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宗室領袖

今年國庫沒錢,明年肯定還沒錢,未來五年,國家都會非常拮据。

遠征高句麗的後勁大着呢,今年的稅還沒收上來,民部那邊已經在商議,到時候先還誰。

駐紮在高句麗的那幫人,幾乎月月要錢,沒錢不行啊,眼下朝廷在高句麗推廣大隋五銖,原本的計劃是揚州鑄幣場的錢,一半給高句麗,用來流通,結果呢,楊廣在江都給花了。

“扶余太守楊萬石,轄區最亂,他奏請朝廷遷移河北山西山東百姓兩萬人,往扶余囤田,臣以爲,這個想法可行,”工部侍郎竇彥道。

眼下的高句麗,亂的一批,幾乎每天都有搞事情的,大隋對當地的實際控制,非常弱,也就是周法尚駐紮的平壤,情況稍微好一點。

楊約皺眉道:“高句麗本土豪族,已經有兩批遷徙至進了中原,第一批去了隴西,第二批安頓去了巴蜀,明年還有兩批人,但是按照眼下情形,這兩批人不好遷了。”

爲什麼呢?因爲大隋駐紮在高句麗的兵,沒多少了,攏共加起來四萬出頭。

原先有近八萬,但是將士們天天吵着要回家,於是陸陸續續有一半人從遼東返回中原,以現在的兵力,想要強行遷徙人口,不好辦了。

再派兵,也不切實際,主要還是沒錢沒糧。

“觀王的病情怎麼樣了?”楊銘看向宗正寺卿楊義臣。

楊義臣道:“時好時壞,太醫的意思是,觀王年紀大了,不宜用猛藥,還需慢慢調養。”

楊銘臉色沉重的點了點頭,看向樑王楊浩:“你覺得楊萬石關於遷徙人口的法子,怎麼樣?”

嚯~~終於問我這種問題了嗎?楊浩一本正經道:

“臣以爲合適,眼下高句麗已經是我大隋領土,然轄地多是原住民,不利管轄,從中原遷徙人口過去,給田給錢,然後設置軍府,推行府兵制,以中原人爲將領,便於地方治理。”

楊銘笑了笑,看向其他人。

玄感也附和道:“是得這麼辦,但是遷徙人口,不能只遷徙平民,平民與高句麗教化無益,臣以爲,應選擇一些世家旁支,遷往當地,有他們幫忙,朝廷的官員也多了一些助力。”

“沒錯,”崔仲方道:“臣贊同玄感的法子。”

對付老百姓,只靠官員是不行的,還需有強大的民間勢力配合,而世家大族無疑是最懂得跟平民打交道的。

楊銘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三省協商一個結果出來,河北、山西、山東世家,哪些分支願意去,適合去,你們擬一個名單,去者,世家分田一百頃,平民就按制授田,不能少。”

“是,”衆人點了點。

一百頃就是一萬畝,你給的少了,人家不願去,去了也養活不了自己,實際上一百頃對於一個家族來說,不多,但對於那些分支旁系,就是很大的誘惑了。

他們去了,拿到田,就會想辦法招募本地人耕種,隨着時間推移,便與高句麗本土居民的聯繫越來越深,有利於大隋對高句麗的統治。

從中原遷移過去的平民,要比在中原,更容易得到足額授田,因爲官府和世家,在那邊要仰仗自己人,所以不會剝削你,第一撥遷往高句麗的平民,會是吃果子的那幫人,好處最大,當然了,讓他們去,最主要的是服役。

也就是兵役,由他們來壓制高句麗原住民。

楊銘不忘提醒道:“記住,各家只出一支,人數不能多。”

崔仲方一愣,點了點頭。

實際上,眼下的高句麗,是一塊肥肉,朝廷不會允許高句麗本土世家坐大,所以會打壓,另外一方面也會扶植遷往高句麗的中原世家。

誰過去勢力最大,誰就能分到最大塊的肉。

崔仲方也想過,要是他們老崔家去幾撥人,不出二十年,就能掌控一地,對於家族整體利益,是有好處的。

但是人家太子已經看破,提前把他的念頭給抹殺了。

熙熙攘攘,皆爲利往,中原世家自古以來,就是哪裡能夠讓我的利益最大化,我就去哪裡。

博陵崔和清河崔,祖上不就是一支嘛,爲了利益各奔東西,趙郡李遼東李,也是一支,也分出去了。

說白了,大家都是爲了生計。

下朝之後,楊銘去了觀王府探視楊雄。

自打穿越過來之後,他已經送走很多人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老夫今年不會死的,我會熬過今冬的,”楊雄的神態看起來不錯,但是雙頰深陷,身體比楊銘上一次見到他,已經瘦了很多。

暴瘦,是最可怕的,沒有大病不會暴瘦。

楊銘坐在塌邊,道:“我已經派人去巴蜀,讓恭仁回來了,他是長子,您老病重,他應該守在您身邊。”

眼下的寢室內,有一幫子宗室子弟,他們對楊廣的感情不深,但是對楊雄,完全是馬首是瞻。

楊雄探出手臂,握住楊銘:“老夫這次就算病癒,也不打算再過問國事了,宗室的兒郎們,今後就拜託給殿下了。”

誰都知道,當今皇帝對宗室,有些薄情寡義,雖然封了一堆親王,但是大家對皇帝的感激,不多,但是對太子,是非常敬重的。

因爲楊銘一直以來,都在想辦法安頓宗室子弟。

滕王楊綸嘆息道:“您老若不入朝,咱們這幫人,就沒人護着了。”

他這話,是故意說給楊銘聽的,因爲楊綸看的出,楊雄有託付宗室的意思。

楊綸這個人,跟楊廣是整個八經的堂兄弟,親的,一個爺爺奶奶,也就說,他是楊銘的親堂叔,但是人家反倒是跟楊雄走的最近。

楊雄就着這句話,說道:“我護着你們,也是替太子護着,今後我沒有那個精力了,你們啊,要忠誠於陛下太子,不可造次。”

楊綸瞥了一眼楊銘,淡淡道:“觀王不在朝堂,我宗室無執牛耳者,殿前議事,也就剩一個樑王了,可是樑王還年輕,終究威望不足,我宗室想要在朝堂說得上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楊銘聽得出,對方是藉着眼下的情形,想要上位。

說白了,就是頂替楊雄在朝堂的位置,成爲宗室代表。

實際上,最合適的是楊恭仁,但是楊恭仁與楊銘這邊的血緣關係,稀薄了一些,楊綸看得起楊雄,但可看不上楊恭仁。

原因嘛,也是血緣關係,人家是楊堅的親侄,楊恭仁不過是族孫,因爲楊雄管楊堅,叫族父。

楊雄偷偷給楊銘使眼色,但是這個眼色就複雜了,得靠楊銘自己揣摩。

其實就是宗室的一次表態,大家都看得出,楊雄時日無多了,就算還有幾年活頭,參掌朝事是不可能了,所以下一任宗室領袖,有人要爭了。

誰能坐上這個位置,朝廷肯定會安排重要職位,就會擁有非常大的話語權。

現在很明顯,楊綸呼聲最高。

楊銘笑了笑,看向自己那位堂叔,道:

“滕王此番回京之後,朝廷尚未安置,並非我沒有放在心上,實是陛下在南,我說了也不算,以您的輩分,三省該有一席之地,但是眼下沒有缺,秦王年少,兼着右侯衛大將軍,不太合適,要不您就接手吧。”

楊綸一愣,趕忙道:“殿下說的什麼話,世子雖幼,卻是國祚所在,臣萬不敢當。”

你有這份心,就夠了,至於讓我接手楊瑞的軍府,我沒有那個膽子,別人的我都敢要,就是楊瑞的不敢要。

楊銘肯定是需要拉攏宗室的,這麼多年扶植宗室,不就是圖這個嗎?但是楊浩實在是不上道啊,你特麼是二聖的親孫子,給你機會你也不中用。

楊銘發現,屋子裡這幫宗室子弟,眼巴巴的都在等着他的答案,就好像今天沒有結果,他們就不會滿意。

“這樣吧,我奏請陛下,讓滕王進門下省,這樣一來,每日朝會,滕王都可參加了,”楊銘看向對方道。

楊綸推辭道:“臣獲罪多年,今遭方纔得釋,於國事不甚熟悉,驟然委以重任,怕是會不勝其任。”

他今年四十歲整,以前在開皇年間擔任過邵州刺史,也就是湖南邵陽市,楊銘在荊州的時候,他已經卸任了,轉爲太常寺丞。

這個人是有主政經驗的,但是一下子做到門下省納言,肯定不合格,但是隻要人家能成爲宗室領袖,當個納言是合適的。

畢竟是親王嘛,正一品。

楊銘知道對方是假迷三道的推脫,於是微笑上前,楊綸趕忙起身,雙手擡起,任由楊銘握住他的手。

“看得出,觀王對你寄予厚望,你又是我的親堂叔,門下省該有一席之地,堂叔就不要再推脫了。”

楊綸趕忙一臉感激道:“太子提攜之恩,臣銘記於心。”

其他人臉上,也明顯鬆了一口氣。

其實他們在私底下早就商量好了,這次要捧楊綸上去,主要原因,還是因爲楊綸勢力夠大,人家四個親弟弟竟陵郡公楊坦,濟陰郡公楊猛,上谷郡公楊溫、明陽郡公楊詵(shen),眼下已經全都恢復爵位,其中三個已經被派去嶺南擔任太守。

何況楊綸六歲的庶子楊成,過繼給楊靜爲嗣,襲封道王,人家家裡兩個親王。

那麼人家這一支,就註定了未來最牛逼。

換成楊廣,楊綸今天根本就不敢擺出這個態度,楊廣嚇都能嚇死他,但是他不怵楊銘,因爲楊銘是小輩。

而楊銘之所以願意安排,也是各取所需,我能讓你生,也能讓你死。

剛纔楊綸要是敢接茬要楊瑞的右侯衛,楊銘當下就會廢了他。

親王,也是臣子,而太子是君。

儲君。

七九章 負荊請罪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四九章 有求於人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770章 大步前行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第715章 敗興一場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583章 荊州故人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第590章 索然無味七九章 負荊請罪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738章 五鳳樓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702章 紙上談兵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617章 楊老八七六章 至善至孝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685章 悍兵難管三四一章 靜照庵二十八章 收藏家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二一一章 妾妃七八章 五牙大艦第762章 主動請辭第603章 依律而行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742章 日月二門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504章 五女山城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559章 條件十四章 太子妃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726章 五座大橋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64章 滎陽之圍第566章 以牙還牙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一一九章 撮合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九五章 返京六二章 買賣難做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507章 殘部補充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第506章 攻克遼東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
七九章 負荊請罪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四九章 有求於人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770章 大步前行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第715章 敗興一場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583章 荊州故人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第590章 索然無味七九章 負荊請罪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738章 五鳳樓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702章 紙上談兵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617章 楊老八七六章 至善至孝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685章 悍兵難管三四一章 靜照庵二十八章 收藏家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二一一章 妾妃七八章 五牙大艦第762章 主動請辭第603章 依律而行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742章 日月二門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504章 五女山城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559章 條件十四章 太子妃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726章 五座大橋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64章 滎陽之圍第566章 以牙還牙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一一九章 撮合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九五章 返京六二章 買賣難做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507章 殘部補充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第506章 攻克遼東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