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十五道

大業十三年這場禍及全國的戰亂,終於結束了,那麼結束之後的善後工作是非常複雜的。

這就好比一座房子塌了,你需要修葺,修房子比重新蓋一座房子,還麻煩。

全國各地一堆爛賬,偏偏最會管賬的崔仲方,已經快不行了。

裴蘊現在是民部尚書,楊銘清楚對方的業務能力並不出衆,裴蘊的長處是洞察秋毫的心智以及超強政治嗅覺,但是沒辦法啊,暫時換不了啊,容易刺激到老裴家。

那麼兩個民部侍郎,封德彝和韋津就要多分擔一些。

正月初五的朝會上,楊銘率先道:

“去年河南地區還算穩定,幾座織造坊產的棉布,如今都囤積在府庫當中賣不出去,畢竟百姓都沒錢了,可是國庫也沒錢,你們民部想個法子,儘早將這些棉布賣出去。”

裴蘊皺眉道:

“民部一直嘗試在民間售賣,可是效果有限,如今糧價仍處在高位,指望百姓拿買米之錢去買棉布,不切實際啊。”

“那麼沒有辦法將糧價壓下來嗎?”楊銘皺眉道。

裴蘊點頭道:“壓不下來,物以稀爲貴,如今各地都缺糧,所以造成了一種局面,百業俱衰,惟糧價居高不下。”

“讓武華去民部,擔任倉部侍郎,糧食乃國本,價格絕對不能高,這關乎民生大事,”楊銘道:“將糧食的價格壓下來,提高手工業貨物的價格,三年內鼓勵民間養殖牲畜,控制各地的宰殺數量,以緩解糧食短缺造成的各種問題。”

在古代,牲畜還是以放牧餵養爲主,沒有飼料的,基本不會拿糧食餵養,包括豬,豬吃豬草,例如打碗花、蕺菜、人字果之類的。

眼下大隋想要引進土豆、紅薯這類高產農作物,不切實際,因爲這兩種作物都在美洲,如今的航海技術,支撐不起來。

提高手工業產品的價格,也是爲了大量貨幣迴流到國家手中,方便操控市場。

任何貨物,都需要因形勢需求,處在一個合理的價位,如今百姓沒錢,首先解決了溫飽,他們纔會花錢買其它生活必需品。

也就是說,這條政策是先保你的命,再用伱多餘的錢充盈國庫,至於沒有閒錢的,當然就無效了,促進內需,本來就是盯着那些有閒錢的人。

華夏古代就是因爲災荒太多,所以老百姓養成了一個存錢的習慣,其實就是爲了應對危機。

怎麼將百姓的閒錢拿出來,流入市場,需要創造需求。

如今是冬天,需要保暖,那麼主要貨物就是煤炭、柴禾、冬衣。

煤炭只有有錢人用得起,那麼這個價格,就能給它飆起來,抽富人的血。

柴禾,鄉里的百姓是不缺的,自給自足,只有生活在縣城裡的人需要,那麼這個價格也可以提一提,以保障鄉里百姓的生計,他們可以將柴禾賣進城裡,增加額外收入。

至於冬衣棉服,武華進殿之後,提議賣給軍府,以抵軍餉。

這個是行得通的,但多少有點強制的意思。

所以楊銘道:“這個.看個人心意,不能強迫,要自願。”

他其實心裡也清楚,他口中的自願到了下面,就成了被自願了。

沒辦法,誰讓國庫窮的一批呢,自己不能落這個壞名聲,讓下面人背鍋吧。

楊銘繼續道:“國家用兵,重在軍府,國家休養,要指望民部和工部,接下來的幾年,你們的擔子很重,工部屯田司議一個法子出來,以國家之力,查閱天下土地,宜開墾的地方,由朝廷制定政策,各地方認真落實,開墾之新田,授予百姓,誰敢中間給我偷吃,你就去當肥料吧。”

裴矩點頭道:“開荒屯田,國之大事,需要各部門協同,司隸臺還是要盯緊一些,楊詢恐怕無法勝任。”

楊詢就是楊約的弟弟,楊約死後,他接了司隸臺。

實事求是的說,這個人確實不行,但是裴矩針對的意味也太明顯了一點。

楊玄感頓時皺眉道:“句容公政務通熟,鐵面無私,負責監管屯田一事,乃不二人選,監管嘛,盯緊一點,不徇私包庇,就可以了。”

裴矩笑道:“地方太守多出自弘農楊,或是依附你們家,還是要避嫌爲好。”

“你們家的也不少啊,”玄感道。

民部尚書裴蘊挑眉道:“若不是有玄感當年在山東兼併土地那檔子事,交給楊詢也沒什麼,現在嘛,就怕他監守自盜啊。”

“你要跟我掰扯這個是吧?”老二楊玄縱呵呵道:“那你想不想知道,我們在山東的田,後來如何呢?”

後來被楊銘給拿走了,交給張須陀用來安撫山東了。

裴虔通咧嘴道:“這麼說,玄縱是承認了?你們確實在山東屯田了?”

楊玄縱頓時一愣,看向兄長玄感,玄感已經是臉色鐵青了,他倒不是生弟弟亂說話的氣,而是聯想到當年的自己。那時候就是他在朝堂亂說話,叔父楊約給他擦屁股,現在好了,他不亂說,玄縱開始亂講了。

這事雖然太子也知道,但你不能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認了啊。

楊銘笑了笑,幫着解圍道:“好了好了,沒什麼可吵的,你們的看法與我不同,屯田一事,牽扯的太多,爲了能保證最後落在百姓手裡,你們這些家大業大的,誰去也不合適,你們不拿,保不準族內有人拿,裴公的顧忌還是對的,這事要避嫌,孤的意思,設天下爲十五道,每道設監察使一名,由門下省直接管理。”

楊恭仁皺眉道:“哪十五道?”

楊銘招了招手,讓杜如晦拿出一幅地圖鋪在大殿中央,由衆臣閱覽。

這是仿造唐朝十五道來劃分出十五個大區,當然了,不會設置節度使,只有監察使,他們的任務就是爲國家監管轄區田畝情況。

糧食是國本,這一關必須把住了,該是誰的田就是誰的田,楊銘可不希望府兵制這麼快就爛了。

畢竟歷史上府兵制退出舞臺,就是因爲土地兼併太嚴重。

十五道分別是河北道(包括東北與高句麗地區)、關內道(關中)、河東道、隴西道、河南道(包括山東)、京畿道(京兆地區)、都畿道(洛陽地區)、山南東道、山南西道、江南道、淮南道、江南西道、嶺南道、劍南道、黔中道。

十五道的監察使,等於是中央派到地方的巡查組組長,地方管不了,門下省其實也管不了。

楊銘不過是將他們掛靠在門下省,其實是他直接管理這十五個人。

這種職位,不能常駐,而且還得勤換人,不然容易被腐蝕。

也就是說,他們一年之內,過年那幾個月得來京師彙報工作,剩下的大半年在地方。

十五道,並不是大隋新的行政區域劃分,只存在於監管田畝這一塊。

楊秀看的目瞪口呆:“一個監察使,管不了這麼大地方吧?”

楊恭仁笑道:“肯定有署官啊,而且人數不會少。”

“那麼派什麼人去合適吧?”崔君肅皺眉道。

現在很多人都看得出,這是一個頂級肥差,這可是管田畝,沒有比田畝更大的資產了。

楊銘笑道:“十五個人呢,七個你們推薦,另外八個,從每年的進士當中選擇。”

“他們幹不了吧?”韋匡伯疑惑道:“剛中進士,完全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讓他們這些新人下去,恐怕會是一團糟。”

楊銘道:“剛纔玄感也說了,這個差事很好乾,要求並不高,鐵面無私,人靠得住,爲朝廷實心用事,即可。”

一個監管,聽起來似乎挺好乾,盯着點就行了,幹事的是民部和工部,但是這個盯,也不好盯。

因爲得講人情世故,打個比方,你去郡守衙門,要調閱授田檔案,人家找藉口不給你看,你能咋辦?上報門下省,讓太子和門下省給你撐腰?

門下省沒那麼閒,反而會責備你辦事不利。

而楊銘爲什麼要用進士,就是因爲他們年輕,初出茅廬,還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也不是那種久經世故的老狐狸,改善職場,靠的就是年輕人。

給我懟他們就行了,我看下面的地方官,哪個敢動你們?

楊玄感現在,是完全順着楊銘的,你說啥就是啥,只聽他道:

“你們是沒聽懂太子的意思啊,進士都是那些寒門子弟,初獲恩典,一門心思想着謀求政績,自然比你們更賣力,他們也不會貪。”

裴蘊冷笑道:“你這解釋太牽強,那麼照你的意思,太子安排的另外七個人,就會貪了?”

楊玄感反駁道:“怎麼?我大隋朝堂全是貪官唄?七個剛正之人都選不出來?”

“別吵了,”蕭皇后打斷兩人對線,道:“馬上就是上元節了,東都的燈會都準備好了嗎?”

女人的出發點,跟男人不一樣,蕭皇后只想着怎麼過節。

楊銘趕忙道:“這件事,兒臣已經交給蕭瑀負責,雖然國庫空虛,但是上元節,還是要讓母后過的舒舒服服。”

蕭皇后點了點頭,看向蕭瑀道:“一切從簡,勿要增加國家負擔。”

這還是一句空話,她說從簡,到了蕭瑀這,就從不了簡了。

領導說什麼,不要聽,你得知道領導想什麼。

蕭瑀笑道:“皇后放心,不會大操大辦,也一定熱鬧隆重。”

女人喜歡過節,自古皆然。

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655章 敗局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八七章 楊廣留京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73章 渡河之戰二十二章 撩妹第690章 善十六章 高門大閥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第529章 進退無路第509章 水師相遇三十章 深不可測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684章 五五開八九章 宇文都知二九四章 河間王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553章 公主將嬪第637章 救荒法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705章 水軍出動第518章 西方之劫四一章 宇文娥英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三三章 做妾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第691章 謝恩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三三章 做妾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670章 太平清河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84章 五五開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756章 兩全其美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657章 一步登天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484章 僧籍道戶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第761章 勸酒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514章 野心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二三六章 偶遇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一六零章 傳國玉璽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六二章 買賣難做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749章 君臣相合九九章 黑吃黑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七十章 一車美酒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二六四章 高玥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五七章 胡姬酒肆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752章 下手太快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
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655章 敗局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八七章 楊廣留京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73章 渡河之戰二十二章 撩妹第690章 善十六章 高門大閥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第529章 進退無路第509章 水師相遇三十章 深不可測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684章 五五開八九章 宇文都知二九四章 河間王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553章 公主將嬪第637章 救荒法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705章 水軍出動第518章 西方之劫四一章 宇文娥英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三三章 做妾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第691章 謝恩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三三章 做妾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670章 太平清河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84章 五五開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756章 兩全其美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657章 一步登天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484章 僧籍道戶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第761章 勸酒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514章 野心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二三六章 偶遇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一六零章 傳國玉璽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六二章 買賣難做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749章 君臣相合九九章 黑吃黑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七十章 一車美酒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二六四章 高玥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五七章 胡姬酒肆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752章 下手太快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