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

楊銘身份特殊,所以當媒人這種事,也就是點到爲止。

期間,楊銘找藉口離開,留下裴淑英在場,幫着李、裴二人聯絡感情,因爲建成在人家面前表現的非常木訥,話都不會說了。

人,我是給你帶出來了,裴曦也大概清楚自己的意圖,回去之後,肯定會跟裴蘊提起,但最後能不能成,還得看李建成自己。

裴淑英也非常賣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經常都會把裴曦帶出來,給李建成創造見面的機會。

五月末的一天深夜,徐景敲響了楊銘的房門。

聲音很急促,應該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楊銘在徐景的引路下,來到客房,見到了深夜趕來的楊玄感。

「怎麼回事?」

楊玄感驚慌失措道:「父親有信從仁壽宮送出來,囑咐殿下即刻帶兵前往仁壽宮,遲則不及。」

出事了!

楊銘大驚。

帶兵前往仁壽宮,這特麼可不是開玩笑,歷史上記載,祖父楊堅死於八月,現在還不到六月,難道已經駕崩了?

如果沒有駕崩,楊素不可能讓自己帶兵過去,否則的話,那不是造反嗎?

到底是什麼情況啊?

楊銘焦急道:「越公只有這一句話,沒說別的?」

楊玄感搖頭道:「沒有,信是父親的親信隨從送來的,是口信,人絕對可靠,假不了。」

「只讓你帶信給我?」楊銘問道。

楊玄感點了點頭:「口信裡,只提到殿下一個人。」

送口信這種事情,向來都只會交代個模湖大概,否則信使什麼都知道的話,一旦出事,那就是全盤皆輸。

楊銘皺眉不語,他的心裡非常掙扎,

仁壽宮到底發生了什麼,他什麼都不知道,如果冒然領兵過去,祖父若是安然無恙,自己會背上逼宮的罪名,這尼瑪是死罪。

可是話說回來,如果祖父楊堅真的快不行了,那麼按史書記載,柳述會奉旨召廢太子楊勇入仁壽宮,打算廢了楊廣,復辟楊勇登基。

楊銘沉吟片刻之後,吩咐道:

「召集人手,隨我進宮。」

半個時辰後,楊銘帶着陳奎龐牛等一千五百王府部曲,趕赴大興宮。

並分別派人通知裴矩、宇文述、郭衍、張衡等人,速來東宮碰頭。

朱雀門外,王府部曲全部停下,楊銘只帶了龐牛等二十餘人入宮。

眼下的皇宮,左右羽林衛都去了仁壽宮,把守皇城的又是楊暕的左衛和裴矩的左武衛,以及東宮左右衛率,所以楊銘在這裡,安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母妃蕭氏,眼下也不在東宮,而是和老大楊昭一起,隨老爹去了仁壽宮侍疾。

柳述真要在這個時候於仁壽宮起事,等於是把他們家一鍋端了。

楊銘越發覺得事態不妙。

剛進東宮,楊銘便迎頭撞上了太子冼馬柳抃,後者見到楊銘之後,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迎了上來,….

「殿下,廢太子勇剛剛被左羽林衛的人給帶走了,說是奉旨召楊勇入仁壽宮侍疾,聖旨我也看到了。」

這下子,楊銘疑惑盡消,這特麼是真出事了。

自己之所以直奔東宮,就是因爲楊勇被關在這裡,只要看住楊勇,柳述那邊就不敢傷害老爹他們。

【穩定運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huanyuan.】

楊勇如果丟了,老爹小命不保。

臥槽特麼的,柳述這個王八蛋,楊銘問道:「走的玄武門?」

「是,剛剛離開不足

兩刻,下臣已經派人去通知您了,」柳抃驚慌失措,他也意識到大事不妙。

玄武門位於大興宮最北,是皇宮出城最快的路線,太子入大興殿面聖,也是從東宮北面的至德門出去,然後從玄武門繞進大興宮。

所以歷史上李建成會在玄武門出事,因爲這裡是太子面聖的必經之路。

楊銘來不及多想,趕忙道:「待會裴矩宇文述一到,立即讓他們帶兵前往仁壽宮。」

說罷,楊銘以太子嫡子的身份,立即令東宮左右衛率整兵,

調兵,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尤其是事出匆忙,左右衛率加起來有一萬人,將這些人召集起來,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楊銘眼下,只能是緊急將自己的部曲召入皇宮,恰好今夜值守的左衛將軍是李淵,於是稍一整合,組建成一支六千人的騎兵,在楊銘的率領下,緊急從玄武門出,走路程最短的一條路,輕裝簡從,趕往仁壽宮。

楊銘忽悠李淵的藉口,很簡單,有人將廢太子勇擄走了,他如果明說帶兵是去仁壽宮,李淵鐵定沒膽子跟着他去。

不要想着能追上楊勇,

楊勇一旦離開大興宮,必然是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仁壽宮。

楊銘所能做的,就是儘量抄近路,務必在對方趕到仁壽宮之前,把人截下來。

好在仁壽宮外圍鄉鎮,在幾個月前爲防不測,已經被楊廣偷偷佈置下三千人手,只要先一步將消息帶給這支秘密部隊,必然能夠攔下楊勇。

楊銘從隊伍中挑選出二十匹快馬,令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抄最近的小路,火速通知仁壽宮外圍的那幫人。

當裴矩等人趕至東宮的時候,也意識到大事不妙。

郭衍沉聲道:「楊勇被帶走,說明太子出事了,仁壽宮恐已生變,小殿下已經帶走了六千禁衛,但是仁壽宮的護衛人手,總數在四萬之間,殿下這點人無異於螳臂擋車。」

宇文述也沉聲道:「我的左武侯府,眼下在京師的,不足六千人,帶上左右衛率,也就是一萬兩千之數,裴公你得想想辦法啊。」

「左武衛在京師的人手也不夠,」裴矩皺眉看向柳抃:「如今京師駐防的府兵,哪個衛府人多?」

柳抃道:「太平公的左領軍府,人數在八千左右。」….

「史萬歲?那就好辦了,」裴矩點了點頭。

楊廣楊銘不在,裴矩就是那個拿主意的人:

「諸位,天傾大事,你我當拼力一搏,即刻召史萬歲入宮,令其召集左領軍府,通知薛世雄,就說至尊被柳述挾制,令他立即徵調右領軍府。」

薛世雄,是楊堅的人,楊銘不在的情況下,裴矩使喚不動對方,只能是忽悠。

裴矩的這個決策,等於是破釜沉舟了,他猜測楊堅應該已經出事了,如果楊堅沒有出事,他們這麼過去,也只能逼宮了,否則他們都得完蛋。

這是不得已的選擇,至尊楊堅已經病重半年之久,裴矩早已看出,楊堅快不行了,那麼這個時候,他就要選擇站在太子楊廣這邊,畢竟楊廣是儲君,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成敗在此一搏。

接下來,各自準備調兵事宜,

十二衛府的大營,分佈在京兆地區周邊,短時間徵調不出來。

所以裴矩他們,只能調動京師防衛。

左衛府、左武衛府、左武侯府,左右領軍府,共五府大軍,三萬一千人,於翌日上午己時,召集完畢。

由宇文述總領,以討伐女幹賊柳述、勤王護駕名義,浩浩蕩蕩開赴仁壽宮,

而楊銘從夜裡追到白天,直到正午時分,都沒見到楊勇的影子。

他不敢停下來,生

命攸關的大事,容不得他有絲毫怠慢。

他也知道,楊勇也不會停下來,因爲這是楊勇最後的機會。

楊銘帶出來的六千人,清一色的騎兵,幾乎把大興宮一半的馬匹都帶走了。

從大興城到岐州北部的仁壽宮,中間有兩百多裡,追了這麼久,早已人困馬乏。

李淵都快頂不住了,幾次差點墜馬,他也反應過來,這尼瑪不是去仁壽宮的路嗎?幾次詢問楊銘,楊銘都藉口說沿途發現馬隊蹤跡,他這是循着蹤跡在追。

李淵雖然疑惑,但也沒有再多追問。

楊銘帶的這些人,一個個臉上寫滿了疲憊,不得已下,楊銘只好再次縮減人數,挑選其中五百人,只攜帶佩刀,繼續趕路。

但速度,肯定遠不如離城那會。

楊銘心知,就算自己再心急如焚,人力有窮盡之時,馬力也跟不上。

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臨時休整半個時辰

仁壽宮,

楊廣夫婦以及長子楊昭,眼下已經被軟禁在了禁苑,他所攜帶的近衛,也已經被控制起來。

右羽林衛大將軍竇抗,眼下就在楊廣所處的殿內,挨訓。

「道生(竇抗字)湖塗!」

楊廣焦急的殿內來回踱步,怒斥道:「陳氏那個***,有什麼資格傳遞父皇旨意,你怎麼能聽一個婦人的話,便把孤軟禁起來?」

竇抗是楊堅的親外甥,是楊廣的親表哥。

他已經在這裡安撫楊廣半天了,其實他接到的旨意,是保護太子楊廣一家,但其中有一條,是不准他們在仁壽宮亂走。….

基本上等同於軟禁。

至於爲什麼,竇抗也不清楚,聖旨是宣華夫人陳氏,交給他的,不是那種帶卷軸的聖旨,而是蓋了大印的一張信紙,不過竇抗認識楊堅的筆跡,看出是楊堅親筆所書。

否則他也沒膽子囚禁楊廣。

「太子稍安勿躁,等至尊醒來,我自會去請示聖意,想來沒有什麼大事,太子還是等一等吧。」

「楊智積呢?他在幹什麼?」楊廣怒問道。

蔡王楊智積,是左羽林衛大將軍,楊堅的親侄子。

竇抗一臉爲難道:「這個我真不知道。」

楊廣幾步上前,揪着對方衣怒吼道:

「你是不是傻?衛王怎麼會偏偏這個時候病重,還下不了榻,分明是有人在搗鬼,我要見父皇,你現在就去仁壽殿請示父皇。」

竇抗被楊廣揪着衣領,整個人都差點被提起來,一臉鬱悶道:

「至尊熟睡,不敢打攪啊。」

「我入你娘,你真是個廢物!」楊廣一拳搗在竇抗胸口,後者連連後退。

就連楊廣都爆粗口了,因爲他清楚,自己眼下的局面非常不利。

入我娘?我娘那是你親姑姑,竇抗沒辦法,只好敷衍答應,離開了大殿。

反正楊堅不醒,他是不敢去驚擾的。

至尊近來病重,好不容易睡個整覺,他可沒膽子去叫醒。

何況仁壽殿還有三位夫人和幾位內侍在服侍着,有事的話,自然會喊他。

另一邊,楊素也被軟禁了,負責看守他的,就是蔡王楊智積。

不過楊素沒有跟對方有任何廢話,只是一個人靜靜的在房間裡呆着。

消息應該是送出去了,成敗,也就是今明兩天的事情。

自己着急也是沒用的,他之所以只傳口信給楊銘,是因爲其他人都有後路,唯獨楊銘沒有,因此,也只有楊銘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

「呼」楊素長長呼出一口氣,

他不懼死亡,但是他不想這麼死。

因爲就這樣死了,自己勢必會被羅織個極大的罪名,後世史書上,也不會對他楊素有隻言片語的好話。

自己尊容一生,不想在身後,留下千古罵名.

圓盤大佬粗

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七一章 朱雀大街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五十章 破鏡重圓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第644章 苛捐雜稅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715章 敗興一場二七九章 透心涼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九章 河東郡王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736章 徐景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第517章 嚴防死守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四零一章 正月三十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第669章 大冢宰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五三章 楊廣進京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754章 高玥求子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738章 五鳳樓第751章 十五道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758章 清理門戶第685章 悍兵難管第509章 水師相遇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第762章 主動請辭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第731章 可稱公子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87章 門當戶對第722章 吾不忘矣第715章 敗興一場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486章 軍輜開運第693章 不可能第一章 三胎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第四章 八歲習武第750章 名字不好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764章 牽扯太多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一五四章 大忌第690章 善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六九章 舉薦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二十八章 收藏家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50章 名字不好第655章 敗局一零六章 上嫁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541章 嶺南爆雷四二七章 捱打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二三七章 救人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十三章 老實人
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七一章 朱雀大街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五十章 破鏡重圓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第644章 苛捐雜稅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715章 敗興一場二七九章 透心涼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九章 河東郡王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736章 徐景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第517章 嚴防死守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四零一章 正月三十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第669章 大冢宰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五三章 楊廣進京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754章 高玥求子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738章 五鳳樓第751章 十五道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758章 清理門戶第685章 悍兵難管第509章 水師相遇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第762章 主動請辭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第731章 可稱公子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87章 門當戶對第722章 吾不忘矣第715章 敗興一場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486章 軍輜開運第693章 不可能第一章 三胎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第四章 八歲習武第750章 名字不好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764章 牽扯太多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一五四章 大忌第690章 善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六九章 舉薦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二十八章 收藏家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50章 名字不好第655章 敗局一零六章 上嫁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541章 嶺南爆雷四二七章 捱打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二三七章 救人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十三章 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