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

“宇文化及從東郡出兵北上,剛過汲郡,抵達魏郡的堯城,汲郡就反了,郡守柳行已經往洛陽方向跑了,”兵部崔世濟拿着軍情奏文,臉色非常難看。

朝會上,楊銘皺眉道:“他去湊什麼熱鬧?”

崔世濟道:“還不清楚,應該是奉齊王命出兵的,而且並未攜帶糧草輜重,可知是沿途就食。”

“唉多半是大軍盤剝當地,把百姓壓榨太狠,以至於又生民亂,”楊雄無奈道:“齊王到底想幹什麼?他又在幹什麼?半個河北都出了問題。”

楊銘繼續問道:“那宇文化及呢,他是北上了,還是南返平叛?”

“不知道,這段時間的軍情奏報太多了,也許呆會就能知曉前方情況,”崔世濟道。

大殿內,氣氛沉重。

最近的朝會基本不議別的事情了,都是關於河北的,但是關中距離河北又遠,每日收到的奏報,都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當下河北如何,大家誰都不清楚。

刑部有人問道:“齊郡公已經被押回京師了,殿下認爲,該怎麼論罪?”

楊銘問道:“按律,該如何問罪?”

“按律,只是罰俸,減食邑,”刑部官員道。

楊銘頓時皺眉:“這麼輕?就因爲他是皇親?”

那名官員點了點頭。

楊銘冷笑一聲:“丟城失地,致使叛軍坐大,禍及數縣百姓,我要是這麼給他論罪,上黨縣的百姓也不答應。”

接着,楊銘目光掃視衆人:“如果人人都以爲,憑藉身上的勳爵,就能免罪減罪,我大隋律法豈不是有失嚴謹?”

刑部官員道:“不是以丟城失地問罪,而是剿匪不利。”

楊廣下發的旨意裡,寫的就是匪,所以張開高獎,被定義爲匪盜,而不是反賊,這麼做,是爲了維護楊廣自己的顏面。

楊廣不希望將河北民亂定義爲造反,因爲造反是衝着皇帝去的。

既然沒有反賊,哪來的丟城失地呢?那叫盜匪猖獗,肆虐郡縣。

楊銘呵呵冷笑,半晌後,他直接拍桌子道:

“那就以流失人口問罪,上黨死了那麼多人,這個罪還落不到別人頭上,不要八議,直接削爵爲民。”

刑部官員一愣,支支吾吾道:“這個是不是得請示陛下?畢竟”

話還沒說完,楊銘已經隨手抄起筆架,朝他扔了過去:

“去辦!”

“是是是,”刑部官員先是將筆架給楊銘放回原位,然後灰熘熘的出去了。

夠狠啊,就這麼把呂永吉給辦了?韋津沉默一陣後,開口道:

“也不知道魚俱羅他們怎麼樣了,這股叛軍若是不能及時鎮壓,運河工程怕是要受影響。”

“現在這個關頭,就不要再想運河了,”楊雄語氣不善道:“河北形勢一天一個樣,如果再冒出一個張應年,李應年,這運河,今年還能修的成嗎?”

韋津道:“如今已是騎虎難下,耗費如此之巨的工程,總不能說停就停,今年停了,明年就得重新再來,國家難以承受,眼下看來,還是得催一催魚俱羅,讓他們早日決戰。”

“催,我是不會催的,魚俱羅領兵在外,形勢如何,他比我們清楚,強行催戰,恐適得其反,”楊銘道:“他怎麼打,就讓他怎麼打,朝廷這邊不要約束。”

韋津嘆息一聲,無話可說了

突厥王城,大利城。

楊廣在這裡也呆了三個月了,他本來早就想回去了,可惜涿郡那邊來報,運河工程已經受到叛軍影響,工期延緩,他現在過去,也不能坐船從運河南下。

這可不行,他已經把牛逼吹出去了,必須坐船回去,否則面子上掛不住。

於是他藉口遊獵草原,最近一直帶着啓民在額根河畔打獵。

有了上次的經驗,楊廣已經跟門下省打了招呼,所有的奏疏,都留着等他閱覽,不準當面奏報。

這天傍晚,等到啓民離開之後,楊廣召集一干心腹近臣入帳,開始處理公務。

營帳中間有五團篝火,上面烤着牛、羊,肉香瀰漫。

奏疏堆了三尺高,有好幾摞,楊廣倒也耐心,一封封的仔細閱覽着,其他衆臣把酒言歡。

一般人看到那些奏疏,臉色早就變了,但楊廣始終是面無表情,使得一直在偷偷注意他神色的官員們,根本猜不透奏疏內容是好是壞。

高應年這股叛賊,宇文述他們都知道了,但不是從皇帝這裡知道的,而是族內人寫信通報的,皇帝嘴上壓根提都沒提。

人家不提,他們也不敢提。

半晌後,楊廣終於看完,伸了下懶腰,微笑看向衆人,道:

“來,朕與衆卿飲一杯。”

大臣們趕緊起身舉杯:“陛下請。”

接下來,楊廣帶頭開始聊天,聊的也都是關於突厥的一類事情。

過了一陣後,楊廣才道:“朕欲巡趙、魏之地,諸卿以爲如何?”

他不想再賴在這裡了,他已經吃不慣突厥的食物,而且楊廣這個人真的是有多動症,閒不住的。

趙、魏之地是哪,那不就是山西河北嗎?

裴矩第一時間猜到皇帝的心思,點頭贊成道:“九州四海皆爲陛下所屬,天子巡狩,是爲安民之舉,臣以爲宜早不宜遲。”

皇帝這裡,坐擁五十萬精銳大軍,如果南下,河北山西的民亂,瞬間便可迎刃而解。

此其一,裴矩認爲,皇帝的另外一層意思,還是想拖着時間,等到運河完工,從涿郡沿河南下。

楊廣微笑點頭:“世矩最是知朕,你是不是還沒有見過滎陽王?”

滎陽王楊瑾,那是裴矩的親外孫,楊瑾出生的時候,裴矩已經去了張掖。

裴矩頓時裝出一副闇然神情:“臣西出已有二年餘,未有機會與滎陽王相見。”

他離開京師兩年多,但楊瑾今年三歲,爲什麼,因爲生下來就算一歲。

楊廣笑道:“這次南歸,就可以見到了。”

他們倆聊楊瑾的事情,最不爽的就是楊約和楊玄感了,因爲裴矩眼下太得寵,楊約怕對方動了歪心思。

楊約趕忙笑道:“河東王雖幼,卻是齒少氣銳,陛下賞給河東王的那匹健馬,他已經可以駕馭了,不愧是龍子龍孫,其英姿,足有陛下年少時期兩成之多。”

“哈哈”楊廣開懷大笑,朕就是要你們倆家鬥,你們不鬥,朕不安心啊。

裴矩微笑道:“確實如此,世子聰慧,實屬罕見,關鍵是學什麼都很快,明日陛下不妨親測世子騎術,當知臣言不虛。”

楊約面帶微笑,心裡卻是暗叫不妙,因爲楊瑞騎馬,得有人牽着,不是靠他自己騎,他剛纔是吹牛逼了。

好在楊廣笑道:“以後還是少騎,畢竟世子年幼。”

楊約頓時鬆了一口氣。

既然要巡視趙魏,那麼就不會像來突厥一樣,擁兵一處,畢竟塞外一片曠野,河北山西可是山脈縱橫的表裡山河。

得有前鋒軍。

宇文述率左翊衛入晉陽,來護兒率右翊衛,進涿郡。

用意很明顯了,這是提前一步去平叛的,美名其曰:爲天子巡狩開路。

王師一到,像高應年這樣不成氣候的叛軍,只有等死的份,沒有第二個可能。

楊廣此舉,也是擔心運河今年修不成,他可不是擔心楊暕。

翌日,楊廣本想將自己打算離開的事情告知啓民,但是啓民卻呈報了一件讓他大動肝火的事情。

高句麗有使者來了突厥,但不是朝拜楊廣的,而是給突厥獻禮的。

啓民這個人,眼下還是心向大隋的,於是把高句麗的那個使者給賣了,以獲取楊廣的信任。

於是楊廣立即讓啓民將那個高句麗的使者帶了進來,直接指着對方道:

“令速朝覲,不然者,當率突厥,即日誅之。”

意思是,老子給你最後一個機會,再他麼不識好歹,我帶上突厥滅了你。

爲什麼要帶上突厥呢?也是離間,楊廣擔心突厥和高句麗私下勾結在一起。

楊廣本就好面子,如今當着突厥啓民的面,只覺受了奇恥大辱,滅高句麗的心思越發的濃了。

歷史上,楊廣三徵高句麗,這次事件,佔了很大因素。

因爲一個人的面子,拖垮了一座正在走上坡路的大一統王朝,確實是令人唏噓。

裴矩擅長揣摩楊廣的心意,立即火上澆油,說什麼高句麗那個地方,從漢晉時期,就是我們中原的領土,後來才分裂出去,如今我大隋兵強馬壯,陛下您又是一代雄武英主,這個時候不將高句麗收入版圖,更待何時呢?

他說的也沒錯,歷史上,朝鮮半島最早建立政權的,是商朝的遺民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帝辛的叔父,商朝滅亡後,他從山東渡海,進入朝鮮半島,建立政權,史稱箕子王朝,存續了八百多年。

後來在戰國時期,燕國被秦國滅了之後,燕國人衛滿投靠了箕子朝鮮,後來反水自立,建立衛氏朝鮮,又被漢武帝給滅了。

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到晉朝末年,這地方一直被中原王朝設立郡縣,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大亂,無暇顧及,才徹底割據。

所以說那個地方的人,他們的祖宗,就是正統華夏人。

要麼說棒子總是特麼的申遺,覺得咱們好多東西是他們的,因爲咱們是他們的祖宗。

第677章 我舅老爺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六三章 舊時主僕第476章 項籍虞姬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693章 不可能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第677章 我舅老爺第481章 君君臣臣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703章 如嫡第751章 十五道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724章 傳染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476章 項籍虞姬八三章 皆大歡喜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714章 寄人籬下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763章 告狀第715章 敗興一場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二八二章 做嫁衣三十章 深不可測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第510章 便宜行事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八七章 楊廣留京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九三章 祖籍九江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770章 大步前行二九八章 洗白五五章 吃剩飯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754章 高玥求子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530章 謹慎持重第657章 一步登天五七章 胡姬酒肆二三七章 救人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488章 軍驛夜話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736章 徐景第739章 隔代親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八四章 又保一個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七二章 佛道領袖二二六章 進士第578章 舊時父女十四章 太子妃
第677章 我舅老爺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六三章 舊時主僕第476章 項籍虞姬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693章 不可能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第677章 我舅老爺第481章 君君臣臣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703章 如嫡第751章 十五道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724章 傳染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476章 項籍虞姬八三章 皆大歡喜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714章 寄人籬下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763章 告狀第715章 敗興一場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二八二章 做嫁衣三十章 深不可測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第510章 便宜行事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八七章 楊廣留京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九三章 祖籍九江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770章 大步前行二九八章 洗白五五章 吃剩飯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754章 高玥求子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530章 謹慎持重第657章 一步登天五七章 胡姬酒肆二三七章 救人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488章 軍驛夜話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736章 徐景第739章 隔代親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八四章 又保一個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七二章 佛道領袖二二六章 進士第578章 舊時父女十四章 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