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

既然可以在豫州地區租借田畝,那麼就能以此借到糧食,所以楊銘在和楊素商量之後,決定將供給民夫的每日三張胡餅,增加到每日五張,肉食改爲七日一供。

不吃肉,沒力氣的。

抵達洛陽,已經半個月了,楊銘一直讓杜如晦跟着民部的的人,統計人員傷亡情況。

短短半個月,已經死了一千六百多人,傷者四千多人。

不過這樣的結果,楊銘還是很欣慰的,畢竟人口基數在那擺着呢,那可是六十萬人啊。

洛陽的一條城牆,便長達十幾裡,單單一條城牆,就有幾萬民工埋首勞作,還是兩班倒,晝夜不停。

工程進度,仍在宇文愷的計算之內,在他的計劃中,城牆地基,最多一個月,必須挖成。

又過了半個月,裴熙載那邊已經送信過來,糧食告急。

於是楊銘緊急召見衆人,商討此事。

“意料之中,免除奴婢部曲授田,並沒有在長平郡施行,而那邊,已經徵調民夫五十多萬,糧食不夠,是肯定的,”楊達說道:“而且幷州地區借糧一事,時至今日,攏共才借到十萬石,咱們都不夠,更別提援助長平了。”

楊素也嘆息一聲,道:“看樣子民工每日口糧,還需暫時縮減,河陽倉,我們已經吃了一半,再吃一月,就要空了。”

整整一個月,元文都和李百藥在下面,已經和多家糧商談妥,可惜豫州衙門那邊,卻只和其中幾家簽訂租借協議,理由是租借價格沒有談妥。

當然談不妥。

現在已經是四月中旬了,過了麥子的最佳播種時期,人家也不傻,現在種下去,收成勢必不好,當然會跟你討價還價。

各地糧商,本來也都是世家下面的產業,人家不肯花冤枉錢,你也不能逼人家。

楊銘這邊,早就從獨孤纂口中得到消息,獨孤家的幾家糧棧,早就備好糧食準備租借田畝,但是豫州衙門那邊,壓根就沒去跟人家接洽。

楊暕到底想幹什麼?

“已經借來的糧食,還有多久能送抵洛陽?”楊銘問道。

宇文愷道:“陸陸續續也得十多天,齊王那邊再不加快進程,一個月後,咱們就得吃黎陽倉了,而黎陽倉的糧食,最多也就能保供一個月。”

黎陽倉是大倉,但是洛陽這邊,只能吃三分之一,剩下的要供給京師,楊銘是不能動的。

“士達(楊達字)去一趟豫州府衙,催一催,問問他們是什麼情況?”楊銘已經猜到,老二在給自己使絆子,但是他現在不好出面,要裝傻。

楊達點了點頭,起身走了。

宇文愷身負監工大事,也告罪一聲,去了洛陽工地。

楊素咳嗽一聲,令其他各部官員也都下去,各做各事,等到人都離開之後,他才道:

“殿下和齊王,出什麼問題了?”

果然是老江湖,一下子就把握到了要害,

楊銘苦笑道:“他不滿意自己是齊王,而我是秦王。”

“他怎麼不說,他在揚州養尊處優,殿下在沙場衝鋒陷陣呢?”楊素無奈搖頭:“你封秦王一事,朝中無一人反對,可知是人心所在,衆望所歸,齊王剛來洛陽,就掣你的肘,咱們原先的計劃,只怕要出問題。”

楊銘點頭道:“長平已經快斷糧了,當初漢王叛亂,各地糧倉本就被楊諒搜刮一空,如今儲備的糧食根本不夠,陝縣的常平倉要供給關中,不能動,爲今之計,恐怕要從河北調運糧食,供給長平。”

“河北也難啊,”楊素嘆息道:“河北山東叛亂剛平,各地糧倉的損耗,無疑也很巨大,再說了,從河北借糧,那也是齊王去借,殿下出面,不合適。”

名義上,楊銘只管修洛陽,豫州說了算的,是楊暕,向河北借糧,也是楊暕這個豫州牧去借。

當然,楊銘知道楊暕不會去借。

楊銘道:“眼下我不方便和齊王鬧僵,我如果去跟他交涉此事,他必然已經準備好理由應付我,這樣吧,每日供應的糧食,適當削減,但是民工勞作時間,也要相對應的縮短,吃不飽飯,哪有力氣幹活。”

楊素愣道:“這樣一來,工期勢必會被拖延,宇文愷那邊只怕過不去。”

“不是我要拖延,是有人在拖延,”楊銘笑道:“再這麼繼續下去,一旦斷糧,你我都不好交代。”

楊素微笑點頭,他這一次,完全贊成楊銘的決定。

如果齊王楊暕沒有被調任爲豫州牧,楊銘就可以全權主持豫州政務,總領全局,這種情況下,楊素絕對不支持楊銘去拖。

但是眼下,有人在幫着楊銘拖延,那麼將來交不了工,可就不是楊銘的事情了。

他和高熲,執掌大隋中樞二十餘年,在宮裡自然會有不少線人,太子楊昭的事情,李子雄的兒子都能知道,他能不知道?

自己的親兒子楊玄挺,眼下過繼給了弟弟楊約,楊約又是安成縣公,做爲嗣子的楊玄挺從楊約這裡門蔭入仕,做了太子楊昭的東宮左衛副率。

消渴症,不算不治之症,但是以太子如今酗酒無度,只怕是不好治。

但是這件事,楊素沒打算跟楊銘說,他害怕告訴楊銘之後,楊銘現在就會去爭,這可不好。

他要穩住楊銘,幫楊銘把基礎打的紮紮實實的,將來好收拾楊暕。

而眼下,就有一個大好的機會。

做爲豫州牧,你無法保障洛陽的糧食供應,以至於延誤工期,這罪名,跟楊銘可是沒有一點關係。

“糧食,我還是要借的,楊暕不會去借,我只能以私人名義去借,”楊銘問道:“越公以爲,我該問誰去借?”

河北官倉沒糧,可是世家有,而且儲量龐大,盤踞在大隋各地的門閥,相當於地方小政權,州郡主官做不到的事情,他們都能做到。

楊素笑答道:“豫州地區,齊王敢拖不敢斷,所以殿下大可放心,至於長平,就需要從河北借糧,而河北一帶,首推清河崔氏,殿下只能親自去借,書信不顯誠意。”

清河崔氏在大隋不怎麼行,大多是靠家族女子嫁入關中,藉此維繫與朝廷的關係,男子入仕者不多,畢竟他們這家子,主要是伺候北魏和北齊兩朝,當年的四姓高門,便是盧崔鄭王,但是大隋皇家對他們不是很信任。

而且北魏期間,清河崔氏栽了一個大跟頭,因“國史之獄”事件,家族內好幾個大支被夷滅九族,損失慘重,一百多年過去了,仍處於恢復階段。

反倒是博陵崔氏,目前相當吃得開。

但是清河崔氏,歷來被稱爲北方儒家正統,家族勢力極爲龐大,與河北氏族多有聯姻,幾乎實際操縱地方政權,族內有人蔘與漢王叛亂,已經誅殺,但整個家族絲毫不受影響。

如今崔家的領袖人物,叫崔復禮,開皇年間,做過門下省的通事令史,現在在家養老,是清河郡公崔彥珍的孫子,而崔彥珍,是聖後獨孤加羅的親姥爺。

崔彥珍的清河郡公,是在大隋立國之後,給追封的,追封也叫追諡,不同於實封,因爲同時期,還有一個清河郡公,不是別人,就是楊素。

而楊素因爲功勞太大,所以被封爲越國公之後,楊堅把清河郡公的爵位給了他的四兒子楊玄獎。

“我這裡倒是有一個合適人選,可與殿下一同前往清河郡,以作引薦,”楊素笑道。

楊銘知道他在說誰,笑道:“聽說玄縱的妻子,便是出身清河崔氏?”

楊素道:“崔儦(biao)當年任內侍舍人的時候,將女兒嫁給了老夫次子玄縱,然崔儦已死,他的長子崔世濟眼下就在洛陽,現任兵部員外郎,可由他陪侍殿下,一同前往清河郡。”

清河郡在河北邢臺,距離洛陽上千裡,這一來一回要消耗多少時間?

楊銘不願意走這麼遠,可糧食還得借。

“有沒有什麼辦法,我不去清河,還能把糧食借到?”楊銘問道。

楊素微笑搖頭:“沒辦法了,殿下正妃、側妃、妾妃都有了,聯姻一途已斷,可是沒有聯姻,想讓人家痛快借糧,怎麼可能?”

楊銘一想也是,可是他又不能輕易離開洛陽,而長平郡的糧食已然告急,一旦斷糧,那可不是開玩笑呢。

“倒是還有一個辦法,”楊素意味深長的笑道。

楊銘追問道:“越公不要賣乖了,快說快說。”

“殿下不是還有世子嗎?”楊素說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他也覺得這個辦法不靠譜。

楊銘也笑了:“世子尚在襁褓,眼下就談及婚事,只怕不妥吧?再說了,我這兒子的婚事,我未必能做的了主。”

突然間,楊銘反應過來,狡黠笑道:“玄縱和崔家,不是姻親關係嗎?讓玄縱去借吧?我來兜底,越公覺得如何?”

楊素一愣,哭笑不得道:“殿下只想着借,有沒有想過怎麼還?”

楊銘頓時一臉沮喪,他還真就沒有能力去還,總不能拿豫州的糧食的去還吧?再說了,他說了也不算。

“唉”楊銘嘆息一聲:“這樣吧,越公對崔氏比較熟悉,你給舉薦幾個人,我這邊斟酌一下,保舉他們入仕,當是換糧食的籌碼。”

既然借不到,那就賣官吧,能換多少糧食算多少。

楊素一震,連忙點頭道:“此舉可行。”

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八三章 皆大歡喜四一章 宇文娥英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05章 猶豫不定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750章 名字不好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498章 兩項技能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637章 救荒法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574章 平反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683章 南面可汗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739章 隔代親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四六章 一敗塗地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724章 傳染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第764章 牽扯太多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655章 敗局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三十章 深不可測第499章 羈縻政策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第625章 登高之門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第499章 羈縻政策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第762章 主動請辭第506章 攻克遼東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第599章 盡善盡美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四二章 形勢大好第687章 火燒糧草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第731章 可稱公子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第609章 反客爲主九十章 納吉第589章 折辱武舉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二九四章 河間王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684章 五五開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四二七章 捱打第507章 殘部補充
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八三章 皆大歡喜四一章 宇文娥英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05章 猶豫不定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750章 名字不好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498章 兩項技能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637章 救荒法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574章 平反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683章 南面可汗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739章 隔代親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四六章 一敗塗地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724章 傳染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第764章 牽扯太多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655章 敗局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三十章 深不可測第499章 羈縻政策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第625章 登高之門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第499章 羈縻政策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第762章 主動請辭第506章 攻克遼東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第599章 盡善盡美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四二章 形勢大好第687章 火燒糧草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第731章 可稱公子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第609章 反客爲主九十章 納吉第589章 折辱武舉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二九四章 河間王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684章 五五開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四二七章 捱打第507章 殘部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