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

陳淑儀想的點子,楊茵絳負責完善施行,事到如今,整個陰謀已經走完了它的全部過程。

看上去似乎一切都風平浪靜,但楊茵絳很清楚,皇帝對齊王,已經有了戒心。

楊銘就曾經說過,當你不再信任一個人的時候,這種想法是很難扭轉過來的,楊茵絳對此深以爲然。

翌日,王茁靈便寫了一封信,希望楊茵絳能幫她呈給陛下。

信中的內容大致是說,王茁靈打算好好的在京師遊玩幾天,再進宮給陛下請安。

這就是少女心,天真無邪,換做別人,可不敢以這個藉口推脫入宮。

偏偏楊廣最吃這一套,於是不到晌午,宮裡來了一位大人物,他的職責很簡單,陪王茁靈遊覽京師。

虞世南是越州餘姚縣人,也就是浙江寧波人,今年四十八歲。

這個人在舊陳時期,就是南方大名鼎鼎的學者,年少求學,先後拜師顧野王、徐陵、智永和尚,以至於世人稱之爲:篤行揚聲,凋文絕世,網羅百世,幷包六藝。

虞世南的三個師傅當中,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虞世南就是跟他學的書法,深得王羲之書法真傳。

而王茁靈曾經在宮裡,給虞世南送過祝文,所以兩人算是認識了,而虞世南,就是楊廣給王茁靈找的書法師傅。

但凡出自內史省,那就是皇帝的近臣,這一點毫無疑問,楊廣這麼做,也是想着有虞世南作陪,可以幫王茁靈打發掉那些聞香而來的風流世家子。

已經被老二那個王八蛋拐走一次了,不能再被拐走了。

這段時間的京師,人口爆滿,各個裡坊之中,販夫走卒絡繹不絕,即使最偏僻的巷弄,都有商販聚集。

因爲有人,有人就有生意。

楊銘身兼兩府大將軍,右武衛和右屯衛,楊茵絳不敢怠慢,除了從府上挑選最得力的部曲五十人,負責王茁靈的人身安全之外,她還特地跟兩座軍府打了招呼,務必保障王茁靈所過之處,不得有任何人騷擾。

畢竟這是京師,大隋最橫的一撥紈絝子弟,都在這裡

兩儀殿,楊廣心情大好,手裡仍拿着王茁靈給他寫的那封信,他已經讀了好多遍了。

與王茁靈的短暫相處,彷彿讓他回到了自己的年少時光,記得七八歲那年,他跟隨父親楊堅,參加一場宴會,也是在宴會期間,結識了一名宇文家的姑娘,杞國公宇文猩的女兒。

兩人一見如故,頻頻私下傳書,但是不久後,那名姑娘被自己的父親楊堅判了流放,死於途中。

那時候的楊廣,鮮衣怒馬少年郎,曾一人執鞭策騎,出京南下三百里,找尋宇文氏,而他最後找到的,不過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這就是爲什麼,楊廣對宇文愷甚厚,因爲宇文愷,是那位姑娘的親叔叔。

三年後,楊廣迎娶蕭樑公主,也就是楊銘的媽。

將信紙摺好之後,楊廣這才通傳早已在殿外恭候多時的內史令楊約。

他們談的,還是開挖運河的事情,期間,楊約向楊廣舉薦了一個人,並對此人大加讚賞,言內之意,是想給這個人謀個好差事。

“既然是蒲山公之子,又得你如此推崇,朕準他憑父蔭入仕,念其年紀尚小,就給朕做個千牛備身吧。”

楊約大喜:“此人聰慧至極,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李密的事情,是楊茵絳當初承諾好的,既然承諾,那就一定要給辦,何況李密本就是根正苗紅的關中子弟,謀個職位其實非常容易。

至此,隋末時期的一代梟雄,就此進入大衆視野。

永安宮,太子楊昭聞訊而來,一直陪在母親身邊,但是不管他怎麼哄,母親始終是面無表情。

“老二已經在殿外跪了一晚上了,阿孃消消氣吧,他也是一時湖塗,辦了一件傻事,本意也是想討父皇歡心,畢竟他不是還幹了一件蠢事嗎?”

蕭皇后臉色陰沉的看向兒子:“這麼說,你也認爲他給你父皇獻女人,很正常了?”

“不不不,兒子不是這個意思,”楊昭苦笑勸道:“跪了一晚上,人只怕扛不住,阿孃要教訓,也是當面教訓纔對啊,不然您也出不了心裡這口氣。”

蕭皇后搖了搖頭:“我向來只知老二頑劣,卻不知下賤至此,先搶弟弟的女人,又給自己的親爹送女人,古往今來,此類逆子,也是史書少見了。”

說着,蕭皇后語氣逐漸哽咽:

“我雖管着後宮,爲一國之母,但你也知道,朝政之事,你父皇向來不許我插手,安排你那兩個舅舅,我都是好說歹說,你父皇才同意,反倒是陳氏,幾句話,就安排好幾個孃家人進來,老二估摸着是覺得我這個阿孃孱弱,不值得他孝敬。”

“母親這是什麼話?”楊昭頓時大急:“母后貴爲我大隋皇后,乃天下黎民的主母,小小陳氏怎堪比較?老二但凡敢有一點這樣的心思,兒子一定打死他。”

“再者說,兩位舅舅,一個是內史侍郎,一個是備身府將軍,陳氏又算什麼東西,不過都是一些刀筆小吏而已,父皇對母后的寵愛,從未有一日更改,母后切勿多心。”

這倒是真的。

楊廣雖然風流,宮中的嬪妃也一直在增加,但沒有人能夠撼動蕭皇后的地位。

單從那些嬪妃沒有一個楊廣的子嗣,就能看出來。

楊慶楊和,那是楊廣晉王時期的妾室生的,繼位至今,還沒有增加新的子嗣。

再說了,自己三個嫡子都是蕭皇后生的,只衝這一點,楊廣都不會冷落蕭後,除非他三個兒子都不要了,那是不可能的。

好說歹說,楊昭算是稍微勸回了母親一些,蕭皇后沒有消氣,只是覺得不值得再因爲老二生氣了,犯不着。

趁此機會,楊昭笑道:“讓老二進來吧,我好好的懲治一番,讓阿孃消消氣。”

蕭皇后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算是默認了。

做爲和事老的楊昭大喜,趕忙令人將楊暕帶進來。

宮女出去一會,便回來了,但是沒有見到楊暕的影子。

“回太子,齊王殿下去了御膳房,許是餓極了。”

楊昭呆若木雞。

“好了好了,你也回去吧,阿孃也乏了,我只當自己只有兩個兒子,”

說罷,蕭皇后直接起身,在侍女的攙扶下,返回了內殿。

楊昭呆滯的坐在原地,長長嘆了口氣。

他也沒有心力再管這件屁事了,好不容易哄勸一上午,母后纔剛剛消氣,結果老二人跑了。

楊昭現在很想衝進御膳房,好好的痛打老二一頓,但是他發現,自己好像連懲治老二的想法都很澹了。

這個人已經沒救了

吃飽喝足的楊暕,披了件厚厚的毯子,重新在永安宮的臺階下盤腿就坐。

昨晚把他凍得夠嗆,兩條腿都凍麻了,要不是內侍送來的兩個爐火,昨晚恐怕是熬不過去。

老大是真不給力,阿孃那麼好說話,怎麼裡面還沒動靜?

這時候,永安宮走出來一名內侍,朝楊暕笑道:

“齊王殿下還請回去吧。”

楊暕道:“不見到母后,本王不走,你進去告訴母后,她若不肯見我,兒子就凍死在這裡。”

內侍笑道:“皇后旨意,齊王若是不肯走,就把他轟出去。”

說着,內侍退往一旁,朝左右打了一個手勢,立時便有四名御衛過來,兩個架起楊暕的胳膊,兩個抱腿,生生的往外擡。

“放開本王,把我放下來,我要見母后”

內侍就在一旁跟着,陪笑道:“殿下還是小點聲吧,這裡是皇城,各部堂官可都在呢,您不要面子,陛下和皇后,可丟不起這人,您要是再嚷嚷,莫怪奴婢堵上您的嘴巴。”

“狗奴婢,你敢”

話還沒說完,楊暕的嘴巴就被一個布團給堵上了

蕭皇后,一般不生氣,她的性格就是這樣,溫柔善良,菩薩心腸,也許和她幼時的經歷有關。

她小時候,因爲出生的日子不吉利,被自己的親生父母給寄養了出去,要不是因爲蕭家找不到一個能跟楊廣配上八字的,她這位正統的蕭樑公主,現在只怕只是一名普通世家的婦人。

也許是天可見憐,也許是命中該有,眼下的她,已經是整個蘭陵蕭氏的領袖人物。

換源app】

她這一次,是真的生氣了,返回寢宮的她,哭倒在榻上,淚水浸溼了牀單。

到了蕭皇后這個地位,一般心裡在乎的,也就是子女了,但是楊暕的所作所爲,讓她感到寒心。

大隋至今,兩個皇后,兩個極端,一個極端強勢,一個極端弱勢。

哭了很久之後,蕭皇后叫來一名內侍,擦拭着眼淚,垂泣道:

“你去洛陽告知吾兒,逆子楊暕的家當,一件都不準還,就說是我這個做阿孃的,賞賜給吾兒的。”

內侍答應一聲,轉身退了出去。

兩儀殿,得知皇后事情的楊廣頓時皺眉,無奈的搖了搖頭,將身邊的充儀夫人陳婤,給打發走了。

他放下手中的政務,前往永安宮,安撫自己的妻子。

歷史上,廢皇后的帝王有很多,但楊廣不在其列,他與蕭皇后,其實是亢儷情深。

帝王妻妾成羣,不叫好色,叫標配。

像楊堅和獨孤加羅這樣的,翻遍史書,也只有明孝宗朱右樘與張皇后了。

華夏曆史上,也只有這兩位,後宮不設嬪妃,獨寵皇后一人。

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九六章 亂戰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637章 救荒法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45章 蘭陵蕭銑第494章 齊郡張須陀二三七章 救人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第653章 江淮羣賊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580章 家規六條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738章 五鳳樓八二章 實話實說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693章 不可能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572章 憂憤而死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第529章 進退無路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628章 誠信第一第484章 僧籍道戶二九四章 河間王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725章 共定海內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四三二章 七貴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707章 尊師重道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627章 潮汕地區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583章 荊州故人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37章 救荒法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一五六章 薨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518章 西方之劫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488章 軍驛夜話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742章 日月二門六五章 書房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第515章 攔河大壩第507章 殘部補充二六一章 寡婦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722章 吾不忘矣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515章 攔河大壩第505章 猶豫不定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545章 雙眼皮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
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九六章 亂戰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637章 救荒法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45章 蘭陵蕭銑第494章 齊郡張須陀二三七章 救人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第653章 江淮羣賊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580章 家規六條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738章 五鳳樓八二章 實話實說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693章 不可能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572章 憂憤而死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第529章 進退無路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628章 誠信第一第484章 僧籍道戶二九四章 河間王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725章 共定海內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四三二章 七貴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707章 尊師重道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627章 潮汕地區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583章 荊州故人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37章 救荒法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一五六章 薨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518章 西方之劫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488章 軍驛夜話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742章 日月二門六五章 書房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第515章 攔河大壩第507章 殘部補充二六一章 寡婦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722章 吾不忘矣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515章 攔河大壩第505章 猶豫不定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545章 雙眼皮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