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

翌日朝會,楊廣宣佈了大索貌閱的事情。

大索貌閱,堪稱大隋最大規模的地方巡查,而且巡察使也都是中樞大老級別的官員來擔任,官越高,下面的人也會憷你點,官太小了,底下是不會把你當回事的。

楊廣的話剛一拋出,下面的人一個比一個臉色難看,因爲這種巡查,就是衝着他們去的。

但他們也心存僥倖,因爲每一次的大索貌閱,不是巡查整個天下,而是某一個地方。

開皇年間的巡查力度不大,是因爲楊堅不願意把人得罪的太厲害,而且國庫也一直充盈,所以沒必要手段太狠。

今時不同往日,國庫現在沒錢了,洛陽又一口氣修了好幾座大倉,皇帝還打算裝滿呢,所以很多人以爲,楊廣的大索貌閱,就是下去給國庫找錢去的。

那麼最大可能巡查的,就是巴蜀和荊州,一般不會去西南和嶺南,因爲這兩個地方,你一查,它就造反。

朝堂中的官員,七成來自關中,所以他們最怕的,就是在關中巡查。

於是李渾先站出來道:“陛下既然有意派遣巡察使,臣以爲巴蜀最宜,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巴蜀豪族家有鹽銅之利,戶專山川之材,連年以來,賦稅卻爲天下最少,這個地方早該查了。”

他說的沒錯,四川這個地方非常特殊,問題的複雜程度不比嶺南差多少。

巴蜀之地,天府之國,地方豪族的形成,是在秦朝時期,主要是秦滅六國之後,六國的遺族、豪民、商賈、屯戶移民過來逐漸發展而成。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集宗族、權力、財富、文化爲一體的典型豪族特徵,但是比起中原氏族還是差了一大截,因爲他們有地域侷限性。

大隋立國之後,楊堅仍然延續南北朝時期的傳統,對巴蜀地區施行“迴避”政策。

這個迴避政策的意思,就是朝廷用人,不用巴蜀人,即使地方官員任命,他們的左官吏員,也不用巴蜀人,算是徹底堵死巴蜀豪族的上升通道,爲的就是瓦解地方勢力。

完全插手不進政治體系,巴蜀本地豪族也在日益沒落下去,尤其是蜀王楊秀坐鎮之後,更是大開殺戒,誰不聽話,就幹誰,整整二十年,把個巴蜀地區治的是服服帖帖的。

但是,人家這個服也是表面上服,心裡還是不服的,所以就導致大隋的賦稅政策在這種區域性大族掌控的地方,完全施展不開。

別的地方收上來的賦稅一年比一年多,這裡自從楊秀被廢之後,一年比一年少。

對於李渾的觀點,裴矩不怎麼認同,站出來道:“巴蜀情況複雜,想要改善非一日之功,還需從長計議,臣以爲此番巡查,以荊州爲宜。”

以裴矩的精明,都沒有想到楊廣想巡查河北。

這很正常,河北都成了那副樣子了,正處於恢復階段,查什麼查啊?就不怕再冒出幾個高應年?

楊廣卻是又將話題扯回到了巴蜀,皺眉道:

“巴蜀之疾,一直爲朕所憂,朕不欲再封總管,可是長此以往,巴蜀氏族只怕會越來越放肆。”

早在開皇年間,楊堅就說過一句話:巴、蜀險阻,人好爲亂。

意思這個地方路不好走,本地人還喜歡搞事情。

於是楊堅直接把關中通往巴蜀的官道,劍閣道給毀了,另外開闢一條更好走的道路,方便控制巴蜀。

歷史上,因爲巴蜀地區的郡縣主官都是些不入流的人物,沒權還沒兵,使得本地豪族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與朝廷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和平關係,所以纔有“隋末劍南獨無盜寇”一說,也就是隋末大亂鬥,這地方壓根沒參與。

楊銘也認爲,當下最好的辦法,其實還是穩住巴蜀,想要解決遺留千年的巴蜀地方豪族問題,絕非一日之功。

最好的辦法,還是派一位鴿派大老坐鎮巴蜀,與地方豪族溝通來解決賦稅問題,但是楊廣明擺着不願意派這種封疆大吏,所以暫時無解。

蘇威站出來,道:“巴蜀賦稅問題,需要能臣賢吏方能有所改善,不宜以強硬之姿,壓制當地,臣以爲,還是再設總管爲宜。”

牛弘也贊成道:“眼看着巴蜀的賦稅一年比一年少,再這麼下去,恐成頑疾,臣以爲總管一職,宜早不宜遲。”

楊廣有點猶豫了,以他的角度來說,肯定不願意在巴蜀放一個區域性的大總管,這對皇權是一種挑戰。

當年楊堅沒有這個顧慮,是因爲人家放的是親兒子,但是楊廣眼下,一個兒子廢了,一個兒子是太子,還能派誰去呢?

這種地方,不是直接血緣親屬,絕對是不放心的。

所以接下來,大家議論了半天,楊廣還是沒有鬆口,皇帝的立場,賦稅少一點無所謂,但不能影響到皇權。

於是楊廣道:“巴蜀的問題,再議吧,但荊州也絕非上選。”

好了,這下該楊銘出馬了,只聽他道:

“兒臣以爲,上選其實是河北。”

這話一出,很多人都懵逼了,裴矩也是一臉詫異的埋頭沉思,揣摩着楊銘的心思,不過片刻,他就想明白了。

這是想賴賬?

朝廷這一次在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欠下了一個天量的債務,總共一千九百萬貫,河北獨佔一千萬。

聽起來,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這點錢好像不算什麼,揚州鑄幣場加上關中鑄幣場,一年就能出一千多萬貫,而國庫的結餘,也不只這個數,似乎輕易就能還上。

其實大錯特錯,首先要搞清楚一點,朝廷的每一項開支用度,都是有其預算規劃的,錢怎麼來,錢怎麼走,每一筆都有安排。

你不能隨便挪用其中任何一筆,否則賬目就會出問題。

朝廷的賬,是大賬,不是幾十個算盤就能算清楚的。

例如楊廣想修晉陽宮,宇文述在百官的反對下,勉強才從民部撥出了一百萬,這一百萬還是用來還河北的錢。

而河北的缺口足足一千萬,你從哪撥,能還上這個債?楊暕跟河北簽訂的協議,是分三年還完,一年要還三百多萬,這三百多萬,就是朝廷的負債虧空。

朝廷歷來缺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開源節流,而大隋的時代決定了開源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對世家,一個是對平民。

節流就不要指望了,楊廣也就說說嘴,你指望他節約是不可能的,世家也不會節約。

而楊廣別開生面的從開源和節流中間,選擇了一個賴賬。

裴矩心中叫絕,連忙站出來附和道:

“臣贊同太子的建議,河北此番損失過重,傷亡數量至今沒有一個準確數字,死傷幾何?流出幾何?移遷幾何?尚留原籍的又有多少,朝廷很要必要覈實清楚。”

這就是非常站得住的腳的理由了,一句不提查稅,但句句都離不開查稅。

因爲人就是稅。

盧楚肯定不樂意啊,整個范陽盧家族,下面隱瞞的戶籍人口,他自己都不清楚,但肯定是一個天量數字,因爲只是他這一支,至少都隱瞞了兩三萬人。

而且他能肯定,老家逢此大亂,家族又出了大血,肯定就會想辦法找補,找補的方法,肯定就是在這個死亡人口上面打主意,死的沒死,半殘的全殘,家裡有男人的改成沒男人,因爲婦人也是半稅。

盧楚發聲道:“臣以爲,巡查哪都能去,就是不能去河北,眼下的河北乃天下大災之處,世家平民消耗過重,實不宜再增負擔。”

“盧中書多慮了,並不是要給河北加負擔,”裴矩笑道:“只是要徹查清楚,河北這一次的損失到底有多大,朝廷這邊才能依據情況,制定政策安撫。”

盧楚心裡罵道,你特麼想幹什麼以爲我不知道,不要說的那麼冠冕堂皇,錢都還沒還呢?又想在我們身上拔毛?

“河北的損失,地方官員已經都報上來了,雖與實際情況肯定有所出入,但也應不大,實無必要大費周章,於河北大索貌閱。”

楊銘直接擡手道:“當然有必要,難道朝廷不應該對河北當下的形勢探究清楚嗎?地方損失過重,主官要擔責,所以這些地方官報上來的,水分肯定大,朝廷也是爲了查清楚真實情況,盧中書沒有必要反應這麼大。”

盧楚不敢說話了,太子的面子他還是要給的,他還指望楊銘給他當後臺,否則內史省,不是他一個河北人能站得穩的。

至於同爲河北出身的崔弘升,雖然心裡也在罵,但是沒有選擇出頭。

因爲皇帝剛放了他弟弟崔弘峻一馬,他這個時候再發聲,多少有點不識擡舉。

至於剩下的,大多都是關中人,巡查河北跟我們又沒有關係,而且楊銘初任太子,這個時候不要跟人家唱反調。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支持楊銘的建議。

楊廣點了點頭,看向楊銘道:

“太子以爲,此番巡查,以何人爲宜?”

楊銘起身道:“戶籍一事,向來歸民部管,新任尚書崔仲方仍未抵京,侍郎崔津年邁,兒臣以爲,以民部侍郎裴蘊爲巡察使,司隸臺別駕楊綝、韋福子爲副使,最佳。”

一個正三品的(副bu級)民部侍郎,外加一個宗室,一個京兆韋,這個陣容足夠了。

楊廣點頭道:“就依太子之請。”

第660章 世嫡皇孫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770章 大步前行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第763章 告狀第603章 依律而行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第740章 留活口二七九章 透心涼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640章 蘇夔無父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五五章 吃剩飯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四五六章 五將離京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六章 女賊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六六章 是非之地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第599章 盡善盡美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49章 家宴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763章 告狀二二二章 牛、羊、豬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693章 不可能第544章 表哥表弟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六一章 背鍋俠第738章 五鳳樓第549章 家宴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第489章 北部大人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第742章 日月二門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486章 軍輜開運二八一章 打的就是第一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第529章 進退無路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七一章 朱雀大街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753章 重在民部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96章 關稅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二六四章 高玥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第532章 一觸即潰八二章 實話實說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
第660章 世嫡皇孫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770章 大步前行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第763章 告狀第603章 依律而行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第740章 留活口二七九章 透心涼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640章 蘇夔無父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五五章 吃剩飯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四五六章 五將離京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六章 女賊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六六章 是非之地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第599章 盡善盡美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49章 家宴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763章 告狀二二二章 牛、羊、豬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693章 不可能第544章 表哥表弟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六一章 背鍋俠第738章 五鳳樓第549章 家宴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第489章 北部大人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第742章 日月二門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486章 軍輜開運二八一章 打的就是第一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第529章 進退無路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七一章 朱雀大街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753章 重在民部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96章 關稅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二六四章 高玥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第532章 一觸即潰八二章 實話實說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