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

事關高玥的事情,楊銘沒辦法和楊茵絳講,畢竟牽扯到了傳國玉璽,事關重大。

再說了,裴矩在人家家裡安插了線人,楊茵絳要是知道了,鐵定翻臉。

誰願意自己家裡藏着一個奸細呢?

這天中午,楊銘來找裴淑英,後者讀完信之後,立即便一把火燒了。

“阿爺的意思,是懷疑這個男奴,有可能是高攬德?”

楊銘點頭道:“信中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你父親肯定已經揣摩出了一種可能。”

裴矩就是這麼謹慎,他會將查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你,但不會說出他對此事的看法,因爲那樣一來,很容引導楊銘他們,也朝着同樣的方向去思考,從而導致思維侷限性。

他要讓楊銘自己去判斷,去揣摩。

當慣了秘書的人,就是這個毛病,裴矩伺候楊堅二十年,凡事都準備的完善妥當,但就是沒有決斷過。

大隋的家,是楊堅來當,只有他一個人可以決斷,裴矩只不過是出主意的那個人。

“傳國璽是斛律孝卿當年送過來的,這個男奴藏身在他的府上,多半別有用意,”裴淑英小聲道:“你猜這個人,會不會就是高攬德,阿爺說,此人年紀在二十四五左右,時間上好像也對的上。”

楊銘問道:“高玥到底多大年紀?陳淑儀打聽出來沒有?”

這段時間,裴淑英和陳淑儀相處的很不錯,也經常會去高玥那邊閒談,她是帶着目的去的,腦子又比陳淑儀好使,所以會更容易打探到一些消息。

別看裴淑英心直口快,她也是分人分事情,閒聊瑣事的時候,大大咧咧什麼都敢說,真要涉及到關鍵問題,就會隱蔽很多,這也使得她很快就獲得了高玥的好感。

“三十一歲了,”裴淑英道:“建德二年出生在鄴城。”

建德,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年號,他是楊麗華的公公。

三十一歲,在後世的話,尚且可以稱爲少婦,但在大隋,半老徐娘。

楊銘好奇問道:“你見過她那張臉沒有?”

“沒有,”裴淑英調皮道:“我好幾次都忍不住想要掀開幕籬瞧瞧,但恐惹她不快,誤了正事,所以忍住沒下手,不過她手臂的肌膚非常嫩滑,不像是三十歲的老女人。”

嘖嘖別亂說,三十歲一點都不老好不好?你不懂少婦的好。

楊銘道:“你阿爺在信中雖然沒有明言,但我估摸着,他很可能猜測這個男奴就是高攬德,斛律孝卿在高氏眼中,是賣主求榮之輩,他藏在斛律府上,多半是想下手害人,對了,斛律孝卿的死沒有什麼問題吧?”

裴淑英搖頭道:“沒有,阿爺與斛律孝卿關係還不錯,他年老體衰,又擔任民部尚書,早已不堪重負,是正常的病逝。”

楊銘點了點頭。

想在越公府做下人,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事實上,大隋門閥世家中的下人奴婢,多出自老家,也就是說,楊素府上的下人,基本來自弘農郡。

這個人既然帶着相州口音,又是生人,他怎麼進的了越公府呢?

只有一個可能,是被帶進去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當初寫信給高玥,說是高攬德在他手裡那個人,會不會就是楊素或者楊約?

可能性不小啊

楊銘小聲囑咐道:“以後事關高玥的事情,不要讓茵絳知道,這件事,以後我來跟她說。”

“我曉得,”裴淑英認真的點了點頭:“事情沒有結果之前,咱們只能爛在肚子裡。”

楊銘笑了笑,擡手撫摸她的臉頰,裴淑英趁勢鑽進楊銘懷裡,就在這時,徐景風風火火從外面跑進來了,

“姑娘那邊出事了,殿下快去看看。”

楊銘一愣,趕忙帶着裴淑英前往獨孤鳳兒居住的寢院。

因爲獨孤鳳兒經常犯病的緣故,她住的地方距離楊銘比較遠,位於王府的東北角,

這是楊茵絳安排的,負責伺候獨孤鳳兒的奴婢,有三十個,廚子三人,男奴十七人,女婢二十人,都是楊茵絳從孃家帶來的,絕對可靠。

此時的院中,已經有四名衛士身上都掛了彩,雖不至於喪命,但也是夠他們喝一壺了。

院子中央,獨孤鳳兒赤足而立,長髮披散,手中握着一柄橫刀,神情冷冽環視周圍,凶神惡煞。

奴婢僕役早就被這一幕給嚇壞了,躲得遠遠的,而獨孤鳳兒的周圍,已經圍上來二十多名王府近衛。

當楊銘進來之後,他的親衛總管陳奎趕忙擋在楊銘身前,神色凝重道:

“殿下小心,此女刀法絕倫,已經連傷四人了。”

楊銘愣住了,沉聲道:“到底怎麼回事?”

原來,負責伺候獨孤鳳兒的一名婢女,頗爲散漫,不怎麼用心,在私底下抱怨瘋女難伺候,負責看守這裡的衛士,有楊茵絳的口令,凡有懈怠不滿者,輕則受杖,重則受鞭。

於是那名婢女被衛士拖出來,給了几杖,不知道怎麼,這樣的舉動刺激到了獨孤鳳兒,後者直接奪刀傷人,四個衛士都沒鬥過她,這才上報給陳奎。

陳奎只知道這裡關着一個重要的瘋女,但並不知道獨孤鳳兒的身份,所以想着奪去對方手裡的兵刃。

結果奪不下來,他自己都差點掛彩。

楊銘聽完之後,哭笑不得,獨孤鳳兒沒有犯病之前,出了名的野,就連獨孤加羅都要親自教導來壓制她的野性。

人家親爹就是獨孤家的一號勐人,擅用刀,由此可見,獨孤鳳兒的刀法應該差不了。

楊銘推開擋在身前的陳奎,朝獨孤鳳兒走去。

其實他心裡也很慌,害怕對方犯病的時候不認人,給他也來上一刀。

好在獨孤鳳兒在見到楊銘之後,眼神瞬間變得柔和,還衝着楊銘傻笑。

“把刀放下,”楊銘擡手給她比劃。

獨孤鳳兒笑了笑,腳尖一挑地上的刀鞘,在空中耍了一個漂亮的反手還刀,隨後一腳踢在刀身,剛好將橫刀踢至陳奎面前,後者伸手接住,瞠目結舌。

楊銘長鬆一口氣,吩咐道:“今後負責看守這裡的衛士,不得攜利刃。”

隨後他又補充道:“棍棒也免了。”

將人都遣散之後,獨孤鳳兒任由楊銘拉着自己,返回屋子。

“好了,你也回去吧,”楊銘將裴淑英勸走之後,叫來婢女阿七,問道:

“姑娘這幾天,犯病嚴重嗎?”

姑娘,是楊銘對獨孤鳳兒的稱呼。

阿七道:“自打來了荊州,姑娘的情況好轉許多,尤其是每次殿下探望過後,姑娘三兩天都不見發病的。”

“很好,”楊銘點了點頭,撫摸着跪在自己身前的獨孤鳳兒,道:“不要讓她閒着,偶爾也帶去後園讓她耍耍,透透氣。”

“奴婢知道了,”阿七知機退下。

楊銘微笑着捧起獨孤鳳兒的臉蛋,柔聲道:“以後不要亂來,更不要傷人,因爲這裡沒有人會傷害你,知道了嗎?”

獨孤鳳兒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楊銘完全不懂她的意思。

這丫頭是真厲害,都瘦成這樣了,四個精壯衛士都降不住她,怪不得祖母這麼多年,都沒讓他見一見獨孤鳳兒,應該是怕自己被嚇到,不願娶她。

只要楊銘待在這裡,獨孤鳳兒就表現的很正常,除了還是不說話之外,其它方面,已經比楊銘初見她時緩和了很多。

以前聽楊約說起過,獨孤鳳兒犯病的時候,會說一些奇裡古怪的話,可是自己從來沒有聽她開過口,這丫頭以後不會連說話都不會了吧?

安撫了半天,楊銘想要脫身離開,卻被對方抓的死死的,沒辦法,看樣子不把她哄睡,是別想走了。

於是楊銘耐心的教她學說話,

“啊,看我口型,啊”

獨孤鳳兒眉頭皺起,表情奇怪的看着楊銘。

楊銘又道:“媽媽,媽媽,媽媽,你跟着我學啊?我知道你能聽懂我的話。”

獨孤鳳兒抿了抿乾裂的嘴脣,笑意古怪。

這沒法教啊,她不張嘴,

嬰兒學語不都是從媽媽爸爸開始的嗎?所以楊銘打算從最基礎的教起。

“爸爸,爸爸,爸爸”

一個時辰後,或許是獨孤鳳兒覺得楊銘太過無聊,睡意上涌,趴在楊銘腿上睡着了。

將對方抱起放上牀榻,楊銘無奈的搖了搖頭。

我是教不了她了,以後愛誰教誰教吧,我唾沫都幹了,她死活就是不張嘴。

接下來的日子,楊銘會帶着楊茵絳等人,離開總管府,策馬到郊外遊玩一番。

裴淑英也是北方人,沒見過長江,所以執意要乘船,欣賞兩岸景色。

總管府的事務,都有人操持,所以楊銘不擔心,既然裴淑英這個旱鴨子喜歡坐船,那就乾脆順江而去,到襄陽瞧一瞧。

他還沒有見過那個叫沉渠的,既然用他,自然要讓對方清楚,你吃的是誰的飯。

結果大船剛到江夏碼頭,就被江陵郡太守慕容三藏給攔住了。

他是怎麼從江陵跑到江夏的?

帶着疑問,楊銘讓後者登船。

慕容三藏一副苦瓜臉,將一封吏部的文書呈給了楊銘,隨後哀求道:

“殿下要給下臣做主啊。”

這封信箋上的內容,是問罪,說是慕容三藏當年跟着韋洸平定嶺南的時候,濫殺平民,謊報軍餉,現在被人告發了,吏部那邊讓他回京一趟,跟刑部解釋清楚就好了。

楊銘看完信之後,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完全就是找茬嘛。

尚書省一貫的做事風格就是這樣,先把事情往小了說,讓你放心返京,只要你敢回去,還調查個屁啊,直接就抓了判刑。

慕容三藏是老江湖,心知此去凶多吉少,所以他兵分兩路,先是派人送信給民部尚書韋衝幫忙求情,而他這邊,則趕緊找到楊銘,想讓楊銘幫他先拖着。

他以前是跟着韋洸混的,韋洸是韋衝的親二哥,韋洸死了以後,慕容三藏仍和京兆韋氏保持着非常好的關係。

後來韋衝上位之後,他就投靠了韋衝,仍是依附在韋氏的庇護之下。

楊銘的二哥,豫章王楊暕,是韋衝的女婿,所以慕容三藏心知楊銘會幫他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

因爲楊銘覺得有點蹊蹺,他是荊州總管,江陵郡是他的轄地,吏部那邊想要動慕容三藏的話,理該先跟他打個招呼。

現在招呼都不打,就讓一郡太守返京,配合調查,明擺着是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

吏部,敢不把楊銘放在眼裡的,也就是柳述了,其他人不可能跨過楊銘,直接動慕容三藏。

他還真是挺把自己當回事啊,這才得寵幾天,就這麼目中無人了?

楊銘做事也很果斷,直接讓徐景拿來筆墨,提筆寫下四個字:“查無此事”。

然後蓋上總管府的大印,連同吏部那封文書一併交給徐景,道:“派人送到江夏官驛,讓他們加急送往京師。”

慕容三藏就在一邊看着,他沒想到楊銘這麼仗義,直接就把吏部給拒了。

這明擺着是在保他,吏部那邊收到信之後,肯定會放他一馬。

慕容一臉感激道:“下臣拜謝殿下大恩。”

楊銘笑了笑,擡手示意他坐下,問道:“濫殺士卒,私吞軍餉,有沒有這回事,你實話實說。”

“有!”慕容三藏到底是混了這麼多年,知道什麼時候該說真話,

“當年下臣跟隨襄陽公(韋洸)招撫嶺南,連番遇挫,嶺南乃蠻荒之地,夷狄聚衆作亂,遍地叛賊,他們皆爲當地世居部族,婦孺童子皆可爲兵,當年我們因此吃了大虧,帳下士卒多遭伏殺,後來襄陽公認爲,懷柔手段對這些蠻子是不管用的,於是召集大軍,但逢夷寨直接放火燒山,此舉確實殺戮過重,有傷功德。”

“雖有濫殺之嫌,但蠻子本就是無教化的野人,跟他們講禮儀道德是沒有用的,這件事情當時也是如實上報的,至尊並沒有覺得不妥。”

“至於謊報軍餉,也確實有過,將士客死他鄉,如果不加重恤,又有誰願意深入蠻荒之地,出生入死呢?所以我當時和襄陽公合計,謊報殺敵數量,從朝廷那邊多弄了點賞錢,給將士們分發了”

慕容三藏這番解釋,可信度還是可以的,但楊銘知道,對方肯定也私藏了一些。

這很正常,見不得光的事情,是永遠都不能說出來的。

韋洸當年平叛嶺南,直接將嶺南給殺穿了,還與被尊爲嶺南聖母的冼夫人幹過一場,把冼夫人打服氣了,至此,嶺南地區徹底歸附大隋。

這可是大功,能抵死罪的。

很明顯,這些陳年舊事如今被翻出來,明擺着就是找茬,想找個理由把慕容三藏給辦了。

可問題是,楊銘雖然與慕容相處並不久,但能看出對方是頗爲圓滑的老練之人,這種人很少會得罪人的。

他遠在江陵,怎麼得罪吏部的人呢?

“雖有嫌疑,不算大事,何況當年是襄陽公主持,論罪也論不到你頭上,”楊銘笑道:

“再者說,襄陽公功勳卓着,些許小事,更不宜論罪,你且寬心,不論誰再召你入京,你都先來找我。”

慕容三藏徹底放心了,朝中有人好做官,自己終究還是有倚仗的,有楊銘護着他,些許風波自會消解。

等到他告辭離開之後,楊銘陷入沉思。

不管怎麼說,慕容三藏也是韋家的人,柳述現在已經明目張膽到這種地步?怎麼?京兆韋氏也不放在眼裡了?

你最好別是衝着我來啊?真要是那樣,可別怪我跟你不客氣。

你們家的祖墳,可是在我的封地呢

大興,韋府,

韋衝收到了慕容三藏的求救信後,便召集門下幕僚商議對策。

有一人道:“慕容早年拜在襄陽公門下,因功封爵,今是我韋氏門人,吏部那邊,沒有跟您打過招呼?”

韋衝皺眉搖頭:“問題就出在這裡,吏部沒有打招呼,刑部也沒有。”

又有門客道:“當下之急,尚書需立即去信荊州,請河東王出面保人,至於京師這裡,我們再想辦法爲慕容周旋。”

韋衝身上的爵位,是義豐縣侯,與民部尚書同屬正三品,但尚書權大,所以皆稱韋衝爲尚書。

韋衝道:“信已經發出去了,看在豫章王殿下的情面上,河東王應該會幫忙的。”

有門客道:“一郡太守,在吏部的備檔中,身家來歷都詳述的很清楚,他們不可能不知道慕容是我們的人,那麼極有可能,就是衝着我們來的。”

事實上,這一點韋衝早就看明白了,他只是沒想到,楊素被至尊冷落還不足一月,柳述就已經囂張到了這個地步。

先是弘農楊,接着京兆韋,柳述膽夠肥啊。

韋衝冷哼一聲,道:“慕容身上的爵位比我還大,吏部說動就動,真是好魄力啊。”

慕容三藏有個野王縣公的爵位,比韋衝的縣候肯定要高,但他現在沒人家韋衝實力硬,他是齊臣,曾經在舊齊時,襲爵燕郡公,歸順大隋之後,成了縣公。

因爲慕容三藏是十六國時期,燕國的皇族後裔。

衆所周知,遼寧那一帶,慕容說了算。

但是在大隋,是關中集團說了算,所以慕容氏只能依附於關中門閥之下。

韋衝這一支,現在就剩下老五韋沖和老六韋約,上面四個哥哥,全死了。

老六韋約以前給楊勇當過太子冼馬,因爲在楊勇面前告過元巖(原益州總管長史)的刁狀,被楊堅給知道了,怒斥一頓後,免職,讓皇帝看不順眼,從此仕途斷絕。

所以韋衝現在是他爹逍遙公韋敻(xiong)這一支,唯一還支棱的。

四個哥哥的門客幕僚,現在基本都依附在他手底下,他一倒,他們這一支便是樹倒猢猻散。

所以韋衝是鐵定要保慕容三藏的,如果保不住,底下人會離心離德,出大問題。

第二天朝會過後,韋衝就去了東宮,面見太子楊廣。

“知道了,這件事情我會打招呼,你先回去吧。”

韋衝知道不能多說,所以點到即止,告退離開。

隨後,楊廣派人召來裴矩,

“慕容三藏這個人,你有沒有印象?”楊廣問道。

裴矩在得知情況後,笑道:“此人乃舊齊尚書左僕射慕容紹宗次子,長子被殺之後,三藏襲了燕郡公,大隋開國,因其頗受舊周武帝宇文邕器重,至尊封了他個縣公。”

楊廣笑道:“這麼說,這個人還頗有來歷?”

“是個人才,”裴矩點頭笑道:“這個人是能做事的,江陵乃荊州首府,能在那裡做太守,自然得有些本事。”

“你先坐吧,坐下細說,”楊廣問道:“他是韋家的人?”

裴矩徐徐道:“我大隋立國初期,因此人特立獨行,並未依附哪一家,所以至尊重用了幾年,甚至還任命爲涼州道黜置大使(臨時的欽差大臣),後來發現這個人做事總是瞻前顧後,性格優柔寡斷,這才棄用。”

“後來跟着襄陽公韋洸招撫嶺南,立下功勳,得以再次啓用,四十六歲,調任江陵太守至今。”

事實上,慕容三藏挺冤的,他是齊臣,入隋後沒有後臺,做事能不瞻前顧後嗎?擔任涼州道黜置大使的時候,就是因爲誰也不敢動,誰也不敢查,才讓楊堅對他徹底失望。

楊廣忍不住笑道:“裴公沒有正面回答孤的問題。”

裴矩笑道:“天下臣子,皆是至尊和太子的人,沒有什麼韋家的人。”

“說的好!”

楊廣知道這老小子在跟自己打馬虎眼,但人家的話說的屬實沒有毛病。

“你覺得柳述這麼做,是針對韋衝,還是針對孤的兒子?”

裴矩好整以暇道:“得意忘形之舉,並沒有針對誰,不過是鬥倒越公之後耀武揚威罷了,韋衝並沒有招惹他,所以沒有那個必要,至於河東王,柳述沒這個膽子。”

楊廣點了點頭:“這麼看來,這個笨蛋的所作所爲,孤應視若不見?”

“當以放任爲宜,”裴矩道。

楊廣點頭道:“孤明白了,你下去吧。”

事實上,裴矩並不認爲柳述只是得意忘形,想在朝堂立威這麼簡單,但是他也清楚,至尊都對其放任,太子就不應多管,免得與至尊心意相悖。

柳述並不是一個笨蛋,能做到一部尚書,就不可能是笨蛋。

所以裴矩纔會故意引導太子楊廣,輕視柳述,以免被至尊所猜忌。

裴矩說話,半真半假,這樣的人,纔是頂尖的權謀家。

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716章 世民北上四五六章 五將離京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三九章 香味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四一章 宇文娥英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第四章 八歲習武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第703章 如嫡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五章 坐地分贓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八三章 皆大歡喜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505章 猶豫不定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第617章 楊老八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565章 嶺南之疾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530章 謹慎持重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三九章 香味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754章 高玥求子八六章 左右之爭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666章 天寒地凍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第543章 諡號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591章 駙馬都尉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五章 坐地分贓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四三二章 七貴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九七章 吃軟飯第514章 野心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742章 日月二門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84章 五五開二九八章 洗白第645章 蘭陵蕭銑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第725章 共定海內六三章 舊時主僕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二三六章 偶遇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三九章 香味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一九四章 秦王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一九六章 亂戰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
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716章 世民北上四五六章 五將離京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三九章 香味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四一章 宇文娥英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第四章 八歲習武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第703章 如嫡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五章 坐地分贓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八三章 皆大歡喜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505章 猶豫不定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第617章 楊老八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565章 嶺南之疾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530章 謹慎持重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三九章 香味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754章 高玥求子八六章 左右之爭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666章 天寒地凍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第543章 諡號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591章 駙馬都尉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五章 坐地分贓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四三二章 七貴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九七章 吃軟飯第514章 野心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742章 日月二門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84章 五五開二九八章 洗白第645章 蘭陵蕭銑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第725章 共定海內六三章 舊時主僕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二三六章 偶遇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三九章 香味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一九四章 秦王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一九六章 亂戰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