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救荒法

蘇烈是太子的人,這一次要不是靠他在天水郡生扛了五天,宇文述也不能完成扶風郡的佈防,雖然楊銘定的是七天,蘇烈少了兩天,但任務是完成了。

宇文述是頂尖聰明的人,他奏請給蘇烈封爵,楊銘同意了,進爵爲臨洮縣公,跟他的老丈人琅琊郡公裴仁基,只差一級了。

而宇文述的次子宇文智及,因父勳授爵縣公,衛玄次子衛孝敬,入兵部擔任承務郎,沒有給爵位,因爲衛玄的長子早死了,次子註定將來要襲爵,所以給了衛玄三子衛孝義一個侯爵。

斬殺始畢的陰世師,也被封了縣公,加封上柱國。

李靖和楊玄挺那是以後的事了。

朝廷這邊已經派出使者去往東西突厥,幹嘛呢?要錢,補償我的損失,讓你給我上貢,你要是不上貢,我繼續打你。

其實就是嚇唬一下,大隋無力再出兵了,因爲把錢都用在了軍隊,導致好多地方今年匪盜四起。

這次的軍餉不能欠,造紙場和司染署賺的錢,全撥給軍隊了,就這還不夠,楊銘只好跟武士彠、何稠等富商借了兩百多萬貫,去補虧空。

“還有三個月,今年就熬過去了,三個月怎麼都好拖,等到明年江南的賦稅收上來,一切困難當迎刃而解,”楊約在朝會上說道。

大隋的賦稅重地,其實就是看人口,哪裡的人多,哪裡收的稅就多。

關中算一個,山西地區處在那條峽谷線上的大同、太原、臨汾、運城算一個。

河南的人口密度,主要集中在河南北部沿黃河一帶,南方有浙江和江蘇地區,荊州地區。

西邊是巴蜀中部地區。

河北就牛逼了,在大隋,山東的人口密度不算高,但是河北全境,都是人口密集高度集中地區。

這裡的賦稅歷來是國庫的主要收入,河北一亂,國家就窮。

這麼多年國庫一直虧,就是因爲河北一直在亂,收不上多少稅,朝廷還得補貼。

所以楊銘道:“明年江南收上來的賦稅,優先保障河北,儘快幫助河北恢復農耕生產,朝廷今年在各地又有了新債,這個錢也要還,明年還是不好過。”

“必須讓東西突厥賠錢,”宇文述道:

“不是他們關中今年也不會是這樣,大戰剛好發生在作物生長階段,好多田畝都被劫掠踐踏損失慘重,洛陽那邊得保障京師供應啊。”

蔡王楊智積是東都守備聞言皺眉道:

“東都沒糧食啊,陛下南巡消耗了一些,今年供給京師的糧食足有八百多萬石,四大倉已經差不多空了,東都朝廷是指望不上了。”

盧楚挑眉道:“沒有糧食,關中百姓今年又遭了難,匪盜猖獗幾乎不可避免,可是關中不宜用重典,還是要想個法子解決糧食問題,跟王士隆打個招呼,讓他從巴蜀送點糧食過來,關中是必須保障的。”

“還有高昌,也得跟他們要錢,”楊玄感道:“我們爲了他損失這麼多,不給錢,沒門。”

楊約皺眉道:“怎麼給?曲伯雅是爲什麼被踢出去的,你不是不知道,他要是再給咱們增加貢品,壓迫當地平民,高昌還得出問題,咱們還得給他擦屁股,犯不着的。”

楊銘點了點頭,擡手道:“高昌就算了,咱們還指望西域的貿易呢,這個地方不能再亂了,契苾歌楞不是還被關着嗎?傳信給鐵勒人,讓他們拿兩萬匹馬來贖人。”

“這個人還是殺了算了,”宇文述道。

楊銘笑道:“能換兩萬匹馬,就不能殺,換不了,再殺不遲。”

鐵勒這一次,基本上廢了,扔在大隋國境內的俘虜都有八千多人,被俘獲的戰馬六千多匹,首領也被關起來了。

東西突厥損失也不小,三萬多的俘虜,安頓在哪裡,是個問題。

往東北送吧,太遠了,一路上要吃多少糧食?這些人是必須打散的。

人口就是生產力,大隋現在需要人口。

楊銘道:“所有俘虜,民部負責安遷,巴蜀、荊州、河北、河南都可以安頓一些,要儘量打散,一個縣不得超過兩百人,剩下的讓他們去挖礦挖煤修水渠。”

超過兩百人,尤其還都是男人的話,會形成一股地方武裝,當地的地方官會很頭疼。

崔仲方點了點頭:“荊州今年有兩個郡遭了水災,下面一直在催,這個錢,臣實在是沒辦法了。”

“需要多少?”楊銘問道。崔仲道:“民部大致算了算,至少得三百多萬貫。”

“賬上沒錢了嗎?”楊銘道。

崔仲方點頭道:“應急儲備的七百萬貫,只剩下一百多萬,真不能動了,境內戰事,符合動用應急錢的條例,所以早早便撥出去了,而且也不是隻有錢的問題。”

“你說,”楊銘道。

崔仲方道:“首先要賑濟,極貧民賑米,次貧民賑錢,稍貧民賑貸,賑,之所以賙(zhou)窮民,皆因稍得過之家,雖遇大祲(jin),尤能百計求活,惟貧民只能坐以待斃,賙之期宜急,賙之法宜均,永安郡和江夏郡官倉需要打開,賑濟災民,但還遠遠不夠。”

“第二,爲調粟,調粟分三種,移民就粟,移粟就民,以及平粟,荊州兩郡,平粟是做不到了,只能用前兩種,管子言: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谷貴則萬物必賤,谷賤則萬物必貴,兩者爲敵,則不俱平,今兩郡遭水災,糧價必漲,朝廷必須干預,以受災價格,調粟賑災。”

移民就粟,就是將災民遷移到有飯吃的地方,移粟就民,就是將沒有受災地方的糧食送往災區,兩者是要同時進行的。

崔仲方繼續道:“第三是養恤,也是三點:施粥、居養、贖子,朝廷要一直開設粥棚,日得一食則不死,保障災民性命,對於患疾生病者,要提供藥物及居養之所,賣子女求生者,朝廷要將他們的子女贖回來。”

“第四是善後,有四點,第一爲安輯,要爲災後流亡之平民提供安居之所,還要重新授與田畝,第二爲蠲(juān)緩,也就是緩稅或者免稅,給災民提供休養生息的時間,第三是放貸,朝廷要開放借貸,鼓勵平民借錢置辦新產,最好免息或者低息,第四是節約,受災郡縣官署,日常開支一應從儉,與民共度難關。”

楊銘聽的瞠目結舌,拍桌道:“治國良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公之賑災方案,當寫入律法,爲大隋救荒之國策。”

楊約也是感嘆道:“三省六部,就是崔公提出來的,如今救荒法,還是崔公的更爲詳盡周全,國之柱石,不外如是。”

“就這麼辦,”楊銘道:“着令荊州各郡,調配庫糧以供災區,受災百姓也要遷往富地就食,免稅三年,糧價以平日半價出售,凡有囤積居奇者,立斬!鼓勵豪族富商放貸民間,凡高息者,抄家!”

崔仲方嘴上說沒辦法,其實辦法早就想好了,但是他不敢這麼幹,因爲其中有一條就是打開官倉,這個他做不了主。

官倉的糧食,等於國庫儲備,他雖然是民部尚書,也得請示上面。

人家的這個法子,省了很多錢,因爲有放貸嘛,民間的錢借給民間,國家的負擔就輕了,但是朝廷這邊,肯定也得撥點錢。

楊銘以秦王楊瑞的名義,從東宮撥出一百萬貫,用於荊州賑災,給自己兒子早點留個好名聲。

歷史上,只要受災,必有民亂,只要有民亂,必劫官倉。

因爲只有官倉裡有糧食,而很多時候,官倉是不會打開的,因爲它在整個國家的統計當中,是用來調配全國的。

所以有些朝代的苛政時期,一旦受災,官倉的糧食會第一時間押送走,所以劫皇糧的事情屢屢發生。

不是所有皇帝,都會開倉賑濟的,電視劇裡不是有句名言嘛:皇帝心裡裝的是九州萬方,幾個縣嘛,淹了就淹了。

國富民窮,國窮民富,就是這個道理。

眼下的大隋國庫年年虧空,還不是把錢都花出去了,雖然只有一少部分會讓平民受益,但終究是用之於民了。

楊銘是真心佩服崔仲方,但是歷史上,崔仲方明年就得掛。

朝有一老,如有一寶,我不能讓他掛了。

所以楊銘直接從太醫署調配兩名太醫,以後專門負責崔仲方的身體養護,但有小疾,立報朝廷。

“崔公的長子,如今竟然還只是一個定陶縣令,這是吏部的過失,”楊銘看向吏部侍郎崔君肅。

崔君肅也覺得自己冤枉啊,尚書虞世基在江都,另一個侍郎高熲的兒子高盛道還在服喪,眼下京師就我一個人撐着,我累死了都快。

“確實是臣的過失,京師如若有缺,當第一時間召回,”崔君肅道。

楊銘直接擡手道:“不用那麼麻煩了,從民部調一個人出去,讓崔民燾去民部,父子同心,你們要幫陛下管好了。”

又讓我得罪人啊?調誰出去好呢?崔君肅一臉苦逼的答應了。

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第518章 西方之劫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744章 寧願一死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第740章 留活口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一八零章 齊國公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705章 水軍出動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第626章 不差錢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556章 改換門庭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四五三章 苦肉計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609章 反客爲主三九章 香味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561章 不準迎接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第599章 盡善盡美第574章 平反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第702章 紙上談兵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三一章 吾教當興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497章 搭設浮橋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四三二章 七貴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一五六章 薨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707章 尊師重道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第647章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644章 苛捐雜稅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三十章 深不可測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613章 氣暈了三三章 做妾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九九章 黑吃黑第494章 齊郡張須陀第655章 敗局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585章 你混蛋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647章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
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第518章 西方之劫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744章 寧願一死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第740章 留活口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一八零章 齊國公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705章 水軍出動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第626章 不差錢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556章 改換門庭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四五三章 苦肉計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609章 反客爲主三九章 香味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561章 不準迎接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第599章 盡善盡美第574章 平反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第702章 紙上談兵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三一章 吾教當興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497章 搭設浮橋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四三二章 七貴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一五六章 薨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707章 尊師重道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第647章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644章 苛捐雜稅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三十章 深不可測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613章 氣暈了三三章 做妾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九九章 黑吃黑第494章 齊郡張須陀第655章 敗局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585章 你混蛋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647章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