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

楊銘最後的三塊羊脂玉邊角料,歸裴淑英了。

人家乾脆利落,以極短的時間連下三城,不但棋藝高超,尤其氣勢迫人。

每落一子,那雙眼睛都會直直的盯着陳淑儀,看的陳淑儀一陣發慌。

這是心理戰。

陳淑儀是個笨蛋,毫無心理素質可言,輸也就很正常了。

至於裴淑英推薦的那個裴熙載,楊銘打算用一用。

不是大理寺出身嗎?正好做總管府的法曹,至於對方得罪蘭陵蕭氏,不要緊,母妃其實和蕭家那邊的往來不多,算來算去,也就七八個人而已。

第二天晌午,楊銘剛剛睡醒,便令人喚來裴淑英:

「你可以送信至大興,讓裴熙載來吧。」

裴淑英坐在火爐邊上,笑道:「不用寫信,他是跟着我來的,眼下就在江陵縣一家客棧落腳。」

楊銘頓時愣住:「你是認定我會收留他?」

「不是我,是我阿爺,」裴淑英笑道:「阿爺說,眼下也就殿下敢用他了,而且殿下一定會用,不是衝着誰的面子,而是此人值得一用。」

裴矩你要這麼算計我,咱們以後可要好好比劃比劃了。

就這麼被人看穿,楊銘多少有點挫敗感,好在對方是裴矩,心裡稍稍安慰一些。

邪王嘛

裴熙載的簡歷還是不錯的,敢於和地方豪族鬥爭,不惜得罪人也要用重典,楊銘眼下需要的就是這類人。

掌管司法,必須剛正不阿,當機立斷,左右逢源瞻前顧後那類人,堅決不能用。

就像大理寺的兩位少卿,趙綽夠剛,楊約夠陰,再加上現任大理寺卿裴矩,夠狠,簡直就是絕配。

雖然現在大哥楊昭成爲新任內史令,但因其業務不熟練,能力也有限,所以內史省的事務,其實還是裴矩兼着。

也就是說,裴矩現在握着三個實權:內史省、大理寺、左武衛軍府。

楊素、蘇威之下,就是他了。

楊銘道:「既然人都來了,那就把他帶來吧。」

做事的第一要務,就是用人,用人的關鍵所在,是用對人。

什麼是對的人,忠心的人。

用人首重其忠,忠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要培養,這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也是華夏所有皇帝的必備技能。

楊銘選擇用裴熙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方現在想重返仕途,非常困難,而楊銘無疑給了他一次機會,這就是恩。

裴矩已經把他算死了。

後堂,現今不過才三十歲的裴熙載朝楊銘行禮之後,規規矩矩的站着,等着楊銘問話。

在大隋朝,下臣面見上官,是不用下跪的,除非你自己想跪,這沒辦法。

皇宮的朝會,也是這樣,一般只有在陳情、請罪、受封賞的時候纔會下跪,正常議事都是站着即可。

「現無官身?」楊銘澹澹問道。

裴熙載揖手道:「回殿下,現爲朝議大夫,是爲候補官員。」

候補,就是哪裡有缺補哪裡,能不能補,得看上面有沒有人幫你說話,沒人幫忙,你一輩子都是候補。

就像某足,你一個替補想上場,得鐵子提攜你,否則就是歸化,你也老老實實給我看飲水機。

這個裴熙載才三十歲,正是當打之年,又是關中門閥出身,肯定不願做候補。

河東氏族,也屬於關中集團。

楊銘又問:「閒散多久?」

裴熙載答:「兩年八個月二十一天。」

記得倒是挺清楚,還有零有整?不錯,掌司法的就

是要仔細。

楊銘道:「在此期間,可有謀求新職?」

在大隋,託關係找門路這種事,不是見不得光的,大多都是擺在明面的事情,我走誰的路子上去,誰給我安排的,這些都可以對人說。

不像現在:我完全是靠我自己的努力,跟我爸爸沒有任何關係。

裴熙載答道:「下臣以門蔭入仕,曾任大理寺丞,後調任潁州刺史,此期間,未曾求人,後罷官免職賦閒在家,便託付族兄裴矩,若有缺,可爲我保舉一二。」

潁州刺史,不小的官了,至少證明,對方是楊堅親點,在皇帝那裡起碼混了個臉熟。

這麼看來,裴熙載曾經應該是五品左右的官身,而總管府的法曹,只是從七品。

楊銘又道:「你知爲何而來?」

裴熙載點頭道:「族兄裴矩曾言,下臣因得罪蘭陵蕭氏,現今已是無人敢用,唯殿下可以收留,於是讓我來荊州碰碰運氣。」

「既然是得罪了本王母妃的孃家,你覺得我還會用你嗎?」楊銘笑道。

裴熙載搖了搖頭:「下臣不知。」

你不知道,裴矩可知道,人都給我送上門了楊銘道:「既然是刑名出身,又有裴公舉薦,這個面子本王還是要給的,總管府法曹一職,你先擔着,如果做的不好,你就回大興繼續候補去吧。」

「謝殿下收留之恩,」裴熙載趕忙行禮。

像這種門閥出身的子弟,這輩子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做官,裴熙載如果沒有機會再重返仕途,這輩子就算是完了,在族內擡不起頭來不說,自己也會因此消沉下去,徹底淪爲廢人,子孫也無出頭之日。

至於楊銘口中的做的好不好,究竟是怎樣一個尺度?裴熙載不知道,只能是慢慢的摸索。

吃了一次大虧,他現在已經不太敢胡亂得罪人了。

楊銘當然也知道這點,所以非常乾脆的給他定了一個尺度:

「在荊州,沒有誰,是本王不敢抓,不敢殺的,既掌司法,公正嚴明當牢記心中,你原先在潁州是怎麼幹的,在荊州就怎麼幹,不要怕得罪人,你怕得罪別人,就會得罪我,明白了嗎?」

「下臣明白!」裴熙載精神一振,這下算是吃了定心丸了。

得罪地方權貴,與得罪河東王,是個人也知道該怎麼選。

果如族兄裴矩所言,河東王年紀雖小,其魄力手段,卻遠非常人能及。

楊銘道:「法曹缺人的話,自己招募。」

「無需招募,」裴熙載趕忙道:「下臣身邊一直有幕僚跟隨,皆通曉司法之事,頗爲得力。」

「那就好,」楊銘點了點頭:「具體事宜,去找元文都。」

「是」裴熙載緩緩告退。

大隋的風氣便是如此,因世家大族林立,所以各方能人異士皆依附於世家之下,逐漸形成勢力穩固、地盤鮮明的地方豪強,實際把控着地方的行政大權。

族內核心成員,基本都有屬於自己的班底,也就是幕僚門客。

像河東裴這樣的家族,核心成員外加旁支,算上府中所有人手,只怕超過兩萬之數,實爲龐然大物。

眼下裴氏最支愣的,就是裴矩,門閥出身的裴矩自然首重家族利益,爲族內成員謀取官職,幾乎是他的分內之事。

就像楊堅繼位之後,大封親族一樣,在這樣的時代,雖然身後的家族未必靠得住,但總比別人更靠譜一點。

裴淑英就在院外等候,見到裴熙載出來以後趕忙上前詢問。

得知結果的她也頗爲開心,連忙囑咐道:

「叔父切記要實心用事,河東王不比其

他人,在他這裡不要擔心被雜務束縛,做好自己的分內事,纔是將來出頭的關鍵所在。」

裴淑英清楚,曾做過一州刺史的裴熙載,不會滿足於一直做一個小小的法曹,而他的能力,本就可以勝任更重的要職。

她這句話,多少有點給裴熙載畫大餅的意思,當然,她也是希望對方能安下心來,好好做事。

裴熙載點了點頭,將裴淑英拉至一邊,小聲道:「此番能謀得法曹一職,我已知足,只盼今後做事能讓殿下滿意,阿雲(裴淑英小名)回去之後,請轉告族兄,這份舉薦之恩,弟當牢記於心。」

回去?誰跟你說我要回去?裴淑英蹙眉道:「一家人何須言謝?有什麼話,叔父還是自己給我阿爺寫信吧。」

裴熙載一愣:「年也過了,阿雲還不回家?」

他一直以爲,裴淑英這次來荊州,主要是陪着他來,好幫着在河東王面前說情的,壓根就不清楚,他纔是那個陪襯。

人家裴矩主要考慮的,是女兒的終身大事,他不過是湊了個巧,所以才被安排一路同行。

裴淑英搖了搖頭:「我還會在荊州待一段時日。」

不管怎麼說,裴熙載也是中樞要職出來的,腦子絕對夠用,一下子就掌握到了華點。

自己這位侄女,今年可就是十七歲了,都已經過了適嫁之齡,不想着趕緊回京找個門當戶對的郎君,反而留在荊州?

裴熙載徹底反應過來了,族兄所謀者大啊。

可是河東王有聖後欽定的婚約,怎麼破局?總不能給人做妾吧?

想不明白裴熙載搖了搖頭,自己這位族兄向來老謀深算,別人根本看不透他的心思。

「既然咱們都在總管府,以後倒也有個幫襯,」裴熙載點了點頭:「需要叔父幫忙的地方,阿雲只管開口。」

「曉得了,叔父快去安置吧,」裴淑英打發走對方後,獨自站在院中角落,嘆息一聲。

此番遠赴荊州,她也算是徹底豁出去了,完全沒有顧及自己一個待嫁少女的名聲,甚至還拖累了父親。

如果不能嫁給楊銘,她也不會再尋其他人家,性格執拗的人,總是容易鑽牛角尖。

我看上的是他的人,不是他的爵。

李德武這種窮酸,都有機會,可知裴淑英並不看重出身。

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七章 我會等你第511章 兵械優勢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515章 攔河大壩三九章 香味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三十章 深不可測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52章 弒君者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10章 便宜行事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486章 軍輜開運四五章 未雨綢繆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九一章 終於見面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六一章 背鍋俠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742章 日月二門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八四章 又保一個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727章 吃虧是福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526章 形勢複雜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562章 一世英名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587章 門當戶對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第518章 西方之劫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724章 傳染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591章 駙馬都尉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第666章 天寒地凍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508章 冒失僭越第505章 猶豫不定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530章 謹慎持重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739章 隔代親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733章 狼頭大纛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章 三胎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762章 主動請辭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632章 田畝新制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三一章 吾教當興十二章 南北之爭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二九零章 鞭罰
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七章 我會等你第511章 兵械優勢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515章 攔河大壩三九章 香味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三十章 深不可測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52章 弒君者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10章 便宜行事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486章 軍輜開運四五章 未雨綢繆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九一章 終於見面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六一章 背鍋俠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742章 日月二門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八四章 又保一個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727章 吃虧是福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526章 形勢複雜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562章 一世英名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587章 門當戶對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第518章 西方之劫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724章 傳染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591章 駙馬都尉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第666章 天寒地凍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508章 冒失僭越第505章 猶豫不定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530章 謹慎持重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739章 隔代親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733章 狼頭大纛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章 三胎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762章 主動請辭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632章 田畝新制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三一章 吾教當興十二章 南北之爭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二九零章 鞭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