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

楊銘被留下來,在東宮吃午飯,於公,楊昭有事情要跟他商量,於私,兄弟倆半年未見,自然要多多親近親近。

午飯期間,只有楊昭夫婦及楊銘三人,可見是一場家庭小會議。

太子妃在得知蘇夔的事情後,也是笑的花枝亂顫,她是真高興,因爲楊銘肯這麼直白,說明他的心還是向着太子的。

“銘弟爲什麼要幫這個陳叔達呢?尚書省可不好進啊,”太子妃韋盈笑道。

楊銘邊吃邊說道:“原先在太常寺的時候,他還算是習慣,但是高熲一走,他在那裡過的很憋屈,於是找我訴苦,希望我能幫忙給他調換一下。”

“是因爲陳嬪嗎?”韋盈問道。

楊銘點了點頭:“陳叔達這個人,也是有真才實學的,要不然就是陳嬪幫着說話,我也不好意思往尚書省塞人。”

這時候,楊昭點頭道:

“舊陳子弟,終究也是貴胃出身,少時便博覽典籍,其底蘊其實要比關中一些世家強上不少,父皇既然有意重用南人,銘弟塞幾個人,也無可厚非,只是不要慣了他們,我聽說那兩個姓陳的夫人近來很得寵,阿孃已經不高興了,咱們做兒子的,要爲阿孃分憂,以後有機會,要警示一下她們。”

楊銘忍不住道:“大哥這話說的,人家倆是父皇的嬪妃,咱們怎麼警示?”

“你不用管,我來做,”楊昭沉聲道:“我得讓她們清楚,後宮之中到底是誰說了算,好在她們還算老實,若敢在阿孃面前耀武揚威,我早收拾她們了。”

要麼說楊昭孝順呢,爲了給自己母后出氣,都敢去招惹楊廣的寵妃。

這也就是嫡長子,楊銘和楊暕都沒這個膽子。

“運河的事情,不能再任由老二亂來了,你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楊昭問道。

與此同時,一旁的韋盈也放下快子,等待楊銘的下文。

楊銘沉吟片刻後,皺眉道:“河北、山東、江南,其實一直以來都民心不穩,二哥這麼幹,其實很容易出事的,兩個月死四萬,那麼完工之日又會死多少呢?”

“你也認爲京師瘋傳的消息,是真的?”韋盈問道。

楊銘點了點頭:“不瞞大嫂,我這邊其實早有消息,是內史令楊約送來的,但是我不能賣了人家,所以從未跟任何人提起過。”

楊銘心裡清楚,老大現在正處於逐步消解對他的疑心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最好有什麼說什麼,以加深楊昭對他的信任。

其實他這麼說,並不算賣了楊約,難道人家楊昭不知道楊約跟他是什麼關係嗎?

從楊嶽那邊就能打聽出來,楊嶽的妻子韋氏,肯定是向着自己親妹妹的。

果然,韋盈釋懷一笑,看向太子:“臣妾早就說過,秦王對殿下,纔是最忠心的。”

楊昭瞪了她一眼,笑道:“用得着你說嗎?婦人之見。”

韋盈甜甜一笑,不再說什麼。

“楊約的信裡,具體是怎麼說的?”楊昭問道。

楊銘道:“大概意思是講,運河看似順利,實則內部矛盾重重,宇文愷和二哥常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兩人現在的關係鬧的很僵,之所以死這麼多人,是因爲在一次引水的過程中,二哥不聽宇文愷警告,提前放水,導致下游好多還不及疏散的民夫被淹死。”

“老二一個門外漢,本來督造運河就是掛個名,他還真的自己做主了?”楊昭已然動怒。

楊銘道:“還不是爲了搶工期,他以爲引水衝擊河道,可以省下不少功夫,至於人命,他完全不在乎,他也不想想,水衝出來的河道,與人挖出來的河道,那能一樣嗎?”

“狗東西!”楊昭拍桌怒道:“他是不是覺得我大隋承平已久,非要挑起一些民亂才行?”

一旁的韋盈不解道:“爲何會挑起民亂呢?軍府派去監工的可不少,誰敢帶頭起亂?只怕第一時間就被鎮壓了。”

“那倒也不一定,”楊銘解釋道:“大嫂有所不知,被派去監督運河的軍府衛士,也都是從當地軍府抽調的,當地人對當地人是下不了手的,真要起了動亂,不好壓的。”

“就是這個道理,”楊昭臉色凝重道:“一旦軍府也被挑動起來,更是麻煩,老二這個廢物,只想着迎合父皇,根本就不動腦子。”

韋盈蹙眉道:“那麼我們該怎麼制止他呢?父皇那邊好像並不在意。”

“父皇心中,裝着的是天下九州萬方,區區一隅,有時候難免忽略,但我可不能任由老二胡搞下去。”

說着,楊昭繼續道:“得給長孫熾打個招呼,讓他想辦法拖延糧食供應,但要做的隱秘一點,免得父皇知曉心中不快。”

楊銘皺眉道:“就怕糧食一旦緊缺,二哥恐怕會想別的法子徵糧,例如,在當地強徵。”

“他有這個膽子嗎?”楊昭愣道。

楊銘長嘆一聲:“真說不準,東京營造父皇一直都盯着,他都敢掣我的肘,強徵糧食又算得了什麼?”

“那就換人,我奏請父皇,讓你去把他換回來,”楊昭心急之下,脫口說道。

太子妃一愣,趕忙在長几下偷偷踢了丈夫一腳。

楊銘是不能離京的,這是東宮從上到下,所有人的共識。

楊昭收到暗示,也知道說錯話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圓回來。

只見楊銘搖了搖頭:“淑英臨產在即,我不想離京,再說了,我也不想接手二哥留下的爛攤子,別到時候將死了四萬人的事情,算在我的頭上,我可擔不起。”

“也是是大哥疏忽了,”楊昭心裡長出了一口氣,道:“那你說,該怎麼辦?”

楊銘正色道:“這麼高的傷亡,必然需要補充民力,長孫熾那邊,大哥要安排好,不要給他補,先拖着他,然後大哥給他寫封信,語氣一定要重,嚴令他不準再亂來了,讓他凡事多與宇文愷商量,他又不懂工程,卻老是插手工程,這算怎麼一回事啊?”

“就怕這個兔崽子,現在連我的話也不聽了,”楊昭道。

楊銘肅然道:“不會的,他絕對沒有這個膽子,他要是連大哥的話都不聽,那他就不要回來了。”

楊昭一想也是,老二膽子再大,也絕對不敢忤逆他,

“好,我今天就寫信。”

接下來,楊昭令人將長孫熾又給叫了回來,後者見到楊銘後,先是客氣的笑道:

“上午人多,還沒來得及感謝殿下的舉薦之恩。”

楊銘微笑擺手:“我舉薦你,不是因爲你本人,而是因爲太子用你順手。”

長孫熾也沒想到,對方這麼直白,點了點頭坐下。

楊昭聞言,笑道:“韋尚書在的時候,我交代給民部的事情,從未出過紕漏,韋尚書病逝之後,我還擔心下一任尚書,會用不習慣,還是銘弟機智,知道大哥我需要什麼。”

韋衝雖然是楊暕的老丈人,但人家京兆韋與東宮也是姻親,抱大腿自然要抱更粗的,所以更偏向於太子,如果接任者與東宮毫無關係,那麼楊昭註定會失去對民部的控制,這肯定不是他想看到的。

而楊銘的舉薦,不過是趕在楊廣之前,提前說出來而已,實際上是楊廣要用長孫熾,而楊銘也藉此做個順水人情。

“大哥言重了,主要還是父皇在爲大哥考慮,要不然當日被舉薦上來那麼多人,爲何偏偏是長孫呢?”楊銘笑道。

楊昭自然知道這個道理,老爹不點頭,誰也上不來,而老三主動推辭這份舉薦之功,在他看來,非常難能可貴。

“父皇母后不喜老二,我惦念兄弟之情,還一直幫他從中斡旋,現在想想,父母不喜他,是有道理的,”楊昭嘆息一聲,道:“他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

“不要再說他了,還是商議正事吧,”韋盈提起老二的時候,也是一臉鄙夷,畢竟老二私通妻姐,坑死了韋衝父女,讓韋家元氣大傷。

接下來,幾人開始商議正事

翌日朝會,出了一個意外狀況。

養傷長達半年之久的刑部員外郎杜淹,在朝會上把楊暕給告了,告他濫用民力,私引黃河之水,草管人命。

楊廣當時就懵逼了,日防夜防,沒想到被一個剛剛返朝的人,將事情給捅出來了。

但是大家心裡都清楚,皇帝是想壓這件事的,所以當杜淹捅出來之後,滿朝官員竟無一人站出來。

杜淹愣住了,直接起身,指着蘇威等人的鼻子大罵:

“爾等枉爲臣子,竟對齊王胡作非爲,視而不見,延誤國家大事,上愧君恩,下負百姓。”

“何家之犬,敢在此咆孝?來人,拖出去打死,”楊廣勃然大怒。

楊銘見狀,趕忙出來保人:“父皇明鑑,此人言語雖有不妥,也大無禮,終究不過是心直口快”

“閉嘴!”話還沒說完,楊廣直接怒斥道:

“是不是你指使的?若不然,誰給他的膽子?”

這特麼的,怎麼怪到我頭上了?楊銘一時間,也不敢說話了。

歷史上,聽勸的皇帝有不少,不聽勸的皇帝當中,楊廣能排前三。

好在沒人幫杜淹告齊王,但大家卻一致的出來保杜淹,包括捱了杜淹辱罵的蘇威和牛弘。

畢竟大家心裡都清楚,杜淹是直,是對事不對人。

這麼多人幫着說好話,楊廣也不好真的殺人,但免官是逃不了的,所以杜淹從堂堂的員外郎,被貶成了京師明德門的一個守門小卒。

不過不要緊,大隋就是這樣,只要人活着,就還能上來,就看怎麼去操作了。

人家杜淹以前還被楊堅流放過,不照樣回來了嗎?

九五章 返京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二九零章 鞭罰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710章 蠻子第588章 豪放派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763章 告狀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三七章 我會等你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607章 捨己奉公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762章 主動請辭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四二章 形勢大好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648章 兩撇鬍子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第705章 水軍出動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第643章 各就各位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九章 香味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第483章 一代巨匠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九四章 換防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六五章 書房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634章 東西聯盟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692章 四大關係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587章 門當戶對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三四章 造化弄人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634章 東西聯盟九九章 黑吃黑第529章 進退無路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二五零章 武士彠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673章 渡河之戰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第六章 女賊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578章 舊時父女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561章 不準迎接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655章 敗局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第486章 軍輜開運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第565章 嶺南之疾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
九五章 返京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二九零章 鞭罰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710章 蠻子第588章 豪放派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763章 告狀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三七章 我會等你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607章 捨己奉公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762章 主動請辭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四二章 形勢大好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648章 兩撇鬍子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第705章 水軍出動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第643章 各就各位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九章 香味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第483章 一代巨匠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九四章 換防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六五章 書房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634章 東西聯盟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692章 四大關係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587章 門當戶對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三四章 造化弄人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634章 東西聯盟九九章 黑吃黑第529章 進退無路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二五零章 武士彠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673章 渡河之戰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第六章 女賊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578章 舊時父女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561章 不準迎接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655章 敗局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第486章 軍輜開運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第565章 嶺南之疾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