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

事實上,鐵礦在進入高爐之前,就需要一個燒製過程,這個過程是爲了將原始礦石中的雜質煅燒乾淨,提煉出更爲純淨的精鐵礦。

爲什麼說冶煉其實就是玩火呢?因爲所有礦石在進入火中煅燒的時候,其熔點是不一樣的,而掌握好火候,就可以將熔點低的雜質全部煉燒,剩下熔點更高的精鐵礦物。

這一步驟,需要無煙煤來提供巨大的熱量,以期能將原始礦物中的雜質燒的乾乾淨淨。

但是一旦進入高爐,其實最好的材料不是木炭,而是焦炭,鍊鋼必煉焦,焦炭比煤炭能提供更高的熱量,也更耐燒,所以是鍊鐵的首選。

於是楊銘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帶上雲定興、獨孤懷恩、何彥等一干工匠,準備煉焦。

焦炭是煤煉成的,整個山西就河東缺煤,但是,是相較於山西其它地方來說,如果是全國範圍比較的話,河東的煤炭儲量,可稱之爲富裕,主要分佈於境內的垣縣和稷山縣,其中稷山縣和聞喜縣是鄰居,捱得非常近。

楊銘這一次下來,本來是視察煉窯情況,眼下已經發展成了整個河東總動員。

太守竇慶叫苦不迭,你在哪,哪就有事,就不能讓我舒舒服服養老嗎?

稷山縣那邊,大量煤炭被徵調,官府招募百姓,趕着騾車牛車,將一車車的煤炭送往聞喜縣。

新的礦場因爲大量民力加入,進展迅速,許多營房已經在搭建之中,高爐也立起來好幾座。

礦場一隅,楊銘帶着上百名頂級工匠,在研究着如何從煤炭裡面,篩選精煤用於煉焦。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煉焦技術和使用焦炭的國家,但那是在宋朝末年,眼下的大隋,對於煉焦這玩意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楊銘口中所描述的這些東西,在工匠們眼中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因有高爐這個前車之鑑,現在沒有人會不把楊銘的話當回事。

最頂級的冶煉專家雲定興,眼下像是一個學徒一樣,手裡拿着小冊子,將楊銘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小心翼翼的做好記錄。

楊銘蹲在地上,其他人也都跟着蹲下,楊銘笑道:

“諸位不要拘謹,我們要談論的事情很複雜,要講很多時間,你們都坐下吧。”

元定興道:“臣不敢坐,哪有尊者立而卑者坐的道理?”

楊銘頓時皺眉。

“臣領命,”雲定興表情不變,帶頭坐下,其他工匠們也跟着席地而坐。

楊銘繼續道:“鐵的材質,取決於煉燒過程,而煉燒取決於燃料,木炭所提供的熱量不適宜高爐使用,我們應該用煤。”

雲定興一愣,又說話了:“殿下前幾日不是還說,煤適用於低爐嗎?”

“此煤非彼煤,”楊銘還是挺喜歡這種有問有答的環境,笑着解釋道:

“高爐所用之煤,是煉燒後的煤,所以可以稱之爲焦煤,而要煉化焦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篩選臭煤(有煙煤)中的雜質,用最純淨的煤,才能燒出焦煤。”

太府丞何彥問道:“那麼該如何篩選臭煤呢?”

“用水洗,”楊銘拿起手中的樹枝,開始在地上比劃起來。

水洗煤,就是用水洗,首先要建一座水洗池,將煤倒入其中,然後用細密的竹篩,一遍一遍的用水曬洗,爲的就是將混雜在煤裡的黃沙、泥土、煤泥、木屑、碎草、矸石清理出去,獲得純粹乾淨的煤。

而用來煉焦的煤,不能大於三釐米,因爲煤的塊頭一大,裡面必然有雜質。

畢竟這玩意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的,其本身與地下的各種礦物質是粘結在一起的,洗煤就是篩除這些多餘的礦物質。

“有了精煤,煉焦就好說了,”楊銘道:“將所有的精煤堆積在一片乾淨的區域,上面覆土,留一個出煙口,下面留一個點火口,將煤堆點燃,任其燃燒十天左右,屆時扒開覆土,下面的就是焦煤了。”

衆人一臉懵逼,煤還能這麼浪費啊?你都燒了,剩下的不應該是煤灰嗎?

有人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楊銘解釋道:“這就是爲什麼要覆土了,精煤不接觸空氣,無法充分燃燒,是不可能燒成灰的,只會燒成結塊,這個結塊,就是焦煤。”

衆人一臉疑惑,有人道:“我反正是相信太子的,不妨就先按照太子的法子試一試。”

“正該如此,”雲定興起身道:“既然殿下說,焦煤是高爐煉燒最好的材料,我們不妨先做出焦煤。”

楊銘扔掉手中的樹枝,拍了拍手:“事不宜遲,諸位即刻去辦。”

接下來,幾百名工匠商討一番後,分工合作,各自下去準備了。

而楊銘則是在禁衛的陪同下,在礦場內四處晃悠着。

他這個法子煉焦,就是個土法子,出來的焦炭跟後世沒法比較,但在當下,算是頂尖工藝了。

如今的礦場,足有三四千人在勞作,工匠們日夜不停的趕工,因爲太子在場的緣故,沒有一個敢偷懶的,都在玩命的幹,以期能獲得太子青睞,鯉魚躍龍門。

楊銘隨便找個人問一句:伱累不累?對方肯定說不累,即使他已經累的快挺不起腰來了,如果楊銘不是太子的話,恐怕就是另一種答案了。

河東郡丞徐德言以及幾名縣令,眼下就跟在楊銘身邊,他們不懂冶煉,主要負責資源調度。

“稷山縣的煤往這裡送,路途不近,頗爲消耗人力,”楊銘負手在前,沉聲道:“不如就在稷山煤窯邊上,建造水洗場,洗出來的精煤重量輕,相對更好運輸。”

稷山縣令薛魁趕忙提筆記錄,然後道:“敢問殿下,是所有的煤窯,都建造水洗場嗎?”

楊銘點了點頭:“太小的煤窯就不用了,日產二十筐以上者,可以用。”

一筐煤,是三百斤,二十筐就是六千斤,相當於三噸,三噸是多少呢,農用小三輪裝的滿滿當當,就是三噸。

日產三噸的窯,這都是高產窯了,不像後世,山西晉城某座煤礦,日產兩萬六千噸,山西的煤就好像挖不完一樣,挖了幾千年,還在挖。

當然了,要是按照日產三噸來挖的話,還能挖十幾萬年。

楊銘是沒有那個本事改造煤窯的,他只懂土法子以及一些原理,可搞不了高科技。

從古至今,下煤窯都是最苦最苦的差事,風險極高,要不然也不會流傳:走投無路下煤窯。

楊銘繼續吩咐道:“眼下正在往聞喜籌運的煤,不用停,但是要儘快在各個煤窯加設水洗場。”

“臣領命,”縣令薛魁提筆再記錄。

楊銘突然轉身,皺眉道:“既然聽到了,現在就去做,你是覺得孤的時間很寬裕?”

嗯?不敢不敢,薛魁趕忙道:“臣這就去辦。”

接下來,楊銘吩咐徐德言,提高煉場民夫的飯食供給,肉食要給夠,還要從各縣城當中購置酒水果蔬,適當讓民夫們解解饞。

大隋的酒,度數不高,一般喝一斤,也就跟喝三五瓶啤酒差不多,醉不了,極少像楊銘這樣一斤就不行的。

他是太子,眼下他坐鎮這裡,自然要區別於他人,給民夫提供更好的待遇。

因爲所有的民夫腦子裡都在想着,給太子幹活,肯定能吃飽吃好,楊銘不能讓他們失望,這與他的身份有關。

就像一個人去酒樓,總要打賞小廝吧?不太富裕的,少賞幾個,富裕的多賞幾個,鉅富自然要賞的更多。

如果給太子幹活的待遇還不如別人,那麼民夫們腦子裡就會將太子和這些別人畫上等號,那麼太子就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高高在上了。

老百姓嘛,正常情況下能見到縣令,都算長見識了,能見到太守,那都屬於可以炫耀一輩子的談資,至於更高的皇家,在老百姓眼裡,跟神仙差不多。

楊銘不但給民夫提供更好的伙食,還賞賜錢和布,這個跟出力多少無關,人人有份。

這點賞賜根本花不了幾個錢,但是民夫們會很高興,會心滿意足,一口吃的,幾匹布,外加一些賞錢,人家就肯給你賣命了。

有時候楊銘想想,覺得挺心酸的,人命如草芥啊,真是半點不值錢。

幾天後,一個簡易的洗煤池做好了,用了一天曬洗精煤,然後堆積在一起覆土點燃,任由其自然燃燒。

十天後,等到煤堆的溫度降下來,就可以獲得焦煤了。

而楊銘在河東鬧出的動靜,自然也傳到了洛陽。

朝會上有人提起了這件事,楊廣理都沒有理,那麼自然也就沒人敢再提了。

下了朝會之後,楊廣將裴矩叫來,大發雷霆。

“朕讓他監國,他可倒好,跑河東鍊鐵去了,這是他該做的事情嗎?”

裴矩趕忙道:“太子做事一向謹慎,此番進駐聞喜,大設煉場,恐有緣故,臣以爲,應該是與陛下嚴令太府寺供應軍需所致。”

楊廣冷哼一聲:“朕是讓太府寺去做,又沒讓他去做,身爲太子,國事繁重怎可偏勞一處?我大隋只有鍊鐵是大事要事嗎?”

裴矩眼簾一垂,隨即又擡頭道:

“百萬大軍之兵械,就眼下太府寺的能力,一年半之期,萬萬交付不了,太子也是爲陛下分憂,才親往河東督造,今天朝會上,御史臺的人也說了,太子改造後的高爐,材質極佳,爲突破之工藝,精煉之技術,臣以爲,陛下何妨耐心一些,看看太子究竟會做出一番怎樣的動靜。”

聽到這裡,楊廣怒氣稍微消了一些,皺眉搖頭道:

“朕就怕他是去添亂去了,他懂什麼冶煉啊,改高爐的法子又是誰教給他的?”

裴矩搓手琢磨道:“據臣所知,太子極少接觸冶煉,此番雖頗爲興師動衆,但成效顯著,一座高爐,讓那些自負技藝的工匠們,都是讚口不絕,可見這項工藝,有些超前了,難道還是從秘書省看來的?”

楊廣一愣,疑惑道:“秘書省關於冶煉的藏書,太府寺那邊都有騰本,眼下太府寺的工匠都沒見過這種技藝,怎麼可能是出自秘書省?”

“確實如此,”裴矩點頭道:“據聞太子與工匠之間交流頻繁,或許是從這些人口中琢磨出一些什麼出來,但太子各項佈置條理清晰,安排縝密,又好像是早已胸有成竹。”

楊廣道:“他腦子這麼靈光,窺一斑而見全豹?”

“應該不單單是聰慧,”裴矩道:“臣女裴氏還未上嫁之前,就曾對臣說過,太子視《考工記》與《齊民要術》爲至寶,可見太子對這方面的興趣,是早就有的,去年的時候,臣女還曾說過,太子總是念叨着曾經看過一本叫做《天工開物》的書籍,說是其中對手工生產有着詳細記載,想來太子就是從這本書裡,學到了官員冶煉的學問。”

楊廣頓時扶額苦笑:“身爲皇嗣,偏愛手工,也真是罕見了,這麼說朕讓他做太子,是耽誤他了?”

“不對啊?”楊廣突然擡頭:“那什麼天工開物,他又是從哪看到的?”

裴矩頓時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

楊廣着急道:“你倒是說啊。”

裴矩道:“好像是永安宮。”

這.楊廣頓時皺眉,他猜到裴矩爲什麼不敢說了,因爲母后獨孤伽羅過世之後,永安宮的所有典籍,都已經封存進了他的內庫。

而自己的內庫中有什麼書,楊廣是一清二楚的,畢竟人家是個真正喜歡學問的人。

既然不在自己的內庫,那就只能在一個地方了,父皇和母后的陵墓當中,多半是做了陪葬品,那些宦官奴婢是不敢竊拿的。

古人重孝,別說是一本僅憑猜測很可能子虛烏有根本不存在的典籍,就算裡面陪葬着更重要的東西,楊廣都不可能扒開自己爹孃的墓去取出來。

這要是換成楊勇的墓,他指定偷偷就去扒了。

“這件事你要爛到肚子裡,”楊廣目光凜冽,直視裴矩道。

裴矩趕忙道:“臣至死不言。”

楊廣點了點頭,書找不到沒關係,不是還有自己兒子呢嗎?兒子既然喜好這方面的學問,自然是精研細讀了,這不就是一本活着的天工開物嗎?

看樣子母后對自己藏私了啊?竟然沒有將這麼重要的東西傳給我。

“就讓他試試吧,朕倒要看看,他能在河東鼓搗出什麼玩意,”楊廣無奈一笑,道:“世矩陪朕練練字吧。”

“陛下請,”裴矩擡袖磨墨。

獨孤纂以前想過,將閨女綁起來送到京師,但是難度有點大,因爲楊銘眼下住在皇宮,你往宮裡送人,不是那麼簡單的。

但是此刻不同了,楊銘在河東。

於是獨孤纂叫來次子獨孤薪,囑咐道:

“這樣關下去,鳳兒非把咱家抄了不可,這樣,你帶人綁了她,送到河東交給太子殿下。”

獨孤鳳兒被關禁閉,已經有半年多了,本來她還以爲她爹是跟她鬧着玩,誰知道是來真的,於是她將自己的屋子裡的家居砸了一個稀巴爛,門窗都給打碎了。

結果呢,人家外面用木板又給她封起來了,封的非常結實。

她這個人受不了拘束,本來瘋病就沒徹底好,眼下又被關在密閉空間,整個人又像是瘋了一樣,四處打砸。

以至於趙國公府,每天都能聽到叮叮噹噹砸東西的聲音。

獨孤纂也是怕把女兒憋出病來,但又想給她給個教訓,長點記性,讓她能老老實實答應回到楊銘身邊,但完全沒有效果。

既然如此,那隻能是綁起來送走,我治不了你,太子總能治得了你吧?

於是獨孤薪帶人將自己的妹妹給綁了起來,帶着十幾個負責伺候起居的丫鬟,就這麼朝河東去了。

“鳳兒啊,你聽哥哥一句吧,咱阿爺也是爲你好,姑娘家總是不嫁人,這叫什麼事啊?”

車廂內,獨孤薪苦口婆心的勸說着被綁了手腳的妹子。

獨孤鳳兒冷哼道:“你這是要將我綁去京師?”

“不是,是河東,”獨孤薪道。

獨孤鳳兒頓時愣道:“怎麼是去河東?”

獨孤薪道:“因爲太子在河東。”

獨孤鳳兒嘴角一動,沉默下來,她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反抗能力了,屬於是任人宰割,但是一想到會在河東見到楊銘,心裡也一下子緊張起來。

她已經三年半,沒有見過楊銘了,那是她日思夜想的人啊。

“對了,忘了告訴你,”獨孤薪道:“太子妃,太子側妃,太子良娣陳氏,眼下都有身孕了,你跟陳氏不是很熟嗎?你就不羨慕人家?”

“她早該有了,現在纔有已經夠晚了,”獨孤鳳兒淡淡道。

獨孤薪笑道:“那你呢?人家不論遲早,總歸是有了,而你連個名分都沒有。”

說罷,獨孤薪突然臉色一黯,嘆息道:“你本該是最早的,太子待你恩情深重,不離不棄,你怎忍心相負啊?”

獨孤鳳兒表情一滯,瞬間流下淚來。

焦炭做成了。

耗時十二天,扒開土堆之後,裡面皆是精煤燒焦以後的結塊,以錘子將其搗成大塊,鋪設在高爐底下。

在此之前,楊銘將低爐的燒製也改善了一下,添加了石灰石做溶劑,爲的是更加有效的去除鐵礦內的雜質。

這樣一來,通過無煙煤外加石灰石的加持,低爐燒製出來的精鐵更爲純粹。

工匠們望着那堆燒製成功的精煉鐵,稱讚不絕,幹這行半輩子,就沒見過這麼烏黑髮亮的精鐵,一時間,大家對太子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這已經不叫拍馬屁了,這是由衷的贊服。

雲定興指揮工匠,將那些精煉鐵送入高爐,然後萬分期待的等待着,他現在對楊銘的技藝已經是五體投地了,這麼好的精煉鐵,燒出來的生鐵必然是前所未見的品質。

這一次高爐的煉燒時間,被大大縮短,只是兩個時辰,負責觀火的工匠已經是興奮的手舞足蹈,高喊着精鐵已然化水。

楊銘高興道:“出爐鐵水,直接灌鋼。”

雲定興一把年紀了,雀躍的跳了三跳,嘴裡怪叫一聲,立即吩咐匠人將早已準備好的生鐵取出來,放入由新材料做成的熔合池內,然後將鐵水就這麼澆灌了進去。

嗤嗤嗤的劇烈聲音,伴隨着四下飛濺的火星,濃濃的煙霧猛然升騰。

灌鋼法的主要宗旨,不是爲了調劑鐵中的含碳量,而是排除夾雜,使其更爲精粹。

生鐵因爲碳元素的滲入,成了鋼,熟鐵因爲脫碳,也成了鋼,兩者一結合,就可以燒製出精品鋼。

鐵水池內,火焰沸騰,這個過程,就是熟鐵與生鐵開始融合了,用熟鐵中的氧,來氧化生鐵中的硅、錳、碳等元素。

這個過程什麼時候結束,就看鐵水什麼時候平靜下來,然後將表面那層被排出的雜物,也就是鐵渣去除,那麼剩下的就是精煉鋼。

一個半時辰後,鐵池內再沒有了動靜。

如今的鐵水,是可以直接進模具的,而且還可以千錘百煉的鍛打,當然了,因爲鐵水太過精純,鍛打的過程已經不是去處雜質,而是定型。

鐵水舀出,灌入一座橫刀的模具臺當中,隨後以雙液淬火法淬火,加速其冷卻過程。

楊銘與所有工匠一起,都在靜靜的等待着。

等到模具中的鐵水逐漸凝固,處於半定型狀態後,工匠們便以鐵鉗將其夾出,在鍛臺上鍛打。

只看通紅的刀體在每一次鍛打之後,表面並沒有浮現出一層黑色的雜質,大家就已經知道,大隋的灌鋼工藝有了重大突破。

這個時候,整個煉場已經沸騰了,比鐵水池的鐵水,還沸騰。

許多工匠們相擁而泣,慶幸自己能夠親眼目睹這種超凡工藝的誕生。

嗤的一聲,刀身入水冷卻。

然後,工匠們裝好刀柄,開刃之後,交給雲定興,雲定興雙手持刀,跪在楊銘面前,老淚縱橫道:

“請太子試刀。”

接着,所有人紛紛跪地,口中高呼着:請太子試刀。

楊銘深吸一口氣,接過刀來,道:

“取一副最好的甲冑。”

陳奎毫不猶豫解下自己身上的明光鎧,套進了一根一人粗的試刀柱內。

在衆目睽睽之下,楊銘握刀向前,深呼一口氣,一刀劈出。

只聽咔嚓一聲,大隋工藝最好的明光鎧,齊胸而裂,破口筆直乾脆。

再看刀刃,毫髮無傷。

雲定興渾身顫抖,撲通跪地,失聲痛哭。

太子英武、大隋永固的聲音,響徹煉場。

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693章 不可能第591章 駙馬都尉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四五三章 苦肉計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第664章 滎陽之圍六四章 再闖東宮二九一章 滎陽王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第490章 非大不可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三二二章 慕容滅族第597章 木棉花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第764章 牽扯太多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第583章 荊州故人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第657章 一步登天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九十章 納吉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第489章 北部大人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726章 五座大橋六三章 舊時主僕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六八章 入山剿匪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707章 尊師重道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490章 非大不可二九零章 鞭罰第768章 值這個價九八章 藝人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476章 項籍虞姬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623章 朱雀門下二一一章 妾妃第632章 田畝新制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532章 一觸即潰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600章 皇帝帶貨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第684章 五五開第762章 主動請辭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752章 下手太快第648章 兩撇鬍子
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693章 不可能第591章 駙馬都尉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四五三章 苦肉計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第664章 滎陽之圍六四章 再闖東宮二九一章 滎陽王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第490章 非大不可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三二二章 慕容滅族第597章 木棉花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第764章 牽扯太多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第583章 荊州故人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第657章 一步登天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九十章 納吉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第489章 北部大人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726章 五座大橋六三章 舊時主僕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六八章 入山剿匪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707章 尊師重道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490章 非大不可二九零章 鞭罰第768章 值這個價九八章 藝人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476章 項籍虞姬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623章 朱雀門下二一一章 妾妃第632章 田畝新制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532章 一觸即潰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600章 皇帝帶貨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第684章 五五開第762章 主動請辭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752章 下手太快第648章 兩撇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