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

太僕寺統算天下牧場,也結束了,結果非常可怕,大隋所有的皇家牧場加起來,符合標準的戰馬不足五萬匹。

楊廣怒了。

怒了就要殺人,於是受牽連者多達三千多人,盡數被誅。

牧場流失的良馬,要追繳,但是楊廣心裡清楚,五萬匹的缺口想要靠追繳追回來,可能性不大。

於是楊廣下旨,詔令崤山以東養馬以供軍役,天下富人,量其資產。

崤山以東,也就是廣義上的山東地區,除了關中之外的半個北方,天下所有富人,都得花錢買馬,供給朝廷軍需。

錢多的多出,錢少的少出,反正每家都得給我把馬交上來。

這一詔令的頒佈,並沒有惹得天怒人怨,因爲其技巧在於,富人花錢。

大隋的富人才有多少?最多佔總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就了不得了,而且楊廣也有分寸,多則二三十匹,少則三五匹都是可以的。

要的太多,那可真要出事了。

這一詔令的頒佈,隨即鬧出來一個大問題,馬匹的價格隨之暴漲,從十五貫一匹,短短半個月暴漲至三十多貫。

大隋的馬市空前繁榮,富人叫苦不迭。

楊廣又授意太僕寺,悄悄的將五萬匹馬全部以高價賣了出去,然後頒佈一條法令,售馬十五貫以上者,以囤積居奇問斬。

然後馬匹的價格因爲朝廷的干預,被快速壓制下來。

太僕寺又以十五貫的價格在民間強行收購,這一進一出,賺了一倍的差價。

要麼說老百姓鬥不過朝廷呢,我這鐮刀一揮,一岔新韭菜就沒了。

從富人那裡掠奪,外加高位拋售,低位接盤,雖然太僕寺多少落了點罵名,但十五萬匹戰馬,已經擺在了楊廣面前。

馬匹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兵器的問題,楊廣又下令:復點兵具器杖,皆令精新,一應軍械戎甲,務保供應。

太府寺頭都大了.

遠在北邊的太府寺卿閻毗,給楊銘寫了一封私人信件,意思是太府寺和太僕寺差不多,下面的各級機構,貪腐情況嚴重,嚴加查辦,眼下不合適,畢竟徵集兵械這種事,還得靠這些人來做,殺了他們也不管用,反而弊大於利。

而且他希望楊銘能加快河東煉窯冶煉進度,爭取在年底之前,第一批兵械甲冑,就能出貨,以解太府寺燃眉之急。

楊銘對此是比較認同的,眼下這個時候,本不是大興牢獄的時機,太僕寺死的那三千多人,確實該死,但死的不是時候。

老爹雖然靠着玩陰謀,一下子整來了十五萬匹戰馬,但這是一水的買賣,皇家牧場一下子被處死這麼多人,直接導致了牧場接下來的經營出了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未來幾年,不要再指望牧場能提供戰馬了,馬也是靠人來培育馴養的,人都沒了,哪來的馬。

指望牧場新接班的那羣人,他們能行?業務水平不熟練啊。

閻毗的信裡說的很清楚,皇帝讓他提供足夠一百萬大軍使用的軍械,這特麼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你殺了我,我也沒有那個本事。

閻毗自認肯定是做不到的,但眼下也只能是多多益善,交付的越多,他將來的罪名就越小,所以他纔不得已求助楊銘。

人家自己私募的煉窯,非到萬不得已,他也不好意思開這個口的。

於是楊銘打算離京一趟,親自視察河東的煉窯情況。

這個時候,楊浩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因爲楊銘一旦離京,關中肯定是要交給觀王楊雄,但不能只交給一個人,所以楊浩就是那個制衡楊雄的人。

楊銘又讓李靖接替了韋雲起走後空下的驃騎大將軍,總領京師防務,楊玄挺暫時接管東宮左右衛率,負責東宮防衛。

而楊銘則是帶上兩千禁衛,前往河東去了。

路上的時候,楊銘將隨行的太府寺少卿雲定興召至馬車內,詢問道:

“眼下太府寺的軍械甲冑,可供多少大軍?”

雲定興嘆息一聲,頹喪道:

“掏空府庫,最多可裝配三十萬大軍,太子您也知道,這幾年不好過啊,太府寺下設的煉窯,近年來一半都在鑄造工程用具,以供洛陽、運河、馳道之需,軍械甲冑出量極少,外加河北損耗了一些,當下庫存堪憂啊。”

楊銘完全能理解,老爹特麼的太狠了,徵個高句麗,動員一百萬大軍,這就不是去打仗的,這特麼是去裝逼的。

歷史上號稱百萬大軍的不少,但實實在在有百萬大軍的,只有楊廣同志,你是真實在啊。

資治通鑑記載: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楊銘道:“你們的難處,孤這裡也能理解,最後能交付多少算多少吧,陛下將來問罪的時候,我會幫你們頂一頂。”

雲定興聽了這話之後,感動大發了,你不該是太子,你該是皇帝啊,這纔是明君之姿啊。

於是他感恩一番後,繼續道:“太子有沒有想過,勸諫陛下不要親征呢?”

眼下整個大隋的官場,都在討論楊廣親征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是持反對意見。

皇帝親征事關重大,許勝不許敗,雖然大家覺得如此勞師動衆,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還是以防萬一,不希望皇帝親征,因此洛陽那邊,幾乎每天都有人在朝會上明裡暗裡的勸說楊廣。

楊廣要是聽勸就好了,這個人是不聽勸的,我特麼費這麼大勁裝逼,你們不讓我去?門都沒有。

各人的反對立場,都有各人的原因,雲定興不希望皇帝親征,是覺得只要皇帝不去,那麼大軍就不用一百多萬,三十萬絕對夠了,那麼太府寺這邊也就沒什麼壓力了。

至於那些遠征將領,則是害怕楊廣胡亂發號施令,我本來可以好好打,結果你瞎指揮一通,導致我的戰略方針更換頻繁,容易出大事。

這是最可怕的,因爲朝堂那幫人,已經摸清楚皇帝的脾氣了,人家以爲自己是天底下最知兵的,無所不能。

這樣的人,不插手行軍作戰,是不可能的。

於是叫苦的信箋紛沓而至,把楊銘東宮的几案都擺滿了。

其中最狠的是蘇威,蘇威的意思是,你要是勸不住皇帝,我就辭職不幹了,我特麼這次絕對不跟着去。

因爲楊銘早年兼任的右武衛大將軍,後來給了代王楊侑,而現在,楊廣讓蘇威給兼了。

等於是蘇威眼下兼着右武衛和右御衛兩座軍府,這特麼明擺着讓他隨軍遠征。

我特麼一把年紀了還要跋山涉水,我纔不去。

可他是尚書左僕射啊,皇帝親征你不跟着去,可能嗎?但是隻要不是親征,那他肯定不用去了。

除此之外,發牢騷還有周法尚,周法尚眼下是楊銘的人,但是皇帝讓他跟着來護兒,擔任水軍副總管,他不願意。

他和來護兒是有矛盾的,隋滅陳之戰的時候,周法尚在楊俊麾下,來護兒在賀若弼麾下,最後因爲搶功鬧出點摩擦,兩人現在是老死不相往來。

但是這兩人偏偏又是眼下的大隋最懂水戰的,所以楊廣纔有此安排。

他倒是沒說不希望皇帝親征,但他希望他來做水軍總管。

你特麼跟我說不着啊,我能做了這個主?楊銘心知來護兒是寵臣,又是大將,自己奏請老爹換人,老爹肯定不會答應。

但是歷史上,來護兒之敗,確實是因爲沒有聽周法尚勸告,輕敵冒進導致水軍一敗塗地,這個問題還是急需要解決的。

半晌都沒聽到太子回覆,雲定興也知機的不再問了。

洛陽那邊的情況他也都聽說了,那麼多人都勸不住,就算太子去勸,多半也是挨一頓訓,根本不會改變結果。

這時候,楊銘拍了拍雲定興的肩膀,道:

“非我不願勸諫,實是無能爲力,其實很早時候,我便奏請陛下,希望由我來總督此戰,陛下當時就拒絕了,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再勸過。”

“若是太子親征,國家損耗將會減輕大半,”雲定興道:“而且必是大獲全勝,然百萬大軍出征,後勤保障負擔極重,此戰過後,真不知我大隋要經過多少年才能恢復。”

楊銘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

等到雲定興下車之後,楊銘將千牛備身來宇召入車廂。

“你要出趟遠門了。”

來宇道:“但憑太子驅馳。”

楊銘點了點頭,道:

“榮國公總領水軍,責任重大,不容絲毫有失,你幫我帶個口信給他,凡事應多與周法尚商量,你們倆以前的過節,我不過問,但是將來戰事若有分歧,以保守者爲上選,水軍的任務是進浿水擊平壤,沒有側翼援軍,絕不可孤軍深入,切記切記。”

來宇點頭道:“太子放心,卑職一定將話帶到。”

楊銘又耐心道:

“你轉告榮公,公之兵法韜略,孤遠遠不及,此番授意絕非命令,而是建議,只盼榮公將來遇此情形時,能想起孤的這句話,三思而後行。”

“太子句句良言,祖父一定會聽的,”來宇道。

楊銘點了點頭,道:“你再幫我給周法尚帶句話:興兵在外,務要同舟共濟,別給我丟人。”

來宇趕忙道:“卑職明白。”

他不明白,但是來護兒肯定明白,楊銘最後那句“別給我丟人”,其實是說給來護兒聽的,意思是,周法尚是我的人,給我個面子,你們倆好好合作。

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543章 諡號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二二二章 牛、羊、豬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第723章 三十歲整四七四章 一兒兩女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九六章 頂包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505章 猶豫不定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715章 敗興一場六四章 再闖東宮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664章 滎陽之圍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485章 造橋大匠五一章 天大的事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491章 軍府亂象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一八零章 齊國公第655章 敗局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四五三章 苦肉計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第733章 狼頭大纛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489章 北部大人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四六章 一敗塗地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545章 雙眼皮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648章 兩撇鬍子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第634章 東西聯盟八一章 嚴重警告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五三章 楊廣進京一四九章 裴矩嫁妝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689章 巨馬河第520章 大柱國第598章 不懂政治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七五章 舐犢情深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562章 一世英名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第559章 條件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749章 君臣相合第722章 吾不忘矣第572章 憂憤而死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751章 十五道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504章 五女山城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六章 女賊九九章 黑吃黑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五一章 天大的事
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543章 諡號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二二二章 牛、羊、豬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第723章 三十歲整四七四章 一兒兩女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九六章 頂包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505章 猶豫不定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715章 敗興一場六四章 再闖東宮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664章 滎陽之圍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485章 造橋大匠五一章 天大的事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491章 軍府亂象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一八零章 齊國公第655章 敗局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四五三章 苦肉計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第733章 狼頭大纛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489章 北部大人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四六章 一敗塗地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545章 雙眼皮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648章 兩撇鬍子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第634章 東西聯盟八一章 嚴重警告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五三章 楊廣進京一四九章 裴矩嫁妝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689章 巨馬河第520章 大柱國第598章 不懂政治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七五章 舐犢情深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562章 一世英名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第559章 條件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749章 君臣相合第722章 吾不忘矣第572章 憂憤而死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751章 十五道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504章 五女山城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六章 女賊九九章 黑吃黑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五一章 天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