

張須陀現在很清楚,自己如果繼續中規中矩的平叛,山東的叛亂只會愈演愈烈,那就只能是不走平常路了。

怎麼做呢?學叛軍,叛軍怎麼幹,我就怎麼幹,你如果還是愛惜百姓,不敢劫掠民間補充軍需,平叛就只是一個笑話。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面的骨,不只是士兵,更多是平民。

於是三天後,張須陀整頓大軍出城,往祝阿方向去了。

這是他的第一關,這一關過不去,他連齊郡都出不了,盧明月也不是一般人,麾下賊兵已經超過三萬人,對外號稱十萬。

張須陀呢,五千人,對外號稱五萬,兵不厭詐嘛,說假話誰都會。

兩軍就這麼隔着城寨,對峙了整整四天,張須陀完全沒有機會破寨,於是不得已下,只能撤退。

結果呢,他這一撤,人家盧明月追出來了。

張須陀大喜,朝衆將道:“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衆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

“卑職願往,”羅士信猙獰笑道。

這小子今年,才十五歲,狠的不要不要的,別人都是梟首,他是割鼻子,去年一年,這小子先後殺賊數千餘衆,他麾下的衛士,有樣學樣,收拾戰場的時候都會把屍體的鼻子給割了。

張須陀當機立斷,令羅士信秦叔寶帶一千人偷偷繞後,他自己則是繼續吊着盧明月的追兵。

跑了大半天之後,盧明月收到了營寨被燒的消息,其實他用眼睛看,都能看到後方濃煙四起。

於是趕忙調轉馬頭,帶着大軍回去救營,而張須陀也跟着掉頭,銜尾追殺,而成功燒燬叛軍營寨的羅士信和秦叔寶也殺了出來,衝擊盧明月。

面對前後夾擊,加上大營被燒,盧明月軍心已亂,想要往縣城方向跑,結果留在縣城的叛軍眼見他大敗,不給他開城門。

就這樣,盧明月最後只剩下幾百人,跟着他往西南方向跑路了。

他麾下的大軍死的死,降的降,張須陀從俘虜中挑選出五千精壯男丁,併入自己麾下,實力大增。

歷史上,盧明月敗了之後,逃進河南,輾轉多年,發展到四十萬人,自封無上王,後死於王世充之手。

這就很厲害了,已經敗的這麼慘,以後竟然還能東山再起,不得不說這個人絕對是有能力的。

當然了,大隋不斷的內亂,也給他提供了生存和擴張的空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589章 折辱武舉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三九八章 帶下醫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761章 勸酒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四十章 爽約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71章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二九一章 滎陽王第643章 各就各位七二章 佛道領袖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二九八章 洗白第724章 傳染第476章 項籍虞姬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第478章 倚老賣老五八章 王府參軍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627章 潮汕地區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四八章 個子最高二六七章 教坊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六七章 御史中丞三七章 我會等你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四十章 爽約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四三章 爭取儲君二七三章 挖牆腳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730章 殺心起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九六章 頂包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768章 值這個價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520章 大柱國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545章 雙眼皮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三六章 晚宴第491章 軍府亂象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657章 一步登天第740章 留活口三九四章 三推讓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第483章 一代巨匠第530章 謹慎持重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609章 反客爲主
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589章 折辱武舉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三九八章 帶下醫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761章 勸酒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四十章 爽約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71章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二九一章 滎陽王第643章 各就各位七二章 佛道領袖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二九八章 洗白第724章 傳染第476章 項籍虞姬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第478章 倚老賣老五八章 王府參軍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627章 潮汕地區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四八章 個子最高二六七章 教坊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六七章 御史中丞三七章 我會等你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四十章 爽約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四三章 爭取儲君二七三章 挖牆腳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730章 殺心起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九六章 頂包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768章 值這個價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520章 大柱國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545章 雙眼皮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三六章 晚宴第491章 軍府亂象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657章 一步登天第740章 留活口三九四章 三推讓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第483章 一代巨匠第530章 謹慎持重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609章 反客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