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

有些親戚,是在你家裡長輩還活着的時候,看在長輩的面子上寵你,當家的一死,人家便與你逐漸疏遠冷漠,這叫虛情假意。

而有些親戚,伱家長輩活着的時候,對你愛搭不理,但長輩不在了,反而對你關懷備至,這纔是真親戚。

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差別巨大。

楊麗華就是這樣,她是真的心疼楊浩,畢竟是自己親弟弟唯一的嫡子,楊俊在世的時候,有人庇佑楊浩,所以不用她操心,但是眼下,楊浩孤苦伶仃,一個人撐着一個家,楊麗華做爲親姑姑,自然心中不忍。

“你這次做的很好,不枉我疼你這麼多年,”楊麗華欣慰的看向楊銘,笑道:“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家人都不管不顧,那就是豺狼,就是個孤寡之人。”

我不就是個孤寡之人嗎?楊銘笑道:“同出一脈,骨血相連,侄兒怎能不爲浩哥謀劃?當下也是機會合適,軍府正好出缺,浩哥也是趕上了。”

楊浩還在那抹淚,屬實是這麼多年太憋屈了。

正兒八經的皇室直系,雖有樑王爵位,卻只在河間郡混了一個軍府將軍,雖然沒有人敢給他擺臉色,但是這些年的自尊心,肯定是受到重創了。

楊麗華今天開心,專門讓人叫來了自己閨女一家。

一幫人圍在屋子裡,吃着烤胡餅,聊着天。

權貴階層的日常三餐,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八珍玉實,只不過就是肉不缺,酒管夠,香料足,品質高而已。

蔬菜鮮果,那也是看時節的,什麼時節吃什麼東西,雖然地窖可以增加食材的保鮮時間,但與趕着時節吃的東西,味道肯定不一樣。

貴族七八月才能吃梨,老百姓也一樣如此,不過就是吃多吃少的問題,反正你們五月份都吃不到梨。

胡餅是大隋北方的一種主食,主要是芝麻和胡桃仁混合一起做出來的,但是老百姓家裡的胡餅,能放這兩樣東西的可不多,因爲芝麻和胡桃仁有點貴,而且還不放鹽,因爲鹽更貴。

爲什麼老百姓吃不起醬菜,因爲醬菜是用鹽醃製的。

大隋的鹽制,是民制官收,官運官銷,而且製鹽技術非常落後,產量極小,所以唐朝時期,仍有“農民糶終歲之糧,不足食鹽之價”這樣的說法。

楊銘嘴裡吃着摻了鹽的烤胡餅,心裡則在想着怎麼提升鹽的產量和精細程度。

要知道鹽這玩意,壓根就沒有替代品,人不吃鹽就沒力氣。

河東是產鹽的,而且儲量極爲恐怖,因爲這裡有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

但其實中華最大的鹽湖,是青海察爾汗鹽湖,也就是吐谷渾,這地方想要以當下的條件開發,非常之艱難,而中華最大的鹽礦在江都郡的山陽縣,山陽縣以前也叫淮陰縣。

所以很多地方之所以從古至今都很發達,是有原因的,運城是山西唯一一個三線城市,也是有原因的,這地方在古代的發展程度,甩山西其它地方好幾條街。

山西的首府太原市,是山西唯一的二線城市。

楊銘並不擔心將楊浩放在左屯衛,他就能掀起多大的浪來,左屯衛將軍,一個是麥鐵杖,楊廣的人,一個人張定和,史萬歲的人,下面一幫子的將軍,現在都聽史懷義的,而史懷義聽楊銘的。

所以這個軍府,還是在楊銘父子倆的操控之下,楊浩想在這裡面培植親信,可不容易。

安頓好楊浩之後,楊銘便接見了那個叫崔儀的人。

還別說,兄弟倆長的還挺像。

事關重大,楊銘好好的囑咐了一番,並且從國庫當中撥出一些禮品交給崔儀,一部分送給鐵勒可汗契苾歌楞,一部分送給崔禛。

“茲事體大,務必辦妥,”楊銘道。

崔儀點了點頭:“臣無論如何都會將此事辦妥,不負太子期待。”

族內的崔君肅已經給崔儀交了底,這件事情如果能辦好,太子不會虧待他,而崔儀心知機會難得,今次無論如何軟磨硬泡,都得把任務給完成。

而崔議會先去鴻臚寺接受培訓,禮儀言辭都會有人教他,爲期五天。

送走崔儀之後,徐景告訴楊銘,裴蘊曾經來找過他,沒等到他人,於是走了。

如今已經是晚上戌時,楊銘今天非常累了,但他還是想要儘快解決這件事情,於是又出了宮。

裴蘊府上,楊銘與對方碰頭之後,大概知曉了具體情況。

“煉窯的事情,今後你們與獨孤懷恩及元文都具體商妥,我實在是沒有這個精力了。”

裴蘊看出楊銘滿身疲憊,趕忙道:“太子日理萬機,千萬要珍重身體啊,眼下夜深,不如太子便留宿在臣下這裡吧?”

“幾時了?”楊銘託額問道。

裴蘊看了一眼漏刻,道:“已經是子時正,太子再不盡早歇息,明日恐無精神。”

楊銘皺眉點了點頭:“那就在你府上歇息一晚吧。”

“臣下蓬蓽生輝,”裴蘊大喜,趕忙紛紛奴僕清理出一間雅室,並派來了他最中意的兩名侍女,服侍楊銘。

楊銘所居之處,裡三層外三層,被東宮禁衛層層包裹,四個跟在楊銘身邊的千牛備身,負責巡視周邊,只有陳奎,守在屋外,不準任何人靠近打擾。

兩名侍女爲楊銘揉捏着身體,等他入睡之後,分別躺在牀榻兩邊,負責守夜。

翌日朝會,楊銘宣佈了楊浩的任命,並准許其參加朝會。

楊浩千恩萬謝之後,楊銘笑道:

“樑王經驗尚淺,還需多多磨鍊,聖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師,樑王初臨朝會,還是要尋摸幾個師傅纔好。”

楊浩趕忙道:“觀王熟諳國事,深耕朝堂三十年,臣自當視爲師長,時時請教。”

楊雄笑道:“不敢不敢,當不起請教二字,你我應互助互倚,同枝共茂。”

接着,兩人又互相客套了幾句。

論血緣,楊浩跟當今皇帝血緣更近,但是人家楊雄權勢太大,是當下的宗室領袖。

而楊銘就是想要楊雄多多提攜楊浩,把楊浩培養成下一個楊雄。

路是給你了,能走多遠看你自己。

裴仁基徹底懵逼了,因爲左屯衛大將軍,他是勢在必得的,沒曾想讓人家給捷足先登了。

這尼瑪的,想要等下一個機會,還不知道何年何月。

軍府大將軍出缺,可沒那麼容易,這玩意輕易不會換,就算換,具體人選也是因當下形式決定。

裴仁基心裡也清楚,自己在太子眼裡,沒什麼地位,今後再有缺,只要是太子拿主意,就輪不到他。

世矩不給力啊,你可是太子的老丈人,你是不是壓根就沒給我打這個招呼啊?

接下來的一項任命,裴仁基瞬間欣喜若狂,他的頂頭上司右監門府大將軍獨孤懷恩,被調任太府寺擔任少卿,原來的兩個少卿,雲定興不動,另外一個元壽,降一級爲丞。

大殿內,獨孤楷和獨孤盛對視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們哥倆心裡看的很清楚,獨孤懷恩只要沒大錯,是不可能被貶的,那麼原因只有一個,他主動申請去太府寺。

這個蠢貨,爲了你那點破銅爛鐵,大將軍都不做了?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啊。

這哥倆是獨孤家的家臣,管不了人家獨孤懷恩,所以只能是以後找趙國公獨孤纂告狀了。

殊不知人家獨孤懷恩,就沒把獨孤纂放在眼裡。

裴仁基見到出缺,瘋狂給裴蘊使眼色。

大隋不流行自薦,畢竟受儒家文化影響,講究中庸之道,別人誇你,你也只能說謬讚謬讚,很少會說:你誇的對。

但是流行自己人薦,因爲想要外人舉薦你,可能性不大,畢竟誰家裡都有一羣嗷嗷待哺的子弟。

於是裴蘊站出來道:“臣舉薦右監門將軍裴仁基,頂缺。”

楊銘的目光朝裴仁基看來,後者趕忙跪地:

“臣力薄才疏,恐不能擔此重任。”

“既然如此,那就改日再議吧,”楊銘道:“終究是一府的主將,還是要請示陛下的。”

別改日啊?咱們今天議清楚不好嗎?裴仁基懵逼了,您聽不出來我只是客氣話嗎?您只要同意,陛下那邊多半也會同意的。

楊雄見狀,站出來道:“右監門府事關重大,確實應請示陛下,由陛下定奪。”

“就這樣吧,散朝,”楊銘起身就走。

裴仁基無比沮喪,在廣場等上裴蘊之後,將對方拉至一邊,小聲道:

“你說太子這是什麼意思啊?”

裴蘊無語道:“我在朝堂舉薦你,不過是爲你今後造勢,這次上不去的,下次有缺,或許就會優先考慮你,其實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位置不是你的。”

“爲什麼啊?”裴仁基楞道。

裴蘊笑道:“左監門府大將軍是誰啊?”

“是陳國公(竇抗),”裴仁基道。

裴蘊又道:“那右監門又是誰呢?”

“平鄉候這不是剛卸任嘛?”裴仁基着急道:“你就別賣乖子了,快說吧。”

裴蘊笑道:“他們倆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裴仁基一愣,思索片刻後恍然大悟:“明白了,這個位置確實不是我能覬覦的。”

裴蘊笑了笑,拉着對方的手一塊往外走,道:

“但是下次若有其它地方出缺,你的機會就很大了,太子拒絕你一次,不會拒絕你第二次,說到底咱們是太子的人,但有時候,你不能因爲太子拒絕而心生怨懟,咱們心裡想着的和太子心裡想着的,那是雲泥之別。”

“你還別說,我剛纔確實有點不服氣,但是現在好多了,”裴仁基笑道。

裴蘊正色道:“那你今後可要注意了,太子的眼裡可揉不得沙子。”

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第597章 木棉花第598章 不懂政治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第660章 世嫡皇孫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五四章 配婚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十二章 南北之爭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691章 謝恩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748章 以身入局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715章 敗興一場第693章 不可能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第692章 四大關係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六七章 御史中丞四三二章 七貴第658章 斛律明月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705章 水軍出動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四七章 夫妻恩愛二四零章 秦王嬪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第685章 悍兵難管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574章 平反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691章 謝恩五一章 天大的事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第607章 捨己奉公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739章 隔代親九八章 藝人第484章 僧籍道戶八十章 有罪無功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666章 天寒地凍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第514章 野心第七章 化險爲夷九七章 吃軟飯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四三三章 李月暉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七九章 透心涼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617章 楊老八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五九章 豪放名士第659章 將功贖罪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三七一章 裴看穿二六七章 教坊第589章 折辱武舉
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第597章 木棉花第598章 不懂政治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第660章 世嫡皇孫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五四章 配婚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十二章 南北之爭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691章 謝恩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748章 以身入局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715章 敗興一場第693章 不可能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第692章 四大關係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六七章 御史中丞四三二章 七貴第658章 斛律明月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705章 水軍出動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四七章 夫妻恩愛二四零章 秦王嬪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第685章 悍兵難管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574章 平反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691章 謝恩五一章 天大的事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第607章 捨己奉公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739章 隔代親九八章 藝人第484章 僧籍道戶八十章 有罪無功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666章 天寒地凍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第514章 野心第七章 化險爲夷九七章 吃軟飯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四三三章 李月暉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七九章 透心涼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617章 楊老八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五九章 豪放名士第659章 將功贖罪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三七一章 裴看穿二六七章 教坊第589章 折辱武舉