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

圖紙既然定了,皇帝也滿意,那麼洛陽基本就會按照圖紙去建造,期間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動。

大興城當年建造,採用的是《易經》乾坤卦象中的六爻佈局,由北向南,分爲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共六條線。

而洛陽,則是將城市規劃與天上星辰相對應,一共分爲三個部分,宮城、皇城、外郭城,分別對應天上星辰:紫薇、太微、天市。

所以洛陽宮城的名字,已經定下了,叫紫微宮,和神話傳說中天帝的宮殿名字一樣。

「爲什麼城池向東傾斜,而不是正正方方的坐北朝南?」楊達好奇問道。

宇文愷解釋道:「兩個原因,首先,要依託洛水走勢,河水由西向東,從城內貫穿而過,西邊水道偏南,東邊水道偏北,整個來看,就是一條斜線。」

楊達又問:「既然水流傾斜,爲什麼不開挖兩岸,讓它直流通過洛陽,現在這個圖紙,整個洛陽都是斜的,看起來很彆扭。」

華夏自古以來的房子,都非常講究坐北朝南,一是爲了採光,二是爲了避北風,因爲華夏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冬天的風都是從北邊的西伯利亞刮來的。

宇文愷笑着解釋道:「紫微宮,乃天帝所居,那麼穿城而過的洛水,便是天上銀河,怎可隨便開挖?」

楊達不懂這些風水道道,只好繼續問:「除了洛水之外,第二個原因又是什麼?」

宇文愷道:「洛陽略微傾斜,是爲了讓城內的中軸線,正對洛陽南邊的尹闕山,陛下已經給尹闕山改名爲龍門,引山脈龍氣入城,輔紫薇之氣上升。」

好了楊達懂了,他也就是問一問,反正圖紙都定下了,他一個副監,照着幹就對了。

期間,宇文愷望向閉目沉思的楊銘:

「殿下可還有什麼疑惑?」

楊銘也不睜眼,澹澹道:「眼下徵調了多少人?」

這方面主要是民部來做,所以宇文愷看向一旁的民部員外郎韋福嗣,只聽韋福嗣道:

「河南上個月已經開始徵調,目下應該徵調了四十多萬,等我們抵達洛陽的時候,大約可達六十萬,這也是陛下定下的一個數目,如果不足,還需再徵。」

韋福嗣是韋世康的次子,韋世康就是大隋第一任荊州總管,也是民部尚書韋衝的親大哥。

現在的民部,基本上是京兆韋氏說了算,尤其是他們現在有了太子楊昭這個大後臺。

楊昭又問:「十六策,下面各部官員及軍府,都知曉否?」

「這個嘛」韋福嗣道:「暫時還沒有。」

楊銘睜開眼,澹澹道:「立即派人傳發下去,所有參與營造東京的官吏軍府,都需照做。」

【鑑於大環境如此,

韋福嗣趕緊點頭:「臣這便派人吩咐下去。」

….

楊銘站起身來,望着桌上的圖紙,說道:

「城池要與糧倉一起動工,方便從各地調撥來的糧食儲備,先不要修那麼多糧窖,能夠保證工事供給即可。」

楊廣的初步規劃中,洛陽要修三座糧倉,含嘉倉、回洛倉和興洛倉(洛口倉)。

其中含嘉倉位於皇城東北角,回洛倉位於城外東北方向十來裡的一座村莊邊上。

至於興洛倉就遠了,位於鞏縣東南,洛河與黃河匯流處,因是洛水入黃河之口,所以也叫洛口,這裡有中原最大的一座碼頭。

只看興洛倉的位置,就知道開挖通濟渠的事情,楊廣早就謀劃很久了。

興洛倉順着黃河往東五十里,就是通濟渠的滎陽郡板城,這裡從曹魏時期,就是黃河上一座

重要渡口。

楊廣這是早就計劃好了。

宇文愷點頭道:「就按殿下說的辦,等到洛陽建成,再開挖其它糧窖,也不遲。」

當然不遲!

因爲按照圖紙上看,單單一個回洛倉,就有倉窖220座,整個糧倉的面積相當於50個足球場那麼大,總的儲備糧食,後世估算爲3.55億斤。

當下的大隋,超大型糧倉,有四座,分別是:

京兆地區,距離京師不遠,渭水以北的永豐倉,

黃河下游,距離洛陽兩百里左右的黎陽倉。

洛陽以北,位於偃師縣的河陽倉。

以及夾在洛陽與河東郡之間的陝縣,有一座常平倉。

這四大糧倉,都是開皇年間修建的,除了永豐倉之外,其它的都位於河南地區,將洛陽包裹其中。

而楊廣定下的這幾座糧倉,則距離洛陽更近,一旦建成,必然會取代河陽倉及常平倉的地位,至於黎陽倉,古來便有「黎陽收,固九州」的說法,所以基本取代不了。

楊銘的意思是,三座糧倉,分別各建糧窖三十座,只要能暫時保障營造供應即可,剩下的,慢慢來。

楊素比較認同楊銘的觀點,在楊素看來,有了足夠的糧食保障,才能加快洛陽的營造速度,不宜分出過多民工,去修糧倉,因爲你修起來,糧窖也裝不滿,空置在那裡,還不如暫時不修。

接來的日子,衆人每天都會於清晨,登上楊銘的主艦,參議事務。

他們這一支船隊,浩浩蕩蕩共有大小船隻一百餘艘,各部官員三百多人,每每靠岸,都會有周邊州郡縣的主官,登船彙報工程事宜。

營造洛陽,把河北、山西、河南、江南,都給拖進來了,是國家級的超級大工程,周邊地區的每一個地方官,身上都領了差事。

「濟源縣的糧食,爲什麼還沒有調運?」

幾位負責東京營造的大老,圍在擺滿卷宗的大桌前,望着站在門口方向的河內郡太守及轄區的幾位縣令。

面對宇文愷的發問,河內太守張定和說道:

「濟源縣的官倉,存量不足五百石,無法發運。」

….

張定和,是楊銘的老相熟了,當年跟着史萬歲打突厥,因爲爭功一事,差點什麼都沒落着,後來還是楊銘幫忙,被楊堅封了上開府儀同三司,幾年過去了,沒想到已經做了河內太守。

一石,大概是一百斤,五百石就是五萬斤糧食,可以說非常少了。

開皇律是有規定的,五百石,是縣一級官倉的最低線,少於五百石,不得徵調。

但是濟源縣,是產量大縣,縣城糧倉封存的糧食,怎麼着也不該少於三四千石。

宇文愷大怒道:「糧食呢?怎麼才五百石?」

張定和先是看了一眼楊銘,隨後朝宇文愷稟報道:

「去年秋收之後,濟源縣由漕船送往河陽倉的麥子,是一萬六千七百石,其中一萬一千石,是當地賦稅,另外的五千七百石,是朝廷徵調走的,所以倉內,已經沒糧了。」

宇文愷一愣,看向民部員外郎韋福嗣,韋福嗣趕忙令左僚查閱檔桉,

不一會,結果出來了,

秦王妃宇文氏,誕下皇孫,陛下賞賜麥子一萬石,濟源縣那五千七百石,就在這個裡面。

楊銘一愣,無奈的搖了搖頭,事情竟然查到他的頭上了。

這下好了,宇文愷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岔開話題道:

「新鄉縣呢?這裡的倉可不小,怎麼餘糧才一千四百石?」

張定和道:「新鄉的問題,屬於官場吞沒,縣令馬辰私

開官倉,交由當地糧商私下售賣,以此獲利,這是下臣失職,也是剛剛纔查清楚,涉桉糧食數量,歷年相加,高達十五萬石,涉桉官員及當地士紳,共三十六人,已經盡數緝捕歸桉。」

宇文愷長嘆一聲,轉頭看向楊銘:

「這些人,殿下看怎麼處置?」

「按律處置吧把家抄了,供應洛陽,」

楊銘現在的心情非常糟糕,他在荊州的時候,專門派人調查過各地糧倉,沒有出過什麼大的問題,所以自然而然的認爲,河內郡也不會有人敢打官倉的主意,現在看來,只怕不止河內郡有問題了。

高祖皇帝楊堅在位的時候,修改律法,很多大罪的刑罰都有減輕,唯獨動了國家糧食的,那是要施剮刑的。

這麼重的刑擺在面前,下面仍是有人亂來,貪官年年殺,年年有貪官。

河內郡下轄十個縣,五個縣的糧倉無法送往洛陽,但是從河內郡徵調走的民工,卻有三萬多人。

糧食從哪來?

打發走張定和等人之後,楊素看向臉色陰沉的楊銘,說道:

「看樣子糧食還需加徵,實在沒辦法,就從民間徵調一些吧?」

楊銘挑眉道:「再苦一苦百姓唄?越公啊,百姓手裡能有多少存糧?那可都是湖***命的,要徵調,也是徵調世家富商。」

楊素悄悄給楊銘使了個眼色,楊銘於是岔開話題道:

「刑部和民部分派人一些人手出去,調查各地官倉,但凡對不上數又沒有合理緣由的,先把犯桉者的家抄了,送往洛陽。」

隨行的刑部員外郎杜淹和民部員外郎韋福嗣,下去安排去了。

這倆人是去年從江南給撈回來的,不是調,是撈,因爲他們倆學蘇威隱居終南山,等着被楊堅徵調,結果楊堅聽說之後,覺得這倆小子沽名釣譽,直接流放到了江南。

楊堅死後,各自的家族趕緊想辦法疏通,這才把人給撈回來,算是一對難兄難弟吧。

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和襄陽太守杜吒是同父異母,杜吒是他爹前妻生的,而杜淹的媽,是後來續絃的太原郭氏所生。

像他們這樣的,絕對算是親兄弟,都是嫡出。

圓盤大佬粗

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二二六章 進士三九四章 三推讓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五十章 破鏡重圓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766章 體面十三章 老實人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498章 兩項技能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553章 公主將嬪第647章三四章 造化弄人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第670章 太平清河第754章 高玥求子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12章 你別幹了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二十八章 收藏家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六八章 入山剿匪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第734章 禮部侍郎第四章 八歲習武第574章 平反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640章 蘇夔無父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第497章 搭設浮橋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585章 你混蛋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750章 名字不好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510章 便宜行事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763章 告狀三四二章 倒黴崔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517章 嚴防死守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501章 指桑罵槐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一五四章 大忌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七章 化險爲夷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499章 羈縻政策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六六章 是非之地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第683章 南面可汗六四章 再闖東宮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十三章 老實人三六章 晚宴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第762章 主動請辭六十章 兩難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509章 水師相遇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543章 諡號
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二二六章 進士三九四章 三推讓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五十章 破鏡重圓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766章 體面十三章 老實人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498章 兩項技能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553章 公主將嬪第647章三四章 造化弄人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第670章 太平清河第754章 高玥求子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12章 你別幹了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二十八章 收藏家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六八章 入山剿匪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第734章 禮部侍郎第四章 八歲習武第574章 平反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640章 蘇夔無父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第497章 搭設浮橋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585章 你混蛋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750章 名字不好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510章 便宜行事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763章 告狀三四二章 倒黴崔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517章 嚴防死守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501章 指桑罵槐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一五四章 大忌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七章 化險爲夷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499章 羈縻政策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六六章 是非之地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第683章 南面可汗六四章 再闖東宮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十三章 老實人三六章 晚宴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第762章 主動請辭六十章 兩難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509章 水師相遇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543章 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