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

高熲似乎一開始就猜到了楊銘的來意,直接開門見山道:

“任何職?”

楊銘還沒起話題,人家便一語道破,不得不打心眼裡佩服這位執掌大隋中樞二十年的權臣,洞若觀火。

“額”楊銘支支吾吾,不好意思開口。

高熲見狀笑道:“無妨,老夫早有準備,當爲五品以下。”

“那倒不至於,”楊銘頗爲尷尬,太常卿這個位置,還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太常寺也不會是十一寺之首。

“是正三品的實職,”楊銘道。

“呵呵”高弘德顯然對這個答桉非常不滿,心裡爲父親打抱不平,因爲從開皇元年,高熲就是從二品的尚書左僕射,後來被封齊國公之後,就是從一品了。

現在纔給個三品,還是管太常寺,等於是打發要飯的。

因爲高熲一直以來,都在尚書省,而尚書省是權力最大的最高行政機構,號稱事無不總,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尚書見任,重於三公。

也就是說,尚書省什麼事都能管。

高熲皺眉瞪了兒子一眼,顯然不滿兒子態度,接着,他看向楊銘,點了點頭:

“比老夫預估的要高,看樣子,紫袍是脫不了了。”

楊銘趕忙道:“肯定脫不了。”

大隋制,官員朝服五品以上爲紫色、六品以下緋色與綠色、小吏爲青色、士卒爲黃色、商販爲皁色。

五品以上既然都是紫色袍服,那麼以什麼區分官階大小呢?

答桉是冠冕。

大隋文武官員佩戴的冠,叫做進賢冠,類似於一頂高帽子,由鐵絲和細紗做成,帽子上有一道道凸起的豎樑,就是這樣丨丨丨。

三品以上,有三根樑。

五品以上二樑,

五品以下一樑。

那麼,該怎麼區分一品、二品、三品呢?

珠子。

天子所帶的通天冠,上面有十二顆珠子,太子和一品大員,是九顆珠子,二品八顆,三品七顆,四品六顆,五品五顆,六品以下沒有珠子。

高熲以太常卿算,可以着紫袍,戴七顆珠子。

但是楊銘給他爭了一個太傅。

太傅,是三公三師之一,與親王同級,屬正一品,可以戴九顆珠子。

而且高熲有先帝楊堅御賜的九環金帶,上朝的時候,是非常醒目的,因爲整個朝堂,就他和楊素有九環金帶。

宋代鄧肅有句詩:誰似宗盟重山嶽,九環金帶稱腰圍。

說的就是這玩意,不是有大功於社稷的重臣,皇帝是不會賜給你的,

楊銘頭頂上的冠,有八顆珠子,等他成了親王,就是九顆。

至於他的朝服,在老爹繼位之後,已經改成了暗黑色,上面有九章。

楊廣登基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的龍袍以及百官朝服換造型,按周制,將冕服十二章紋飾放在了他的龍袍上面,

他也是華夏曆史上首次將日、月分列兩肩,星辰列於後背的帝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肩挑日月,揹負星辰”。

自他以後,華夏曆代皇帝,都是按照這個來的。

所謂十二章,就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yi)、藻、火、粉米、黼(fu)、黻(fu)。

楊銘只有九章,少了日、月、星辰。

章,就是紋飾的意思。

眼下剛好是正午,高熲吩咐下人將飯菜端上來。

三人邊吃邊聊。

在得知楊銘給父親爭了太傅一職後,高弘德大爲興奮,頻頻向楊銘敬酒。

只有高熲,冷靜如故。

宦海沉浮二十年,他深知所有頭銜都不過是虛名,自己的齊國公都被免了,太傅這樣的虛位又算的了什麼。

“小殿下有沒有想過,陛下爲什麼,讓你來請我?”高熲細嚼慢嚥道。

楊銘也嚼着菜,道:“有什麼說法?”

高熲把嘴裡飯嚥下去,喝了口水順了順,道:“你認爲,陛下爲何讓我回去?”

楊銘裝湖塗道:“當然是敬重獨孤公,不忍讓你賦閒在家。”

高熲笑道:“你是聰明人,老夫嘛也不傻,咱們別玩虛的,實話實說。”

楊銘笑了笑:“越公孤獨,缺一個作伴的。”

“哈哈”高熲仰面大笑,片刻後捋須道:

“快人快語,小殿下確實容易予人好感,怪不得自負如裴矩,都能與你傾心相交,寧肯女兒做側,都要嫁出去。”

楊銘也跟着笑道:“先帝在時,曾有教導,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高熲搖了搖頭:“至尊不會說這種話,應是小殿下私自杜撰的,不過這句話很不錯。”

楊銘呵呵一笑,沒有否認。

高熲又道:“小殿下現在想明白了沒有?爲什麼今天來的是你,而不是太子又或其他人。”

明白了,楊銘是剛剛纔想明白,高熲和楊素,這是兩個死對頭,近高熲則必疏於楊素,近楊素則不得高熲信任。

今天老爹讓他來,其實是要拆解他和楊素的關係。

唉何必呢?我是你兒子,你算計我幹什麼?

楊銘一臉無奈的點了點頭。

高熲見狀,繼續道:“從今往後,殿下儘量少來老夫這裡,真若有事,可託人私下傳話。”

楊銘明白了他的意思,高熲這是在建議他,遠離楊素的同時,也要遠離高熲,這是自保之道。

但是高熲給他留了一個後路,暗示他真要有事需要幫忙,可以偷偷傳話給他。

這也是一種示好,難得啊

其實不用高熲提醒,楊銘也知道該怎麼做了,他以後在朝堂的作用,其實就是衛王楊爽曾經的作用。

不需要你幹什麼實事,也不需要你有多大能力,還是楊麗華當初的那句話:強者壓其勢,弱者扶其枝。

他楊銘就是朝堂上的一根攪屎棍,楊廣讓他攪哪裡,他就攪哪裡

陳叔寶這十幾年來,在大興的日子可謂是提心吊膽,小心翼翼。

在城裡閒逛的時候,連武侯衛都不願招惹,處處低調做人,毫無存在感。

但是這段時間,他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左武衛大將軍郭衍,非常罕見的幾次邀請他去府上赴宴。

陳叔寶推了幾次,也去過兩次。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自己和郭衍只是認識而已,沒什麼交情,對方身居高位,突然這般示好,必有緣故。

陳叔寶自認爲自己身上已經沒有什麼值得利用的地方,既然如此,那麼郭衍就不是要利用他,而是要對付他。

落魄之後,聰明的智商終於回到這個被史書批判的一無是處的亡國皇帝身上。

也許是出於膽小謹慎,陳叔寶覺得大興城不能再待下去了。

於是他百般託人,找上了蕭皇后的弟弟蕭瑀。

蕭瑀託他姐姐的福,直接來了個撐杆跳,進入內史省,官拜內史侍郎,是正四品。

陳叔寶希望蕭瑀能幫忙替他說說話,讓他能夠離開大興,去哪都可以。

蘭陵蕭氏,是江南最大的氏族,與陳氏之間多有聯姻,蕭瑀也是個痛快人,一口答應了,畢竟他收了陳叔寶不少好處。

在蕭瑀看來,時隔這麼多年,陳叔寶已經是無關痛癢的邊緣人物,別說皇帝,他都快忘掉這個人的存在了。

一切都很順利,蕭瑀是內史侍郎,又是皇帝的小舅子,是能夠在楊廣面前說上話的。

楊廣也非常痛快,准許陳叔寶離京,但不能走遠,可於洛陽居住。

陳叔寶得到消息後,大喜,立即着手準備搬家。

但是離開大興之前,他還是想去見一見,自己一直以來都念念不忘的嫡親女兒

陳淑儀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沒有回河東王府,而是在她的祖母柳敬言那裡。

也因此,她還沒有來得及去仁壽宮陪伴姑姑宣華夫人。

柳敬言今年已經七十四歲,這個老婦人可不簡單,父親柳偃這一支,在南朝齊國時期相當厲害,祖父柳世隆更是做過南齊的尚書令。

是南齊,而不是北齊,南齊皇室姓蕭,出身蘭陵蕭氏,北齊是老高家。

歷史上的南齊僅存在了二十四年,是個短命皇朝,是從南朝宋,老劉家手裡奪來的皇位,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劉裕。

南齊代宋,緊接着又被蕭衍奪位,建立南樑,也就是楊銘母后蕭氏的祖上。

而柳敬言的母親,是梁武帝蕭衍的女兒長城公主蕭玉姈,也就是說,蕭衍是她的親姥爺。

爺爺是尚書令,姥爺是皇帝,丈夫是皇帝,生了個兒子陳叔寶,也是皇帝。

這個女人,可謂是富貴已極,無論在何東柳還是蘭陵蕭,都有着不小的影響力。

“你父親就要離開大興,遷往洛陽居住,昨天他來過,你既不肯見,我也就沒有告訴他,你在我這裡。”

柳敬言滿頭銀髮,卻是紅光滿面,身子骨非常硬朗,無病無災。

陳淑儀嘆息一聲,說道:“他可真行,爲了能離開大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給送了出去。”

蕭瑀確實成功幫助陳叔寶離開大興,但是,也是有代價的。

陳叔寶的四女、六女,是出了名的美人,楊廣早就聽說過,於是這次藉着機會,跟陳叔寶索要。

這兩個女兒,都是庶出,陳叔寶不在乎,於是痛快答應,當然了,他也不敢不答應。

其中四女陳霂,比陳淑儀小一歲,今年十九,六女陳婤今年十六。

楊廣同志是懂女人的,他知道什麼歲數的女人最有味道。

現在的他,已經是皇帝了,沒有楊堅和獨孤加羅管着,可以隨便找女人了,當然了,無論他找多少,都威脅不到蕭後在後宮的地位。

原因很簡單,蕭後有仨兒子,楊廣只把她生的這三個兒子,當成親兒子。

柳敬言心知孫女對陳叔寶成見極深,也就沒有再勸。

她這個人是想得開的,只有想得開的人,才能活個大歲數。

陳叔寶在母親這裡撲了個空,於是便找到了河東王府。

楊銘對於這位將死之人,多少有點同情,而且在他看來,當爹的想見親閨女,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於是他讓徐景出門,將陳淑儀帶回來。

陳淑儀回來之後,知道陳叔寶在,便直接跑回了自己的寢室,將門反鎖,死活不肯出來。

楊銘沒辦法,只好親自去找她。

“見一見吧,也許這一次是你們父女最後一面,洛陽距京師甚遠,以後想見也見不着了,”楊銘在門外勸說道。

陳淑儀就站在門內,與楊銘一門之隔:“求求你,讓他走吧,我不想見他。”

楊銘耐心道:“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當年他也是迫不得已,沒有他,哪來的你呢?你要實在記恨他,就當是了卻這樁父女之情吧。”

陳淑儀還是不肯,哀求道:“你讓我做什麼都可以,唯有這件事,求你不要逼我。”

楊銘嘆息一聲:“如果將來你給我生個孩子,孩子問起外祖父是誰,我該怎麼說呢?”

陳淑儀愣住了

半晌後,門被打開,陳淑儀擦乾眼淚,說道:

“走吧,你總是可以說服我。”

楊銘笑了笑,手指在她的臉蛋上輕輕拂了拂,道:

“你的母親沉婺華也在,親生父母即將遠遷中原,終需見一見的。”

陳淑儀點了點頭,與楊銘一起前往會客廳。

廳內,楊銘想要離開,給他們一家人創造獨處機會,但是陳淑儀不肯放手,死死的抓着他的袖子。

陳叔寶夫妻在見到女兒之後,已然泣不成聲,不管心裡藏了多少想說的話,眼下都說不出來。

陳淑儀也哭了,躲在楊銘背後,把他的後背都哭溼了。

楊銘主動安撫三人,道:

“難得親人團聚,諸位該高興纔對。”

“是是是,殿下說的是,”已經五十二歲的陳叔寶老淚縱橫,望向陳淑儀道:“都是阿爺的錯,姮兒你要記恨,記恨我就行,不要怨你的阿孃。”

陳淑儀,本名陳姮,小字淑儀,因女子不示人以真名,所以一直用陳淑儀這個名字。

姮,就是姮娥,也就是嫦娥,南北朝之前,嫦娥的形象是人頭蛇身,南北朝開始,嫦娥才改爲絕世美女。

陳叔寶給女兒起這個名字,就是寓意女兒是絕世美人。

沉婺華終究是忍不住,緩緩上前,試探着接近女兒,楊銘見狀,抓起陳淑儀手腕,將她推了出去。

母女時隔十五年,終於可以近距離相見。

沉婺華大哭一聲,撲過來將女兒抱進懷裡,陳淑儀只是象徵性的掙扎幾番後,也抱着自己的母親失聲痛哭。

楊銘見機,悄悄退了出去。

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四六章 一敗塗地第572章 憂憤而死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九七章 吃軟飯第481章 君君臣臣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三二零章 玄挺大勝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664章 滎陽之圍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669章 大冢宰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第508章 冒失僭越一一九章 撮合九五章 返京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498章 兩項技能十四章 太子妃第748章 以身入局第647章第556章 改換門庭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第751章 十五道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58章 斛律明月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572章 憂憤而死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672章 離強合弱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六章 女賊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二三三章 麥秋第753章 重在民部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四一章 宇文娥英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六三章 舊時主僕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第692章 四大關係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六一章 背鍋俠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587章 門當戶對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587章 門當戶對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第739章 隔代親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478章 倚老賣老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第714章 寄人籬下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617章 楊老八第605章 宗室領袖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一零七章 檢校衛第753章 重在民部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第669章 大冢宰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第501章 指桑罵槐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
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四六章 一敗塗地第572章 憂憤而死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九七章 吃軟飯第481章 君君臣臣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三二零章 玄挺大勝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664章 滎陽之圍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669章 大冢宰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第508章 冒失僭越一一九章 撮合九五章 返京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498章 兩項技能十四章 太子妃第748章 以身入局第647章第556章 改換門庭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第751章 十五道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58章 斛律明月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572章 憂憤而死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672章 離強合弱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六章 女賊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二三三章 麥秋第753章 重在民部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四一章 宇文娥英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六三章 舊時主僕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第692章 四大關係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六一章 背鍋俠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587章 門當戶對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587章 門當戶對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第739章 隔代親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478章 倚老賣老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第714章 寄人籬下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617章 楊老八第605章 宗室領袖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一零七章 檢校衛第753章 重在民部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第669章 大冢宰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第501章 指桑罵槐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