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

李秀晴鑽在被子裡,靜靜的等着楊銘,夜裡的黃河,還是非常清冷的,好在她的被子裡一直有暖爐。

暖爐是銅製的,因爲銅散熱快,爐子裡放着的是燒好的圓石,每隔兩個時辰,就會有侍女進來更換暖爐中的石頭,使爐子始終保持一個溫熱適宜的溫度,暖暖的並不燙。

楊銘進來之後,李秀晴的心臟砰砰直跳,兩名侍女爲楊銘更衣之後,知機退下。

(這段被系統刪除了,剛看到,大家自己遐想吧。)

翌日晌午時分,船隊抵達砥柱山,也就是三門峽。

相傳上古時期,這裡有一座巨大的砥柱山,阻塞了黃河水道,使得黃河不能順利通過,夏禹治水時,破山通河,以至於河水分爲三股,繞過砥柱山,所以有“以入砥柱之中流”一說,中流砥柱的成語便是源自於此。

這三股分流的河水,被稱爲人、神、鬼三門,這便是三門峽名字來源。

實際上就是許多超大的礁石,橫亙在水道中間,迫使河流疏分而過。

這裡水流湍急,遍佈暗礁,特別容易出事,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對此頭疼不已,無數次試圖開鑿,都無功而返,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炸掉了人、神、鬼三座最大的礁石,以及周邊許多暗礁,建設了三門峽大壩。

不過砥柱石卻被保留至今,因爲這塊礁石,在華夏曆史上名氣太大,有着超脫其本身的象徵意義,現今就矗立在三門峽大壩的中央位置,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就是砥柱山的廟會。

楊銘的船隊已經進入砥柱山的湍流之中,這裡非常考驗水手的操舟技術,以及對周邊水域的熟悉程度。

哪裡有暗礁,這是他們必須要熟記於心的。

岸邊的棧道上,早已有官府組織的數百民夫等候於此,大船吃水較深,需要縴夫拉縴。

往前拉的縴夫數量不多,主要是往後拉,以控制船速,因爲這裡水流太急了。

整整半天功夫,船隊纔算是順利通過這段天險,沒有一條船隻受損。

這期間,楊銘也見到了那座砥柱山,實際上並不大,但卻給人一種巍峨聳立、巋然不動的震懾感,彷彿一位神靈,擋在了險惡洶涌的黃河中央。

楊銘長鬆了一口氣,他是第一次從這裡經過,沒有那些常年行船的水手來的輕鬆。

至此,黃河一路通暢,不出四天,楊銘就會抵達河陽縣

京師,

楊約終究是躲不過去了,老老實實的令人打開府門,迎長公主楊麗華進府。

他確實是皇帝楊廣的絕對心腹,但人家是皇帝的親姐姐,人家要收拾他,沒人會攔。

楊麗華進來之後,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給身後的侍衛使了一個眼色,立即便有三人站出來。

其中兩個一人抓着楊約一條手臂,將其按倒在地上,另外一個手持皮鞭,來到楊約背後。

楊玄感一臉無奈的與家卷站在一處,不敢吭聲。

一名侍衛拎過來一桶水,皮鞭沾水,神仙都下不了牀。

楊約面如死灰的擡起頭:“臣是奉先帝遺詔”

“啪”的一鞭子,狠狠抽在了楊約後背,後者慘叫一聲,渾身劇顫。

“長公主手下留情啊,”楊玄感趕忙跪倒:“叔父重傷未愈,實受不得如此重刑。”

楊麗華面無表情:“凡有求情者,與其同罰。”

楊玄感嘴角一抽,再也不敢說話了。

不大一會,楊約已經被抽暈了過去,楊麗華上前瞧了一眼傷勢,大致滿意,這才率領衆人離開。

大門外邊,已經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人,其中有些宗室子弟,更是鼓掌歡呼,頻頻起鬨。

“快快快,把叔父他老人家擡進去用藥,”

楊玄感趕忙讓他幾個兄弟幫忙,並令僕人將府門關上。

楊約剛被放在榻上,便勉力睜開雙眼,痛苦哀嚎道:“總算是熬過去了哎喲”

兩儀殿,楊廣坐在龍桉後翻閱卷宗,站在大殿下的,是太子楊昭、宇文述、來護兒,張衡、裴蘊、虞世基,以及尚書右丞皇甫議。

尚書省,有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兩個職位,分別是左僕射和右僕射的屬官,主要負責省內的行政事務,有監察之權。

以前這兩個位置經常空置,但是楊廣登基後,讓裴矩做了尚書左丞,提拔皇甫議爲尚書右丞。

原本左右僕射的屬官,還有都事八人,但是楊廣將這八個人分攤去了六部,另外增設左右司郎各一人來代替。

皇甫,也是大姓,起於西周,源於姬姓,有京兆堂、威遠堂和安定堂三個堂號。

皇甫議這個人,以前是晉王府屬官,楊廣的親信,歷史上,通濟渠就是他負責修的。

楊銘的那封奏疏,已經擺在了楊廣的龍桉上,他閱完之後,心裡又憂又喜。

憂的是,自己這個三兒子,膽子可真大,這種事情他都敢請奏。

喜的是,父子倆想一塊去了。

楊廣將奏疏遞給身邊的內侍高野,由高野遞下去,讓衆人傳閱。

不多時,奏疏重新被放回龍桉。

太子楊昭神情着急道:“銘弟這是要幹什麼?這種事情他怎麼敢提出來?”

楊廣眉角一動,瞥了長子一眼,隨後望向衆人,道:

“你們怎麼看?”

宇文述站出來道:“秦王湖塗,滿紙荒唐言,此事就連三歲小兒,也知行不通。”

“荒唐?”楊廣皺眉道:“你是說,朕的兒子荒唐?”

宇文述一愣,趕忙下跪:“臣知罪,祈陛下寬恕。”

張衡見狀,下意識與一旁的裴蘊對視一眼,他倆算是看出來了,皇帝似乎覺得秦王這個法子不錯。

暫時免除奴婢、部曲的授田兩年,這可是針對整個關東的門閥士族,抗力可想而知。

來護兒剛剛返朝,就聽說秦王楊銘在朝堂中樞聲威極高,可惜未曾謀面,今日得見奏疏,不由覺得,秦王的膽子,可真夠大的。

楊廣冷哼一聲:“吾兒所言,皆爲國所慮,爲朕所憂,洛陽工事,糧食補給不足,是你們出,還是朕出啊?”

裴蘊趕忙站出來,道:“秦王所奏,治國之言,臣以爲,此策可以推行。”

楊昭愣住了,你這是幹什麼?如此大事,豈能因父皇一語便轉換立場?這不是坑我弟弟嗎?

此策若是推行,關東豪族必然視銘弟爲眼中釘。

“父皇,此事事關重大,還需多加商議,洛陽的供應肯定不能斷,但或許有其它法子,”楊昭道。

楊廣心內嘆息一聲,真要有其它法子,你弟弟也不會用這個辦法。

“楊約呢?他怎麼還沒有痊癒?”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的都不敢說話。

楊廣皺眉道:“到底怎麼回事?”

最後,還是楊昭站了出來:“回父皇的話,今晨大姑母率人去了越公府上,鞭打楊約,聽說楊中書又下不了牀了。”

楊廣無奈的搖了搖頭,怪不得一個個的都不敢說,原來事關阿姐。

大哥楊勇的死,阿姐一直都耿耿於懷,明知是自己授意楊約做的,卻故意裝傻,將冒頭指向楊約。

雖然是替自己開脫,但你這鬧得也太大了。

罷了罷了只要她能消了氣就好。

沒有楊約這個知心人,楊廣只能自己來了,於是他道:

“洛陽糧食問題,迫在眉睫,爲生民計,朕實無時間以拖延,就按秦王所奏,略作修改,暫時在河南推行,爲期兩年。”

“懋世(虞世基字)草擬旨意,等朕御覽之後,即刻傳發河南各地,務保洛陽供應。”

“臣遵旨,”內史侍郎虞世基,着手草擬聖旨。

“還有,”楊廣突然看向衆人:“此策雖秦王所奏,但諸卿切勿傳揚出去。”

這句話,等於是主動替楊銘頂了這口鍋,老子替兒子給擋下了。

楊昭也鬆了一口氣,父皇終究還是庇護銘弟的。

等到衆人離開之後,楊昭笑道:

“銘弟雖然在運河的事情上,沒有支持父皇,但終究心裡是爲父皇着想的。”

楊廣澹澹道:“仁壽宮,沒有老三,咱們一家子還不知道會如何,這孩子雖然頑固執拗了一些,但只需慢慢糾正即可,他能獨當一面,朕還是欣慰的。”

說着,楊廣的眼神上下打量了長子一遍,皺眉道:

“你似乎又胖了許多,飲酒要有度,閒時也出去騎馬遊獵一番,你看你都胖成什麼樣子了?”

“是是是,”楊昭趕忙道:“兒臣一得空,便出城耍一耍。”

楊廣沒好氣的搖了搖頭:“老二也是仗着離朕遠,在下面沾花惹草,胡作非爲,你要多管管他。”

楊昭點了點頭,道:“必當時時規勸。”

免除奴婢、部曲授田,這麼大的事,楊廣都沒有經過朝會,而是隻跟幾個心腹商量之後,便下了詔書。

當蘇威高熲他們知道後,聖旨已經送往河南了。

尚書省的權利,在楊廣繼位之後,遭到極大削弱,六部尚書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好像誰跟皇帝親近,誰就可以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第738章 五鳳樓第666章 天寒地凍第609章 反客爲主八七章 楊廣留京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745章 諭齊王暕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六章 女賊第484章 僧籍道戶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690章 善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579章 弔唁長孫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三九四章 三推讓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第490章 非大不可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四五三章 苦肉計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491章 軍府亂象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三六章 晚宴二三三章 麥秋九三章 祖籍九江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591章 駙馬都尉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三二章 以後再說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三章 小狗崽子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三二章 以後再說三九四章 三推讓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第488章 軍驛夜話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二二二章 牛、羊、豬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三四一章 靜照庵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三十章 深不可測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715章 敗興一場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597章 木棉花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597章 木棉花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第484章 僧籍道戶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第639章 舉個例子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480章 太師李穆第578章 舊時父女二七三章 挖牆腳
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第738章 五鳳樓第666章 天寒地凍第609章 反客爲主八七章 楊廣留京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745章 諭齊王暕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六章 女賊第484章 僧籍道戶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690章 善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579章 弔唁長孫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三九四章 三推讓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第490章 非大不可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四五三章 苦肉計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491章 軍府亂象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三六章 晚宴二三三章 麥秋九三章 祖籍九江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591章 駙馬都尉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三二章 以後再說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三章 小狗崽子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三二章 以後再說三九四章 三推讓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第488章 軍驛夜話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二二二章 牛、羊、豬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三四一章 靜照庵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三十章 深不可測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715章 敗興一場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597章 木棉花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597章 木棉花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第484章 僧籍道戶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第639章 舉個例子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480章 太師李穆第578章 舊時父女二七三章 挖牆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